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梯、逐梦自由——我的私募投资之路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03回复:241喜欢:111

以人为梯、逐梦自由           ——我的私募投资之路

      前几天应 @雪球创作者中心   邀请,要我写写 #我的私募投资经历#  。周末闲暇,刚好回顾一下,顺便整理下自己私募投资思路,并抛砖引玉分享给同道球友,以求切磋斧正。

1))投资初衷

     我2007年入市,如果十四年不算短,那我也是一个股市老韭菜了。一如股市深入海,从此闲暇是路人。

     早期刚入市,可谓是小资金大梦想,操作频繁,买进卖出,年底结账,收益还不如贡献给券商的金额多,碰上亏损的年头,那更是一言难尽。后来资金量稍大些,工作也越来越忙,逐步转向所谓的“价值投资”,投资初衷也转向资产的保值增值。

     由于自认为研究能力和深度不足,风格逐渐上倾向于“低估、分散、不深研”的格派投资。这些年来,根据我自己的记录数据,复合年化收益大约在12%左右(参见 2020年的年终总结)。遗憾的是,今年年底结账,肯定会拖这个数据的后腿。。

2))转向私募

     2014年私募基金实施备案制以来,私募行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私募基金也逐渐揭去神秘面纱,私募发行门槛逐步降低,现如今成为众多投资者考虑配置的权益品种之一。 

     和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的优势是在投资上更加灵活,限制更少,策略上更加多元化,基金管理人的激励比较充分;劣势是信息披露要求也比较低,筛选难度相比公募基金也会更大。 

     我个人的观点,投资私募就是投资管理人,从这个角度说,形成对基金经理的判断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好在雪球平台提供了一个长期持续观察私募管理人的窗口,可以让我们充分了解私募管理人的投资风格和逻辑、行业选择、公司评估、市场看法以及趋势判断,从而得出对私募管理人全方位的综合判断,为私募选择和投资提供依据。

      至于选择私募的方法论,我非常赞同方丈 @不明真相的群众  提出的“长期净值、业绩归因,人格认知”三段论。

     完成对私募管理人的判断后,就可以用资金为自己的眼光押注了。就我而言,自2018年开始,这四年我陆续投资了四个私募,分述如下:

     1.. $丹书铁券一号(P000586)$  。 @丹书铁券  兄在雪球号称穿越男,之前投资水电一战成名。经过长期跟踪观察,我非常认同他的投资理念,于是我在2018年9月份认购了铁券一号,成了丹书兄成立私募的第一批投资人。可惜这三年丹书投资风格逆风,净值表现并不理想,我相信丹书兄自己也难言满意,但是我还是愿意给更多时间,期待穿越男回归。

     2.. $麦之价值二号(P000636)$  。 @宁静的冬日M  在雪球以逻辑深刻见著,我一直受益匪浅。所以2019年6月底宁静兄和雪球合作发基金时我便动了心认购了一份,据说还是方丈拉宁静兄下的水。。目前持有基金两年多,收益率略高于HS300,继续持有,期待宁静兄不急而速、行稳致远

     3.. $希瓦小牛雪球(P000559)$  。2019年底的时候,我发现之前选择的丹书和宁静的风格基本可以划为一类,于是开始有意识地寻找能看得懂的不同风格的私募,这时梁大师刚好和雪球合作开始募集希瓦小牛雪球,于是就认购了一份。梁大师在雪球是风云人物,自称价值派,但是球友普遍视之为市场派和交易高手,2015年创立私募以来业绩惊人,希瓦和同期的进化论都迅速成长为百亿私募。我持有希瓦小牛雪球两年,基金去年高歌猛进,今年同样风格逆风,回撤幅度较大,但是年化复合收益还是很高,还是比较满意。

     4..小丰基金 。今年5月份,因换房手头有一笔资金到账,于是琢磨再增加一只私募。这次选小丰的主要出发点是想配置一只行业主题基金,生物医药是个门槛很高的大行业,而且接下来十年大概率仍是快速发展黄金期。我个人有投资医药股的经历,但是一直面临看不懂、选不准、拿不住的问题,最后决定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关于医药行业主题私募基金,我对比过雪球上青侨阳光、建平远航和小丰基金,还在线下私募交流会上现场听过三位主理人的分享,坦率地说三个基金都很优秀,但最后还是从稳定性、跨市场投资平衡的角度选了小丰。得益于进入时点比较运气,目前持有半年,收益约13%。

     从上面的选择的四个基金基本上也能看出我的投资风格,思路上基本上是逻辑认同、均衡配置,长期持有。希望持有十年能有理想的回报。至于期望的收益率,我觉得期望费后年化15%以上,如果有更高的收益,那只能也当作为市场对我的奖赏。

     选择私募基金时,规模也是考量的一个因素,需要具体考察管理人投资风格是否受规模的限制。“价值派”的投资方式受规模限制不大,而“市场派”“交易派”往往会因市场交易冲击受规模约束,很多小基金规模小时可以做得风声水起,但是规模一大就泯然众人。至于我个人,倾向于选择中小规模的基金,当然小基金历史数据较少,也会冒一定的风险。

3))不投清单

     前面说了选择私募基金的几个主要考量因素。实际上,我自己也有几条“不为清单”,基本上如果观察到基金管理人有违反以下几条中任意一条的都会被我排除。 

     a)迎合热点、哗众取宠的不投;

     b)逻辑模糊、言行不一的不投;

     c)追涨杀跌、易上杠杆的不投;

     d)管理人和投资者利益不一致的不投;

     e)管理人没有经历过至少一轮牛熊的不投;

     f)待补充。。。

4))平台选择及其他思考

     之前,银行系的渠道也给我做过资产配置方案,推荐过私募基金,但是总体来说,给我的感觉是,银行系的理财经理更像是一个销售,而不是资产配置顾问。

     想想也无可厚非,银行的理财经理需要靠基金销售的提成获得绩效(银行系私募基金认购费率往往要1%+),所以往往并不能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而是更多的从自己的业绩出发给出建议。譬如,某银行理财经理上半年一直向我推荐挂钩中证500的雪球系列产品,当时我还一度误以为是雪球和银行联合开发的结构化产品呢,当然我最后应为自身水平有限,没看懂产品里面的逻辑而没有投。

     在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局限后,我接下来将会逐步扩大研究范围,把量化、CTA也纳入视野,优化自己的基金投资组合。

     同时我也意识到,相对于私募基金的高提成费率,优秀公募基金的优势也越来越凸显,长期下来,有些优秀公募基金的长期年化收益率相比私募费后的收益率也并不逊色,后续有合适的机会也会配置一些行业主题类的优秀公募基金。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坐看潮涌2021-12-09 16:01

不用有压力,短期谁都说不准的,下注长期

我是姜淑霞2021-12-09 16:00

看博主投资水平不弱的;博主买的私募,让我联想到我自己前几年,对持有的私募基金感到迷茫。3-4年净值持续低迷,继续持有还是换掉?非常纠结。后来7年年化超过费后10%,就换了一部分到高毅冯柳的产品;然后,这两年冯总产品一般般,反倒我之前的老产品表现稳健。---不得不说,投资,运气还是挺重要的。

张小丰2021-12-09 15:58

谢谢信任,这2周跌惨了,应该把你的利润跌的差不多了。。

静观风云2021-12-09 15:21

又见识了几个投资人的情况

坐看潮涌2021-12-09 15:06

“深度价值”迟早会通过价格和净值体现出来,只是短期投资者未必有这个耐性。

深蓝的查理2021-12-09 14:52

如果说到持有体验不好,原因有可能是基金这种体系导致的,宁静这种“深度价值”投资经理,他看待投资标的的是“深度价值”接口,但是基金持有者和宁静之间的接口却是净值,换句话说就是买宁静基金的潜在的深度价值投资者,他们和宁静之间的接口却不是他care的“深度价值”,反而是他不care的市场价格,拧巴就在这里,前后端不一致。我猜想这也是同样深度价值的巴菲特终止了其年轻时搞了十几年的基金的原因之一吧。

非完全进化体2021-12-09 14:38

继续努力

130圣马克2021-12-09 14:17

精彩

Alpacino222021-12-09 14:13

哈哈  

坐看潮涌2021-12-09 14:09

你推荐的这几个都非常优秀,在观察名单内,就等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