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顾】我为什么不看好低估值公司?——梁剑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23回复:180喜欢:657

主题:投资美股,成长与价值,如何平衡?

时间:2020年7月6日晚9:00

嘉宾: @梁剑  $大道全球精选(P000325)$ 

》》》》》》点击观看回放《《《《《《

 #财富滚雪球直播节#梁剑核心观点:

1、互联网本身是一个高成长的行业,一些看起来短期高估的企业,很快会被成长拉平,所以虽然高速成长的企业可能有时候看起来高估,如果用静态的数据来看,比如说市盈率百倍,估值看起来很离谱,但是他获得的回报远远高于前面的一类。

2、重仓还是成长股,低估股要么就不投,要投就以风投的心态去投。

3、因为互联网整体上是高增长的,你在这个高增长行业里面挑没什么增长的,估值很低的,其实整体上回报率也会不高。

4、有的网友提出来,用资产来估量公司,我认为这是不合适的,因为互联网公司都是轻资产,按照保守会计原则,很多无形资产都很难按照实际价值入账的。

5、管理层人品怎么样,管理层的气魄和眼光怎么样,通过他的访谈,我们通常没办法直接接触管理层,通过访谈,他接受媒体采访,他写的博客观察,他对行业,对企业的思考,这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

6、如果你相信这家公司未来能到一百亿,无论现在市盈率多高,现在的十亿对未来的一百亿,就是10倍的增长,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他现在估值多高,都值得买。

7、对于一个高成长的互联网公司来说,作为股东,不存在谁赚了谁的钱,赚的是成长的钱。

以下为直播实录:

梁剑:各位雪球的网友,大家晚上好,今天又跟大家见面,今天聊的主题是“投资美股,成长与价值,如何平衡?”

这个主题可能表述不是那么准确,成长与价值,不是两个相对矛盾的分类,应该可能表述为成长,成长一般意味着高估,价值可能另外一种说法就是低估,有时候在选择这两种公司的时候,怎么平衡。

一、先聊一下低估的问题。




中概股在美股里面有一些公司长期被低估,是经常看到的,比如说我们知道有一家五道口的公司,他现在的市值应该只有三亿多美元,他在北京有几栋写字楼,光这个就价值三亿多美元了,他还有游戏、门户业务,还有现金,算起来,如果把那几栋楼卖掉以后,就相当于公司的价值,其他业务都是白送的,看起来是这样的,这就是典型的中概股里面的低估的公司,但是他的低估有好几个问题。

第一他有可能长期低估,他在五亿美元,甚至在十亿美元的时候,我们就说他会被低估,怎么算他的账面价值都远远超越他的市值,而且大家知道,互联网公司的低估跟传统行业的低估还有点不太一样,比如说一家生产企业,我们算他的账面价值,可能算里面有很多机器、厂房的部分,这些变现是很难的。

但是互联网公司,他算下来,比如说现金,写字楼这些变现不会打折,像厂房、机器的变现,可能直接当废铁卖了,但是写字楼,北京的写字楼会涨很多的,资产入账的时候,都是只能按当初购买的价格入账。所以互联网公司的低估,是比传统行业的低估含金量要高。问题就在这里,第一个问题,他长期被低估,不是说现在三亿多美元的时候,大家才说,他的资产、现金远远超过他的市值,十亿美元的时候也是这样说,意味着什么呢?如果十亿美元的时候买入,现在跌了三亿多美元,就会造成大幅度的亏损,这是其中一家公司我们举例。还有其他类似的,我看到还有一家中概股也是同样的问题,旗下子公司的市值,会超过母公司的市值。

面对这些公司的时候,我们第一能不能买,买了以后,什么时候才能够变现。

1、我先说一下自己的教训。

我刚做美股的时候,或者说刚做基金的时候,是比较喜欢买这种低估的中概股,一方面确实从心理上感觉,会觉得安全很多,因为他基本不用看市盈率,就算他的净资产,甚至现金就会远远超过他的市值,这是看得到的。心理上感觉,这个公司就算业务没了,觉得市值也不止这一点钱,这个钱亏不到哪里去,这是我当时的心态。但是事实证明,有时候有一些公司,股东权益能得到不错的回报,有的公司可能就变成黑洞,股东价值一步步就没了。

比如说有一家很有名的中概股的游戏公司,曾经是《魔兽世界》的代理商,他失去《魔兽世界》以后,账面还有很多现金,如果当时把现金全发下去,肯定股东权益能够获得很好的回报。但是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他做出这样的决定是非常困难的,相当于说我没有能力经营这个公司了,把资产分给大家算了,就结束这个公司,等于把自己的职业生涯也结束掉了,承认自己没有这个能力,这种决定没有几个管理层能做出来。更多的管理层觉得现在业务不怎么样,公司没什么增长了,是因为机遇问题,用人不当问题,或者说自己有一些深刻一点的,觉得自己曾经犯过一些错误,但是认为这个错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掉。所以,他们更多的管理层会折腾一些新的业务,觉得在另外一块业务,我肯定能做出一番天地来,公司刚好还有不少现金,就去做这些业务,这是比较多的管理层的做法。他们的结果,大家可以看到,或许有成功的,但是成功的很少,他们失败,是有一些原因的,或者说他们这项业务做不好,是有些原因的,这些原因可能会在新的业务上重复,比如说有一些公司,他之前的代理权没了,自己的游戏没做起来,他继续做游戏的时候,面临这个问题,自己的游戏为什么做不起来,新的游戏也做不起来。

说回刚才五道口那个在北京拥有三栋写字楼的公司,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因为以前一些偶然的机会,游戏做得还赚了一些钱,门户衰落得很厉害,虽然资产看起来远远超过市值,但是他的问题是老板喜欢折腾一些其他业务,他在视频或者是其他方面每年亏掉不少钱,所以这些公司,一方面看起来很诱人,因为毕竟怎么算都是严重被低估的,但是他的公司的资产跟股东有多大关系很难说。

2、面对这些的时候,不是完全不能投,我自己总结下来,有几个经验

首先还是要基于对管理层的信任,至少你要相信管理层不会做关联交易,把公司的资产挖空,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管理层做的事情至少还有一点靠谱的成分才行,不能说他天马行空地说,我手上有笔钱,这个公司有笔钱,我也去做火星探索,这种我觉得可能是完全不靠谱的。

第三点,有些判断的维度,比如说这个公司以前比较喜欢分红,而且分红比较大方,这方面可能还是一个加分的作用。比如说福建有一家游戏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有点类似,他以前做游戏赚了不少钱,也做一个手机上的工具,卖掉,赚了不少钱,他分红方面相对大方很多,这方面就会增加股东度他们的信任,觉得管理层不会轻易把这些资产挥霍掉,甚至通过关联交易私分掉。即便如此,管理层诚信方面没有问题,管理层也很努力去做事,股东权益是否最后得到体现呢?仍然取决于很多因素。

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只能按一种做风投的心态来买这家公司,第一是什么呢?你不可能很重的仓位,第二,你就预备着这个公司的价值无法得以体现才行,所以可能你只是备很小的仓位,以后万一股东权益得到体现的话,好多倍的回报,这也OK。

通常什么情况下股东权益能得到回报呢?

如果把公司解散,把资产分给股东,这几乎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因为极少管理层会有这种气魄,愿意承认我就是没能力经营这个公司,所以把资产都分给股东,这方面我们基本可以断掉这条路了。

第二,管理层做了一些创新业务,或者是老业务,焕发了第二春,公司又起来了,这个也比较难,有时候可以。

第三种可能,私有化,有的管理层认为公司仍然被低估,公司账上现金超过市值了,我们私有化算了,这个也是有可能的。

第四种,有可能是该公司他们因为以前有钱,可能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把这个股票分红,分给股东,这也是有可能的。或者还有其他的渠道,或者直接现金分红,这个时候可能股东权益能得到一定的体现。但这个有一定的概率,刚才说了,我们只能按风投的思维来做。风投就意味着有可能血本无归,所以总体上仓位不能太多。

我更关注的重点,不在这一块儿,更关注的重点是在前面这一块儿,在成长这一块儿。

二、接下来聊一聊成长股

这么多年,美股下来,我体会最深的是觉得,互联网本身是一个高成长的行业,一些看起来短期高估的企业,很快会被成长拉平,所以虽然高速成长的企业可能有时候看起来高估,如果用静态的数据来看,比如说市盈率百倍,估值看起来很离谱,但是他获得的回报远远高于前面的一类,现金高于市值,资产怎么算都是市值的几倍,因为互联网是一个高成长行业,现在暂时看起来显得高估的离谱的公司,他很快会被他的成长抹平高估值,这只是一种。,不是说所有的高估值都可以这样,所以我们就要具体看,这个公司到底有没有可能暂时高估,但将来成长回报非常可观。

1、通过什么标准来进行判断这一类型的公司呢?

我比较喜欢用的是,或者笼统地说,

第一先看这个公司将来能做到多大的规模,相对模糊的去考虑这个问题,比如说这个公司现在10亿美元市值,市盈率假设100多倍,如果光看市盈率,肯定高估得很离谱,如果你相信这家公司未来能到一百亿,无论现在市盈率多高,现在的十亿对未来的一百亿,就是10倍的增长,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他现在估值多高,都值得买。但是怎么去判断他将来能到一百亿,或者说不会变成一个亿呢?很多时候你得看这个公司,比如说他所真正做的什么事情,以及谁在做,哪些人在做,从这些细节去考虑,他能做多大,比如说他的细分市场是有多大,他的赛道是怎样的,以及他公司的竞争力,跟对手相比,他凭什么能做到将来能到一百亿,还有他这个团队是怎样的,通过他观察管理层的言行来去推测凭什么他能把公司将来做100倍。通过这些来判断,你可能会得出一个相对大概的结论。

第二,再通过每个季度,或者是第三方的数据来慢慢印证你之前的一些相对模糊的判断,比如说用户增长,以及第三方的监测数据,AUPR的活跃度,下载率这些,你要防止自己相对模糊的判断会出错,会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欺骗,所以需要通过后面不断地印证,我平时跟朋友在投资的时候,他们会问,你不需要每天看股价,那么干嘛呢?其实很多事情在做,包括每一季的财报这些,不是去预测下一季度财报会怎么样,财报出来以后马上看利润增长多少,而是看跟之前的预估,之前的判断是否吻合,比如说用户数,在过去的一个季度里面下滑还是增长多少,下滑的原因是什么?增长的速度是多少,增长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个去印证你以前大的判断是否成立,比如说以前你判断他实际市值,未来至少是100亿的,或者说现在是100亿,将来是1000亿的,并不是说一个晚上睡醒起来就变成了1000亿,事情都是一步步做起来的,做的过程当中,肯定有些东西会体现出来,有些东西会反馈出来,我们是需要通过这个来一步步印证,这有一个过程,有点像企业管理里面一个道理,比如说我们把一个目标交给了一个团队,不是说等到给他一个三年的目标,或者是给他一个一年的目标,并不是说交给他们了,我们就可以睡觉吧,游山玩水去了,一年以后他就能完成了,不是这样的,肯定会有很多阶段性的指标。一年的大目标,可能每个月完成什么东西,下个月完成什么,到了一个季度,可能检测一次,如果一个季度结束以后,发现这个团队不行,或者是策略执行有问题,要么就改,要么可能得换人,而不是等到年底的时候才说不行,那你就颗粒无收了。

所以看公司也是同样的道理,不是我觉得这个公司三年以后能到一百亿,我买在这里了,就完全不用管,等到三年以后,自动就会到一百亿。或许也有这么准确的判断,我一开始就看准了,他就是能到一百亿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其实中间需要去验证你的一些判断,这样的话,主要是避免单次判断出错的概率。有的朋友会说,因为不断去检测,检测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很多怀疑,就会否定自己的判断,而导致原来我的判断没问题的,结果有点像我们以前考试的时候,考英语,介词,ABCD每一个都很像,前面选了一个,后面做完以后回来检查,看到另外一个觉得更像,犹豫了半天,改成了另外一个,最后一对答案,搞错了,有这个可能,一些人性的问题没办法避免,我们考虑的很多时候,算的是总账,比如说在哪一个市场里面,一年能赚百分之十几的回报,就觉得很不错了,所以有的机会我们可能错过了,错过了也没办法,钱是挣不完的,如果把每一个十倍股都拿到,我们很快就是世界首富了,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有的机会,产生的怀疑,而且自己没办法确认目标的完成,有时候卖掉,是有这个可能的,发现自己判断错误了,其实你也没损失什么,只是少赚了这个公司的钱。但是你如果因为判断错了,事实证明你做了,你没有去调整,有可能你就会掉进这个窟窿里面,所以有时候也要以平衡的心态看这个问题。

我刚才聊的是中概股里面的一类成长股,一类低估股的选择问题,所以我的观点,重仓还是成长股,低估股要么就不投,要投就以风投的心态去投。

我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以前吃过亏,买的低估股里面,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你的股东权益长期得不到体现的,或者说最后,比如说有一个公司,十块钱,很便宜了,买下来跌了五块,最后溢价20%,其实你还是亏的,就算你最后11块钱私有化,可能过了好几年,从资金回报率来说,机会成本不划算的。因为互联网整体上是高增长的,你在这个高增长行业里面挑没什么增长的,估值很低的,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你的股东权益长期得不到体现的。

最后有一个公司,十块钱,你看着很便宜了,买下来可能跌了五块,最后溢价20%,其实你还是亏的,就算11块钱私有化,可能过了好几年,从资金回报率来说,机会成本其实不划算的。因为互联网整体上是高增长的,你在这个高增长行业里面挑没什么增长的,估值很低的,其实整体上回报率也会不高。

我们说估值低,不是说估值高了就能买,而是说估值低的公司,通常,我们指的是通常,通常他也是有原因的,一个公司为什么被低估呢?

不是市场里面所有都会看走眼,他会低估,他自身业务不行了,甚至亏损,依靠以前的业务,或者是偶然的机会赚了一笔钱,新的业务一直没做起来,甚至一直在亏钱,一直在烧钱,管理团队你看不到太多新的想法,所以市场肯定没办法给予这类公司很高的估值。所以有一个问题,股东权益很难体现,如果专门做这个公司,就会导致你失去的是更大的机会,吊死在这棵树上,失去了一片森林。

所以我是觉得,成长股里面,我再强调一下,成长股和价值股分类并不合适,他不是这样相对立的,我们看成长股的时候,也要看估值,也存在高估,低估的问题。只是高估要看他是永久性的高估,还是很短时间的高估。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家公司,十亿美元的,可能市盈率是一百倍,是不是高估呢?不一定,要看你预计他未来三年或者是五年,他能做到多大规模,如果你肯定他未来三年能做到50亿,100亿,100倍的市盈率就不是高估,严格来讲属于低估了,只是他暂时的静态数据看起来估值很离谱。

前段时间我跟网友还讨论了一个问题,有的网友提出来,用资产来估量公司,我认为这是不合适的因为互联网公司都是轻资产,按照保守会计原则,很多无形资产都很难按照实际价值入账的,所谓的资产可能很多时候是办公桌、电脑、服务器,这些自然每年还折旧,像电脑,三年就折没了,所以资产这样看是很少的,没有太大意义的。包括甚至办公楼,虽然北京的办公楼涨了很多了,但是也很难说重估,原来十年前四千一平米买进来的,现在涨到两万一平米了,重估,多几倍资产出来,一般也没有这样的,所以资产的意义是不大的。如果说资产有意义,有一块是活跃用户数,这一块儿资产是有意义的,但是这一块儿资产在报表上面是不直接体现的,文字里面可能有描述。所以如果谁要看资产,应该是看这家公司的活跃用户数,以及他的增长情况,如果用户在,而且在增长的话,就算暂时亏损的,暂时收入没太多,但是迟早会体现出来的。

比如这是另一家中概股里面的视频公司,大家可能都知道,他是用户比较独特,文化也比较独特,有的人说他是中国最接近Youtube的公司,我认为他跟Youtube还是差别比较大,而且我认为他并不需要做中国Youtube,做他自己就行了。他的用户规模挺庞大,但是之前的主要收益是广告,他又作为一个视频网站,又不在视频里面放广告,所以他的收益肯定受很大的影响,但是他也有其他的会员费和游戏部分的收入。

整体上,他的收入规模跟他的用户规模是不匹配的,所以他也一百多亿市值了,如果从收益规模,因为他利润是亏损的,这样来看的话,肯定觉得估值很离谱。但是用我刚才的理论来说,如果他的用户规模能保持增长,将来迟早能变现的,变现出来,如果按用户来估这个公司,就会觉得这个公司肯定不是几十亿美元的公司,因为他之前大部分时间是几十亿美元,这肯定不是几十亿美元的公司,至于什么时候他的用户价值能体现出来呢?可能需要一些过程,以及公司需要做一些具体的变现的业务,或者是一些其他的,我们目前想不到的事情,我们重点需要观察这个过程,等这个用户价值出来了,市值就远远不止这个了。

比如说腾讯的早期,QQ用户一开始都是一帮学生,中学生,这些用户有什么价值呢?没有什么收入,没有什么消费能力。但是后来用户变现的时候,有强大的用户,公司还会基于这些庞大的用户做其他的业务,他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我们看成长的时候,不能光看市盈率这些数据,PB更不能看了,PB更没意义,因为刚才说了,PB按照保守会计的原则,只能基于这种有形的,有具体形状的东西,放在资产里面,无形资产很少的,而且已经到极限了,你只有扩大规模,我还得去扩大一倍的厂房买机器。所以,比如说现在赚一千万,变成赚两千万,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互联网公司,现在是只赚一千万,或者是只赚一百万,甚至不赚钱,变成赚一个亿,并没有传统企业那么难。

拿游戏公司举例,比如说游戏公司的这款游戏出来了,他现在付费用户只有两万人,仅仅赚钱,或者是小亏,如果他能变成20万人,这一款游戏就能赚很多钱,变成20万人的过程当中,对于他的成本不是线性增长的,比如说他可能增加服务器,花一些带宽的钱,不是线性增长的,很少的钱就能到20万的用户数,但是利润是很明显的增长。但是能不能到呢?取决于这个产品能不能被用户接受,这是他的核心。他跟生产企业的扩张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看互联网企业处于亏损,或者是小的盈利之间,跟传统行业区别很大,我们看PE的问题,市盈率的问题,他是有参考意义,但是不能静态地看,他对互联网行业的参考价值比传统行业小,因为传统行业基本上相对比较稳定,他的规模不能说迅速扩张。互联网企业,他的规模有可能会迅速扩张。

比如说你开一个电商,做一个网店,今天销量是一万件,明天有可能变成一万五千件,只要你的货源够,50%的增长可能很短的时间就能实现。生产企业要实现50%的增长是很难的。

所以,市盈率没太大的意义,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比较有限,有哪些呢?说回来了,他的核心还是你要去评估这个公司将来能做到多大,或者说你评估这个公司将来能赚多少钱,这个评估不是凭空一拍脑子想出来的,我觉得这个公司不错,算了一卦,不是这样,而是有很多具体的事件和数据支撑,就是刚才我说的,管理层人品怎么样,管理层的气魄和眼光怎么样,通过他的访谈,我们通常没办法直接接触管理层,通过访谈,他接受媒体采访,他写的博客观察,他对行业,对企业的思考,这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观察这个企业的产品有没有竞争力,跟对手比怎么样,比如说汽车行业里面,这个电动车跟另外一个电动车有什么区别。

第三,是看这个赛道,比如说这个电动车里面,他做的是锂电的,还是燃料电池,可能这个赛道跟另外一个赛道不一样,比如说互联网里面,他做的是长视频还是短视频,长视频的竞争格局怎么样,他来做,有没有可能杀出血路,有没有前途。通过这些来评估,预估这个公司未来能做到多大,这是比较可行的一个方法。

这是我们投资成长股,其实我一直不太喜欢用这个词,但是按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的说法,投资成长股的时候,我们需要去评估,去考虑这些问题,因为我刚才说了,我们的投资美股,互联网里面,重点都是投成长股,低估的这些公司,或者说没什么成长的公司,有时候会做小仓位配置,但是大部分仓位都会放在成长股上面,因为互联网的高成长决定了我们必须投向成长股,才能获得比较可观的回报。

2、怎么去判断这个成长股值得投呢?

我刚才就说了这些方法,主要是看他的用户规模,看他的产品,看他的管理层这些,而不是看他的PB、PE,不是看这些。

我补充一点,为什么看产品,我为什么很少投toB的企业呢,我现在几乎不投,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是toB的企业不好,toB的企业也有很多做得很不错,给股东很好回报的,对于我来讲有一个问题,很难观察他的产品,也很难去观察他的用户,通过用户反馈来了解产品,甚至观察他的上下游都很困难,因为toB决定了他的用户群很少,用户通常也不是我们身边的朋友,你得找到一个他的用户,通过用户去观察产品是比较难的,甚至会出现比较大的偏差,比如说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他的企业用户了,了解了半天,只是这一单用户对这个单一产品的看法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偏差,所以toB的企业,对于我来说,了解用户和产品这个环节上就变得非常困难。toC的用户,这方面就非常容易,比如说产品做得怎么样,可以天天去研究,你可以观察他的用户,可以自己体会,通常这个产品公司的管理层也会用,观察他使用的情况,观察他跟用户的互动,能看出价值观,甚至对这个行业的看法,对同行的看法,甚至很具体的细节,都能观察到,以及他的用户规模有什么变化,他的产品有什么新的功能,你都能观察到。但是toC的产品有一个问题,你能观察到的东西,意味着别人也很容易观察到,有可能你就很难有信息方面的优势。其实对于我们大部分的个人投资者来说,本来也不存在太大的信息方面的优势,很少说这个产品信息,或者是这个公司的某个信息,只有我观察到,别人观察不到,这是很少的。

在这里,我们凭什么,如果是大家都很容易观察到的信息,我们凭什么从里面赚钱呢?大家不要把这个理解为零合游戏,你赚的钱是别人亏出来的,你亏的钱是别人赚的,这里面就有一个博弈问题,别人赚了这个钱,我就赚不了这个钱了,不是这样的,很多时候,你看不到,或者说别人看不到,很多时候的原因不是看不到,而是对这个事情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比如说公司推出了一个产品有一个重大革新,肯定有人看好,有人说这个不行,这里面有判断的成分,包括某个汽车企业,他推出一款新车,或者是推出什么功能,会怎么影响市场,市场受欢迎程度怎么样,每个人的判断会差别非常大。而你又做出一个相对靠谱的判断,可能还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比如说你对这个产品很了解,对这个行业很了解,对用户的需求也比较了解,所以你判断这个产品将来有很多用户会接受,这样的话,你可能会操作一部分。但是这不是一个零合游戏,不是你赚了钱就是别人亏出去的,不是这样的,对于一个高成长的互联网公司来说,作为股东,不存在谁赚了谁的钱,赚的是成长的钱,除非你另外一部分做空,赚的是做空的钱,否则作为共同股东,无论是5块钱买的,还是10块钱买的,最后涨到50块钱,大家赚的都是成长的钱,之前公司一个季度只有一千万利润,后来一个季度有一个亿的利润,你赚的就是公司从市场里面赚来的钱,公司的利润,重要的是你看到的同时,还能够思考为什么,以及他会怎么样,能思考到后面这些,才能做出后面比较靠谱的判断。

toB的企业这方面就很困难了,toB的企业肯定也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因为了解的人少,信息相对没有那么透明,所以也会有很多投资机会。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基本上放弃这一块儿,因为没这个精力或者是能力,也不想冒这个风险去做这种判断,所以基本上放弃这一块儿。但是如果你有这个能力,你刚好在这个行业里面从业,也有机会接触到很多他的用户,你要通过观察他的用户来判断这些企业,也有很多赚钱的机会,并不是toB的企业就不能买,而是根据每个人自己的特点来决定。

四、聊一下中概股私有化的问题

说完成长和低估的问题,再说一下中概股低估里面,比如说私有化,有时候私有化是体现股东价值的方式,有时候也是毁灭股东价值的方式。很简单,一家公司假设价值是100亿,跌到50亿,你觉得已经五折了,你买,结果跌到30亿,管理人说,市场低估了,40亿把它私有化掉,对你来说,就是永久性的损失了,而且永远不可能以你作为股东身份参与公司回到100亿,没有这个机会了。所以,他只是对于30亿买的股东来说有回报,对于前面的股东来说,就是价值会毁灭。虽然陆续有一些中概股私有化,我个人认为,大家不要轻易的被这个诱惑,觉得这个是很大的机会,觉得这些公司中长期赌他私有化,或许赚钱,我们不考虑赚钱,主要考虑概率和风险,主要是考虑这个。

我是觉得,不是不能做,对于我来说,可能只是小仓位去做这个,也基本上就是刚才这个思路,投入太多的金钱和精力都不太划算。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你持有一家所谓低估值,但是没什么成长的公司,市盈率可能只有几倍,甚至现金高于市值了,长期得不到体现的过程,你并不愉悦的。因为公司在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很差,你作为股东,这个过程最后赚钱也没问题,但是过程也是不愉悦的,如果最后赚了很多钱,过程可以忽略,多憋屈的过程不用care。很可能最后的结果也不好,过程也很难受,这就很惨。但是对于高成长的公司,就意味着他的产品在市场里面可能是曝光率很高,很多人在使用,所以市场给予高估,如果作为股东本身,是会比较愉悦的,甚至使用他的产品,你觉得身边的朋友用他的产品,其实都是为你打工,最后你又赚了钱了,这个愉悦是双重的。所以,持有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公司,是不一样的。

刚才我分享的是挑选公司的方法,看管理层、产品竞争力、赛道、对未来的规模做预估,规模可以说营收的规模,也可以是赚钱的规模,可以拆分成几块,每一块儿未来能赚多少钱,对比现在的数据,你得出一个大概以后,可以再每个季度通过官方公布的数据印证,如果发现错了,还来得及改,如果发现印证对了,可以更加增强你的信心,具体的结论,你得自己去做,我只是说方法。

互动答疑

1、有一个问题问为什么中概股管理层的投票权都很高,不光是中概股,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是这样,因为互联网公司基本上都需要很多的融资最后才能上市,融资的过程当中,管理层股权不断被稀释,而且互联网公司的特点,人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层是核心。所以在VC投资的过程当中,管理层相对容易说服,我股份被稀释了,我希望投票权是我掌握的,我能主导这个公司,否则几轮VC上来,VC主导这个公司了,对于VC来说,VC自己可能不太放心,因为你很多时候投的是人,如果VC决定一家公司,VC自己也会不放心,VC如果认为自己管理这个公司比管理层管还要好,他就没必要去投了,他们也接受管理层拥有更多的投票权,可以决定一些比较大的事。IPO的时候,美股,包括现在香港也容许投票权的制度,一直到IPO的时候,投票制度就保留下来,交易所也容许,包括股东也接受了,我这个公司,管理层他有90%的投票权,我也放心买他的股票,很多普通股民买这个公司不会考虑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是基于我觉得这个公司不错,不会考虑投票权的问题。投票权关键的时候,有时候会影响这个公司,这个公司被低估了,其他基金来并购,管理层投票权就出来了,他可以直接否决掉,也会阻碍股东权益的行使,这个需要自己去判断,普遍上互联网公司管理人的投票权比较高,这是他的现实,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大家投这个公司,可能得接受这个结果。2、美股上交易类公司怎么看?我对交易类公司不是太熟,雪球上有很多这方面的专家,我说不上太多。整个行业的需求肯定有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但是具体哪些公司值得投,我没有太细的研究,因为我对交易行业的确不熟。

总结一下今天分享的内容

时间差不多了,我总结一下今天主要分享的内容,中概,特别是中概互联网里面有两类公司,一类是高成长,估值看起来也比较高,另外一类基本没什么成长,是在亏损的,估值看起来非常低,两类公司在选择的时候,更倾向于哪一类?

我是更倾向于高成长的这一类,低估这一类,或者是没成长这一类公司有很多陷阱,股东权益得不到体现,有可能管理层做各种创新业务,可能就没了,甚至现在觉得低估了,将来可能低估的更严重,所以股东权益很难行使。

而高成长的公司,暂时可能比较高估,光看一些数据比较高估,但是如果高成长能持续,高估值很快会抹平,投资第一类公司比第二类回报率更好的原因就是这样。低估值不是不能投,而是要以VC的心态去投。第一类公司,你要做具体的评估,他的高估原因是什么,将来他能赚多少钱,能做多大的规模,你去做这些评估以后,觉得就算目前这个公司是高估的,但是相对将来可达成的目标来说,也仍然是低估,这种情况下,有些公司就更放心,而不是持有一个看起来非常便宜,但是股东权益可能很长久得不到实现的,因为你不可能去使董事会把公司直接拆了,所有股东一块儿分钱,这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管理层也不会承认我自己就是没有能力经营这个公司了,我把账面资产都分给大家,大家不用干了,这个公司就关闭了,这是不可能的,等于是完全的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了,哪怕公司账上还有一分钱,他都会觉得,能够凭借他的一个新的Idea创造出很大的价值,所以这是这些管理层普遍的想法,不会觉得我就是没能力,所以把公司解散分钱,是没有的。

时间也到了,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雪球上 @我提问,谢谢! 

精彩讨论

Ricky2020-07-07 07:22

互联网公司捡烟蒂,太容易被烫嘴

卡不卡1232020-07-07 20:07

07年你去看看什么银行啊之类的,利润增速都是几十个点,甚至到了2010年,中国银行利润增速还有30%呢,当年估值多高啊,07年买到高点,分红十几年都解不了套,钱和没了也差不多了。
而现在很多增长缓慢的低估值,14年特别低估的时候买入,再分红几年就0成本了,中国银行11年港股低点2.2港币,那个时候2.2港币对应的估值比现在还高呢,那个时候买入,明年成本就变0,就算买的贵一点,十年多点回本的投资也不算失败吧?每年分红还能利滚利,分红回本了,股价还涨了几十个点。
投资成熟股还是成长股并不是区分价值还是非价值的尺度,估值一定要有合理,那才有价值。至于投资还是投机?如果抱希望于吃差价那就是投机,报希望于股息那就是投资。我150买茅台,现在因为公司业绩增长,一年股息能收回我成本的10%,这自然是一个成长股投资成功的例子,因为就算不显示茅台的股价,光靠公司的实际回报我也赚的盆满钵满了。我现在1700买茅台,不考虑股价,预期多少年之后每股股息能达到170元/股?如果不考虑差价,茅台多少年能赚够我的成本,然后以真金白银的形式回到我的手里?
科技股泡沫时的雅虎有没有成长性?有啊,但是千亿美元的估值,直到雅虎退市,二十年他赚到那么多钱了吗?

欢乐野战大队2020-07-07 09:05

没有哪家互联网成功案例是轻资产的,前面烧掉几百亿其实就是网络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把沉淀资金化为乌有/在火堆上燃烧钞票,用钱砸出来的平台垄断。

逍遥投资笔记2020-07-07 12:03

成长股抓住了确实容易获得超额收益,但与此同时风险也很大,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真正拥有一定护城河,能持续增长的公司并不多。大多数情况是高速增长几年,然后萎靡不振,中概股大部分的烟蒂股,其实都有过辉煌成长期,比如房天下,途牛,猎豹移动,聚美,趣店(不评价公司品质,只看增长率),也曾年化100%的增长,股价也曾登上过巅峰,但最终还是暴跌到谷底,很难有翻身之日。当然抓住拥有护城河的成长股例外。

昵称已被删2020-07-07 08:21

培养韭菜

全部讨论

东海hk2020-07-07 17:56

互联网企业虽然回报率高,但风险同样很高!

Peng馍馍2020-07-07 17:42

年轻人真为你前途感到担忧!

luffy2020-07-07 17:34

MARK

胡琛2020-07-07 17:33

感谢分享互联网公司盈利会指数级增长而不是传统行业的线性增长,所以主要是看他的用户规模,看他的产品,看他的管理层这些,而不是看他的PB、PE,不是看这些#bilibiliB站陌陌商业模式#bilibiliB站陌陌商业模式

风涌魂动2020-07-07 17:23

为啥认为高估值的永远高估值,低估值就永远低估值?银行从沒高估值过?石油也从来都是低估值?

Maybin2020-07-07 17:12

我看好。 只要你经历一轮完整牛熊就明白。

ajie7772020-07-07 17:07

平静糊涂2020-07-07 17:06

互联网本身是一个高成长的行业,一些看起来短期高估的企业,很快会被成长拉平,所以虽然高速成长的企业可能有时候看起来高估,如果用静态的数据来看,比如说市盈率百倍,估值看起来很离谱,但是他获得的回报远远高于前面的一类。

yutengnk2020-07-07 17:05

高成长行业要安全的获取成长机会确实很难

圆圆桑2020-07-07 17:02

现在还在谈互联网的都是来忽悠的。路太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