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市盈率PE?如何避免其中的坑?(06.03)

发布于: Android转发:6回复:69喜欢:97

一、市盈率PE,投资入门的基础指标

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我们口中常提到的估值,往往便是指市盈率(PE)。

这个指标看起来蛮简单,但想要用好也不容易。

1、市盈率的定义

市盈率(PE)= 总市值(P) / 净利润(E) = 每股股价(P)/ 每股收益(EPS)。

简要来说:市盈率就是愿意用企业当年利润的多少倍,买下它。

比如,公司A当年的利润是100元,如果以1000元的价格买下它,那就相当于 1000 / 100 = 10,即10倍PE买入。

如果未来每一年都能实现100元的利润,那么你潜在的年化收益率 = 100 / 1000 = 1 / PE = 盈利收益率 = 10%。

也就是说,10年后你将收回成本。而这10年,便是你愿意为这笔投资而付出的代价。如果未来十年利润不变,那么PE的倒数,便是投资该公司的潜在收益率。

那有朋友要说了,虽然当年的利润是100元,但是明年、后年,利润能一直保持或者增加吗?要是利润变少了,怎么办?

没错,这里的市盈率(PE),又称为“静态市盈率”,为此,我们可以再进一步。

2、市盈率的种类及特性

1)静态市盈率(又称LYR市盈率)

静态市盈率 = 当前市值 / 上一财年的全年净利润 。

意义:反映历史数据,有效性相对滞后,因为反映的是年报更新前一年的数据。

2)滚动市盈率(又称TTM市盈率)

滚动市盈率=当前市值 / 过去4个季度的净利润之和。

意义:及时更新,反映当下数据,61估值表便是采用PETTM(扣非)。

因为企业的季报更新效率更高,每次都用回溯的前4季度利润之和,其时效性会远高于静态市盈率。

但它并非没有缺陷,毕竟是当下的数据,并不能反映未来

该指标可以用,但最好用在盈利稳定的企业,或更为分散的宽基指数上。

3)动态市盈率

动态市盈率 = 当前总市值 / 预测未来一年的净利润。

动态市盈率目标是解决静态市盈率或滚动市盈率的缺点,但同样会产生新的问题。

因为毕竟是预测,谁来预测?怎么预测?预测多久?这些数据无疑是不确定的。

一般预测分为三种常见方式:1、通过历史数据预测;2、个人研究预测;3、机构研报预测;

作为普通投资者,最好还是采信行业机构的预测,虽然机构的预测是否准确,仍需要投资者较为专业的判断,难度较大。但这个已经是获取成本最低,相对准确度更高的方式。

一般在各种第三方软件(东财Choice、同花顺等),都能查询到相应企业的“盈利预测”。

比如在2019年,45家机构针对贵州茅台的盈利预测为:2020年459.72亿、2021年542.73亿、2022年635.96亿。

实际的数据是:2020年466.97亿、2021年524.6亿、2022年627.16亿,准确度尚可。

参与的机构越多、企业的稳定性越高,则其整体预测的有效性就更强。

二、如何避免PE可能的坑?

作为普通投资者,受限于较少的投资经验、模糊的行业认知和匮乏的数据工具,想要准确的去预估企业利润、准确的判断企业贵贱,难度不低。

而且受限于企业所在国家、所处行业、生命周期,对于市盈率(PE)的使用有很大的不同。

坑1:盈利水分

先看公式:市盈率(PE)= 总市值(P) / 净利润(E) = 每股股价(P)/ 每股收益(EPS)。

分子市值是最客观、直接的数据,无法也无须作假。但分母利润,这里面的坑就太多了。

为了提升市盈率的有效性,必须采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的净利润,即“扣非净利润”。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会出现偶发性收入(利润),如:政策补贴、处置固定资产、税收返还、短期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资产置换等等。

于是, 我们在看市盈率的时候,也需要看扣非市盈率,目前不少三方数据源能显示扣非PE。

坑2:跨行业对比

由于不同行业的盈利模式天差地别,它们的成长性差异,决定了估值中枢的不同,所以,不同行业的公司,PE的差别会非常大。

比如,银行股的PE水平长期都维持在10倍以下,而科技、医药、消费等行业PE,超过30倍很常见,部分新兴行业达到100倍以上也不是稀罕事。

这是由于市场对不同行业的想象空间的差异决定的,本质上,也是由于不同行业潜在的发展空间上限决定,即不同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

所以行业间的PE,不存在可比性。也不要看到某一个指数PE更低,就觉得这个更有性价比。

另外,在同一个行业内,由于企业所处地位不同,也不能简单地横向对比。因为大部分行业赢者通吃,优秀的企业往往会获得市场更高的估值。

坑3:跨市场对比

不同的国家、地区和市场,受不同的经济周期、税收政策、投资者偏好,也往往会有不同的估值中枢。

新兴市场可能因为更高的增长潜力,而拥有更高的市盈率,成熟市场则可能因为增长放缓而市盈率较低。

港股与A股市场由于投资者结构和市场成熟度的差异,即使相同的行业和公司,市盈率也可能存在着较大差异。

在港股较高的红利税、匮乏的流动性等因素的影响下,造成了AH股较大的估值差异。不能因为看到港股更低估,则简单的认为港股更有性价比。

另外在不同的国家和市场,可能采用不同会计准则,企业财务数据的呈现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也会带来市盈率(PE)等估值指标的差异。

坑4:周期行业与亏损

继续看公式:市盈率(PE)= 总市值(P) / 净利润(E) = 每股股价(P)/ 每股收益(EPS)。

当分母成为0或者负数时,这个指标就失去了意义。

这个状态常常出现在强周期行业,受限于行业极强的周期性,企业的业绩往往八年不开张,开张吃八年。

这类行业(如证券、畜牧、有色、煤炭、房地产、保险、汽车等)在周期顶点,业绩最佳,往往出现极低的市盈率。

当处于行业周期低点时,企业出现亏损,市盈率便会出现负数。针对该类行业,市盈率力有不逮,需要调整指标。

对待此类行业,61常建议用市净率(PB)来评估。

去年,61对其估值表进行了修正,采用不同的PE和PB加权方法来评估不同指数,便是为了解决单PE指标的潜在问题。

三、“61”全市场估值仪表盘

四、“61”指数基金估值表(0266期)

五、重点提示

1、沪深300市场震荡回落,沪深300PE跌至12.02,全历史百分位降至34.16%;PB跌至1.24,百分位降至3.05%;股息率升至3.27%,指数综合温度为18.6°C,又再次回到可以定投的区间。

2、深红利:PE跌至14.71,全历史百分位25.56%;PB跌至1.50,百分位1.10%;指数股息率升至3.40%,具备较高安全边际,指数综合温度为13.3°C,处于低估状态。

从PE看,深红利还在低估线上,但从PB看已经处于全历史最低区间。如上文所言,这跟指数利润波动有关。

从回撤看,自2021年2月10日高点至2024年2月初,最大回撤为52%左右,也是腰斩。后续反弹后,目前自高点回落为40%左右。

3、红利低波100:该指数并未纳入估值表,因为与红利低波估值类似。

当前红利低波100PE为6.56,全历史百分位39.40%;PB为0.667,百分位为25.60%,股息率为5.13%,整体跟红利低波一致,处于正常估值阶段。

4、中证医疗全行业最惨的指数,一直趴在地下室起不来。PE跌至29.46,百分位12.43%;PB跌至3.482,百分位0.36%,处于全历史最低阶段(全历史最低3.378)。

如上文所言,当行业出现周期利润波动时,PB的有效性会更高一些。目前整个医药、医疗行业,均处于历史较低位置,各指数PB均处于历史最低附近。

=================

后续这段时间,61会逐步介绍这些基础概念和指标,方便大家理解和使用估值表。

=================

[抱拳]

扩展阅读:《指数基金文章目录列表》(新手必看)

$沪深300ETF(SH510300)$ $中证500ETF(SH510500)$ $深红利ETF(SZ159905)$

@今日话题 @ETF星推官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基金

#雪球ETF星推官# #雪球星计划#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在做出投资决策前,仔细阅读并理解相关基金的法律文件,如《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审慎决策。

精彩讨论

六亿居士06-03 15:26

有朋友留言说:问了AI关于PE的问题,AI解答后,还推荐了10篇关于PE的文章,六亿的这个排在第一位;
六亿想来想去,可能是腾讯的元宝,找来一看果然是元宝。
基于腾讯全生态的海量资源,以及公众号内浩如烟海的优质长文,元宝的出现,或许会给高质量长文一个新的出路。

六亿居士06-03 15:32

哈哈,我先试用一段时间看看。国内大部分文档类AI,归纳整理还尚可,但逻辑性问题确实一般般。

浚恒他爹06-03 15:26

我的也是入了中证医疗的坑。
特殊时期把市盈率拉的很高,
当回归到正常水平时,我以为是低点。
又逢行业盈利下降,市盈率被动抬高。。。。
典型的市盈率陷阱。

刚果刚果来06-03 11:15

所以不能只看单一指标 太片面 吃过亏的都会懂

全部讨论

有朋友留言说:问了AI关于PE的问题,AI解答后,还推荐了10篇关于PE的文章,六亿的这个排在第一位;
六亿想来想去,可能是腾讯的元宝,找来一看果然是元宝。
基于腾讯全生态的海量资源,以及公众号内浩如烟海的优质长文,元宝的出现,或许会给高质量长文一个新的出路。

中证医疗就是典型PE的坑,去年还是前年,有段时间PE百分位已经是0%了,然而还能继续下跌50%,然后PE百分位涨到了12%?

06-03 10:33

年少不知宽基好,错把行业当成宝现在看来还是沪深300这样的大盘宽基指数的估值更简单准确。

06-03 10:05

另外有些板块市盈率过低时也是坑,六亿可在下篇论述下

06-12 17:55

六亿老师,请问市盈率主要看哪个?

06-04 19:16

六亿老师,目前国家政策在引导由融资市向投资市转变,定投大盘的比例提高些,是不是会更好?

06-03 10:15

能否请教下,六亿老师每期更新的估值表中的市盈率是静态市盈率还是动态市盈率还是滚动市盈率呢?

06-03 10:28

六亿老师有没有考虑把“黄金”也纳入进来呢?请教一下有什么好的投资黄金的渠道吗?场内场外ETF还是银行纸黄金还是什么?

06-03 13:44

支持六一老师,PE是12个月的短期估值。严重不准。PB是长期净资产的累计,才是正确的估值。
举例2012年的五粮液一百亿净利润,30元股价,市值只有1200亿左右。PE只有12倍,已经很低了,谁知道它磨底3年。2014年跌一半,市值跌到600亿。
改用PB就不一样了,2012年五粮液净资产8元左右。30元股价PB在4倍左右,只是合理估值。但是到2017年30元股价的五粮液净利润也是一百亿,净资产增长到14元。同样是12倍PE,但PB已经是2倍的捡钱估值。
所以说PE估值严重不靠谱,PB估值才是正道。当然定性选股比估值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