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证科技:
1)行业范围:无限定;
2)规模选择:剔除过去1年成交额或市值排名后20%或上市不足1年的股票;
3)研发要求:研发占比例不低于10%或研发人员数量不低于1000人;研发支出占比3~5%(根据营收规模)的公司
4)风险控制:对质押比例、商誉占净资产比、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有严格要求,不满足则剔除;
5)特色筛选:基本面质量、激励机制以及科技创新的评估得分,然后按照 20%、20%、60%的权重将上述三项评估得分计算得到综合得分。
小结:偏好“科技创新因素”,从更宽泛的科技领域选取具有持续科技创新能力、良好激励机制、没有较大风险和过硬基本面的高新技术领域的公司。
这指数全称:中证科技50策略指数,在市场上广泛的叫做:科技50,同下一个指数容易混淆。

2、科技50:
1)行业范围:信息技术、电信服务、通信设备及技术服务、航空航天与国防、电网设备、储能设备、医疗器械、生物药品、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数字营销、游戏、光伏设备、风电设备、药品制剂;
2)规模选择:剔除过去1年成交额排名后20%的股票;
3)研发要求:剔除过去两年平均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小于 5%的上市公司证券;
4)风险控制:剔除第一大股东质押比例大于90%,或第一大股东质押比例大于85%且总质押比例大于35%的上市公司证券;
5)质量要求:最近年报或半年报中商誉占净资产比例<40%的证券,最新年报中的研发资本化支出占研发支出比例在 50%以下的证券;
小结:框定行业,选取研发投入高、质押比例低、商誉占比少、研发资本化率低的科技企业。

3、科技龙头:
1)行业范围:于电子、计算机、通信、生物科技;
2)稳定性要求:剔除PE<0和PE前10%的股票;剔除过去3年研发增速为负的股票;直接将细分行业内营收前10%纳入备选空间;
3)规模要求:挑选过去1年日均市值和营收排名前100的股票,保持细分行业内股票数量占比与备选空间匹配;
4)风险控制:以“成长因子”与“研发因子”作为条件,选出前50只股票,保持细分行业内股票数量占比与备选空间匹配;
小结:通过稳定性筛选、规模筛选和成长筛选,主要定位于规模大、市占率高、成长能力强、研发投入高的50只龙头股。

4、新兴科技100:
1)行业范围:信息技术、通信服务、航空航天与国防、医疗器械和生物药品。
2)规模要求:剔除过去1年成交额或市值排名后20%的股票;
3)综合筛选:计算公司的盈利能力(投入资本回报率)、估值水平(市盈率)、效率提升(营收增速和研发支出占比)三个因子,并按算术平均值作为综合指标,选取前100只股票。
小结:通过多因子筛选和基本面加权,选取盈利能力高、成长快且估值水平低的优秀科技企业。

二、全历史估值对比

科技类指数整体估值较高,在27-75倍之间波动,其中中证科技、科技50、科技龙头的估值趋势非常相似。
不过,新兴科技100编制规则中的“估值水平”判断,极大的压低了该指数历史估值水平均值,值得关注。
从估值安全性看:新兴科技100胜出。
三、全历史ROE对比

科技50ROE,趋同于科技龙头,请知悉。
从历史ROE看:新兴科技100胜出。
四、全历史收益率对比
注意,这四个指数成立时间均较短,其历史收益率不具备较高参考性,看看就好。

因为成立时间均不到3年,受市场整体风格影响,历史收益率与ROE并无明显关联,需要各位朋友自行审视。
五、相关基金对比

各个指数均有跟踪基金,均为行业内优秀基金公司,整体费率均较低,易方达继续祭出“最低费率”特技。
==================
科技类指数成立时间均不算长,历史数据参考意义还不大,不过经过这一轮分析,61自己也是有所得,希望此文能帮助到想了解科技指数的朋友!
文中数据较多,难免错漏,如有发现还请留言斧正,各位多多点赞、评论、转发哟!
点击查看>>“61” 指数基金定投指南系列文章(新手必看)
$科技50ETF(SH515750)$ $科技ETF(SH515000)$ $科技ETF(SZ159807)$
@蛋卷基金 @今日话题 @ETF星推官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ETF星推官# #雪球星计划# #寻找热爱基金的你#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精彩讨论
稳稳价投etf2021-12-10 12:09老师早,一直买中概都关注着溢价率,溢价高于1就不买,我持有中概已经100多天了,一直都是逢低按下降百分比计划买入的原则,从持有起发现每次中概大跌时都会毫无疑问的出现高溢价,但是历史反推看又都是价格比较低的位置,这次大跌最低的位置是1.311同时也是这次下跌溢价最高的时候,因为溢价高了所以没有买,这两天因为反弹抹平了部分溢价,溢价率看起来略低一些但是同时价格也涨到了1.348虽然因为溢价高的原因涨的不多但是仍在墨迹上涨中,如果等到溢价彻底抹平估计价格也会上涨更多一些也许涨到1.4以上,从长期持有的观点上来看感觉太过于关注溢价会不会掉入为买低溢价而买低溢价的怪圈呢,毕竟到最后为了追求不买高溢价最终我是花了比高溢价时候更高的价格去买入了份额,比如我这次按计划应该在1.372的价格买入10000份因为溢价过高观望中没有买,但是等溢价抹平再买我的实际买入成本又会无形中提高了,始终想不通这个问题到底应该怎么操作才是正确姿势,
xudavip2021-12-10 09:41终于来了,学习学习
全部讨论
六亿居士2022-07-04 22:131、这不好回答,指数属于“均值”,好的主动会好,差的会差。
2、有,毕竟创业板与科创板都是科技创新主题板块。
六亿居士2022-07-04 22:11如果因子太多,反而影响流动性,所以指数的策略实际上需要适而可止。
追求确定性2022-07-04 22:011 请问,科技类的etf好还是主动基金好?
2 创业板是否也是有科技属性的?
3 好像基本上都是用研发来判断科技属性,是否过于简单了
小猫聊财会2022-05-24 18:22今日学习打卡。
再回头看科技龙头,目前市盈率24.94,老师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市盈率34.18,降低27%。
再看看前10大权重股股价变动明细,股价下跌算数平均数为26%,与市盈率变动几乎一样。
结论:跌的是价格,不是盈利。
kevin_sunny2022-04-19 21:06收获丰厚!谢谢老师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