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115亿美元,顶级码头运营商排队投资这个港口 | 港口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孟加拉国吉大港海湾码头(Bay Terminal)项目即将正式提上日程,这一项目将吸纳约115亿美元外资,AD Ports、PSA国际、DP World都会参与其中。此前,马士基码头计划投资4亿美元在该港投资1个集装码头,而红海门户码头(RSGT)与吉大港务局达成协议,运营新落成的PCT。全球顶级码头运营商们为什么会排队进吉大港呢?

吉大港地位重要,但效率一直低下。吉大港是知名古港,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现在,孟加拉是东盟各个半工业化国家与人口稠密的印度次大陆之间的一道重要桥梁,处于南亚与东南亚之间的战略性位置,由于孟加拉湾其他港口发展不足,吉大港成了区域内的重要枢纽,邻近全球主要航路又给了该港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能够进出吉大港的“吉大港型集装箱船”仍是一个重要的船型分类。

孟加拉国是全球第二大成衣出口国,吉大港承担了孟加拉92%以上的海运贸易与98%的集装箱贸易,还吸纳了一些东南亚与南亚区域的转运箱,年集装箱吞吐量约300万TEU左右,2022年与2023年分别完成了314.3万与305.1万TEU。

未来的吉大港也不会缺箱量,孟加拉过去十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6.5%,而且得益于廉价劳动力与优惠关税待遇,该国、邻近的东南亚诸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潜力都十分可观。

但吉大港现有码头的设计吞吐能力仅为170万TEU,且水深条件差,在涨潮时也仅能接卸吃水9.5米,船长200米的船舶,此外码头设备老旧、运营商水平不高等因素也导致吉大港常年拥堵,经常堵上海事新闻热搜。

在PCT设备到位前,吉大港有3个码头可以处理集装箱,分别是GCT、CCT与NCT,其中GCT是通用码头,CCT有3个集装箱泊位,岸线总长450米,NCT有5个集装箱泊位,岸线总长1000米。NCT于2007年建成,却是该港最新的码头(除PCT外)。该港可处理集装箱的设备包括18台岸桥、5台移动式港机、47台场桥、44台跨运车,其中岸桥与场桥的起重吨位仅40吨。

图源自维基百科

这些码头要么由吉大港务局运营,要么由本土运营商Saif Powertec负责,一直以来效率不高,在接卸船型都是支线船的情况下,2022年该港泊位占用率达到91.5%,船舶周转时间为2.43天,集装箱滞留时间为9.16天。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22年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CPPI)中,吉大港在348个港口中排名第307,是区域内绩效最差的港口。

这种局面当地政府看不下去,港口用户不满意,对国际码头运营商来说则有利可图。在效率低的情况下,2022年,吉大港务局和Saif Powertec分别获得了约132万美元与428万美元的净利润。同级别的新型区域港口在国际运营商的加持下,获利远超这个数字。如果改善运营,吉大港的盈利空间很大。

在吞吐能力和效率的双重瓶颈下,吉大港务局一直在探讨招标国际运营商投资建设运营码头,2012年以来,吉大港务局就在规划扩建项目,包括PCT、Laldia码头(即马士基计划投资的项目)和海湾码头项目。尽管PSA国际、DP World、招商港口等都曾投来橄榄枝,吉大港的新码头项目一直进展缓慢。

PCT由吉大港务局自主建造,2017年开建,2022年6月竣工,2023年11月才举行落成典礼。PCT占地20万平方米,有3个集装箱泊位,岸线总长580米,最大水深9.5米,但目前没有装卸设备,RSGT预计投资1.7亿美元购置设备,年吞吐能力将达到50万TEU。但吉大港的最大水深还是没有突破10米,依然难以适应集装箱船大型化的时代。

海湾码头项目同样“难产”,主要开发工作终于将于今年中期开始。海湾码头将建在Halishahar海岸附近的海床上,占地约1011.71平方米,岸线总长6150米,将可接卸吃水12米、长260米的船舶(最大载箱量将达到6000TEU),可同时处理30多艘5000TEU级的船舶,大大改善吉大港的吞吐能力。吉大港官方表示,部分泊位将于2026年投入使用,海湾码头满负荷运营后,吉大港的年吞吐能力将增加300万TEU,在现有基础上翻个几倍。

其中,AD Ports投资10亿美元,建设的多用途码头占地22.66万平方米,岸线长1500米;PSA将投建1号集装箱码头,占地36.32万平方米,岸线长1225米;DP World将投建2号集装箱码头,占地24.28万平方米,岸线长1500米。此外该项目还包括一个液体散货码头,投资约35亿美元。世界银行的私营融资机构国际金融公司(IFC)将提供5亿美元,用于疏浚主航道和建设5公里长的防波堤。顶级码头运营商排队想挤进吉大港,这些项目加起来将吸收115亿美元的外资。

港口圈(ID:gangkouquan)认为,在全球供应链转移中,东南亚、南亚区域既是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方,又邻近主要航线,将迎来港口发展的历史性窗口。就算营商环境有待完善,项目推进缓慢,外资也会趋之若鹜,在巨大的建设资金缺口前,全球顶级港口运营商早就跃跃欲试,要带来投资和管理经验,带走源源不断的箱量和利润。就像曾几何时,中国港口也是外资眼中的香饽饽。如今,中国港口已经越来越少见到外资身影,中国港口运营商能否化身外资出海输出资金与经验,是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