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第十课:图解指数基金定投阈值的设定

发布于: Android转发:30回复:91喜欢:248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淮南子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分享,想必各位对低估定投有了一个基础的认知。随着定投的深入,不少朋友会询问如何制定合适的定投阈值,提高自身定投的安全性收益率。今天61整体介绍如何设定定投阈值。

一、什么是低估定投?

低估定投:是指基于目标指数核心估值指标的历史百分位,进行低估定投买入,高估分批止盈的定投策略。其中低估指采用“核心指标历史百分位小于20%或30%”的判断技巧,目前61采用的是低于20%历史百分位。

1)如果处于普通低估状态(20%-30%百分位)则每期定投1份份额;

2)如果处于(10%-20%百分位),每期可以定投1-2份份额(可自行设定);

3)如果处于极度低估区域(0-10%百分位),则可以加大定投(2-N份);

据上图,演示的是使用<30%开始定投,这是过去常见的定投阈值。根据自身风险偏好,61采用20%作为标准值基础,从而可以演化为:

1)如果处于(10%-20%百分位),每期可以定投1份份额;

2)如果处于(5%-10%百分位),每期可以定投1-2份份额;

3)如果处于(<5%百分位),每期可以定投2-N份份额;

各位朋友可以根据自身偏好、不同指数的波动特性等,进行微调,25%、35%作为判断门槛,也未尝不可。

二、针对性调整

1、根据风险偏好调整

不同的个体都有着其特定的风险偏好,在设定定投阈值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定投经验、年龄、流动性要求、收益预期、对回撤的忍受力等,不同的情况不能直接照搬,61一直不建议直接抄作业,建议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定投计划。

有一些朋友风险偏好较高,对指数基金认知清楚,具有较强的定投经验,此时根据自身情况,对历史百分位等阈值(<20%)进行适当放宽,我认为是没问题的。但如果你是新手,对波动认知不清,对自我风险偏好认知不清的前提下,建议老老实实按保守的来。

2、根据指数波动性调整

不同指数的风险是不一样的,宽基指数的稳定性远高于行业指数,低波动、基本面、价值策略等因子辅助下的宽基指数更是如此。而部分优秀行业、新兴行业波动性较大,周期性行业指数更是波涛汹涌,可以进一步调整。

宽基指数:宽基指数波动性相对较低,正常状态最大回撤在-40%左右,如果基于低估定投,一般极限回撤在20%-30%左右。由于波动较小,如果设定极低的定投阈值,实际上会出现买不足份额的情况。

上图是沪深300PE-TTM历史趋势图,图中绿色虚线是低估线,可以看出在2015年牛市之后,沪深300出现低估的机会并不多见,考虑到沪深300的高质量和稳健性,有经验的朋友也可以扩大其定投空间

行业指数:低估阈值越低则机会越少,安全边际越高,但可能存在买不够的情况。但在高波动行业指数中,相对收敛、谨慎的阈值能较好的避免“地下室”的情况,由于其较强的成长性和波动率,即便很谨慎的阈值,也能买足份额。

上图是中国互联网50指数历史PS-TTM趋势图,统计时间受数据源影响,并不算长,但其高波动性已经显现,涨的时候涨过头,跌的时候跌过头,是该类指数的主要表现之一。在设计该指数定投阈值时,相对保守的数值能更好的提升持仓体验、增加收益率

三、沪深300定投阈值

设计一个指数的定投阈值,我们需要有一个数据源,61文中的数据源一般为理杏仁,各位也可以参考其他类似数据源,逻辑是一样的。参考数据源时,请使用“同一参考系”,数据源间不要横向对比,以免造成误差。

1、基础数据源:

上图是沪深300基于不同时间周期的PE历史百分位,我们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沪深300整体估值水平相对较为统一,波动空间逐步收窄,稳定性较高。61基于以全历史数据为基础,以其他年份时间为辅助,综合设定了沪深300:低估阈值PE=11,高估阈值PE=16。

之前也有朋友问61:沪深300设定PE=16作为高估阈值,会不会太保守了?从上图数据可看出,随着A股整体机构化的加深,市场波动性有所降低,从近10、5、3年数据看,高估阈值在14-15之间。

基于全历史,PE=18.66该值需要较长耐心;基于短期历史,PE=14左右这个值存在吃不了牛市的情况;因此,综合两者,61定了PE=16作为高估分批止盈线,16-18这个区间使用“高估分批止盈”去吃。

各位也可以以类似方式,找出目标指数的历史数据,整体分析数据后制定契合需求的定投阈值,另外61每周1、4发布的估值表内,已经也带上了定投阈值建议,大家也可以作为参考数据之一。

2、加工数据源

上图是基于理杏仁数据源,设定的沪深300定投阈值示意图,表内数据源为理杏仁,如果采用其他数据源,可能需要做一些调整。

基于PE=11、16这两个核心数据为主,上文数据源为辅,设定沪深300的定投阈值具体分级,PE < 11.2 时,PE历史百分位跌入20%以内,可以根据历史最低值PE=8.01,设定定投过程中的几个“档次”。

1)底部时期:沪深300 PE<9 整体概率不到5%,设定为“强烈买入时机”,定投份额可以采用2-N倍定投,如果有存量资金计划定投沪深300的,此时可以重仓。

2)下跌时期:沪深300 PE<10 整体概率不到10%,设定为“双倍买入时机”,定投份额可以采用1-2倍定投,如果有存量资金,可以分比例建仓。

3)低估定投:沪深300 PE<11.2 整体概率不到20%,设定为“低估定投时期”,介入此区间,正式开启定投,每期定投1份额,如果是存量资金,可以小量建仓。

4)持有时机:11<PE<14,这个是常态,是沪深300最常见的估值水位,这个时候我们冷眼旁观就好。

5)观察时机: 14 <PE<16,这个状态也是常态,但由于估值逐步升高,此时可以给予适当关注,在合适的时机开始进行止盈。但请务必保持初心,所有的浮盈不可能全部抓到手,能抓住大头就是胜利。

6)止盈时机:PE>16,这个值如上文所示,是经过优化之后的值,各位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调整,比方调大或调小,从而实现不同的收益目标。在这个区间,可以采用高估分批止盈的方式止盈,从而实现更高的收益率。

具体操作请参看此文:新手第九课:图解指数基金止盈的6种方式

7)清仓时机:PE>18,到这个时候,61建议还是清仓获利为好,从PE=11开始定投,实际上已经实现60%+的浮盈,从效率来说,已经差不多啦。

有必要提醒一句,在漫长的持有过程中,价格上升不一定会导致估值上升,由于企业的增长性,从而导致价格虽然上涨,估值有可能不变或下跌。这赚的是“企业增长的钱”,所以不用担心一直持有,会不会没有收益的问题。而上述估值的变化赚的则是“估值回归”和“市场人性”的钱,切记。

3、优化数据源

我们毕竟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对估值又都有各自的经验。如果你已经具备调整、优化数据的能力,可以进一步分析、优化定投阈值。

1)样本调样带来的变化

沪深300同其他指数一样,在特定时候会有编制规则的调整,这类调整会导致历史百分位产生一定的偏差。例如,去年调整的创业板纳入规则,会导致沪深300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估值水平,而快速纳入创业板之后,沪深300的成长性会在阶段时间内变高,从而会使得估值中枢上移。于是,有经验的同学可以继续微调。

2)基于历史区间优化

考虑到随着A股机构化越来越明显,A股后续的波动会相对收敛,因此参考近10、5年的数据反而具备更强的现实意义。所以,各位可以继续优化调整低估、高估阈值,使得自己的定投区间更具备敏感性。当然,这个需求是对市场波动判断的准确性,和对A股市场发展的前瞻性,需要我们对股票市场的长期规律有一定的经验。

3)基于个人偏好优化

61唠唠叨叨的常说:每一个人都需要自己制定定投规则。原因就在于每一个人的资金状态、收益预期、风险偏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觉得风险太大,完全可以降低低估阈值;如果你觉得高估线太保守,也可以提升高估阈值的值,从而实现更高的收益率。

这没有绝对准确的方法,当然61也建议新手,与其去做能力圈之外的事情,还不如老老实实根据历史数据,脚踏实地的执行。

4)根据指数特性优化

前文有提到,不同指数的波动率是不一样的。考虑到沪深300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适当放宽定投阈值,能让我们更多的持有相对便宜的份额。比方把低估PE<11放宽到PE<12,历史百分位差不多30%的样子,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虽然这样做,整体收益率降低,但由于持有的份额数足够,绝对收益总额会提升

5)基于时间推移的优化

随着时间变化,市场变化,成分股变化,每一个指数的阈值应当进行微调。从实际情况来说,宽基指数一年一次微调即可;行业指数变动较大,建议半年审查一遍,确保阈值的准确度。

================

此文更多的是给新手朋友准备的,从0到1详细的解释了定投阈值的设定,大家可以基于61浅薄的看法,继续完善,也可以使用到其他指数中去。61提供的估值表内,也都有各自指数的相应阈值,各位有精力的可以继续深挖,从数据源着手,仔细分析自身需求和指数特性,综合的设定符合自己特色的定投计划。

这也就是61写文的目的,我不希望我的规则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希望每一个关注的朋友都能学会方法,61便无憾矣。

此类基础文,写起来比较累,还望各位朋友多多转发、点赞,留言斧正。



点击查看>>“61” 指数基金定投指南系列文章(新手必看)

$红利ETF(SH510880)$ $中概互联网ETF(SH513050)$ $沪深300ETF(SH510300)$

@蛋卷基金 @今日话题 @ETF星推官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ETF星推官# #雪球星计划#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