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早:
又是新的一期指数基金估值表。目前恒生指数、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科创50等主要宽基指数,均处于较低估值水平,再次进入比较好的定投区间。对比去年10月,本轮消费类指数跌幅也较大,各主要指数均进入“正常偏低”阶段。
这轮的下跌可能会更难受些,毕竟今年有所预期。不过市场不遂人愿,反而来了一个回马枪,上证指数再次逼近3000点,而成长创新板块更是惨不忍睹,连创新低。
市场连续下挫,投资者情绪低迷,不动如山的人凤毛麟角,61给还在坚持看数据的你点赞。
现在我们放下情绪,放平心态,再次踏上数据、逻辑、事实之旅。
阅读前,可以先思考2个问题:
1、现在的3000点,跟10年前的有何区别?
2、为何这次还没到3000点,却感觉更冷?
01 上证3000点一定不是永恒的
现在的3000点与之前的3000点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上表是61统计了历次穿越3000点时的上证指数PE估值和PE百分位,由上表可以看到,在07-08赛季,上证指数波动极大,点位最高至6092.06点,PE最高到55.52倍,最低至13.14倍。在14-16赛季,上证指数点位冲高至5166.35,但彼时PE已经降至23.69。
从历史数据看,上证指数最低PE为2013年6月26日的9.64倍,彼时百分位为0.00%,处于全历史最低。近10年最高为18.5倍(2021.2.19)。上表2014年开始,上证指数的估值开始趋于稳定,一般在11-19倍之间波动,最常见的估值在12-16倍之间波动。
昨日收盘,上证指数为3078.4点,PE为13.07,历史百分位为17.79%,处于低估。
几个论点:
1、指数增长:现在的3000点跟十年前的3000点,不可同日而语。即便最失真的指数,同样的估值下,点位其实也是在缓慢上升的。如果进一步,全市场估值应该看沪深全A指数,后文会分享。
2、波动趋稳:上证指数从原来50+的市盈率,到现在稳定波动于11-19倍区间内,市场整体波动降低,估值波动趋稳。
3、估值较低:从估值水平看,PE =13.07,全历史百分位17.79%,低估。但对比去年最低点,PE为11.66,历史百分位为9.40%,约还有10%的绝对距离。
4、2022年10月27日发过上述图片,这时候不能气馁。
02 为何这次还没到3000点,却感觉更冷?
继续看数据:

上表对比了各主要指数,昨日与2020年10月31日时的估值对比。
从表中数据可见:
1、当前高于去年底部:无论是沪深全A,还是沪深300,均高于去年低点,还有约10%的距离。
2、结构性更明显:300价值高于去年20.35%,但300成长低于去年-17.14%,成长与价值冰火两重天。结合中特估和美股高利率水平,我们便能理解这个情况的缘由。
中特估的推进,使得大盘价值涨幅明显,资金就这么点,自然而言从其他领域流出,从而加速了成长板块的低迷。
另外,美债最近一直处于近10年历史高位,导致全球资本市场尤其成长板块承压,这也是A股、H股近年低迷的核心原因之一。
3、创业板、科创板很惨:创业板指估值低于去年低点-21.11%,科创板低于去年低点-4.53%。创业板和科创板,都在还早年高估值的债,这一还就好几年。
现在回答第二个问题:
第一,成长风格跌幅更大,如医药医疗、新能源光伏、芯片半导体、食品饮料、泛科技行业等均出现较大回撤,几乎都是基金重仓行业,这是导致本次感觉更冷的原因之一。
第二,心理作用,去年我们内心是躺平状态,毕竟外部问题一堆。从去年年底开始,各种问题妥善解决,逐步向好,对今年我们有了更高预期。但时间过半,经济复苏却没有我们想象的快,这结果与预期之间产生了偏离,导致了更大的心理落差。
另外,即便300成长下跌更大,估值仍处于正常偏低估值状态。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在还大白马牛市的债。
03 “61”全市场估值仪表盘

格指来到2.32,虽然距离部分朋友希望的2.4还有不少距离,但这个位置处于很好的定投区间,别客气,如果还有仓位和资金的话。
04 “61”指数基金估值表(0191期)

05 重点提示
1、创业板50:PE跌至27.94,全历史百分位0.04%,距离全历史最低27.4仅一步之遥,处于非常低估状态。
2、科创50:PE跌至38.18,全历史百分位1.20%,处于低估。不过仍然要提醒,科创50成立时间较短,绝对估值较高,新手还是要避免。
3、沪深300:很遗憾,还是没到低估。PE跌至11.36,全历史百分位20.64%,处于低估边界线,定投没问题。通过上文,我们知道300价值上半年涨幅较大,这是300迟迟不到低估的原因之一。
4、纳指100:昨晚美股反弹,纳指在跌了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反弹。截至前晚收盘,PE升至33.73,叠加昨晚涨幅,预计PE升至34.3左右,10年历史百分位升至88%左右。
5、300医药:PE跌至27.01,全历史百分位跌至18.35%,再次进入低估。作为医药核心指数,代表A股大盘医药成份股的300医药,自2019年至今首次跌入低估,值得关注。

上图为300医药全历史估值、点位趋势图。由上图可见,300医药低估的时间不算多,基本都在全市场历史低位时才进入低估。
比如2012年初、2014年初、2018年底。即便去年4月和10月,300医药其实也没进入低估,而这次进入低估了,这基本代表了医药医疗行业的底部。
6、消费龙头:PE跌至23.08,全历史百分位跌至24.85%,处于正常偏低接近低估。消费难以低估是历史常态,但这轮跌的比较厉害,就看还给不给低估机会。
7、中证消费:去年底部时,中证消费PE仍在34左右,而随着这一轮的下跌与成份股利润的回升,PE跌至当前的27.54,全历史百分位跌至34.32%,处于正常偏低阶段。
61仍记得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消费类指数一直处于高位,中证消费、消费红利一直处于高估。经过这两年的成长与反复回调,仰仗市场的低迷,终于都跌至50%分位以内。

中证消费就更难低估了,除了2013年那一轮熊市,即便2018年熊市,中证消费也没有低估。尤其是2021年初大白马牛市,估值更是直冲云霄。
现在消化了两年有余,估值已经回到50%分位以下,从性价比看,是自2019年之后性价比最高的阶段,这一点与300医药很类似。但毕竟还在正常区间,是否介入全看个人经验和风偏了。
=======================
与人性战斗是一辈子的事情,投资看似是跟市场较量,但实质是自我心性的磨练。这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经历、需要数据、需要逻辑、需要伙伴,更需要耐心。
最终,投资是个人价值观的表达。
=======================
扩展阅读:《指数基金文章目录列表》(新手必看)
$沪深300ETF(SH510300)$ $创业板ETF(SZ159915)$ $恒生ETF(SZ159920)$
@今日话题 @ETF星推官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基金
#雪球ETF星推官# #雪球星计划#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及标的仅为个人思考,请结合自身需求,严控风险,独立决策
精彩讨论
六亿居士08-24 13:03红利类ETF还能不能投的问题:
1、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但价值会随着成分股利润增加而慢慢抬高,价格又受市场波动影响,所以最终成螺旋式上升趋势,大部分宽基指数都是如此。
2、以红利ETF为例,其底部一直在不断抬升。从早前的2.1到后续的2.5,再到后续的2.7,2.8。如果我们以价格为基准,就会发现,越来越没办法定投,因为“成本”在不断抬升。
但这些年红利指数的估值是平稳略下行,这说明成分股的利润增速高于股价涨速,从合理性角度来说,基于估值判断会好于基于价格。
3、随着红利指数估值中枢的下行,估值表内的低估阈值也在动态变化,从早年的9到8.5到现在的PE<8才是低估。所以结合之前的策略(9、8、7)和近年阈值的调整,策略可以优化为(8、7、6),当前的估值处于正常定投,刚到倍投的区间。
$红利ETF(SH510880)$ $红利ETF易方达(SH515180)$ $中证红利ETF(SH515080)$
夏洛特玲玲08-24 13:34说来大家可能惊讶,我前两天恒生科技指数跌到只剩 +4%的,今天如果不掉链子,那我的这个指数浮盈又双要回到 10%啦,它怎么老是跌不下去呢,不跌我如何加仓呢,愁人
明大教主08-24 11:45我的体感是1个月前说出刺激消费的政策,到现在也没看到太具体的政策出来。对市场是有些降费政策,但不足以改变市场趋势。我09年入市至今,经历两轮牛熊,10多年来3000点都是上证的中枢,提醒投资者如出现非理性波动要做好准备,如果是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则无妨。
六亿居士08-27 02:46为了避免有人说:免费才是最贵的,所以大伙有事没事可以打赏1毛钱的,避免此类事情发生。
夏天的醒醒08-24 13:01在这里看东西不用花钱,也不会被忽悠
全部讨论
巴菲特忠粉10-02 23:16好的,谢谢六亿老师
六亿居士10-02 16:32建议你看一下历史文章,关于创业板指各相关指数有文章对比的。
巴菲特忠粉10-02 14:05六一老师,创业板指数和创业板50指数除了成分不同之外,长期看哪个收益更好呢?这两个都属于宽指吗?
六亿居士09-02 20:55感谢,心意到了就好,别的不存在。
张晕晕晕09-02 20:50居士,最低额度是1元,等我解套给你发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