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圆融:AI平台型产品的架构师修炼之道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0

作者 | Andy 霞飞

来源 | 六度元素

编辑 | Linda

随着AI平台型产品的快速发展,细分领域的架构师应运而生,这个角色往往会面临工程和模型,技术和产品的多重挑战。为此,六度元素的CEO Andy在ArchSummit 全球架构师峰会 2022 深圳站上做了“刚柔圆融:AI平台型产品的架构师修炼之道”的分享,和到场的嘉宾一起,探索如何进行自我提升,做一个既有技术优势又有产品Sense的多元化架构师,并带领团队打造优秀产品的修炼之路。

(以下为分享的摘录,完整版本可以通过点击阅读原文,在ArchSummit网站下载观看)

1. 背景介绍

近几年,随着AI技术的日趋成熟,AI产品的数量和种类也开始丰富起来,整体上可参考上图进行分层和归类。本次分享和讨论,针对的是SaaS和PaaS这两层中的平台型产品,它们的技术性和产品性都很强,开发难度系数高,需要优秀的团队和资源来支撑。

在这种平台型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好的架构师非常重要。但无论在大公司,还是在创业公司,这样的人才都相当稀缺。因为和传统的架构师相比,AI平台型产品的架构师,除了经典的架构能力,即工程能力,项目能力,团队能力和战略能力之外,对模型能力产品能力上,也有不俗的要求,这是导致人才稀缺的主要原因。

2. 个人修炼之道

个人的修炼之道是刚柔。作为好的架构师,需要对各个层面的技术,包括工程和模型,都有深刻的理解,并能与产品思维无缝结合

[工程和模型的并修]

虽同属于技术领域,但工程和模型这两种理念,存在本质区别,通过4组技术概念的对比:

量级 v 目标函数

速度 v 梯度(优化方法)

性能指标 v 度量指标

设计模式 v 算法流派

可以看出,两种理念追求的重点不同

工程理念求快,求稳,求准,主确定性

模型理念求优,求微,求妙,主模糊性

[技术和产品的借鉴]

在产品领域,往往也会经常提产品架构这个词,但是实际上此架构非彼架构,它和技术架构之间的差异还是挺大的。同样通过4组典型思维的对比:

简约可靠 v 归于至简

多层解耦 v 点线面体

分而治之 v 连接一切

健壮性 v 用户体验

可以看出,两种思维模式的性质不同

技术思维:科学,聚焦,秩序,偏理性

产品思维:人性,发散,进化,偏感性

由于技术理念和思维模式的多元化,AI平台型产品的架构师,在个人的提升和团队的成长上,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思,方能有所建树。

3. 产品修炼之道

产品的修炼之道是圆融。作为一个好的产品,它应该是浑然一体,不会让人感到工程和模型、技术和产品的分裂,而是会让用户觉得自然而然,本该如此。

 [ 打通工程和模型的脉轮 ]

工程和模型的思维,本质上是不同的。如果强行用工程思维去解决模型问题,往往会得不到好的模型效果;而用模型思维来解决工程问题,又会导致复用性差,性能不足。

这就需要好的架构师,把两者进行融合,用工程架构的思维,来应对模型和算法的复杂性。通过抽象、分层、分治、演化等种种架构思维,来设计框架和平台,让模型(气)更好的运行起来,打下产品良好的技术根基。

 [ 融合技术和产品的亮点 ]

产品和技术的亮点融合,重点是通过产品化的思维方式,从一个技术点,演化成一个工具,再到一个平台,并对体验进行丰富,商业上形成闭环,激发更好的技术点产生,形成正向的增强回路。

在技术型产品的发展路线上,要注意做好技术和产品的配合,最好能达到一种双飞轮的状态,也就是技术力和产品力互相促进,轮流刺激,这样才能给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客户。

作为技术型产品中的一员,由于AI技术栈的丰富度和复杂性,AI平台型产品要达到圆融的状态尤为不易,这也是优秀的PasS和SaaS公司的发展机会所在。

4. 总结与展望

一个好的AI平台型产品架构师,要能将刚性的工程架构和柔性模型思维,圆融地揉入到产品设计之中。这是一个需要不断精进的过程,是对产品的打磨,更是架构师的自我修炼,不可谓不难,但也充满挑战和乐趣。

你也「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