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仓躺平,给家里的领导做顿好吃的,以稳固后方
(图1:澳洲黑天鹅,图自美篇,拍摄者:维民)
二、黑天鹅与灰犀牛
2008年,纳西姆·塔勒布在《黑天鹅》一书中将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而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的事件定义为黑天鹅事件,很快这个概念就被世界广泛接受,像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都被人称为黑天鹅事件。
黑天鹅事件是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一般来说,“黑天鹅”事件是指满足以下三个特点:1、意外性;2、影响重大;3、意外性,但又逻辑自洽。
黑天鹅存在于各个领域,无论金融市场、商业、经济还是个人生活,都逃不过它的控制。黑天鹅是指:极其罕见、出乎意料的事件。另外还有一个概念:灰犀牛,与此相呼应。灰犀牛是指我们太过常见的、慢慢发展、熟视无睹,最终发现为巨大风险的潜在危机。
三、如何应对风险
自2020年年初至今,我们迎来了不少黑天鹅事件:新冠疫情、贸易战、地区冲突等。这些突发事件,较大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投资。如何在投资计划中提前设定、规避此类事件的影响,是每一个投资者必须学会的一门课程。
1、觉悟:正视投资风险
首先要明确认知:股权是高风险投资,基金是股权投资,同样属于高风险投资。即便相对风险较小的“指数基金”,其范畴仍是“高风险投资”。不要心存侥幸,自己的投资之路会一帆风顺,61明确告诉你:不可能!
只有正视风险,才能应对风险。不能当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要明确认知风险等级,了解自身风险偏好,选择符合自己风险需求的投资产品,切勿听信他人“这产品很稳、没问题、风险很小”诸如此类的“诱导”。我们做投资时,每一个平台都会做严格的“投资者风险测试”,请一定严格遵从风险匹配原则。
2、原则:必须闲钱理财
闲钱理财是基础,切莫借钱投资,切莫乱加杠杆。这段时间也有不少朋友私信问我关于杠杆的问题,61的回答非常统一:避免借贷,避免杠杆。
不少朋友其实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在杠杆计算时,往往也会给自己留足空间。但61仍旧提醒,避免上杠杆。原因在于:如果完全基于数字,或许能抗下去,但人类有情绪,当出现巨大困难时,我们很喜欢“优化操作”,从导致计划走歪,主观影响客观。
只有使用3-5年不用的闲钱,才能无视阶段的涨跌,尤其当出现黑天鹅时,良好的资金规划是我们屹立不倒的基础保障,更进一步,或许我们还能“捡捡便宜”。
3、配比:股债比例合理
显而易见,股权资产的风险高于债性资产,在家庭资产整体规划中,应当严格遵守股债配比合理的原则:
股权资产 = 总资本 ×(100-年龄)%
保本资产 = 总资本 ×(年龄)%
因为我们越年轻时越能承受风险,股票型资产的比例可以提升;但随着年龄慢慢增大,我们就需要不断的调整持仓比例,降低股票型资产,提升保本类投资比例。
如果您今年40岁,最起码你的债性资产应当超过40%,债性资产有:银行存款、银行理财、货币基金、国债逆回购、低风险债券基金等;股权类资产不要超过 (1-40%)=60%,即:股权、股票、主动基金、指数基金等股权类资产不能超过60%,确保整体资产的安全。
4、根基:制定合理目标
投资理财最核心的目标并非“暴富”、“高收益率”、“一朝财务自由”,更多的是使用恰当的方式,从而满足自身的财务需求,能够跑赢通胀,使得财富不会缩水并能实现符合现实的增长率。
众所周知,在各全球大型经济体中,我国GDP增速继续保持领头羊地位,最近几年继续保持6-7%的GDP增长速度,作为我国优秀的经济组成部分——“优秀的上市企业”,实际上的成长率会略高于市场平均值,这个便是我们收益率的基础。
不同的家庭结构,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风险倾向,都使得“理财”是一件“独立特行”的事情。我们可以学基础,学理论,学方法,但却不可照搬理财计划,不好妄抄作业。拿养老金来说,核心并非“至高”的收益率,而是本金第一,足够的“安全”。我们不能拿着计划用户养老的资金,去“博”未来。
因此,在社会资产平均增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需求,制定合理的年化目标。以指数基金为例,我们制定8-12%的年化收益率,是“逻辑自洽”、“符合实际”、“普通人能做到”的目标。
(图2:沪深300近10年ROE,均值11.97%)
5、耐心:准备恰当周期
市场纷纷扰扰,黑天鹅、灰犀牛层出不穷,在我们漫长的投资岁月里,有很多我们无法控制的阶段矛盾,但绝大部分问题是暂时的、片面的、阶段的、局部且不会持续的。
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生产关系与生产效率不断优化,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我们股权投资增长的基础动力。虽然增长无法如图表般线性成长,但拉长距离看,收益率仍旧是毫无犹豫的步步抬升。
因此,做股权投资,一定要做好3-5年以上的时间规划,降低阶段波动对自己的影响。我们几天、几个月去看待某一个事物,与几年、十几年去看待某一个事物,结果会大相径庭。
(图3:阶段的波动只是长期的一个小点)
股权投资收益的本质是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无论是盈利增加,还是价值回归,都需要足够的时间,请不要倒在半路上。
6、攻防:完善持仓配比
在漫长投资岁月中,不同热门行业你方唱罢我登场,阶段内有着非常明显的风格倾向。但作为普通投资者,很难准确的抓住每一个热点和波动,也不要妄图去抓住这些热点。我们只能通过良好的持仓配比,稳稳的抓住市场的“平均收益率”。
如果持仓风格偏好明显,过多集中于“高热点”、“新题材”、“新兴细分行业”,致使自己的持仓波动广受市场风格影响,波动明显,此时我们应当审视自己的持仓配比,优化持仓结构,通过良好的配置降低整体波动率。
尤其是在市场风险凸显,外部影响剧烈,黑天鹅频出的当前,提升宽基比例,注重“攻防一体”,在注重成长性的同时,能适当的配置“价值向”指数,是提升整体持仓稳定性的优秀选择。
持仓比例建议:国内宽基40%+国际宽基30%+国内行业30%=100%;总体框架:宽基打底+优秀行业为辅,国内为主,国际配套!分散风险,享受发展红利。
7、估值:提升安全边际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多大机遇,都应该认知到“再优秀的公司,都应该以合适的价格买入”,持仓成本是我们面对巨大波动时的最佳安全工具,基于估值判断的操作,才能让我们买入有依、持有有底、卖出有据。
61保持日常更新主要指数的估值情况,就是希望大家能有“估值意识”。通过各指标的历史判断,明白标的当前股价的高低,根据相对量化的指标,让自己的操作有一个明确的“安全边际”,从而提升持仓稳健度,而不是凭感觉。
必须指出估值是“模糊的正确”,并非标准答案。投资者不能没有估值的理念,也不能刻舟求剑,唯估值论。在日常应当保持学习,努力了解标的细节,提升自身投资经验。对于估值体系,也应当不断完善,与时俱进,每过一段时间(季度)进行适当微调。
8、坚持:计划不动如山
只要天不塌,制定的计划就应当坚持到底,我们所能碰到的绝大部分危机,仅仅是“过眼云烟”,白天鹅也好、黑天鹅也罢,说破天就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丝波澜而已。
如果你明白自己的风险偏好,搭建了符合自身需求的投资框架,用闲钱可以长期无后顾之忧的投资,并且注重持仓配比、能较好的判断标的估值。那么,我们就能做到:坚持闲钱投资、精选标的、低估定投、耐心持有、高估分批止盈。
如果你并没有完成以上各个方面的工作,61建议你尽快完善体系,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搭建符合自己需求的“投资框架”,这个工作任何人都取代不了你。不过不用着急,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在风险来临时,稳健的投资框架,是我们坚持到底的唯一砝码。甚至,优秀的框架能让我们在风险来临时,抓住更多的机会。
在2020年3月,全球股市因疫情影响,标普500出现巨幅下跌,而后大家也看到了,2年不到的时间,标普500ETF从1.634元涨至高点的2.898元。
五、扩展阅读:
六、所涉书籍
《黑天鹅》:[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著,中信出版社出版。
=====================
日日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必有所得。
扩展阅读:“61” 指数基金定投指南系列文章(新手必看)
$红利ETF(SH510880)$ $沪深300ETF(SH510300)$ $中概互联网ETF(SH513050)$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整体看了一遍,核心只有两个:1、安全边际与阈值设定; 2、是否止盈。
1、关于阈值的设定,和在正常估值的时候的处理。确实还是看个人的偏好,设定20%、30%还是更高,也看你个人的偏好。我建议你可以根据自己对不同指数的理解,对不同指数设定不同的低估区间。因为部分指数弹性高,安全边际可以更高。但部分指数如沪深300,波动较低,那你比方可以设定50%为定投线,只是越跌越买,做好资金分配,做好类似”金字塔式“的加仓方法。具体细节需要你自己慢慢琢磨。
2、关于高估止盈,逻辑也是类似,如果你认为长持也没问题,我认为也可以的。因为不少指数其实蛮市场长持,比方红利指数。但部分指数波动极大,类似中概互联,在成长期的指数都有这个毛病或者优势,就会建议高估分批止盈。
你说的(能做到当然更好),这个真是我的心声,如果觉得做不到,很多限制都可以适当放宽,核心目标就是逐步买入,长期持有,慢慢变富。
61老师好!整整两天,认真拜读了老师60余篇文章(尤其通用基础类文章),收益匪浅。
关于定投有如下问题请教,敬情指点。
首先认同老师所述投资原则并作为本问题之前提:百分位30%(20%)以下买入,越低越多买、百分位70%(80%)以上可以止盈,30%—70%之间等待(困惑?)。
1、根据前提,给定一定时间和计划投资额度,在30%以内的时间内应该完成投资计划,这就意味着在30%的时间内,需要3倍(平均或累计)左右的投资量才能完成计划投资额。如果,市场在较长时间内(超过给定计划投资额的时间)不出现百分位低于30%的机会(比如两年,当然不太可能很长时间),由于不投资,会导致基金份额较小。问题:30%时间内完成全部计划投资(从而一定时间内基金份额可能不多),还是“同时另外”在30%—70%之间也无脑投资(从而基金份额较多,当然可以适当定期不定额),那个更可取呢?
2、百分位70%以上,继续持有(明显较大泡沫除外),即不管涨跌,长期持有,还是止盈等待较低百分位再买入(如耐心等待30%以下,又回到前面的问题了),那个更可取;
因为无法判断指数走向,所以坚持定期(适当不定额)投资,可能会失去赚取市场先生赠送的部分收益(一般情况,极端情况除外),但长期看应该能获得合理的收益,而不是简单地追求低买高卖(能做到当然更好),这是我的想法,但我比较困惑,特请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