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排网专访临渊巷13号:如何把握2023年市场的投资主线和热门概念?

《大V排排坐》时间:2月9日星期四15:00主题:如何把握2023年市场的投资主线和热门概念?嘉宾:临渊巷13号(雪球大V)主持人:馨雅(财经主持)

主持人开场:欢迎大家收看排排网特别专访节目《大V排排坐》。今天做客的嘉宾,是雪球知名大V:临渊巷13号。今天的节目中,老师将和我们分析近期市场的热门概念投资主线,以及我们投资者该如何踩对节奏。

主持人:非常欢迎老师做客排排网直播间,节目的开始,请您先简单的介绍下自己的投资经历吧。

临渊巷13号:主持人好,排排网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雪球的临渊巷13号,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对当下市场的一些观点。我是2009年入市的,此前也在雪球和网友们分享过,我的投资经历主要是先后跟着技术的老师学技术,我的技术师傅水平可以,2018年熊市的时候也做到过300%的收益。然后跟着机构的师傅学习基本面和价值投资,机构的老师水平也非常的高,曾经也是给清华和人大学生讲过财经和投资课程的。

主持人:下面我们聊下对于当前市场主线的把握。还有近期最热门的板块之一就是计算机。老师能否为我们梳理下这背后的炒作逻辑?

临渊巷13号:在春节的时候,针对今年的行情,我和我机构的师傅一块聊了下今年的主线行情,当时我们提到过两类资产的配置。我去圈定一下大的主线,无非就是光伏(受益于上游价格的下跌预期和下游需求量的增加),计算机数字经济和信创(受益于国家政策的不断刺激和扶持)、半导体(受益于触底反弹和下游需求的增加,以及国家层面自主可控和安全方面的思考)、军工(受益于外部局势,边缘政治的刺激和国内军工重组的预期)、三胎概念和老龄化(受益于人口首次负增长带来的压力和政策预期)、电力和储能(受益于经济反弹,电力先行的逻辑)、医疗(受益于基本面的改善,低估值和政策支持)、消费、旅游和酒店(受益于吃喝玩乐回归常态)。以及一些相关联的板块如贵金属,小金属,工业母机等。

这是一个大范围的主线。如果进一步划分的话,分有两大类,第一类是长线的成长逻辑,包括新能源车、半导体、军工、医疗和计算机等科技制造,也即赛道,指的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第二类是偏价值周期的,包括大消费、大金融、大周期,指的是传统经济。

按以往经验看,新动能为主线为的话,反应在经济上,增速就可能低,传统经济做主线的话,反应在经济上,可能经济增速就比较高。目前看短期肯定是第二类更重一点。当然随着对经济复苏预期的变化,尤其是在长期经济速降质增的长远背景下,第一类终归会成为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内资在第一类机会中,选择了医疗计算机这些偏软的,因为它们属于内循环。23年有一个特殊背景就是中国经济复苏,但是欧美经济衰退,所以偏硬的部分,电子半导体新能源车包括光储等受益全球一体化的硬产品在逻辑上多少都有受损。所以今年归根结底看这波经济复苏的力度和周期,如果能持续很长时间,核心还是应该聚焦在消费金融上。

目前内外资的分歧也在这里,外资坚定的看复苏,炒复苏;而内资对经济复苏的持续性和强度存疑,所以在新动能赛道中从硬向软调整,炒的就是计算机相关的新概念,软件了等。

这里要特别分析一下目前的市场情况:

就是现在这个市场,他预期变化特别快,比如这周觉得经济很好,然后过了一个周末,大家好像又觉得经济不容乐观,又开始冷了,市场基本上在炒主题,在炒一些底部的一些小市值的股票,就说明大家比较谨慎,所以在这种谨慎的情况下,大家才会去炒作一些主题。那我觉得,现在最热的概念,就是科技概念,核心就是科技,市场的热点chatgpt,AI,人工智能,再扩展点到软件,按照这么一个范围,可以看到市场目前的主线是比较清晰的,他现在就是在炒作主题,如果我们把他现在炒的东西仔细去看的话,都是纯主题,可以看到大多数是是没有基本面支撑的,当然在这个时间段,他也基本上不可能有什么基本面支撑。

现在这个时间段,前不搭边后不着店的,处于一个市场的真空期,基本不会有什么基本面支撑,而且就算有基本面支撑他也不会涨,因为现在这个市场一下子处在一个谨慎的状态,就是一些大市值的票刚炒到一个相对比较高的位置,现在需要业绩来支撑进一步上涨,再涨就乏力了。这个时候他需要去炒一些想象空间大,但不会有人把他的业绩当真的题材,基本上最近涨幅大的都是这样的。很多票都是老庄股,包括现在的三六零也在借势炒作。

现在长得漂亮的票有几个特征,第一就是有题材,第二个,整体来讲,股价还是处在一个几年的相对低点,你也不能说他处在几个月的相对低点,而是他基本处在起码三年,或者1-3年,也就是从2020年疫情开始以来相对低点的一个位置。太高位置的票,机构也不大敢去拉。大部分票都是从一个底部开始炒。高的东西还是不愿动的,还有科创板的一些计算机板块的票,现在也有一些资金异动,总而言之,就是其实,局部的混乱反应整体的一种谨慎,这是一个短期的热点炒作的原因。

计算机板块,机构去年四季度开始配置,他就符合概念的炒作。再炒他也基本没有业绩,都是讲故事,包括信创,机构现在配置的计算机也可以看到,他们配置的什么比较多,多的还是深信服用友网络这些。没有业绩的公司机构也不敢搞或者大搞。包括现在涨幅比较猛的太极股份,机构都是不敢大搞的。更不要说人工智能这块,都是游资在炒作。计算机和软件这个板块,如果要做,大家也可以看下毛利率,这个板块的毛利率很高很高,如果你选的票毛利率就很低,那再把一些芯片,软件的采购成本一刨除,整个公司就不赚钱了。计算机行业特点就是毛利率很高,费用率也很高,基本上是一个不怎么赚钱的行业。如果你手中的票连毛利率都比较低,就不能用计算机板块去估值了。

今年大家觉得计算机要高配,但机构的玩法天生又不去做没有业绩的,计算机板块的水是很深的,在这个上面栽过很多的机构。所以机构对计算机板块都是低配。机构还是搞硬的东西,不敢搞软的东西。但去年下半年,大家也觉得计算机也是跌无可跌,然后国家也是不断的有政策出现,市场就开始炒作这块。还有计算机行业有个特点,他是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都亏,然后四季度回款,他炒的就是一个四季度是利润,其他三个季度都是费用,所以能盈利的公司,都是四季度出一大块利润,所以也可以去看看,计算机向来在年初的时候,都是比较容易被炒作的一个板块。

主持人:作为普通投资者,您觉得我们该如何参与到热门板块中?老师也可以通过几个行业的案例来展开叙述。

我个人是参与概念炒作比较多的,也和我过往互联网工作多年有关。所以对于新技术都比较敏感,此前也在文章中反复和关注我的朋友们提过,要用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新技术,新概念,同时要敬畏新技术,新概念。主要就是新技术和新概念往往代表着一种趋势,也是资金必然选择的趋势,他会在短时期内带来大量的投资机会,但概念往往又是一阵风,尤其是计算机,软件相关的,他的业绩证实的难度特别大,善于游泳的人是可以去博弈的,但不擅长的人,一定要冷静,要思考自己是不是有这方面优势,比如信息优势,思维优势。

最近比较火的ChetGPT概念,这个概念刚起来的第一天,我就看到了,因为智能聊天这个东西,他推出后的爆发性增长非常吓人,他对我们做互联网这块感触特别深,他对以往纪录的颠覆都是按秒计算的。短短5天,注册用户数就超过100万。获得1亿用户的时间推特用了5年,ins用了两年半,最快的抖音也用了9个月,而ChatGPT是2个月。很多专业的人士都被ChatGPT圈粉了。

能直接生成代码、会自动修复bug、在线问诊、模仿莎士比亚风格写作……各种话题都能hold住,我看国内的清华的特等奖学生,拿ChatGPT做实验,通过层层叠加难度来让ChatGPT写代码,最后不管多难的问题,他都完成,并且做的代码直接就能用。这是很吓人的,智能化到这个地步,让马斯克很多大佬都很震惊的。并且可以遇见,这个ChatGPT他未来的商业化前景非常好,2月1日,以色列总统艾萨克·赫尔佐格(Isaac Herzog)就发表了部分由人工智能(AI)撰写的演讲,成为首位公开使用ChatGPT的世界领导人。

对于概念板块的炒作,我从去年的元宇宙,数字货币,到现在的信创,都做得特别成功,也得出了一点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第一,就是认知上你要能跟得上,说白了这就是能力圈,能力圈有大有小,也能通过学习来不断的扩大能力圈,但前提就是你要跟得上,很多新概念往往都不是大家能懂的行业,在这个阶段,要么就用积极的心态去拥抱概念,快速的扩大认知,要么就是保持冷静,不参与或者等候市场的选择。

第二,概念的炒作他是分阶段的,概念的逻辑越硬,他持续的时间越长。大部分概念刚起来的时候,都是一窝蜂的上涨,这就是我们说的情绪到来时的板块直接高潮,批量的涨停,10cm,20cm,大家都恨自己抢不到。然后是根据各自基本面分析后的分化,一些票就开始逐渐掉队,这个时候表现在板块上就是龙头的不断切换,但核心的龙头是大家都买不到的,从数字经济开始,现在市场的选择倾向于主板和创业板各选一个龙头,目前又加上了科创板,然后龙头之间也会互相助力,这都是游资主导的资金炒作。接着就是国家的监管,没有基本面的概念炒作,对大部分散户来说其实都是一种伤害,这时候主流媒体就开始吹风降温,监管层也会对一些股票进行监管。这时候第一波的炒作基本就到头了,亏钱效应就开始增加,资金接下来就会做三步,第一就是低位股票的补涨,第二就是挖掘一些新的分支概念,比如今天的cpo概念,第三就是寻找又基本面相对有支撑的企业做中军,来继续做板块的热度。这些玩法,在信创的板块上已经体现得淋漓极致。

所以概念板块的炒作要控制住自己的贪婪,很多时候,机构每年的盈利目标就是30-40%,当然多多益善,能做到这个目标的也屈指可数,很多散户往往是看到市场的炒作后,容易头脑发昏,涨了舍不得出,高了还敢进去,这时候一定要知道,无法用业绩证明的概念,他的炒作都是有时间周期的,其次是盈利目标也是有个界限的,该走就要走。

总结一下,就是概念炒作,要认清自己的认知和能力圈,要知道板块资金每次操作的顺序和玩法,要控制自己的冲动和贪婪,否则概念板块不是赚钱的板块,而是加速亏损的板块。

主持人:开年来,众多机构都不约而同的表明看好今年股市的大行情。像新能源、医药、消费等领域也多次被机构提及和配置。老师您对这些细分板块怎么看?在投资这些领域时,需要注意什么?

机构配置的主线,其实一直就是新能源,医药,消费,这是静态的来看,这三个板块都是超配的,这个超配是多年的超配,目前需要看新增的变化,机构在去年四季度开始加仓计算机和医药,减持的是新能源,但新能源的绝对配置还是大头,还是很重的,新能源是有业绩的成长股,他和市场所谓增长是有区别的。

那先说消费:

从大的策略方面,我觉得就是经济这个东西,不可能一个礼拜就发生转折性的变化,一会说经济会好,一会突然又悲观了。我觉得这就是市场情绪,年后也可以看到,一二线城市,包括三四线城市,乡村了,景点了,冷门和热门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疫情之后,他的人气恢复是确定性的,他是在持续进行的。并且,他一定会带动消费,这个是不用去怀疑的。

现在就是这点就已经分歧很大了,就是很多人就是说居民资产负债表受损了,老百姓没钱消费了,就是市场分歧比较大的。但是我的看法就是,这个消费他是一定会恢复的,为什么呢,就是过去三年疫情对于消费方面的控制,防疫对人的的行动限制是非常大的,短期人的记忆就是还处于过去一两年的这个状态,还在试探性的消费。但彻底放开后,允许人恢复这种自由的生活状态,本身人的生活状态的再平衡,就会把消费带动到正常的节奏中。这是不用怀疑的。

只是现在本身不用怀疑的事,因为近期的大金融,大消费因为年前拉到了一个相对的高位,目前一跌,又让人信心不足了。但经济肯定是不可能比前面三年要差的,具体怎么样,还要等春季开工之后来看。我对于消费的态度是非常乐观的。消费这里也需要具体细分,哪个行业疫情受损,疫情受益,关键要看疫情当中他的行业格局有没有发生变化,就是从供给和需求去看。如果在疫情当中一些行业受损了,然后供给又收缩了,那样幸存下来的一些头部公司,他就会受益于行业的复苏。如果在疫情当中,他的供给并没有收到影响,那以后复苏最多也就恢复到2019年的状态。

那如果说看好消费的恢复,就可以关注下相关的机会。比如酒店,酒店这种消费他本身就是一个周期,有自然的平衡,只要你给他放开了,他就会平衡,但同时,他的格局有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头部的连锁化,这个趋势是非常明显的,他这个行业集中度提升了。很多单体酒店倒闭了,倒闭了以后,这个三家的头部的连锁酒店集团在扩张,在疫情当中在不断的开店,所以在以后复苏的时候,这个需求只要起来,他们的业绩是要超越2019年的,这个事情是比较确定的。

新能源车这块,目前是这样的,1月份销售数据比较差,乘联会的数据也证实了这点,不过这个是在预期当中的,这是因为去年的12月份他是有个冲量,今年1月份新能源免购置税这个政策又取消了,在加上今年春节是在一月份,所以预期差是可以预料的。但实际上去年新能源车的销量是超预期的,但是去年新能源车的走势是先低后高然后再低的,也就是说去年开年还可以,后来车展取消然后就有点乏力。11月需求方面不振,同时后面特斯拉降价,也是让市场觉得连特斯拉的这种企业,订单的深度都维持不住了,那么其他的大概也很难。

现在新能源车属于最差的时候也都过去了,最差的时候也就是1月份,但就实际上,新能车这个行业,大家一致认为今年很难的,这个预期非常的充分。因为新能车这个板块是机构高度关注和超配的一个板块,新能车从电池产业链,到整车产业链,卷的特别严重,都出现供需关系的竞争。比如说电池这块,扩产都非常的快,然后下游的汽车的品牌也很多了,但都不赚钱,然后销量是在上,但都是在砸钱,新能源车从长期来看,从渗透率目前的26%来说,还是有上升的空间,只是目前大家都觉得做得比较辛苦。这个板块影响的产业链也非常的多,还需要继续高度关注,板块目前是有一些问题,但还是要考虑疫情的因素,比如说车展恢复了,大家出行的必要性,对于购车都是有需求的。

同时国家目前消费的最大头还是在汽车消费这块,预计后面还会出现一些相关的扶持政策。去年整个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也跌幅比较大,所以说这些问题也是这个行业在告诉发展的过程中,大家都能看到他面临的问题,一个景气的行业,大家容易从过度乐观又容易到过度悲观,但对于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还是有机会的。尤其是一些龙头,属于地位比较强势的,不会背别人卷死,另外一个关注下新的技术,这块是比较不容易把握的,但二级市场就是这样,有时候市场就喜欢从0-1的机会,因为这里面的增幅空间是巨大的。比如说去年的铜箔,今年的固态电池,包括钠电池了,等还是围绕赛道,会找一些新东西,新的技术,这样就没那么卷了。

这还是主题投资的一些想法,像一些中军的一些公司,表现都一般,从上游的锂矿天齐锂业,到中游的电池宁德时代,再到下游的一些电池的正负极,当升科技,隔膜了电解液天赐材料了等,中军表现的都一般。我认为现在机构对这个行业不是太看好,但不看好也说明预期太一致了,也未必没有机会,因为国家要大力鼓励,车展也都开始了。特斯拉最近从底部也是快速的实现了翻倍,这块概念是会持续发酵的。

医药:这块主要就是看一些新的变化,医药这个行业比较特殊,首先他就分中药,创新药这些板块,中药这块没啥说的,如果没有疫情,也是炒主题,正常情况下,他的需求是稳定的,不会突然出现一个爆款,如果没有疫情,也不会有连花清瘟,布洛芬这种爆款,而且也没有什么研发,价格也提不上去,板块相对来说变化不太大。

投医药还是投创新药和生物药,这块就看管线,很多企业现在都是在研发过程中,这块短期是不赚钱的,估值都在来自于未来上市后可能产生的收益,然后就是拿未来的现金流来贴现到现在,来算一个估值。

从研发的角度来说,他是和美联储降息加息是密切相关的,也比较敏感的,如果利率下降,在他的定价模型里面,就收益于融资成本的下调,他非常消耗资本,都是靠钱维系的,如果美联储又加息又锁表的话,对创新药都不是啥好事。现在就是一个预期,大家看到了美联储可能加息到头了,所以提前在炒作这回事。另外集采说从去年9月份后有所松动,对创新药也是一种利好。

创新药这块也可以看到,大家比较认可的企业都是那种,可能有有一批很牛的人,在做很牛的产品,这样的公司恰恰是没有什么利润的,反而是那种有利润的公司不怎么涨。比如说恒瑞医药了,反而是港股的一些公司,还有像百济神州了,荣昌生物了,等没啥业绩,反而会受到资金的热捧,这块的逻辑就在这里。这也是机构在配置时候的思考方法。

基本就这些了,感谢大家倾听我的分享,欢迎关注我的雪球账号和我交流。谢谢!

#投资# #股民日常# #ChatGPT继续发酵,软件概念集体狂飙# 

$科大讯飞(SZ002230)$ $宁德时代(SZ300750)$ $三六零(SH601360)$ 

雪球转发:30回复:74喜欢:75

全部评论

临大粉丝88805-11 10:26

感觉是个假冒伪劣号产品

学会和解03-25 11:55

学习了

临渊巷13号03-20 18:21

欢迎交流

鸿运金牛福满楼03-07 06:26

谢谢老师分享

金牛旺财168803-06 23:10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