a浪,时间换空间
上证,
2245 - 1307.40
2001.6.14 - 2003.11.13
跌幅:41.8%
上证很喜欢这种多重底的图形组合。
这段行情,已经在“历史会重复吗?”说过了。
现在配合时间值(t),再解读一遍。
在 4 浪的时候,说过“创新低才有新的时间值(t)”,从 2245.44点下来,在 1300点线上证组织起三次防守,1339.20、1311.68、1307.40,最后一次是最低,
2245.44 - 1307.40,2001.6.14 - 2003.11.13,时间值(t)是非常大的,假如从1307.40点起步,那么市场将会是不可思议的。
但是,这是 a 浪,是一个对前面浪—— 5 浪的调整浪,
上证的 5浪是没有时间值(t)支持的,产生不合理区间是必然的,怎么去消除这种不合理区间才是首要目标,其次才是积累。
能两者兼得,最好不过。
a 浪就是对 5浪的调整,3浪不是 a 浪的对应范畴。
市场可以选用空间去消除这种不合理区间,也就是价格,直接而又直观的调整。
k 线图,是一张二维图,两个量:价格和时间,这两个都是变量,而且时间控制着价格,这是个人观点。
既然可以采用直接又直观的价格去消除,当然也可用时间去消除,也就是通常的“时间换空间”。
这里,上证就是用时间来消除因 5 浪产生的不合理区间,
看实际走势,1307.40之后走出一个比前面反弹点都高的点位:1783.01点,使1307.40 - 1783.01成为 b 浪的同时,消除 a 浪积累的时间值(t)和 5 浪产生的不合理空间。
一说到时间,一定没有价格那么直接、直观,迷惑是一定的。
这就对了,证券市场哪有这么容易就弄懂,美国那些财经专栏的专家,都是资深的老“狐狸”,都经常被喷的。
现在的上证,从 3731.69(2021.2.18)之后走势,其实就是在“复制”现在这段行情,只不过目前还没到1339.20点(上图)这个阶段,有兴趣的可以去“历史会重复吗?”帖子看看。
a 浪积累的“巨量”时间值(t),不是给为 b 浪准备的,而是为了消除 5 浪不合理区间,
所以b 浪的反弹也是很基本级别的反弹,仅仅是为了一个相对的高点而已。
b 浪,
1307.40 - 1783.01
2003.11.13 - 2004.4.7
涨幅:36.4%。
36.4%的涨幅,这是一个根本不需要什么时间值(t)就能有的反弹级别。
市场也相应走出了一个相对的高点 1783.01点(相对于前面的 1776.62、1748.89点),确认一下 b浪而已。
但是,也占用了太多的时间,使得上证接下来的 c 浪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处理 3 浪的问题,而深综指就比上证清晰多了。
深综指,
665.57 - 366.84
2001.6.14 - 2002.1.23
跌幅:44.9%,上证是41.8%。
深综指的 5浪是有时间值(t)支持的,630点,实际665.57点,偏离了一丢丢,正常调整就是了,迅速地见366.84点,结束 a 浪,就是这么简单直接,直接运行 b 浪。
b 浪,
366.84 - 523.38
2002.1.23 - 2002.6.25
涨幅:42.4%,上证是36.4%。
a 浪也就积累了那么点时间值(t),b 浪的涨幅完全合理正常了,时间值(t)支持的点位在523点,实际也是523.38点,误差都没,很合理的走完了 b 浪,腾出一大截时间给 c 浪去处理 3 浪留下的问题。
深综指与上证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来源就是 5 浪的实质,有没有时间值(t)支持,巨大的差异。
在简洁运行完a、b浪后,就是 c浪了。
c浪,
上证,
1783.01 - 998.23
2004.4.7 - 2005.6.6
跌幅:44%。
深综指,
523.38 - 235.64
2002.6.25 - 2005.7.19
跌幅:55%。
首先看到的是开始时间的不同,上面解释了。
从跌幅比较,深综指明显比上证深,但是沪深都没回到 3 浪的合理区间内,也就是上证的814点下和深综指的168点下。
深综指已经很努力地调整了,但中国2001年12月正式加入WTO,使得越来越多的外资有机会进入中国市场,这当然也包括进入中国的证券市场,也就是热钱慢慢地进入,对市场起到了不少的支撑作用,底部被抬高是一定的。
深综指用了3年的时间,还是没能回到 168点下的合理区间,更不用说上证的,才一年多一点的时间。
那不回到安全区间有什么问题?
市场就是市场,一定有的。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是谁?热钱。
从图形上看,上证就是一波流,深综指相对曲折。
时间值(t),沪深谁积累得多点?
有效的,对下一浪有用的,是上证。
深综指大部分时间“努力”想回到168点,这是深综指本性使然,“章法”。
时间记录下的市场是什么样子的:
2001年,
10月22日,证监会紧急叫停《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暂行办法》。
10月24日,因证监会宣布首发增发时停止国有股出售,沪深股市涨幅接近涨停板。
2002年,
1月28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国有股减持方案阶段性成果,大意是:做全流通实验交易产生全流通股价,然后由非流通股股东补偿流通股损失差价,非流通股在补偿后上市。
5月,开始新股市值配售。
6月7日,中经开关门。
6月24日,国务院决定停止在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证监会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通知》,提高增发门槛。
7月1日,上证 180成份指数取代上证 30成份指数。
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开幕,证监会、央行联合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QFII 开闸。
12月30日,周小川调任央行行长,尚福林出任证监会主席。
2003年,
4月4日,沪深证交所发布通知,警示退市风险将启用*ST 标记。
4月,巴菲特买了 H股中石油股票——通过在美国交易的存托凭证。
5月27日,首批 QFII诞生,瑞银、野村获批。
2004年,
1月 2日,上证 50指数亮相首日。
2月 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国九条”,肯定了证券市场的作用。
6月,腾讯在香港上市。
8月31日,证监会发布通知暂停发行新股,IPO 将推行首发询价制度。
10月25日,保险资金获准直接入市,落实“国九条”迈出重大一步。
10月29日,央行 9 年来首次加息。
11月5日,股票质押贷款办法出台。
2005年,
1月17日,恢复新股发行,首份询价发行股票——华电国际招股说明书亮相。
1月24日,印花税当日起由 2‰下调为 1‰。
2月24日,首只 ETF——上证 50ETF登场。
4月5日,由上证所和深交所联合编制的沪深 300指数,4月8 日正式发布,该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基点1000点。
4月30日,证监会发出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通知。
5月9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首批股改试点公司确定:清华同方、金牛能源、紫江企业、三一重工。
5月10日,南方证券关闭。
6月6日,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上证指数跌破1000 点大关,最低见998.23点。
6月10日,三一重工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每 10 股送 3.5股和 8元现金。
6月20日,42 家公司获准进行第二批股改试点,不再进行第三批试点。
7月19日,深综指见235.64点。
上证的814、深综指的168,这就是心里那个悬而未解决的疑惑。
仅供娱乐!
2003年,
4月4日,沪深证交所发布通知,警示退市风险将启用*ST 标记。
4月,巴菲特买了 H股中石油股票——通过在美国交易的存托凭证。
5月27日,首批 QFII诞生,瑞银、野村获批。
2004年,
1月 2日,上证 50指数亮相首日。
2月 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国九条”,肯定了证券市场的作用。
6月,腾讯在香港上市。
8月31日,证监会发布通知暂停发行新股,IPO 将推行首发询价制度。
10月25日,保险资金获准直接入市,落实“国九条”迈出重大一步。
10月29日,央行 9 年来首次加息。
11月5日,股票质押贷款办法出台。
2005年,
1月17日,恢复新股发行,首份询价发行股票——华电国际招股说明书亮相。
1月24日,印花税当日起由 2‰下调为 1‰。
2月24日,首只 ETF——上证 50ETF登场。
4月5日,由上证所和深交所联合编制的沪深 300指数,4月8 日正式发布,该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基点1000点。
4月30日,证监会发出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通知。
5月9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首批股改试点公司确定:清华同方、金牛能源、紫江企业、三一重工。
5月10日,南方证券关闭。
6月6日,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上证指数跌破1000 点大关,最低见998.2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