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调研血液制品第一线情况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40回复:101喜欢:83

这次十我回武汉,深度调研的血液制品的行业现状和未来,首先和武汉生物所的朋友做了长谈。

他们告诉我,他们生产白蛋白,静丙,免疫球蛋白等若干个品种,但是品种不多。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被天坛北京有个营销中心直接拿过去统一销售,他们没有销售权利。他们感觉这个行业非常好。只要做出来就不愁卖。而且他们卖的比进口的要贵,主要因为他们的单品品种比较少导致成本比较高,但是他们告诉我同是黄种人中国人的血液制品对中国人疗效更好。所以年报上看到的天坛生物的吨浆利润远远低过博雅是因为虽然天坛的品类比较多,但各个所的品类比较少导致吨浆利润低。

后来又同做院外销售血液制品的朋友做了一些交流。他告诉我血液制品90%以上都是院外销售,简单的说医院的医生的病人每天医保报销有上限,血液制品单价比较高,他们不愿意放进来,刚好院外销售抵消了这个费用。取消院外销售,目前不现实。因为医保受不了,例如一个烧伤病人。每天需要打四只,连续打100天。一只500块,大家算一下要多少钱医保受得了吗?


国家取消院外销售,对销量没有影响。这些业务员只会成为当地医疗供应商的员工的形式进驻。只是增加了患者取药的麻烦。问他集采的事,他就跟我说,首先你要明白集釆的用意是什么,集采的用意是医保钱不够,希望少一点费用进医保,医保局想降低费用,首先到医院把费用前100名的药品拿出来,降低费用集釆,可是血液制品在目前医院内部流通的费用前5000名都进入不了。为什么前几百名的都没有集采完,而去集釆5000名以后的血液制品呢?这是外行才对集成担心。其实医院的系统现在血制品一般90%都是在院外销售了,举例,这个医院医院内一个月用100瓶。院外用5000瓶。那么集釆就是医院的100瓶的八折就是80瓶进行集釆,他的量也只是占整个总量的非常小的。而且集采对于在医院销售的药对医生有动力了吗?一个博士医生,正规合法的收入10万,连老婆孩子都养活不起。这个现实国家不知道吗?就是有集釆也只影响整体销量百分之十的价格轻微下跌,根本影响不了销售,而且现在医药公司根本都不愿意送血液制品给医院。因为医院的账期是18个月。我几百块钱的药,送过去18个月以后收到510块,有人愿意干这事儿吗?没一个医药公司愿意做这个事,所以医院找医药公司要血液制品,一般都说没货,有时候给面子才给你100瓶。这只是为了维持关系,根本不挣钱。

真正感受到国外进口的血液制品占比太多了,国家生物安全刻不容缓。我举双手赞成国家尽快生物安全,把进口血液制品药扫出中国市场,要不然中国人的体质,中国人的生命安全能有保证吗?因为它的品种多吨浆利润高,所以价格比低,这些渠道愿意卖进口药。国产药现在是供不应求,根本没有花心思在推广,因为不需要推就可以卖出去。现在跟他交流的结果是中国在湖北地区广大的二线,三线四线县级医院没有国产血制品公司业务员在做推广。这些相应的医院的医生也没有动力去开血液制品的药给病人。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血液制品人均用量只有美国的1/10的地方。

整体感觉这个市场处于非常初级一个阶段,根本是放任自流,各个血制制品公司根本没有做市场推广的情况,广大的二线,三线四线县城的医院病人根本没有享受到血液制品给他们病情带来的好处。所以如果这个广大的市场一旦推广开来,市场将会井喷。另外一个结论是国家为了生物安全,必须提高血液制品产量,那么浆站一定要放开,不放开的话,国产血液制品公司的产品根本没法和西方的血制品抗衡。所以这个行业的根本都不需要去考虑产品做出来卖出的问题,现在的产量翻一倍还不够把外国的产品赶出中国市场,另外产量再翻一倍才可以保证中国广大的二线,三线,四线以及县城的这些医院患者的正常使用。中国就是这种情况产量番几倍人均消费量才只有美国的一半。而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持续增长,这个用量也在增长。所以中国的血液制品任重道远啊,还是非常初级的阶段,我估计还要追赶十年才能实现我说的这些目标。我是准备陪着中国血液制品行业一起成长。目前我还是看好央企控股的博雅和天坛,尤其是博雅华润并购整合的能力太强了。我预计未来十年以后,中国的血液制品公司只会剩下五只左右,因为全球成气候的血液制品公司在前十几年全部被并购只剩下几个大玩家,中国也会复制这样的路,很简单民营控股的血液制品公司,国家不批复里浆站,你就只有被并购命运。只有这样国家产生实现生物安全。申明本人持有博雅生物 $舍得酒业(SH600702)$ $华兰生物(SZ002007)$$沃森生物(SZ300142)$ @专心舍得的政委 @赤焰永明 @吴伯庸

精彩讨论

余军价值的追求学员2021-10-07 21:39

投资舍得和博雅,我是如何思考的!
我买舍得和博雅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因为我相信两个有实力的大股东,而且都是明牌!舍得的底牌是郭广昌60元左右的成本。博雅的明牌是华润34元左右的成本,我的成本与大股东接近那怕什么,难道大股东对行业和企业的理解还不如你。同时这两家企业都是好公司,商业模式都很好,至于涨多少倍,我根本不考虑,买入并持有,来做时间的朋友!当时我80元买舍得时,我算过我买的的动态市盈率没有超过20倍,因为21年销售目标60亿,完成45亿的话净利润有15亿左右,对于这个目标,我是做完深度调研后,认为完全有可能达到。我80元买舍得时,虽然短期涨幅已很大,但动态市盈率不到20倍,你说一个高速增长的白酒股不到20倍PE买入有什么风险。
博雅的估值更简单明确,他现在150个亿市值。其中化药大概值二三十个亿,华润入股后已公告将剥离,那么博雅血制品的估值大概120到130个亿,静态的看,即使不考虑丹霞调浆和注入,以及未来内蒙古、江西、山西、吉林等地新开浆站,今年的盈利约四个亿,明年先不考虑丹霞要给他调浆,因为明年有一个新品种上市,吨浆利润预计将从85万~90万升到100万左右,那么明年大概能做到五个亿,后年能达到六个亿!现在动态市盈率大概在明年二十多倍,后年20倍。如果考虑丹霞调浆,明年动态市盈率将降到十几倍!这还没算华润的赋能,据说华润在内蒙古等地有大量浆站再谈。预计未来利润要翻N倍!明年三月份之后博雅的智能工厂要投产,建设周期三年,会有千吨级(1000-2000吨)的产能,而未来3~5年以后博雅的浆站将达到现在的五倍以上,意味着3、5年后博雅产能至少上2000吨浆。加上每年他都会有一个新品种可以上市,届时如达到110-120万元吨浆利润,五年之后,博雅净利润完全可以达到20~30亿。这个行业普遍至少50倍PE(全球最大血制品公司CSL市盈率约55倍)!简单测算一下空间,8~10倍空间!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博雅就是去年40块钱的舍得,而且确定性更高,因为毕竟博雅的产品是卖方市场,未来老龄化进程加速只会愈加供不应求!这是我个人投资舍得和博雅的思考!

刘二狗7qd2021-10-07 23:58

其实国外的丙球使用量更大,而且价格更贵,国内的白蛋白使用量较大,国内的白蛋白有些还是滥用的,相关指南较少。国外使用量大也有商业保险的因素,国内医保几乎不报销,即使符合条件,医生也劝病人出去买,因为医保有限额,其实最大的问题在医保,比如丙球大部分适应症一个疗程2-3w,有几个适应症在医保乙类,大部分病人负担不起,经济条件不行。国内的竞争格局也基本明晰了,泰邦,天坛,莱仕,华兰还有华润,其他的规模都相对较小了。国内不能按照国外去估值,国外采浆相对便宜,一个月可以采四次,国内只能采2次,其他的国际血液制品公司不只是单纯的血液业务,也有检测试剂和耗材类的产品,所以要区分一下,不是单纯的血液制品业务估值高。

牛842021-10-07 23:00

现在除了新能源新需求,不饱和没开发完全的市场除了血制品还有谁?确定性强的还有谁(博雅生物)?好几个行业耳熟能详的大公司以为是中国的企业,实际早就被外国人控制了,生物医药安全很重要,比如没有疫苗以及特效药的时候没有血制品治疗以及提高免疫力是不是缺少有利的手段,靠进口那得看国外的脸色看别人够不够用,这种被卡脖子可是与生命有关不是损失经济的问题。而且血制品这个行业才是起步阶段,没有好的资本盈利共存,怎么可能发展壮大开发新药呢?所以起码有钱才能做大,做大才能有做强,才能走向世界级的顶峰,才能有说话的份。

余军价值的追求学员2021-10-07 21:32

这个帖子才写了两个多小时,怎么有这么多的阅读量啊?谢谢各位球友的捧场!

深筹玩家2021-10-12 00:33

写的不错啊,不过有些数据可能拍脑门了,例如院内院外1:9这个数据太过夸张,武汉因为有武汉生物研究所以及省城院外政策较好所以院外较多,但至少也是37开的样子,这是其一。其二血液制品地区差异化没有考虑进来,有些地方就是几乎都在院内,院外市场几乎为零,而且三四线市场本身并不是没有推广去,而是竞争激烈,因为大城市竞争格局稳定了,厂家以及经销商只能去开拓新的市场争的头破血流,当然血液制品由于其高值特点一二线城市是主要市场。从业人员提供一点信息供参考。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