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估值是站在当前看未来,只要看两点:1. 你的“溢价”能力,能不能把你的产品卖到天价;1. 天花板是不是足够高,市场是不是足够大,目标公司能拿到多少份额。在这两点上,两大对比你说的几个公司都有不少“差距”。
全世界乳制品企业的“溢价”能力都不高,因为一些特殊国情,两大赚钱的能力已经是业内的顶尖水平了,但跟卖水卖酱料卖酒甚至卖榨菜的都还有很大差距,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些不同的情况。
一瓶水的成本是多少,售价是多少?农夫要参考奢侈品企业,例如LVHM。而且卖水的天花板比卖奶的高,夸张点可以想一下全国人民不喝自来水好喝瓶装水。而中国乳品行业消费(量)已经很久不增长了,所以大家在用涨价和高端化延续规模的增长,但现在乳品价格已经严重影响消费增长了,所以很多前几年疯涨的品类/品牌也都开始负增长了。
卖酒的也可以参考奢侈品,当然啤酒更偏快消,所以估值跟第二个原因更相关。酱料和啤酒的市场很大,但也非常分散,品牌集中度不高,每个品牌的市场份额都很低,所以每家都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预期,而中国乳品市场是双寡头格局(当然两大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要在当下的基础上再夺取多少市场份额都很艰难,“增长预期”空间就会小很多。
大抵如此吧引用:
$蒙牛乳业(02319)$ $伊利股份(SH600887)$ 哪位大佬可以给我科普下,为啥食品饮料里乳业公司PE估值比卖水的农夫山泉、卖啤酒的、卖酱油的低不少。但这俩营收净利规模不比农夫山泉低?ROE、净利率、毛利率上确实低不少…分红率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