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471回复:338喜欢:194
新储蓄运动(4)

为了推广新储蓄运动,我们还是愿意花点时间再聊一聊银行储蓄的购买力风险问题。

让我们一起先回到1924年,看看那个原本以为债券比股票更加安全的埃德加.史密斯最后说了些什么:“也许人们忽视了债券的致命缺点——一般认为,债券最大的缺点是无法分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收益。然而,事实上应该是——它们对于货币的贬值无计可施。”(《用普通股进行长期投资》P10)

下面我们就用100年的数据来证明埃德加的结论(数据摘自《投资收益百年史》)。为了与我们前面的观点遥相呼应,我们将观察的时间确定为10年。所有回报为20世纪各个年代剔除通胀后长债与短债的实际年均收益率。

为了节省篇幅,我们只在北美、西欧、北欧、澳洲、亚洲随机各选一个国家。对于其它国家的各年代数据,有兴趣的朋友可购买此书自行查阅。

澳大利亚
长期债券:0.5;-4.7;5.6;9.7;0.1;-6.3;0.9;-5.5;3.1;4.3
短期债券:0.4;-2.9;3.2;3.9;-3.9;-5.1;1.6;-2.6;5.4;4.9

丹麦
长期债券:3.7;-6.2;7.5;2.6;1.0;-0.2;-0.9;0.7;11.5;8.9
短期债券:5.4;-3.4;6.6;2.0;-0.8;1.0;1.0;1.4;10.3;5.4

法国
长期债券:2.7;-11.4;-0.1;1.4;-21.7;2.4;1.5;2.4;8.6;8.9
短期债券:2.8;-6.8;-2.5;-0.5;-23.1;-2.9;-1.1;-2.0;0.6;4.6

美国
长期债券:0.3;-4.6;7.0;7.1;-2.0;-2.2;-1.0;-1.7;7.2;6.3
短期债券:2.3;-2.5;6.2;3.4;-4.6;-0.2;1.5;-0.9;3.9;2.0

日本

长期债券:4.1;-6.0;11.0;4.0;-35.2;-2.5;7.9;-2.3;6.7;7.0
短期债券:5.3;-2.7;11.6;0.7;-32.9;3.7;0.5;-3.3;2.7;1.6

数据显示,在有记录的10个年代中,上述国家在长债和短债上表现为负回报和接近零回报(小等于1%)的年代数一般都在4-5之间浮动,美国长债和短债录得负回报和接近零回报的数据更是分别达到6次和7次。

介绍完了各年代的数据后,我们不妨再回过头去看一看债券在整个20世纪的回报情况(我们将12个国家的数据全部列示出来——斜杠上下方分别是剔除通胀后长债和短债的年复合回报数据):

澳大利亚:1.6/0.4;加拿大1.6/1.7;丹麦:2.7/2.8;法国:-1.0/-3.4;德国:-2.3/-0.6;意大利:-2.3/-4.1;

日本:-1.5/-2.1;荷兰:1.1/0.7;瑞典:2.3/2.0;瑞士:na/1.1;美国:1.5/1.1;英国:1.3/1.0;

如果我们有幸生在债券回报最高的丹麦,100年前投入的1万元,到世纪末(指实际购买力-下同)会有14.36万元;如果我们不幸生在债券回报最低的德国,100年前投入的1万元,到世纪末就只剩下976元;如果我们运气不好也不坏地生在英国,100年前投入的1万元,到世纪末只会变成3.64万元。以上这些数据让我们不禁想起了迪姆森、马什、斯汤腾三位学者的话:过去的一个世纪不是债券投资者的世纪

下面是粗算的我国数据,考虑到无论是宏观经济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均变化较大,我们将观察的时间暂时修订为20年(1991-2011)

1年期银行存款(利息全部转投资):-0.49
5年期银行存款(利息全部转投资):0.64

这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1991年以1年定期的方式往银行存入1万元(利息全部转存),20年后当我们取出时,其实际购买力就只剩下9064元;如果我们是以5年定期的方式(利息全部转存),20年后当我们取出时,我们也只能得到11361元。可以看出:即使我们充分相信那个消费物价指数的真实性,我们的银行储蓄还是布满了“杀机”。

全部讨论

2015-08-27 13:00

收藏,准备重读一遍这张帖子的所有评论。

2020-02-16 14:59

银行看了会,怎么想呢?

2019-05-03 13:13

2015-09-23 16:59

3年弹指一挥间,茅台重新上路。

2015-09-05 17:10

2015-09-02 21:30

以前没来雪球所以没看到。今天终于看完了所有评论,收获很大,过瘾啊。谢谢大家。

2015-09-01 23:13

很高端的样子,不太懂

2015-08-28 08:30

乐趣推荐值得一读

2015-08-27 20:04

好文。感谢细致工作

2015-08-27 18:54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