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梯、逐梦自由——我的私募投资之路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03回复:241喜欢:111

以人为梯、逐梦自由           ——我的私募投资之路

      前几天应 @雪球创作者中心   邀请,要我写写 #我的私募投资经历#  。周末闲暇,刚好回顾一下,顺便整理下自己私募投资思路,并抛砖引玉分享给同道球友,以求切磋斧正。

1))投资初衷

     我2007年入市,如果十四年不算短,那我也是一个股市老韭菜了。一如股市深入海,从此闲暇是路人。

     早期刚入市,可谓是小资金大梦想,操作频繁,买进卖出,年底结账,收益还不如贡献给券商的金额多,碰上亏损的年头,那更是一言难尽。后来资金量稍大些,工作也越来越忙,逐步转向所谓的“价值投资”,投资初衷也转向资产的保值增值。

     由于自认为研究能力和深度不足,风格逐渐上倾向于“低估、分散、不深研”的格派投资。这些年来,根据我自己的记录数据,复合年化收益大约在12%左右(参见 2020年的年终总结)。遗憾的是,今年年底结账,肯定会拖这个数据的后腿。。

2))转向私募

     2014年私募基金实施备案制以来,私募行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私募基金也逐渐揭去神秘面纱,私募发行门槛逐步降低,现如今成为众多投资者考虑配置的权益品种之一。 

     和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的优势是在投资上更加灵活,限制更少,策略上更加多元化,基金管理人的激励比较充分;劣势是信息披露要求也比较低,筛选难度相比公募基金也会更大。 

     我个人的观点,投资私募就是投资管理人,从这个角度说,形成对基金经理的判断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好在雪球平台提供了一个长期持续观察私募管理人的窗口,可以让我们充分了解私募管理人的投资风格和逻辑、行业选择、公司评估、市场看法以及趋势判断,从而得出对私募管理人全方位的综合判断,为私募选择和投资提供依据。

      至于选择私募的方法论,我非常赞同方丈 @不明真相的群众  提出的“长期净值、业绩归因,人格认知”三段论。

     完成对私募管理人的判断后,就可以用资金为自己的眼光押注了。就我而言,自2018年开始,这四年我陆续投资了四个私募,分述如下:

     1.. $丹书铁券一号(P000586)$  。 @丹书铁券  兄在雪球号称穿越男,之前投资水电一战成名。经过长期跟踪观察,我非常认同他的投资理念,于是我在2018年9月份认购了铁券一号,成了丹书兄成立私募的第一批投资人。可惜这三年丹书投资风格逆风,净值表现并不理想,我相信丹书兄自己也难言满意,但是我还是愿意给更多时间,期待穿越男回归。

     2.. $麦之价值二号(P000636)$  。 @宁静的冬日M  在雪球以逻辑深刻见著,我一直受益匪浅。所以2019年6月底宁静兄和雪球合作发基金时我便动了心认购了一份,据说还是方丈拉宁静兄下的水。。目前持有基金两年多,收益率略高于HS300,继续持有,期待宁静兄不急而速、行稳致远

     3.. $希瓦小牛雪球(P000559)$  。2019年底的时候,我发现之前选择的丹书和宁静的风格基本可以划为一类,于是开始有意识地寻找能看得懂的不同风格的私募,这时梁大师刚好和雪球合作开始募集希瓦小牛雪球,于是就认购了一份。梁大师在雪球是风云人物,自称价值派,但是球友普遍视之为市场派和交易高手,2015年创立私募以来业绩惊人,希瓦和同期的进化论都迅速成长为百亿私募。我持有希瓦小牛雪球两年,基金去年高歌猛进,今年同样风格逆风,回撤幅度较大,但是年化复合收益还是很高,还是比较满意。

     4..小丰基金 。今年5月份,因换房手头有一笔资金到账,于是琢磨再增加一只私募。这次选小丰的主要出发点是想配置一只行业主题基金,生物医药是个门槛很高的大行业,而且接下来十年大概率仍是快速发展黄金期。我个人有投资医药股的经历,但是一直面临看不懂、选不准、拿不住的问题,最后决定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关于医药行业主题私募基金,我对比过雪球上青侨阳光、建平远航和小丰基金,还在线下私募交流会上现场听过三位主理人的分享,坦率地说三个基金都很优秀,但最后还是从稳定性、跨市场投资平衡的角度选了小丰。得益于进入时点比较运气,目前持有半年,收益约13%。

     从上面的选择的四个基金基本上也能看出我的投资风格,思路上基本上是逻辑认同、均衡配置,长期持有。希望持有十年能有理想的回报。至于期望的收益率,我觉得期望费后年化15%以上,如果有更高的收益,那只能也当作为市场对我的奖赏。

     选择私募基金时,规模也是考量的一个因素,需要具体考察管理人投资风格是否受规模的限制。“价值派”的投资方式受规模限制不大,而“市场派”“交易派”往往会因市场交易冲击受规模约束,很多小基金规模小时可以做得风声水起,但是规模一大就泯然众人。至于我个人,倾向于选择中小规模的基金,当然小基金历史数据较少,也会冒一定的风险。

3))不投清单

     前面说了选择私募基金的几个主要考量因素。实际上,我自己也有几条“不为清单”,基本上如果观察到基金管理人有违反以下几条中任意一条的都会被我排除。 

     a)迎合热点、哗众取宠的不投;

     b)逻辑模糊、言行不一的不投;

     c)追涨杀跌、易上杠杆的不投;

     d)管理人和投资者利益不一致的不投;

     e)管理人没有经历过至少一轮牛熊的不投;

     f)待补充。。。

4))平台选择及其他思考

     之前,银行系的渠道也给我做过资产配置方案,推荐过私募基金,但是总体来说,给我的感觉是,银行系的理财经理更像是一个销售,而不是资产配置顾问。

     想想也无可厚非,银行的理财经理需要靠基金销售的提成获得绩效(银行系私募基金认购费率往往要1%+),所以往往并不能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而是更多的从自己的业绩出发给出建议。譬如,某银行理财经理上半年一直向我推荐挂钩中证500的雪球系列产品,当时我还一度误以为是雪球和银行联合开发的结构化产品呢,当然我最后应为自身水平有限,没看懂产品里面的逻辑而没有投。

     在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局限后,我接下来将会逐步扩大研究范围,把量化、CTA也纳入视野,优化自己的基金投资组合。

     同时我也意识到,相对于私募基金的高提成费率,优秀公募基金的优势也越来越凸显,长期下来,有些优秀公募基金的长期年化收益率相比私募费后的收益率也并不逊色,后续有合适的机会也会配置一些行业主题类的优秀公募基金。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宁静的冬日M2021-11-28 12:09

感谢您的信任,选择了我们麦之这种不操心涨跌的小众奇葩基金。
也借此再沟通一下投资理念:
我们麦之追求的投资回报来源,本质上其实跟不管涨跌配置指数ETF是一样的~长期投资指数的回报,在统计上看起来是因为它终归要涨。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的相关性,真正的因果关系在于:
把全球指数看作一个上市公司的话,它总是在创造价值,产生利益。经济总会在曲折中发展,这个利益必然会越来越大,因此通过简单的算术可以推算出,长期而言如果它不涨,投资者反而赚得更多。。。
所以上涨只是投资者利益竞争产生的,一种对投资者相对不利的结果。。。它看起来和回报相关,却根本不是回报的源泉。
在量的方面,我们的投资才和这种只买不卖的指数ETF投资有差异~长期差异取决于我们的特定生意组合赚得多,还是指数中的一篮子生意赚得多。而不是取决于二者的波动~但在短期,例如两三年内,就只能取决于二者的波动差异。这也很容易通过算术推算出来。
所以作为麦之的管理者,我们只关心自己组合中的生意是不是越来越强大~而不是市盈率或者市净率,股息率。。。等等任何“价值投资”指标。我们的组合之中,既有分众这种各方面看起来很平庸的,也有预计年派息可以接近7%,最近几个月还天天按市场交易量的25%进行回购的(等于双重分红,只是红利用于帮我们再投了),还有报表巨额亏损,未来十年都有可能不分红的~不过我估计十年之后,它的分红相对于我们当初的买价可能达到100%。。。
却不关心“市场”~也就是别的千百万投资者,对这些生意的看法,会如何给它们的出价。因此也就不关心净值的波动。
尽管我们知道,对投资人来说,净值才是他们随时能看得见,赎得回的依据,是最重要的参考。但鉴于关心也没有用,我们也只能放弃临渊羡鱼,选择退而结网。
由此很可能会给投资人带来许多时点上的不好体验,我深表歉意。也想不出什么很好的弥补方式(唯一能做的是不收固定管理费,以降低投资人面对不确定短期波动的成本~这对我们管理人同样是有利的双赢:既然长期而言,净值并不是波动的结果而是生意的结果,只要净值始终会上去,我们的绩效费也少不了。。。)。

魔力小西瓜2021-11-28 06:16

港股最伤人的地方是,看惯了那么低的估值,那么高的股息后,再看A这边的,就感觉根本下不去手……然而不妨碍每轮行情,都是A跑的又快又高

丹书铁券2021-11-27 20:23

回头来看这两年需要检讨的地方很多,大方向来说,投港股不是一个好的选择。选择熟悉的行业未能走出舒适圈也是需要反思的地方。

回顾持仓,一些坚持的品种得到不错的回报;一些投错的品种我们割肉接受市场的惩罚;更多的是一些业绩稳中有进而且高分红的企业我们投的时候觉得已经很低估,目前是越来越低。这是目前市场的选择,我们相信均值回归的机会,因此还在坚持。

没能取得超额收益说来惭愧。
感谢,感恩,祝投资顺利!

宁静的冬日M2021-12-09 12:07

当然是不利的。他买可乐和吉利能赚大钱,不是因为这两个股价涨了,而是因为这两个生意赚了。
您简单计算一下就能发现,如果这两个股价三十几年不涨,他红利再投实际上比现在赚得多得多。
我瞎猜一下哈,他很可能早已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后来钱多了之后,遇到好生意就宁愿表面上吃个大亏,多拿出百分之好几十的价格把它的股票全买下来退市(例如北方伯灵顿铁路),让它永远涨不了。。。

买公司的小白2021-11-29 15:30

特别喜欢宁静兄这句话:“上涨只是投资者利益竞争产生的,一种对投资者相对不利的结果。。。它看起来和回报相关,却根本不是回报的源泉。”很受启发。宁静兄这段话,深入详述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投资思路。

全部讨论

车茅比亚迪2021-11-29 19:29

我能理解前辈的意思,可能对比亚迪来说,确实不能用正常的思维去估值。但前辈知行合一,也让人敬佩~

坐看潮涌2021-11-29 19:02

赚钱是认知能力的变现,在下认知能力不足。

坐看潮涌2021-11-29 19:00

这样的投资太考验洞察力了,而洞察力很稀缺。。

车茅比亚迪2021-11-29 18:14

比亚迪现在300,伯克希尔的成本也就几块钱……

胡琛2021-11-29 18:04

私募基金

胡琛2021-11-29 18:03

$至同雪山精选FOF6号(P000737)$ 关于医药私募我买的这个,小丰青桥建平fof

建筑学院吴彦祖2021-11-29 17:56

1.看业绩稳定且跑出来的,目前就是梁宏和王一平 黄建平吧;但是没跑出来那些肯定至少某一年都会让你很难受;2.雪球那些大V,研究能力就是没有机构经历的经理强啊  这是显而易见的啊;所以他们就只能一天天就知道搞价值那一套,想搞一些高精尖的东西他们也搞不了啊,能力圈太窄了; 我就是觉得你投资覆盖的太窄了   有的钱你赚不到啊

坐看潮涌2021-11-29 17:45

理由?我也知道森林很大,但是我能看懂得却不多,看不懂则拿不住。

建筑学院吴彦祖2021-11-29 17:34

建议不要全买雪球大V成立的私募

基金风云录2021-11-29 17:17

非常理性的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