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调整等待业绩支撑

在居民储蓄仍然大幅上行的背景下,公募实际上是基本缺席了本轮数字经济的行情。在形成合力的信创、AI、算力行情中,活跃着外资、游资和散户的身影。

4月底,各行业年报、一季报出完后,会出现所谓“四月决断”。调仓、加仓、砍仓、换仓,逃不出这几种操作。

首先看看最热的板块AIGC、ChatGPT。单纯靠概念炒作起来的,没有业绩支撑的,大概率会回落。涨起来让人措手不及,跌下去也会让人猝不及防。AI目前的逻辑链条,一直是海外出版本,短期日活大增,本土相关公司跟随,相关产业链公司跟风;海外出迭代版本,本土再跟随,产业链再跟风。不否认AI最近的巨大进步,但短期内,海外宏观环境堪忧,特别是对科技行业的冲击很大,可以预计的是,海外会持续出现技术性利好,但商业变现不会同步大规模出现。

再看算力。本土云计算有较大的发展预期,但针对AI能力提升相应的算力投入,可能不是短期内的首要目标。CPO、GPU的需求有,但短期内不会有爆发性的需求扩张。毕竟人类的技术还没有达到“奇点”,一蹴而就地垫付所有行业的商业逻辑,还不现实。

最后看信创。本土替代势不可挡,相应的本土产品,必然替代微软甲骨文思科。但收入确认的原因,可能需要等待23Q4才能明确盈利改善。

相比之下,今年自动驾驶带来的激光雷达,苹果MR上市带来的光学光电子,可能会出现放量增长,形成数字经济消息空窗期的替代抓手。

以上因素,预示着这波数字经济行情,行至当下,必然经历颠簸。但本轮复苏大牛市中,数字经济必然是行情的主线。机构也逐渐形成共识,中特估+数字经济的双主线,深入人心。当流动性根本改善时,场外资金必然超配这些板块。目前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2~3年的发酵期,期待这场技术变革的盛宴。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