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早:
每一个交易策略,都有明显的优势与劣势,低估定投作为被动化投资的良配,也同样存在着明显的特点。
指数基金低估定投:以核心指数“长盛不衰、慢慢向上”为根基,以“股债配比、持仓平衡”为安全边际,以“低估定投、高估止盈”为核心策略,再辅以契合标的波动的投资周期,整体上:这是一个以“认怂”为基调的投资策略。
选择指数是对择股的认怂,低估定投是对猜底的认怂,耐心持有是对波段的认怂,高估止盈是对猜顶的认怂,普通人投资理财的第一步是认怂。认知自己的能力范畴,合理收益预期,基于逻辑事实,减少消息情绪,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道理简单,但过程可没这么容易。
一、定投之路,既迷人又忐忑
最近两年的跌宕起伏,是“投资不容易”最直观的表达,大伙心有戚戚焉。制定计划时,我们认为“小事一桩”的低估定投,等到真正参与其中,才发现跟想象不一样。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定投的心路历程,看看我们到了哪那一步:
1)兴奋:刚开始时会特别兴奋,我们常常管不住手,时不时就想操作一下,总觉得哪哪都好,虽然不大懂,但特别兴奋,觉得自己走上了财富自由之路。
2)贪婪:定投个把年头,特别喜欢下跌,一大跌就会嗷嗷的开黑车。巴不得市场天天大跌,好实现低估时买入更多份额。旁人提醒一句别开黑车,还会鄙视对方,觉得这是市场给予的天大的机会,岂能错过?
3、怀疑:市场持续下跌,黑车开车过度,导致资金捉襟见肘,此时开始会恐惧市场继续下跌,希望市场能反转,奈何市场不遂人愿。看着账户一片绿油油,开始会怀疑策略,怀疑市场,怀疑自己的决定。
4-1、失望:部分人开始清仓止损,然后痛骂市场,看空原来宝贝似的标的。看到别人提及基金,要么默不作声,要么会说:基金都是骗人的,别买基金。
4-2、反思:部分人则会静下心来,反思股债配比是否合理,各个标的的仓位是否平衡。反思是否严格遵守了计划,反思是否做好资金容错。总结前一段时间的操作,根据出现的问题,逐一的分析、思考、优化,然后在恰当的时候,迭代优化策略,用冰冷的计划去约束“人性”。
5、谨慎且自信:经过1-2轮的周期循环,切实体会了市场波动的难熬,吃了该吃的亏,掉了该掉的坑,缴了该缴的学费,从此我们学会了谨慎。理解了“宽基打底”,明白了“严控仓位”,学会了“不动如山”,最终收获了“应有的收益”,从容且自信、谨慎且乐观。
我们会静下心来,剖析自我需求、收益目标和风险偏好。基于自身能力,理解所投标的、完善持仓结构、注意资金规划、不断地优化计划。
最终真正认识到:战胜市场的不是技巧,而是不贪不惧的人性和契合自身的投资计划。
二、“61”全市场估值仪表盘

情绪虽处冰点,但大盘整体并没有跌多深,全市场格雷厄姆指数仍在2.2以下。不过以创业板、科创板、300成长为核心的成长股,走势极为羸弱,所以体感较差。
现在市场避险意识较高,风险偏好较低,所以价值向的指数被寄予厚望。以红利类指数为例,这两年走势一直不错。截至上周五收盘,年初至今,红利ETF涨13.12%、中证红利ETF涨10.96%、红利低波ETF涨16.14%。
三、“61”指数基金估值表(0198期)

四、重点提示
1、创业板指:PE跌破30至29.42,全历史百分位1.86%,处于低估。从之前分享的策略来说,就创业板指的进度,正常策略应当达到60%仓位,谨慎策略应当达到30%仓位。
2、恒生指数:PE涨至8.92,全历史百分位8.66%,处于低估。无论是绝对估值,还是相对估值,恒生指数在PE小于9或百分位小于10%时,都属于比较好的定投时期。
3、沪港深500:PE涨至10.36,全历史百分位涨至19.10%,处于低估边界。集合了恒生指数、沪深300和部分中证500,沪港深500可以讲是中国的标普500,足够核心且分散,是AH股最核心的指数。
上周末参加雪球的指数峰会,在以“如果只持有一只ETF十年,你买什么?”为主题的圆桌会议上,61也推荐了这个指数。对比当前热火朝天的科创100、中证2000指数,这个要稳定且核心得多。
尤其在市场底部,哪怕用来搏反弹,也是不错的选择。
4、深证100:PE跌至19.35,全历史百分位跌至30.76%,处于正常偏低。作为深市最核心指数,深证100自2006年成立至今的年化收益率高达10.84%,属于很能打的一类宽基指数。当前的估值谈不上太便宜,但30%百分位开始关注,是一个好习惯。
5、沪深300:PE跌至11.59,全历史百分位跌至23.21%,处于正常偏低。从沪深300的估值可以看出,大盘股还不算特别低估,早些年300成长涨太高,而最近300价值又反弹不少。在乐观策略下,30%百分位以内慢慢定投没问题,但不要着急。
6、纳指100:PE涨至37.19,全历史百分位涨至94.02%,处于高估。最近纳指波动比较大,估距离第四档止盈还有一些距离,61会继续持有剩余的那部分。止盈不完也不是问题,纳指成长性独步全球,随着时间推移,估值也会慢慢消化。
7、300医药:PE涨至27.80,全历史百分位21.16%,进入正常偏低阶段。
8、中证医疗:PE涨至30.63,全历史百分位14.98%,处于低估阶段。中概、医疗、新能源,作为行业新三傻,让不少投资者吃了不少亏。行业指数的特性便是如此,低估之后有时候还有30%+的下跌。
对比中概,医疗底部折腾的时间略短一些,所以今年表现更为弱势。但随着底部时间拉长,行业产能出清,优胜劣汰之后,不死行业最终还是会涨回来。
==================
结尾晒惨:
2021年1月1日至今,61场内持仓总浮亏-5.88%,同期沪深300跌-28.83%。这有红利的功劳,也有纳指100的功劳,这有资产配置、仓位管理和越跌越投的功劳。
所以,其实也还好。
==================
扩展阅读:网页链接{“61” 指数基金定投指南系列文章(2023版)}
$沪深300ETF(SH510300)$ $H股ETF(SH510900)$ $标普500ETF(SH513500)$
@今日话题 @ETF星推官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基金
#雪球ETF星推官# #雪球星计划#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及标的仅为个人思考,请结合自身需求,严控风险,独立决策。
精彩讨论
六亿居士09-19 17:221、宽基并非中庸或低质,反而是优秀的代表。以沪深300为例,是全国最优秀的300家公司,它们本身就是通胀的基础,怎么会跑不过通胀?
2、结构性也好、全局性也罢,我们投资的利润,最终都来自于企业的盈利,而非市场阶段的风格或情绪。入门时,减少择股、择行业、择趋势思维,能大幅提升投资之路的稳定性。
3、整个策略是“宽基打底、行业为辅”,并非完全不碰行业,在不同优秀行业的底部期,控制仓位的前提下,适当的行业增配或风格增配,争取多收一两斗(顺便解决手痒问题)。不过中概、医疗历史波动在前,需要有相应的波动承受能力。
4、如果觉得自己有很好的择股和择时的能力,那当我没说哈。
trdh202109-20 00:43感谢六亿兄指教!我这么说可能有些言重了,但大体是想到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第二、三章的内容,也就是:综合此书作者叙述的美股道指、标普500的历史,以及他偏保守的投资策略,还有此书点评中认为的股票市场走势的三个要素:1、实际的增长(公司利润和股息的增加);2、通货膨胀的增长(物价的总体上涨);3、投机活动的增长或下降(投资大众对股票兴趣的上升或下降)。由此,我觉得,在一个发展趋缓且相对封闭的经济体中,股票的涨跌将变得更不可测。比如您说的沪深300指数,虽然集合了沪深两市中最优秀的300家公司,但大部分都是利润增速有限的成熟公司,且因指数编制原因,指数往往在调仓时当接盘侠。其他宽基指数可能没编制方面的担忧,但也同样是押注经济整体的成长。难道在经济发展整体趋缓时,宽基中的大部分企业盈利都能亮眼吗?在投机性如此强的市场,需要激发起多少成交量,才能托起宽基预期的收益?……我还是有些怀疑。
不过,我大体赞同您的看法,与其想战胜市场、挑选赢家,不如做好资产配置,宽基打底、行业为辅。但是否可以在某些资产负债率正常、盈利能力优秀、利润增速高的指数明显低估时(比如:接近10倍市盈率时),逐步将宽基指数按一定比例调仓过来呢?未来的收益是否可能因此会高很多呢?
六亿居士09-20 16:35谈不上指教,一起讨论而已。
你的思考是完整的,你的担忧是正常的,你的想法也是不少人常见的做法。
宽基打底的核心是稳定入门,如果宽基都做不好的情况下,如何有能力去挑选出“资产负债率正常、盈利能力优秀、利润增速高的指数”,并且能在其较低估值时,有序的“逐步”提高比例?其实难度不小。
我见过太多人,认为自己有更强的能力,而去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最终大幅亏损离场。
我之前帖子也一直讲,我们需要契合自己的风偏,去搭建满足自身需求的指数基金组合和仓位。如果你有余力,优化组合结构,提升最终收益率,61怎么会反对。
全部讨论
tamagu09-29 10:25大佬,300里面貌似有100割地产上下链条
只想保本出09-27 13:44老师,创新药ETF估值是适中吗
XeQu09-25 23:29如果留足子弹严格定投,基本上还是可以预期能翻身的。不过确实需要经常提醒自己,管住手。
XeQu09-25 23:27投资策略不激进不等于投资标的不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