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6家基金公司联合发布的《2022年公募基金投资盈利洞察报告》,当中有一张图值得与小伙伴分享:
这是2017年7月1日到2022年6月30日期间偏股型基金投资者每个交易日买入卖出金额与同期上证指数走势的对比图。
这张图挺能反映投资者参与权益基金时的心态与行为。
在这5年里,上证指数在熊牛震荡中行进,基金投资者的买卖资金规模也在起起伏伏中向前。
在投资者买入资金的图形部分,可以看到一些上坡下坡与山峰山谷,对比同期上证指数走势不难发现,买入资金规模上坡常常出现在指数明显上行的阶段,买入资金的山峰常常对应着指数的山峰,而在指数持续大幅下行与较低位时买入资金规模更常见下坡和山谷。
这说明什么呢?
市场低迷时,愿意参与其中的人相对更少,而市场赚钱效应不断凸显时,热情加入的人越来越多,简言之,低处不想买,高处总想追。
在结果上这最终体现为持仓成本较低的人更少,较充分地享受到一轮行情的人更少,而持仓成本较高的情形更为普遍,只赚到些许甜头便开始吃苦头的人不在少数。
这正是为什么很多投基人总觉体验不太好的主因之一。
而导致低不买高却买的常见原因,一方面是许多小伙伴对投资、对基金都缺乏了解,投基过程中缺乏“性价比”概念,也容易被情绪左右;
另一方面,不少小伙伴对市场、对基金实际并没有持续关注,大部分时候都不太知道市场和基金正在和已经发生了什么,是否参与到基金投资中、何时参与到基金投资中,几乎由身边讨论的声音决定,身边没人谈论基金或者都在骂基金时便觉基金投资不靠谱,朋友圈里到处都是巴菲特时又觉基金是值得入的局,比较随性与跟风。
但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最后的投资结果肯定都得自己承担。
所以,如果真的想从基金投资里获得不错的长期回报,还是要花些时间去认识基金、去了解基金投资,同时记得当市场的行情、情绪、估值走向两端时,不妨调整到相反的视角看一看,或许对时下的机会与风险会有不一样的发现与理解。
@雪球基金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兴全商业模式优选(F163415)$ $万家行业优选混合(F161903)$ $交银趋势混合A(F51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