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文字回顾】景顺长城杨锐文:开启新能源下半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9回复:20喜欢:156

 

开启新能源车下半场

 #2022年度基金策略会#  

 

    杨锐文:大家好,我是景顺长城基金杨锐文。欢迎大家观看今天我们景顺长城基金的科技洞察报告之新能源汽车报告的发布会。

    科技股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是让人畏惧的一个词,在普通投资者的认知当中,科技股的变化很快,理解和甄别的难度都很大,从而让人望而生畏。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传统经济增长引擎乏力,产业升级以及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我们未来的投资机会更可能来自于科技成长股。科技股可能已经不是投与不投的问题,而是怎么投的问题。

    如果忽视今天的科技股,犹如10年前忽视美国科技股一样,时代的抛弃连一声再见也不会有。科技股的投资的确很难,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认为依托产业研究的方式,能在可控风险之下,尽可能抓住科技股的投资机会。因此我们景顺长城基金,希望通过这次机会分享我们对科技股的研究,希望通过我们投资逻辑的思考,给广大投资者提供一份思路,更好地理解科技股的价值。

    我们的研究和思考总有不到位的地方,如果有考虑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各位产业的朋友、资本市场的同行,以及各位投资者能多多指正。下面我们开始分享今天的主题报告《2022年科技洞察报告之新能源汽车》。

    先由我来分享报告的总结、概要和展望。新能源汽车是2021年大热的行业,各种机会频出,毋庸置疑是去年最耀眼的那颗星。然而2022年会是怎样的,我想用一句话总结我们本次报告的核心观点,就是聚焦电动化α,享受智能化的β,2021年的电动化是β的机会,也就是全面性行情,但是到2022年将会出现明显的分化,也就是我们需要寻找α的机会。

    尽管受制于汽车缺芯的影响,汽车智能化的推进速度在2021年也是非常神速的。随着后面汽车缺芯的逐步环节,L3智能化的启航,智能化将会呈现爆发式的趋势。智能化将会迎来全面性的β的机会,这就是我们本次报告的核心结论。

    本次报告还总结了四大主线机会,第一条主线是电动化从β的机会到α的机会,聚焦新技术、新方向,后续我的同事将分享我们对新技术和新方向的研究。

    第二条主线是,我们应该聚焦在供给侧,产业的供应短板依然存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成长也不会是线性的,发展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各种制约的因素。在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波动起伏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应该冷静看待产业的发展。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也将会是未来10年最精彩的赛道,后面我的同事也会分享这些制约因素。

    第三条主线机会是智能化扬帆启航,硬件将百花齐放。无论电动车还是燃油车,智能化的趋势都不可逆转。智能化将会带来汽车硬件的革命性变化,我们后续会深度分析这些变化究竟是什么。

    第四条主线是,汽车半导体成倍数级的增长。根据我们的测算,L4级别的电动智能汽车的半导体价值量将高达1.5万亿以上,车规级半导体整个市场的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别。未来10年的车规级的半导体同样精彩缤纷,对产业趋势我们还总结了产业趋势的八大关键词,认为电动化的趋势是充电更快速、续航更持久、驾驶更安全、价格更便宜。

(15:16)

    关于智能化,我们认为智能化的趋势是感知更精确、决策更智能、执行更快捷、应用更丰富。

    本次报告同样会对2022年电动智能汽车进行十大展望。

    展望一:4680电池量产装车助力超级快充

    展望二:800伏高压系统大幅缩减充电时间

    展望三:国产单壁纳米管推广元年开始

    展望四:CTP规模量产,CTC开始应用

    展望五:刀片软包,提升铁锂电池续航能力

    展望六:自动驾驶L3启航

    展望七:激光雷达在中国车企开始普及

    展望八:高精度地图及定位成为必备

    展望九:自动驾驶芯片算力竞赛

    展望十:HUD进入爆发期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将精彩纷呈,希望我们的报告能给大家带来惊喜和收获。

    季寒秋:感谢锐文总的精彩讲演,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来自景顺长城的季寒秋。2021年电动车行情波澜壮阔,刚刚又听了锐文总对于电动智能化的总结和展望,大家现在对2022年的行情是否又多了一丝期待呢?不过行情演绎到现在,很多投资者好像又有了一些新的担忧,所以在这李寒秋也想问一下锐文总,您是如何看待现在新能源整体的估值的,其实说了这么多,归根到底就是想问您一个问题,您觉得现在新能源汽车能上车吗?

    杨锐文:新兴产业的发展一直都是在变化的,很难说某个企业处于哪个阶段,有些企业就算处于早中期阶段,它也有可能提早夭折。但是从产业来看,整个产业还处于早中期阶段,正因为产业处于早中期阶段,这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产业的变化都会带来新的机会,我们认为科技成长投资,更重要的是看到产业的变化,从中寻找机会。

    就今天的估值而言,我们认为电动化的估值出现了局部的泡沫,智能化只是刚刚开始,有泡沫并不是坏事,我们也不能因为泡沫拒绝拥抱一个时代。

    季寒秋:感谢锐文总的回答,刚刚听了您的回答,感觉到您对新能源汽车的长期空间还是很有信心的,但是分化也一定会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投资难度肯定是加大了。您在开场的时候也有提到科技股的变化其实很快,也比较难甄别和理解。这也意味着对科技股的研究是比较有难度的,我们在研究上要怎么快速的跟踪这些科技股的变化呢?在研究的深度上您觉得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您对我们研究团队的要求又是怎么样的呢?

    杨锐文:我回顾了过去十多年美国科技股大牛市,我们认为对亚马逊特斯拉奈飞等科技股的投资,不依托产业研究形成深刻的理解,是没有办法进行长期的坚持的。因此我要求科技研究团队必须要依托产业研究,如果不依托产业研究就像空中楼阁,迟早会栽大跟头的。我要求研究团队要和产业的专家平等对话,要对产业形成深刻地理解,要对产业趋势有前瞻性的判断。

    我们的科技成长研究团队不断成长,接下来他们当中的几位会展开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趋势的研究。他们有从这个产业里过来的,对汽车工业的各个环节相当熟悉和专业,也有电子方面的研究员在汽车的智能化、半导体等方面研究颇深。

(20:02)

    季寒秋:感谢锐文总,就像刚刚锐文总所说,投资科技成长股,背后离不开一个强大的研究团队的支持,那就是我们景顺长城科技研究军团。下面要出场的这位也是我们研究军团的一员大将,景顺长城研究部的研究员曾英捷,他也是我们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助理研究员。接下来就把时间交给曾英捷。

    曾英捷:大家好,我是景顺长城基金新能源汽车研究员曾英捷,很高兴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团队对汽车电动化的一些思考和研究。首先我想用两个总结来总结一下今天分享的结论。

    第一从产业的角度,2021年产业会更加注重保障供应,在2022年保障供应依旧是产业链的一门必修课,但是整个产业里的一些公司会更加的聚焦新技术的推广。

    第二从投资的角度看,2021年是一个板块性的行情,是β,2022年预计会出现一个结构性的行情,整个板块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分化,也就是所说的α。这个α我们认为主要是在新技术和新方向。

    回顾2021年、新能源汽车板块可谓是风风火火,二级市场也算是波澜壮阔,究竟是什么催生了这一轮火热的行情呢?我认为有三件大事。

    第一件:产销超预期,这个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全球有三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地方,欧洲和北美2021年的时候,产销是符合预期的,重点是我们中国,我们这边是超预期的。怎么一个超预期法呢?2021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大概是136万辆,我记得很清楚,2021年的时候,我们预测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我们觉得有30%的增速,也就大差不差了,大概是在180万辆左右。

    但是实际上后面基本面真的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产销持续往上调,后面连续经过三次上调预期,到了年终的时候大家预期到了330万辆的销量,基本上比年初的预期接近翻倍。这个结果大大地超出了产业的预期,这个最是重要的。

    第二点是原材料价格的暴涨,我们看整个的需求其实是发生了井喷式的爆发,供需错配,导致原材料价格暴涨。今年我们真正体验到了市场所说的那句话,什么叫做周期不言顶,很多产品的价格上涨的幅度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电解液的六氟磷酸锂,它比年初的价格涨了400%,我们看到碳酸锂、氢氧化锂上涨幅度超过250,还有磷酸铁锂、电解液、氧化镨锂的价格基本上都是翻倍以上的增长。

    同时产业还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原来一般情况下行业做谈判的时候是以年度为单位进行价格谈判,这个行业因为价格涨得太快了,居然出现了半年度、季度、月度,甚至已经有部分材料出现了周度涨价的情况,这个其实是让我们觉得非常的惊讶的。

    第三点,磷酸铁锂的重生。因为我们刚才讲原材料价格暴涨,对电池厂和整车厂而言,它们的成本压力是剧增的,基于经济性的考虑,更加便宜的磷酸铁锂电池的装机量会大幅度的回调。2020年的时候,中国铁锂电池的装机量大概占比17%,但是在2021年每个季度的占比都是在稳步提升,预计在2021年的四季度占比应该会超过50%,这一点是产业内很多人都没有预料到的。

(25:02)

    所以行业基本上是发生了这么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回归到投资的层面来看,我们可以将它归纳为需求超预期,导致供需错配,原材料价格暴涨,企业是量利齐升,涨价这个主逻辑,基本上造就了2021年整个电动车板块的β行情。这是对2021年的回顾。

    如果我们去看2022年,投资的主线又应该是什么,我们应该注重什么东西呢?我们认为应该注重两个点,一个是供应,另外一个是新技术。这两条主线是在2022年的时候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方向,尤其是新技术。我们先聊一聊供应。

    在2022年,整个产业供应的短板应该还是仍旧存在,在锂电行业当中,隔膜、锂、PVDF、铜箔,它的供应依旧是非常的紧平衡,半导体材料IGBT,有可能成为2022年新能源汽车供给的核心瓶颈。我们分开看一看,比如在锂电材料方向,2021年整个需求大爆发,整个供应链都在急剧地加快供给,但是很多环节并不是说你想要就能给的,很多扩产的速度其实是跟不上需求的扩张的。

    给您举个例子,比如说资源端的锂,这些企业去开发总体来看是需要两到三年的,比如我去开发矿山,建造冶炼厂,产品认证周期相对来说都是比较长的。还有隔膜、铜箔,这些产品的核心设备基本上来自海外,但是生产这些设备的老外,他们的动作其实是慢吞吞的,所以扩展的速度也是跟不上脚步的。

    比如PVDF,受到指标的严格限制,所以在2022年的时候,整个行业这四种材料依旧维持着一个供应紧平衡的状态,这是锂电材料。

    另外我们再去看看半导体材料IGBT,这个其实是有可能成为2022年整个新能源汽车供给的核心瓶颈。我们去看IGBT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其实它类似一个开关,主要是控制电流的大小。它的作用非常重要,类似我们心脏里面的瓣膜,不可或缺。在2021年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叫做“缺芯”。2021年的时候因为疫情影响开工,IGBT的供给大面积的受损,所以整个行业为了填补巨量的需求,所以是消耗了大量的行业库存。

    我们展望2022年的时候,整个IGBT新增的产能,即使是在产能释放非常顺利的前提之下,也仅仅能够满足新增的需求,所以整个在2021年已经消耗了大量库存的背景之下,2022年IGBT的供给,有可能会成为整个行业供给的瓶颈,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我们会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其实就是各行各业跨界进入锂电材料产业链,以传统化工企业为代表,大举进入锂电材料产业链,将是未来行业一个发展的常态。而这种现象可以为整个行业提供充足的保障,而且它们大部分是非常低成本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这些产能开发出来之后,会不会有产能过剩,竞争格局恶化的风险,这些也是值得我们格外关注的。

    所以在供应端我们应该关注什么东西,首先是关注供应短板会不会成为2022年整个新能源汽车高增速的一个绊脚石,同时我们应该关注这些短板当中,有没有竞争格局比较好的、技术壁垒比较高的环节,这些环节是更加值得我们长期研究和布局的。这是第一条主线。

(30:02)

    第二条主线,我们来详细聊一聊新技术、新方向。新方向究竟在哪里,痛点在哪里,新方向就在哪里。我们在这里罗列了关于续航、充电、成本、安全诸多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应该都值得我们重点关注。接下来我们详细地聊一聊第二条主线新技术。

    2022年汽车电动化,主要聚焦在新技术和新方向,我们经常听别人讲,电动车有很多的好处,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不买呢?归根到底可能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续航不够长,第二充电不够快。我们为什么这样说呢?先看两组数据,对比非常明显。先看续航。

    现在一个标称600公里的车,如果在考虑各种工况之后,实际的续航可能只剩下300公里,怎么去看,比如我要考虑一个车,首先我们正常的使用过程中,它可能并不是满充满放的。第二我们在城市实际行驶的工况,其实是比他们测试的工况更加耗电。第三点更加重要,我们一定要考虑在一些低温的环境下,电池的耗电量,掉电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对这些标称600公里续航的车,实际的续航可能仅仅只有300公里,打了个半折。

    我们再去看一下2021年这些超过600公里的车,销量占比多少,仅有7个点。也就是大部分销量的90%多的车,实际续航如果考虑到各种工况之后,可能都是低于300公里的。如果考虑各种工况只有300公里的车,作为家庭唯一的一辆车来看,它的续航焦虑还是非常明显的。

    再往长远看智能化,智能化一定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智能化的升级同样是带来了对电量需求的提升。我们做了一个测算,一个L5级别的智能驾驶,相比L0级别的智能驾驶,它对电量的需求提升了10%以上。往后继续提升电动化加速普及,应该是一个必要条件。

    第二组我们看看充电,普通燃油车加油需要多少时间?三到五分钟。当前如果我们主流的快充充满需要多少时间?三十到四十分钟,相比之下基本差了十倍。从这个角度来看,充电和加油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往后的汽车电动化发展方向,其实就围绕着我们在使用电动车过程中的这些痛点去展开。

    具体来看,我们认为电动车往后电动化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四个:充电更快速、续航更持久、驾驶更安全、价格更便宜。

    我们认为这其实也是产业的焦点。为了加速汽车电动化的普及,产业链将在2022年加速推动新技术的推广,重点解决续航和充电问题,同时兼顾解决安全和成本的问题,这些新技术我们可以看到,包括4680电池、刀片软包电池、CTP、CTC电池,800伏高电压系统、先进的热管理等等很多的新技术,今天我们也将围绕着这些新技术、新方向做着重的分享。

    我们在快充领域跟大家着重分享三个技术,第一个是4680电池,第二个是单壁碳纳米管技术,第三个是800伏高电压技术。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4680电池,这是个好东西,这是一种可以有望实现15分钟充满80%电量的技术。您可能会问,4680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如果在电动车这个领域里面,4680其实是一个热度很高的词汇,它是一组数据,它代表的是一个圆柱形电池的尺寸。它是直径46毫米,高80毫米的圆柱形电池。这种电池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容量大,第二个是充电快。

(35:38)

    首先我们看看容量,4680电池其实是第三代产品,它是第一代产品18650容量的10倍,是二代产品21700的5倍,单体电芯容量的增大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我要装10升的水,有两个方案,我用10个1升容量的玻璃瓶去装,和用1个10升的玻璃瓶去装,我们算总的质量,我说的是包含玻璃瓶的质量,肯定是用一个10升的玻璃瓶去装,总质量会更轻一些,这对电池来说其实也是一样的。

    我们拿一个特斯拉Model Y为例,如果说装载一个容量比较小的18650电池,一个车要装9000颗电池,如果装容量更大的4680电池,我只需要装900颗,这样在总电量差不多的情况下,我装的电池数量大幅度减少,这样其实我整车装的壳体就大幅度减少,这个壳体是一个钢壳,重量还是挺重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用了容量更大的4680电池,它能够进一步提升整个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进而提升续航,是这样一个道理。

    我们去看当前销售的一部Model Y,它的续航是640公里,如果我从21700电池改用4680电池,它的续航可以提升至少100公里。由于电池形状的改变,其实就多出了从深圳到东莞的这样一段距离,这个还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就是在充放电领域,4680最黑科技的技术就是全极耳技术。在这里您可能会听到全极耳技术,极耳是个什么东西?我都不知道。你可以把5号电池正极突出来的那一块,简单地理解为一个极耳,它主要是做一个充放电的端口。如果您拿着充电电池进行充放电的时候,温度最高的还是在端口这个地方。我们理解一下,在以往去推的动力电池,无论是18650还是21700电池,它们采用的都是单极耳技术,这其实就类似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有的电子都拥挤在这个道路上,所以就会造成拥挤和发热,热量越来越大,为了控制整个电池的安全,所以我们只能人为降低充电的速度,这其实就是限制了充电的速度。

    4680电池采用的是全极耳技术,全极耳技术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个电池有无数的极耳,所有的电子在一个多车道的高速公路上跑,这样基本上就不会出现堵车的现象,发热量大幅度下降。这样我们就可以继续提高充电的功率,大幅度减少充电的时间。经过相关的一些测试,采用4680电池之后,基本上是可以实现15分钟充满80%的电量,还有可能7分钟充满50%的电量。这样的话跟燃油车的加油时间已经非常接近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技术。

    4680电池在2022年是一个大家关注度非常非常高的技术,它不仅仅可以提升续航,刚才说了,还可以加快充电。同时它还能大幅度的降本。为什么?因为刚才讲了,我们从9000颗电池压缩成900颗电池,那么对电池制造厂商而言,它可以直接减少充电组装的时间、组装的设备、人员,同时电池管理系统难度也下降了,毕竟管理900颗的电池,肯定比管理9000颗电池的系统要简单的,所以整个4680的推出,是有利于进一步降本的。我们关注这个产业的时候,如果有能力规模量产4680的电池企业,都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

(40:47)

    除此之外4680的问世,也会给产业链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变化。得益于4680特殊的结构,它会更加安全,电池厂商在设计的时候就会采用一些更加激进的正负极材料,比如高镍正极、硅碳负极,从提升能量密度的材料上继续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进一步达到提升续航的目的,这是最重磅的一个技术,4680电池,可以涉及到超级快充的电池。

    谈到超级快充,必须要谈一谈超级电池里面存在着一种类似人体里面维生素一样的材料,用量非常少,但是非常重要,它就是单壁碳纳米管,它是超级快充电池里面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在这里您可能会问,究竟什么是单壁碳纳米管?我们先看它的形状,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其实它的形状类似于我们的头发,但是它们比我们的头发大概要细5万倍,它的强度很强,可以比钢强100倍,这是它的力学性能,它还有极强的导电性。

    我们做一个数据对比,当前锂电主要用的导电剂是炭黑和多壁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相比炭黑,它的导电性能是超出即使倍,它比多壁碳纳米管也能超出10倍的性能,所以对这种超级快充电池而言,我只需要添加非常少的量,就能达到一个非常好的导电效果,这是个很好的材料。

    同时我们觉得单壁碳纳米管,更是匹配硅基负极的一种良药。电池整体能量密度的发展肯定是往高的方向发展的,而负极也将会从石墨逐步过渡到硅基负极。但是硅基负极的应用,会带来两个弊端,第一个导电性变弱,第二个硅基负极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非常明显的膨胀收缩,到最后会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而单壁碳纳米管是真正治疗硅基负极一种良药,超强导电性,增强硅基负极的导电能力。

    第二它超强的力学性能,可以有效地抑制硅基负极的膨胀,进而提升电池循环的寿命。所以在2022年,硅基负极开始规模上量,同时伴随着单壁碳纳米管也将逐步上量,这是一种间接提升续航,直接加快充电的维生素。我们需要重点去研究和跟踪能够批量生产单壁碳纳米管的企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材料。

    讲到快充,我们还可以讲讲第三个技术,那就是800伏高电压系统。我们经常听到一个手机里面的广告语,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我们电动车有没有可能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呢?答案是肯定的。要实现这个效果,可以依托800伏高电压系统,这是一项可以让电动车充电时间跟燃油车加油时间接近的技术。800伏系统,顾名思义,就是整车在充放电的过程中,整个电压平台大概是800伏左右。

(45:12)

    我们理解一下,我们家里用的电大概是220伏,现在主流的电动车电压平台大概是400伏。引入到800伏高电压系统之后,电压提升了一倍,它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根据初中所学的物理知识,如果充电要更快的话,核心要提升充电功率。充电功率其实是电压乘以电流,所以要加快充电,提升充电功率有两个途径,要么是提升电压,要么是加大电流。

    加大电流需要一个更粗的导线承载大电流,同时发热量非常大,对热管理来说还是比较难做的,这种方案主要还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企业去做,多数的车企其实是选择了高电压的方案。采用800伏高电压系统,整体的充电功率其实是翻倍的,充电时间大幅度的缩减。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视频,对比一下燃油车的加油,普通的慢充、400伏的快充,和800伏超级快充的对比。可以看到800伏高电压基本上是可以实现10到15分钟充满80%的电量,非常接近燃油车的加油时间了。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技术。

    根据一些车企的规划,比如比亚迪广汽、北汽、小鹏、东风、现代,这些著名的车企,都陆续地推出各自的800伏高电压系统,而且预计在2022年到2023年逐步量产。更加令我们非常兴奋的是,这种技术并不是高端车的专属,而是往后在普通消费者的身上也是可以切身体验到的技术,这样其实有利于整体推动汽车电动化的普及。

    回归到产业,要批量生产800伏高电压系统还是有诸多的技术难题,比如电压翻倍之后,如何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中间也会涉及到电池、电驱动、电控、DCDC、OBC等一些部件的升压,还有绝缘,这些都给产业链带来了不少的挑战。对我们而言,由于800伏高电压系统所带来的一些产业变化其实是值得我们去重点关注和布局的。

    刚刚谈到这个800伏,还是绕不开一种材料,叫碳化硅。什么是碳化硅?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其实就是IGBT的升级版本,本质上是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基于这种材料制作的开关,相比刚才说的IGBT作用其实是一样的,就是控制电流的大小。但是成本更贵了,效果也更好了。

    我们怎么去看这两个变化,贵其实是体现在价格方面,基于碳化硅做出来的器件成本,是传统IGBT的两到三倍,如果一个车将IGBT改用碳化硅之后,单车成本大概提升3000块钱,对一个车,小几千块钱的成本上升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车企还是非常关注的。

    但是它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它可以实现更大的节能。如果IGBT在开关的过程中是损耗电量的,在采用了碳化硅之后,它可以节省IGBT 70%的电耗,这样有利于提升整个车4到8个点的续航。对整车厂而言,我就可以这边提升碳化硅的成本,在那边降低电池的成本,其实是非常划算,是可以弥补的。

(50:10)

    碳化硅在800伏高电压系统里面,应用的效果会更好。我们对碳化硅研究下来的结论是什么?它是一个长期与IGBT共存的技术,主要应用在中高端车型,但是短期相对而言产能会受到比较明显的制约,所以我们预计可能是在2023年到2024年的时候会加速渗透。以上就是针对快充方面进行的分享。

    续航领域主要跟大家分享我们对CTP、CTC电池、刀片软包铁锂电池,还有先进热管理这几项技术的分享。第一个我们聊一聊CTP,在锂电领域,基本上通过提升整个电池包的能量密度,进而提升整个续航。其实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渠道,为了这个目的,一般电池厂有两个途径可以实现,第一个就是采用能量密度更高的正负极材料,这个其实是属于材料创新。

    第二个是通过一种结构创新,就是我们即将要介绍的CTC、CTP的电池,或者刀片电池,这种电池通过结构的创新,就类似特效药,提升的速度和推进的进程,比刚才的材料创新要快很多,对当前来说急剧需要提升电池和电动车的续航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

    首先您可能会问,什么是CTP?我在这里先举一个例子,方便大家更好理解。我们在买房的时候,其实会涉及到两个概念,第一个是使用面积,第二个是公摊面积。我们买房最关心的肯定是使用面积,因为这会涉及到我们家里实际使用面积的大小,空间的大小。但是我们在购买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为房子的一些公用区域付费,比如公用的过道、公用的电梯。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当然希望公摊面积越小越好、使用面积越大越好,在电池里面其实也是一模一样的。我们拿一个大的电池包,我们真正关心的是什么?那就是这个电池包里面实际装了多少可以装电的电芯,为了装配到这个电池包里面,或者这个电池包要装配到车的底盘上去,不可避免地要安装一些结构件固定这个电池,比如端板、侧板或者紧固件等等,这些部件在电池包里面一方面占用了空间,另一方面占用了一部分的距离。有没有可能尽量减少这些结构件的使用呢?CTP和CTC的技术主要就是奔这个目的去的。

    我们理解一下,传统电池的组装是三级结构,就是电芯、模组、电池包,几个电芯打包成一个模组,然后将几个模组打包成一个电池包,再将这个电池包组装到车的底盘上去,这是传统的组装方式。CTP用单词来讲就是cell to pack,三个单词取首字母组成CTP,它的意思就是说电芯、电池直接是装在电池包上,就已经跳过了模组的层级,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了模组的一些结构件。

    CTC是什么?CTC就是cell to chassis,它更加激进,将电芯直接装在了车的底盘上。这样更省事了,一方面节省了模组的结构件,同时将电池包的一些外壳也给省掉了,所以它会进一步提升整个电池包的能量密度。CTP的量产可以带来两个重大的变化。

(55:10)

    第一是提升续航,第二是降低成本。在提升续航方向,CTP的方案提升续航大概是10到15个点。举个例子,一个车续航500公里,通过电池重组方案,基本上可以多出您一个上下班来回的里程。如果采用的是CTC的技术,这个技术多出的里程会更加明显。

    第二方面是降低成本,刚才我们讲它其实采用了CTP或者CTC的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电池包零部件的数量,大概可以减少40%。零部件数量大幅度的下降,组装的效率就会大幅度的提升,大概提升50%。从这个角度看,它就可以大幅度的减少电池的制造成本。所以CTP、CTC本质上两个作用,提升续航、降低成本。

    回述CTP技术在2019年产业首次提出这个概念,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在2022年即将进入到一个大规模装车的时代。同时CTC也开始逐步渗透。对我们而言,我们会更加关注哪些电池厂能够批量生产这种CTC或者CTP的电池,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这种CTC和CTP电池,由于结构的一些变化所带来的产业链的变化,这也是值得我们深度跟踪和研究的。

    结构创新,除了CTP、CTC,我们还必须关注另外一个,叫做刀片软包铁锂电池。名字比较长,但是我们可以分成三个重要的关键词,叫做刀片、软包、铁锂,我认为这三个是黄金搭档,各司其职。为什么这样说,我给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看看刀片,为什么叫刀片?因为这种电池很长很薄,很像一种刀片。这种电池相比普通的电池,特点就是长,它可以做0.4米到2.5米的长度范围区间,2.5米是什么概念?就是一个车前轮到后轮之间的距离,大概就是这么一个长度。电池做那么长有什么用?最大的作用是提升空间利用率。

    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的车本质上还是要为人服务的,并不能为了提升续航无限地加载堆叠电池,影响了本来属于乘客的空间,这是不理智的行为。在整车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叠加更多的电池,来提升续航,这里就涉及到空间利用率的问题。刀片电池比非刀片电池空间利用率提升50%,它有什么作用?同样一辆车同样的空间,我采用了刀片电池之后,可以加塞多出50%的电池,续航至少可以提升30%。所以从这个结构创新来说,是非常明显的。刀片电池主要是提升空间利用率的。

    第二个关键词软包。这个主要的作用是减重,我们刚才讲的刀片电池,其实它是很长的,如果说里面直接做这么长的电芯对电池来说,其实难度是很高的。我们有没有可能想一个法子,用几个比较小的电池串联起来,这样就组成了一个更长的刀片电池。其实是有的,你看我们这边显示的,原来是用几个方壳的小电池并联起来,如果我们采用软包电池替代方壳电池,就会有进一步减重的作用。这个好比就是我们原来喝红牛的铝罐,换成了喝牛奶的利乐包,质量更轻,这样就可以整体提升能量密度、提升续航。

(01:00:12)

   第三个关键词铁锂,很便宜,而且很安全。但是它的能量密度比较低,所以你做出来电池的体积相对来说比较大。一个车的续航如果超过600公里,很难装铁锂电池,但是如果铁锂匹配刀片软包这个方案,它会有机会让铁锂电池续航达到700,甚至上千公里,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突破。

    所以刀片加软包负责提升续航,铁锂负责安全,成本,共同推动电池更加安全,续航更加持久、价格更加便宜三者的匹配,堪称黄金搭档。

    所以我们认为刀片软包铁锂电池,有望在2022年的时候加速推广,更加有希望在纯电领域进行推广。我们也重点关注这种新技术的推广所带来的,对产业链的一些影响。

    最后再来聊一个提升续航的技术,就是先进热管理。这是一个可以让续航直接提升20%的技术,提升的幅度还是非常大的。我们知道电池是比较娇气的,需要在一个比较适宜的温度下工作,才能正常发挥功能,才冷了掉电,太热了爆炸。热管理系统的角色,就相当于让电池生活在一个比较舒适环境的保姆的角色。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我们觉得热管理往后的发展方向,会从一个分离模块走向结成一体化。

    这里就类似家庭里面由原来的独立空调转向中央空调的这样一种转变。之前我们家里每个房间都装有一个独立的空间,都配备一个独立的主机,但是后面发现更多的家庭直接用一个中央空调,基本上管控了全家的温度。对电动车而言也是一样的。比如电池、电机、电控、座舱热管理,这些原来都是独立的,接下来我们认为会更加的走向集成化,实现热量分布统筹、提升热管理效率,对这种方案可以直接带来提升续航20%,腾出30%的空间。

    零部件的数量大幅度减少,但是设计的难度大幅度提升。对相关的一些供应商而言,价值量基本上是翻倍的,对车企而言,虽然采购集成的热管理系统价值翻倍,但是由于节省出来一些续航,那么我可以通过减少电池的用量,来弥补热管理系统提升的成本,所以还是非常划算的。归根到底这其实是技术升级带来的双赢。

    以上就是我们针对2022年部分新技术的一个分享,主要围绕着加快充电分享了4680电池、单壁碳纳米管、800伏高电压系统、碳化硅,围绕着提升续航,着重聊了聊CTP、CTC技术,刀片软包铁锂电池,以及先进的热管理技术。这些技术同时也是解决安全和成本问题的。

    我们展望一下,2022年的新技术其实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更好玩的技术等着我们去挖掘。最后我们做一个远期的展望,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技术发展不止,在未来类似2021年、2022年面临的供应紧张的问题终将过去,短期的供需失衡,不会影响整个产业发展的进程。而锂电的发展,将持续的进行技术迭代创新,会在材料创新、结构创新、智能制造三个方向,共同推动汽车电动化的普及。

    我们首先看看材料创新。现在很多企业会讲,我们的技术多么牛,但是我们一定要非常理性的看待,当前能够批量生产的锂电的技术指标,离这个天花板还是比较远的。打个比方,现在能够批量生产的三元电池的能量密度,大数是在200到300瓦时每公斤,但是我们通过材料创新,其实是可以做到400甚至突破600瓦时每公斤的体量。正极材料高镍化、负极材料硅碳化,甚至未来的金属化,都将持续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01:06:04)

    第二在结构创新方面,我们今年可能更多的推CTP的技术,未来会更多的推广CTC的技术,进一步实现降本和提升续航。第三点是智能制造,这一点是大家当前可能遗忘了,但一定是往后来看最重要的。产业会更加聚焦大数据、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因为当前是G瓦时时代,未来进入T瓦时时代的时候,提升生产效率,尽可能减少产品的缺陷率,对整个成本和安全来看是至关重要的,毕竟量大了之后,再小的缺陷都会通过量的增长而倍数放大。

    举个例子,就好比一个工厂一个月的产量是100个零件,缺陷率是1%,一个月也就生产出一个废品,并不多。但是哪天这个工厂生产量提升到100万个零部件的时候,缺陷率即使下降10倍到0.1%,一个月产出的废品也有1000个,这就是1个提升到1000个废品,从体量来看扩充的会非常的快,这也是电池厂未来进入T瓦时时代之后,重点需要考虑的问题。

    最后对于汽车电动化,β的2021已经过去,α的2022即将开启。我们期待新技术的突破,让电动车加速普及,助推碳达峰、碳中和。

    以上就是我们对汽车电动化的汇报内容,谢谢。

    季寒秋:感谢英捷的精彩讲述,非常专业,而且非常的吸引人,比如像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所以在这也想问一下英捷,平时您自己开车吗?是更喜欢燃油车还是电动车?

    曾英捷:我平时是开车的,相对来讲我还是喜欢电动车一些。可能很多人开燃油车的时候很喜欢那种轰鸣声,但是我感觉电动车有两个很明显的好处,一个是加速性能。一个小几十万的车,基本上可以匹配百万级别的油车,加速的感受还是非常良好的。

    第二个就是开电动车确实非常安静,这是从驾驶的体验角度去看的。还有我们现在看的这些车,赋予电动车更多的智能化,还有科技感的一些科技,其实更多的是在电动车这个平台上看到的,这样的车开起来会更加有趣一些,所以综合来看,现在我还是比较倾向电动车的方向。

    季寒秋:如果未来我们的电动车用车痛点能够得到解决,会不会有一天燃油车会就此消失?

    曾英捷:我的理解,燃油车不会完全消失。类似现在我们这个世界燃油车到处跑的时候,依旧有马车帮助我们运输是一个道理。即使是往后电动车的渗透率非常高,燃油车应该还是有它自身适用的环境的。只是说产业的发展趋势是朝着电动化的趋势发展的。就像您刚才讲的,在续航、充电、成本、安全各个领域基本都逐步突破的时候,电动车将会迎来一个快速渗透的过程,所以产业的发展方向还是朝着电动化这个方向发展的。

(01:10:04)

    季寒秋:在这里还想请教英捷一个问题,您刚刚在演讲的过程中提到了很多电动化方向的专业名词,比如CTP、刀片软包等,非常的难理解。但是这些技术的迭代是非常快的,作为行业研究员,平时要怎么样做研究,才能及时跟踪这些种类非常繁多又很复杂的技术?

    曾英捷:我的理解从三个方面,第一个面要广,第二要钻得深,第三方面多跟产业链打交道。其实你要全面覆盖电动车行业还是有点门槛的,要覆盖整个产业链,可能要跟有色、机械、化工、电芯还有汽车等等几个大的学科都会打交道,需要你的面是比较广的,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刚才我们讲了,这个行业是处于技术持续迭代的过程,技术迭代的速度非常快,有时候可能你在研究这个技术的时候,另外一个技术已经冒出来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可能需要深入了解这些技术究竟它只是一个噱头,还是真有来头,所以研究的东西需要更深,这是一个方向。

    第三个更重要的是,我个人是从产业过来的,在研究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从产业的角度去思考这些新技术的发展,是不是符合产业发展的趋势。平时多跑跑、多调研、多交流,更多的进行产业链上下游交叉的验证,从这个角度去跟踪这些新技术对这个行业一些发展的影响,我觉得可能会比较有效一些,这是我的理解。

    季寒秋:非常感谢英捷今天专业又精彩的讲述。  @景顺长城   $景顺长城新兴成长(F260108)$   $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股票A(F011328)$   $沪深300(SH000300)$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