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利好!国务院出手:超3万亿金融大招来了,更有进一步定向降准!新能源汽车也有大利好…(10大要点)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中国基金报 泰勒

今天,国务院再发大招。定向降准、专项债、促进汽车消费全都来了,刚刚国常会作了这些部署。

从金融领域支持中小企业实体经济的新政策来说,增加中小银行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支持金融机构发行3000亿元小微金融债券用于发放小微贷款、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促进中小微企业全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四项金融领域大招合计超过了3万亿。

基金君整理了十大要点内容。

1、确定再提前下达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带动扩大有效投资;部署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要求加大对困难群体相关补助政策力度。

2、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调节力度,着力扩内需、助复产、保就业,帮助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外贸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特殊难关,保障基本民生。

3、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在前期已下达一部分今年专项债限额的基础上,抓紧按程序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专项债,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对重点项目多、风险水平低的地区给予倾斜。各地要抓紧发行,力争二季度发行完毕。

4、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普惠性金融支持。增加中小银行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

5、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引导中小银行将获得的全部资金以优惠利率向中小微企业贷款,扩大涉农、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重产业的信贷投放。

6、支持金融机构发行3000亿元小微金融债券用于发放小微贷款。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促进中小微企业全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

7、要从3到6月,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提高1倍,并将孤儿、符合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等纳入政策范围。增加的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按比例补助和在失业保险基金列支。

8、要将受疫情影响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临时救助等政策保障和就业援助范围。抓紧研究失业保障提标扩围政策。

9、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

10、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

以下是全文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确定再提前下达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 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部署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要求加大对困难群体相关补助政策力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再提前下达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带动扩大有效投资;部署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要求加大对困难群体相关补助政策力度。

会议指出,近段时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相继出台一系列保供、助企政策,在有效防控疫情同时有力推动了复工复产。当前面对国内外疫情和世界经贸形势急剧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的新挑战,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货币政策调节力度,采取多方面措施,着力扩内需、助复产、保就业,帮助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外贸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特殊难关,保障基本民生。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要在前期已下达一部分今年专项债限额的基础上,抓紧按程序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对重点项目多、风险水平低、有效投资拉动作用大的地区给予倾斜,加快重大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各地要抓紧发行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力争二季度发行完毕。

会议确定了进一步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普惠性金融支持措施。一是增加面向中小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引导中小银行将获得的全部资金,以优惠利率向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扩大对涉农、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重产业的信贷投放。支持金融机构发行3000亿元小微金融债券,全部用于发放小微贷款。二是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为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低成本融资拓宽渠道。三是鼓励发展订单、仓单、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促进中小微企业全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四是健全贷款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发展为中小微企业增信的商业保险产品,降低政府性融资担保费率,减轻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负担。

会议指出,当前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加大保障力度十分紧要。会议确定,一是从3到6月,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每月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提高1倍,并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符合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纳入政策范围。增加的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按比例补助和在失业保险基金列支。上述政策覆盖人群超过6700万人。二是将受疫情影响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临时救助等政策保障和就业援助范围。确保城镇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和农民工临时生活补助发放。抓紧研究失业保障提标扩围政策。

为促进汽车消费,会议确定,一是将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二是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三是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为何提定向降准而非全面降准?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今日研报提到,应对08年经济危机的货币政策宽松以总量的降准降息为主。

2008年的水流到房地产,推升了房价。08年财政大力刺激,货币配合放水,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房地产部门。一方面,通过政府财政增加了保障房建设投入,另一方面,银行给予了更大的购房信贷支持,包括自住房贷款利率七折优惠、降低贷款首付比例。再配合上后来发展起来的影子银行,资金大量流入了房地产,带来了房价持续的大幅上涨和房地产投资的高速扩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全国平均房屋平均销售价格上涨24.69%,上海房屋平均销售价格上涨了52.36%。

明明研究团队分析称,现在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支持实体,注意资金流向,不搞资产泡沫。近年来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不断,货币政策的结构化取向越来越多,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包括利率市场化改革、三档两优的存款准备金框架和一系列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等。考虑到当前的金融监管相比于08年也有所趋严,在“房住不炒”的思路和房地产长效机制的考量下,未来结构性和总量的宽松相互配合,未必会形成类似于08年的大水漫灌。

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LPR从2013年设立以来,在2019年8月LPR改革前始终未能完全发挥其基准作用,市场化程度较低。2019年8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重启LPR市场化进程,使LPR与MLF利率挂钩。2019年12月,央行决定进一步深化LPR改革,将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由贷款基准利率转换为LPR报价。在政策利率的引导下,LPR向着降成本的目标一路下行。

三档两优的存款准备金框架。近年来,大中小三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逐步下调,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档次。所谓“两优”是指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和比例考核政策,即对大中型银行根据其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进行定向降准考核,对小型银行进行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考核进行准备金率优惠。3月13日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就属于“两优”的范畴,尤其是本次对于第二档中型银行的额外降准,更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结构性,因为针对“第二档”中型银行的定向降准能更好地支持民营、小微企业信贷。2019年以来针对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定向降准政策以支持小微、民营企业贷款也有所成效,本次加大对股份行的降准力度来进一步鼓励股份行加大对普惠金融领域的支持,其作用会更多的落到实体,而不是推升一些特定资产的价格。

逆回购利率刚刚大降20BP

后续还有大招吗?

昨日,央行官网消息,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0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2%,较此前的2.4%下调20个基点。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老师分析称,此次下调利率实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由于海外疫情愈演愈烈,美股下跌拖累A股市场,此次降OMO利率有利于稳定股市。此次政治局会议强调引导贷款利率而非存款利率下行,央行当前的政策导向是银行向实体让利而不是呵护银行业利润。因此认为4月央行仍将希望以OMO、MLF和LPR释放宽松信号,在4月17日续作到期的MLF,预计只做一次,届时很大概率会跟随OMO利率变动同等幅度降低20bps。

预计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在4月中仍会按兵不动,待四月中旬公布经济数据后,中央将针对当前国内经济的紧迫性,要求央行采取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届时或有要求央行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可能。

另一方面,两会将在一季度数据公布和下一次政治局会议后,于4月底或5月初召开。届时中央将结合一季度经济数据精准施策,财政政策将更加宽松,并陆续确定赤字率与特别国债额度。

明明研究团队分析称:

4月MLF和LPR可能也会有相应的下调,降准配合发债。随着OMO降息,根据货币政策操作经验,为了维持利率走廊的合理宽度,MLF利率也会跟随下调。由于LPR与MLF利率挂钩,因此4月的LPR也会跟随下行。考虑到4月财政扩张、政府债券的加速发行节奏以及信用债的到期高峰,央行可能需要通过降准来缓和流动性压力,预计降准的时点将出现在4月中下旬。

未来宽松的趋势不会变,量价两个层面都会有体现。为防止财政政策对无风险利率的抬升和对私人部门信贷的挤出,数量型和价格型的货币政策都不可或缺。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用来缓和政府大规模发债带来的流动性压力,而价格型工具用于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以及政府债务成本。根据我们的判断,本轮货币宽松仍然是渐进式的,不会一步到位,在经济和信用出现拐点之前货币政策不会转向。这种政策发力方式是利好债市的,给予了市场做多利率的空间。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 “在看” 行不行!!!

 

全部讨论

冷眼评弹2020-03-31 21:38

更大的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