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谁也不去主动买或卖,股票就没有成交,只有挂单。
为什么投资者要主动买或卖呢?当然是在交易“利空逻辑”或“利好逻辑”。
以前面的民营大炼化为例,主动性买盘认为,接下来的供给逻辑和成长逻辑将会成为公司业绩的主导逻辑,股价将会大趋势向上;主动性卖盘则改变了之前所持的利好逻辑,认为全球进入衰退已成定局,原油向下周期已经明确,利空逻辑将会继续发酵,股价将继续下跌。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与直觉相反的现象,所有“持股者”,都是潜在的做空力量,区别只在于现在卖出还是未来卖出;所有的“持币关注者”,都是潜在的做多力量,区别只在于现在买入还是未来买入。
于是,所有的关注者,形成左下角的多方大本营,因为利空逻辑而保持关注;所有持股者,形成右上角的空方大本营,因为利好逻辑而继续持有。

交易中挂出的买盘和卖盘相当于这两个大本营中派出的先锋部队,而主动性买盘和卖盘在成交后,就转化为对方的力量。
这里还有一个违反直觉的地方,持股者的持有逻辑是利好逻辑,这没错,但为什么说关注者关注的是利空逻辑呢?
仍然以大炼化板块为例,就我个人的观点,我是看好民营大炼化企业的长期投资价值的,长期而言,成长性会占据更大比例,但这个过程可能非常的漫长,当前很难说到了底部,如果明年的油价真的向下跌,那大炼化在目前的位置上再腰斩的可能性也是有的,而这些企业几年之内新材料都不会占据很大的份额。
所以关注者保持关注或不急于买入,表面原因是股价不够便宜或不够确定,深层原因是在等待利空因素的发酵或消失。
所以,股价就在“关注者持续出手”与“持有者持续转变”的过程中,周而复始的进行上涨与下跌的运动,投资者如果只能理解认同其中一方的逻辑,本质是在看天吃饭,与赌博无异。
本文使用大炼化企业作为重点案例,因为这个周期性的行业看多和看空的投资者,大致势力均衡,对立的观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
但在某些经典的长期成长行业中,或者那些被投资者长期抛弃的行业,由于股价长期走强或低迷,投资者特别容易陷入其中的某一派的观点,一旦出现了趋势性的拐点,投资者就会损失惨重,比如医药,比如白酒。
4/5、单一逻辑的过度演绎
有一个经验,股价在高位的时候,利空因素更容易发酵,股价在低位的时候,利好因素更容易发酵。
但这个经验并不一定正确,同样经常出现另一种情况:在高位的时候,投资者对反复出现的利空因素视而不见,在低位的时候,投资者对反复出现的利好因素视若罔闻。
这两个相反的经验,从视而不见、到利空不跌利好不涨,到杯弓蛇影,刚好是股价见顶和见底的过程。

本轮医药行情,看似突然,实际上已经经历过这三个现象:
对利好视而不见:2022年9月8日,种植牙集采结果,中标价格是之前宁波集采的两到三倍多,结果通策医疗股价涨了两天后,又全部跌回来。而同时发出的鼓励医院采购医疗设备贴息贷款的文件,市场更是一点反应都没有。
利空不跌阶段:9月27日的脊柱耗材集采,因为此前集采当成利空,所以股价也是先跌一大波,最后降价幅度其实跟2021年的关节集采差不多,也有60%,骨科的公司,开盘平淡,没想到之后一路大涨,投资者四处找利好。
对利好更敏感阶段:10月14日,福建电生理集采细则出台,降幅大于30%,即可中选,同时,22省IVD生化试剂集采方案,报价降20%即可中选,这算是一个明确的利好了,市场不但开盘就给了反应,全天更是打了满分,当天医药股全线暴涨,20厘米股票刷屏。
医药股近一周的行情,就是把所有医药的正面逻辑全部拿出来演绎一番,之所以这么极端,正是因为之前市场把所有的负面逻辑全部拿出来演绎了一遍又一遍。
前面的模型说到,关注者是“多方大本营”,关注的是利空逻辑何时演绎结束。但投资者并非总是理性的,长期过度演绎的利空,容易让投资者对基本面的变化麻木,“多方大本营”中被“长期忽视者”占据,就像“狼来了”一样,利好真的来了,又不敢相信了。

另一个极端是长期过度演绎的利好,导致本该是“空方大本营”的持股者中,出现相当比例的“长期锁仓投资者”,长期高位大幅提高了投资者对高估值的容忍度,对基本面利空逻辑的演绎极度麻木。

白酒因为商业模式好而被认为是长期投资的典范,加上有茅台这样的“A股一哥”坐镇,有一堆次高端白酒大牛股,多位大V加持,白酒投资成为A股神话。
但白酒的商业模式并非无懈可击,仍然有较弱的周期性。
白酒的周期性来自渠道库存,厂商希望渠道多进货,渠道因为白酒耐储存且可以涨价,也愿意压库存,渠道实际上是在为企业加杠杆,终端实际消费增速10%,经过库存加杠杆后,就变成了20%,同样,在下行期,终端实际消费增速从20%降到10%,以前3个月的库存就变成了6个月,由于渠道要消化,企业的业绩就变成了不增长或负增长。
这个白酒的典型负面逻辑,几乎所有的名酒,包括茅台都遇到过,但因为商业模式太过优秀,也因为近五年刚好是行业龙头集中期和消费升级期,而容易被选择性忽略,但到了经济下行期的末期,如果茅台无法持续提价,最终白酒的周期性就会再度显现。
白酒几年的牛市,培养了一批被洗脑的“价值投资者”,相信某一个商业模式很好的板块是“日不落帝国”,一路持仓就能躺赚,赚不了钱是意志不够坚定。
然而天下没有只靠商业模式好就能赚的钱,白酒也一样,如果茅台被市场确认没有提价的能力,次高端提价通道关闭,负面逻辑就会完全展开,这些长期锁仓的投资者,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空头部队”,白酒的调整幅度也许不会很大,但时间可能远超想象。
5/5、拐点处交易逻辑而非交易现实
很多读者看完一圈我的文章,说论述很精彩,可结论呢?看空还看多?买入还是卖出?
非常抱歉,即使不考虑合规问题,我也不会给你一个明确的买卖结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所有的利好和利空逻辑都展现出来。
很多投资者思维中都有一个致命缺陷,接受了一个逻辑之后,就很难再同时接受完全相反的逻辑。看了一篇“原油价格历史性大拐点”,如果认同,就无法再接受油价还会跌回40美元的观点;认同白酒是长期最优质资产后,又无法再接受白酒也有周期性,茅台估值未来还可能回到20多倍的观点。
也许是我们的教育总是喜欢灌输绝对真理,强调大是大非,而很少有批判性思维的原因。
结果,专注成长风格的投资者,看什么都像成长,擅长利用周期的巨大波动获利的投资者,看什么都是周期。
“成长型选手”习惯不停地寻找新的猎物,不停试错;“周期型选手”总是在熟悉的几个拥有巨大周期波动的品种中,等待几年一遇的良机出手。当两者狭路相逢,自然容易互道SB。
股价的长期底部与顶部的拐点处,通常交易的是逻辑而非现实,需要在毫无希望时看多,在繁荣喧嚣中看空,逻辑代表“应该怎样”而非“现在是怎样”,此时的投资者不需要财报和订单,不需要高频数据,而需要穿越现实迷雾的理性思考。
相关文章:新业务战略?增长空间巨大 ?还是先看看导致新业务失败的四大原因吧
精彩评论
熊市中那头懵懂的牛2022-10-24 00:17钢印又出精品。
其实这篇文章的全部精华就在标题中,文章正文只是用一些例子和图示形象地解释标题。如果不能理解标题,正文读多少遍还是不能理解。如果看一眼就能理解标题(我就是看一眼就理解了),正文也就没必要读了。
同时相信两个对立的观点,重点在“同时”。
很多人都可以相信两个对立的观点,但不是同时,而是此一时彼一时,一会儿相信正面观点,一会儿相信反面观点,甚至在外界因素(例如他人看法)的影响下,反复地在两个观点之间摇摆不定。
绝大多数人是几乎不可能同时相信两个对立观点的。为什么?这就是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问题。
首先,这里所说的“相信”,指的是发自内心坚定地认为正确(而不是简单地表示认可或同意),并且具有排他性,换句话说,就是“坚信”。所以,当存在两个对立的观点时,相信其一,就意味着必须否定、拒绝或排斥另一,否则,就会出现自相矛盾的状态。
绝大多数人本能地不愿意让自己处于自相矛盾的状态,所以不会或者不愿意“同时相信”两个对立的观点。他们宁愿此一时相信正面观点否定反面观点,彼一时相信反面观点否定正面观点,也不愿意做一只“薛定谔的猫”。
要想做一只“薛定谔的猫”,需要强大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强大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是自我批判或自我否定的能力;并且,非常重要的是,自我批判或自我否定是不依赖于他人的论据的。下面简单解释一下后半句的意思。
当存在两个对立的观点时,结论和论据都已经摆在那里了。在这种情况下,否定其一是很容易的,因为只需引用另一观点的论据就可以了。这也是为什么前面说很多人都会相信两个对立的观点的原因。只要不是同时,就可以翻来覆去地在两个对立观点之间“非此即彼”。
但对于思维能力强大的人来说,一个观点的形成过程,就是不断对其进行质疑、批判和否定的过程。所以,一旦一个观点形成,就必然同时形成了一个对立观点(甚至是从不同角度的多个对立观点)。思维能力强大的人,一个观点总是与其对立观点同时在脑海里相伴形成的,就像一对双子星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思维能力强大的人提出一个观点时,几乎总是能轻而易举地应对反对者的质疑和否定的原因,因为那些质疑和否定早就在他的脑海里演练过无数次了。
所以,对于思维能力强大的人来说,同时相信两个对立的观点简直就是一件天然的事情。
猎手成长之路2022-10-23 22:08市场上总是有各种利好,利空,有时利好不涨,利空不跌,有时也反过来。其实这里面根本逻辑是:要看股价是不是已经反应了所有利空,以及利好。也就是持股者和持币者是不是已经把利好利空都计算到股价内了,如果是,那所谓利好利空都影响不了股价的走势了。只有远超出市场参与者预期的利好利空才能导致股价的变动
无智名20182022-10-23 22:58又是一篇人性的熊文
股价的长期底部与顶部的拐点处,通常交易的是逻辑而非现实,需要在毫无希望时看多,在繁荣喧嚣中看空,逻辑代表“应该怎样”而非“现在是怎样”,此时的投资者不需要财报和订单,不需要高频数据,而需要穿越现实迷雾的理性思考。
全部评论
道势2022-12-15 19:34把交易逻辑讲得通透
redfrost2022-12-12 16:25这就是菲茨杰拉德所说的一流的智慧。
智远谢2022-11-22 22:27常识:好的不能再好,必然变坏。
坏的不能再坏。必然向好的方向变化。物极必反,仅此而已。
果火龙2022-11-18 15:11成功的投资者,总是同时相信两套对立的观点
是巴韭特吗2022-11-11 14:39每天傻一匹马,轮到这家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