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吃中段,不吃鱼头和鱼尾,当新生事物出现时,应加大关注而不应急于冒进,避免趋势不明朗遭受损失,及时在行情结束之前撤资离场,避免遭受周期逆转产生的损失。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科技行业要想取得较好发展还需较长时间的努力。科技基金成立时间较短,当有一定业绩走势作为分析依据在考虑是否买入也不迟。
1、创业板50指数:
创业板50指数由创业板市场中日均成交额较大的50只股票组成,反映了创业板市场内知名度高、市值规模大、流动性好的企业的整体表现。
调样时间:每半年一次;成立时间:2014.06.18;基日:2010.05.31
2、科创50指数:
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证券组成,反映最具市场代表性的一批科创企业的整体表现。
调样时间:每季度一次;成立时间:2020.07.23;基日:2019.12.31
3、科创创业50指数
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从科创板和创业板中选取市值较大的50只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上述市场中代表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调样时间:每季度一次;成立时间:2021.06.01;基日:2019.12.31
二、各指数全收益率对比
由上表可以看出,三个指数成立时间均不久,所以目前得全收益数据存在较大得“历史局限性”,我也看了一眼各个指数得ROE,目前由于数据实在太短,也就不分享出来了,意义不大。
从数据看,双创50指数会好于科创50,这说明最近两年创业板涨幅较大,从创业板50指数的近10年年化收益率看,近两年的收益已经让指数处于了“高位”,存在一定风险。
三、行业区别
由于科创板成立时间不久,所以其内核心成份股的行业分布还不完善,目前主要集中于信息科技于医疗卫生等领域。创业板成立时间略久,目前其内的行业分布相对完善且多样化一些。
而双创50加成了两者的优势之后,集约后的行业分布相对均匀,核心为:信息技术、工业和医药卫生三个大行业,作为“科技强国”的核心主题,这三个行业包含着:尖端芯片(中芯国际)、新能源(宁德时代)、医疗巨头(迈瑞医疗)、生物科技(智飞生物)等核心巨头,随着科创板、创业板改革的进一步加深,我相信会有更多优秀的“硬核”科技龙头逐步显现。
四、权重股区别
1、创业板50:宁德时代独占近25%的权重,在一定程度上,创业板50指数很看宁王的脸色,如果真看好宁王,我相信直接买个股更合适;如果买指数,类似的高权重,存在一定的风险。
2、科创板50:前十大中有6个成份股是“半导体”行业,这对宽基指数来说,也是一个问题,当然受限于科创板成立时间过短,整个板块目前还缺乏更多行业的优秀企业,我们需要再等等。
3、双创50:在行业分配、权重分配上来说,双创50是更合适的一个指数,在标的选择面上,毕竟涉及创业板和科创板,选择余地更大。在权重分配上,也没有类似创业板50指数那样的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比较契合宽基指数的基础框架。
4、各指数成份股估值:望过去,一堆的100+PE的成份股,大伙就能明白目前所处的位置。当然,作为国内“硬科技”的核心指数,获得市场普遍的追捧也在情理之中,只是目前的水位较高,建议继续等待。
五、历史估值趋势
由图可见:蓝色为创业板50指数历史PE估值趋势线,绿色为科创50指数,橙色为双创50指数。
1、估值绝对值高:从历史数据可见,这三个指数大部分时间在30-100倍市盈率的区间内运动,创业板成立时间较久,在2018年底跌至最低值PE=27.95。
2019年开始,创业板开启历时两年的大牛市,创业板50指数从PE30倍左右,一路高升至100余倍。不过最近逐渐回归,截至2021年底,创业板50指数PE在57倍左右。科创、双创50一并回落,PE降至60倍附近。
即便如此,这三个指数的绝对估值仍处于较高水平。
2、历史百分位处于“正常”状态:由于科创50、双创50成立时间较短,所以我没有给出历史百分位,这么点时间的历史百分位意义不大。但创业板50成立时间较长,综合来看,目前处于“正常估值水平”。
六、可选基金
跟踪科创和双创50指数的基金实在是有点多,而且规模都不小。大家对于科创板寄予厚望所致,但这也产生一个小问题,那就是基金的费率都没有“互相拆台”,每一家基金公司都老老实实的以0.5%+0.1%的标准费率发行基金。(易方达也没降价,有些可惜。)
由于科创板成立不长,所以大部分基金都属于“新基金”,又正好凑上整体估值不便宜,所以正好可以观察一段时间,看看里面会不会有啥问题。等跑一段时间,指数的成份股更加丰富多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相信会有更好的时机。
七、总结
显而易见,科创、创业板的这三个核心指数,是投资者非常看好的指数之一。这两个板块想必未来也会成为大国重器的诞生地,不过创业板最近两年的高举猛打,估值水平即便回撤了一些,也不算低(历史百分位50%左右),另外由于科创板成立时间较短,绝对估值会比创业板更高,需要慎重。
因此,61建议大部分对科创成份股不熟悉的投资人,应保持密切观察,科创创业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不用急着去吃第一口肉,搞不好容易烫嘴。
====================
扩展阅读:
2、科技指数大起底:中证科技、科技50、科技龙头与新兴科技100浅析
3、中国互联网迎“强壮”三弟:未来“乔峰”们未必得姓“萧”!
点击查看>>“61” 指数基金定投指南系列文章(新手必看)
$创业板50ETF(SZ159949)$ $科创板50ETF(SH588080)$ $创业板ETF易方达(SZ159915)$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吃鱼吃中段,不吃鱼头和鱼尾,当新生事物出现时,应加大关注而不应急于冒进,避免趋势不明朗遭受损失,及时在行情结束之前撤资离场,避免遭受周期逆转产生的损失。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科技行业要想取得较好发展还需较长时间的努力。科技基金成立时间较短,当有一定业绩走势作为分析依据在考虑是否买入也不迟。
今日学习完毕。
从今天再看61老师2021年12月31日写的这篇文章中,在那个时间点反复劝退是多么理性和无私。参照最新一期的估值表(2022年4月29日),创业板50市盈率已经降低到37.02,而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市盈率大约为60。
谢谢
六一老师好,您说的这个我能大概明白。其实令我疑惑的应该是估值表中的低估的阈值和高估阈值是如何确定的。比如您估值表中的中正红利定义的低估阈值是PE是8.5,距离历史最低PE6,只有2.5,但是高估阈值PE12.3距离历史最高PE60相差了大概48,因为不明这个阈值是怎么算出来的,我就不知道高于PE12.3后按照什么 步长去设定才合适。我看您这里(网页链接)的示例图给的是>12pe 观察时机,>13PE 止盈 ,>15PE清仓,所以很疑惑,只是示例数据吗?望解答。因为是投资小白,所以可能有些啰嗦了
六一老师好,您说的这个估值表我看到,也知道您说的历史最低、低估阈值、高估阈值,历史最高。但是我我的疑问是如何再低估区域或高估区域再去划分等级,比如PE小于A就是买入时机,PE小于B就是双倍买入时机,PE小于C就是N倍买入时机。这个是根据百分比在低估区域等比例划分比较靠谱呢还是有什么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