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9喜欢:2
$北大青鸟环宇(08095)$

全部讨论

苍狼向北2017-11-10 02:43

人民日报:中兴通讯 做5G变革领跑者

苍狼向北2017-11-10 02:40

中兴通讯的“突围密码”:5G技术4G化
5G规模商用尚待时日,但Pre5G早已在中国市场开始使用。

本报记者 马 燕

6月28日,上海,世界移动大会行业馆内,中兴通讯[股评]的展台前挤满了观众,记者在现场几乎寸步难移。Pre5G和5G基站是围观的重点。中外观众一边观看,一边发问。讲解员告诉大家,5G第一阶段的NSA(非独立组网)标准将在2018年年底发布,考虑到产业链各方及运营商的整体规划,大规模商用时间应该在2020年左右。

5G规模商用尚待时日,但Pre5G早已在中国市场开始使用。

6月30日,位于北京西城区天宁寺立交桥上方的通信基站杆上,挂满了各式基站。中兴通讯[股评]的方昆海指着最下面的一个矩形盒子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那个就是正在使用中的Pre5G的基站,它使整个大楼的网络速率提高了3倍至5倍。方昆海称,中兴通讯已在全国部署了上千套这样的基站。“主要在一些高密度场景下应用。比如高校这样的用户密集区,加基站、扩容等手段都用完了,还是感知比较差,用上Pre5G的基站,用户的体验就更好。”

方昆海是中兴通讯市场部的一名老员工,已在公司工作近10年。从2G一路追赶到如今领跑5G,公司的每一步,他都历历在目。尤其是近期在北京怀柔进行的5G国家二阶段测试,中兴的“成绩单”更是让方昆海引以为傲。在5G的七大应用场景测试中,中兴刷新多项纪录。此前不久,中兴还联合中国移动[股评]在广州大学城开通了全国首个5G基站,将5G商用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中国独有方案:“5G技术4G化”

面对4G网络带宽日益不足,5G还不能马上规模化商用的局面,中兴通讯并未坐等,而是另辟蹊径。基于在无线领域多年的研究和积累,中兴通讯意识到空分复用SDMA这一种技术能够成倍提升频谱效率。

中兴通讯首席科学家向际鹰博士日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说4G时代是大家一起跑,到了5G时代,中兴、华为这样的中国通信企业已经是领跑。对于中兴来说,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选对了5G技术方案。

“2012年底,我们看准了这个技术点(空分),投入重兵。我们坚持根据原理做事情,在经典通讯理论框架下结合工程实践去突破。事实证明,最后各家都收敛到这个方向。我们选对了方案。”向际鹰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

2014年6月份,中兴通讯在业界率先提出Pre5G创新理念和解决方案,其中最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将5G领域的关键技术Massive MIMO,提前在4G网络商用,提前解决现网容量不足的问题,降低5G技术规模商用的门槛,并为未来的5G网络演进做好准备。“5G技术4G化”,蕴含着中兴通讯在技术创新和实践中独有的东方智慧。

中兴通讯基于三十年电信行业稳健经营的基因,面对业界各种5G发展观点,有着自己独特的考量。向际鹰博士曾坦言:中兴通讯的5G之路,既不激进,也不保守。作为5G关键技术之一,Massive MIMO在提升频率效率和空口数据带宽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争夺时间:6个月测试周期压缩到1个多月

向际鹰介绍,Pre5G可以在4G网络中提前采用5G技术,成倍提升网络吞吐量。同时,基站天线从8通道增加到64通道,对芯片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计算能力超强、功耗低、集成度高,同时还要紧跟网络实际应用步伐,控制芯片成本,加快研发进度。

芯片的研发周期一般在两年以上,而且对Pre5G通信芯片来说,只有一次机会。中兴微电子承担了这一重任,中兴微电子副总经理、无线系统芯片总工程师龙志军介绍,2013年中兴微电子首先从工艺着手,选择了16纳米的新型工艺,同时提升存储器主频,强化集成度。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团队历时不到2年时间,提前完成了芯片的核心研发工作。

在最后的测试环节,时间分秒流逝,中兴团队的每个人都投入全部的热情。原本要6个月完成的测试,整个团队只用了1个多月就做完了,这是提前完成芯片研发工作的制胜一招。

靠速度和质量开拓高端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中兴通讯在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市场实现了重要突破。

众所周知,日本客户对于质量,尤其对于供应商的选择非常挑剔。而2016年日本市场将FDD网络订单的一半交给了中兴通讯。

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张建国此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日本厂商大量使用中国设备。先是从TDD技术实现突破,我们几年前开始合作,目前我们有几万个站的规模。现在在FDD技术上也开展了合作,这代表他们把托底网也交给我们。在全球4G市场中,FDD占了85%,是绝对的主流技术。可以说,我们自身的影响力有了进一步的上升。”

对中兴通讯来说,日本市场不仅是单个市场的开拓,更是满足高端市场能力层面的提升。“日本客户严苛的质量要求,对网络的细致追求,都驱动我们不断学习和改进,提升我们的产品规划和产品质量。这几年我们的网络交付质量和服务响应速度,都达到了高端客户的要求,得到了客户极大的认可。”张建国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张建国认为,与任何客户的合作,一定是基于双方价值判断,是响应速度,服务质量,价格成本等各个方面的匹配,其中也包括运营商对供应商格局的考虑。

在同样要求苛刻的欧洲市场,中兴通讯拿下了意大利某运营商的全网整合项目。

张建国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意大利全网整合前我们的市场份额是零,现在客户能够把全网整合交给我们做,而且是交给一家新供应商来做,这本身就是对我们的认可。我们通过很多创新的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省天线,加快施工进度,这些都解决了客户的痛点。我们用Pre5G FDD Massive MIMO方案,满足热点区域的带宽需求,可以帮助意大利客户降低成本,构建意大利速度最快的网络。”

中兴通讯基于5G关键技术规模商用带来的先发优势,将在5G上保持有利地位。

对于公司的明天,方昆海信心溢于言表。他说,在谈到公司遇到挫折时,并没有影响到底层员工的待遇。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不仅奖金没有减少,在有些做得好的产品线,大家的待遇还提升了。所以,员工的士气很高。”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方昆海”为化名)

苍狼向北2017-11-10 02:36

发布5G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称公司5G份额将超4G2017-06-20 07:14:41 证券日报我要报错评论网上赚钱怎么快? 2017年最流行的赚钱秘诀!用东方头条app看新闻 月入2万不是梦■本报记者 马 燕

“今年你如果不谈5G的话,客户就觉得你这家公司要完蛋。”这是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张建国在近日一个媒体交流会上的开场白。

这句话无疑更为形象地描述了5G的市场热度。

5G连接数或达几十亿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预测,到2030年,5G有望带动中国直接经济产出6.3万亿元、经济增加值2.9万亿元、就业机会800万个。

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中国在积极迎接5G时代的到来。近日有消息称,中国三大运营商将投资1800亿美元,计划在7年内建成世界上最大的5G网络。

对此,张建国回答《证券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在他看来,现在5G投多少钱都是一个业界的判断和预期,“中国移动现在发展了6亿4G用户,5G更复杂,产业链连接数会更多,如果把物联网物的连接加进去,会有几十亿的连接,投资会更多。”

业内报告预计,2020年,电信运营商在5G网络设备上的投资将超过2200亿元,各行业在5G设备方面的支出将超过540亿元,车联网为代表的众多场景应用将为5G通信设备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作为一家通讯网络方案提供商,中兴通讯在5G盛宴中能分得多大蛋糕?

对于记者这个问题,张建国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字,但他表示,中兴通讯5G影响力将胜过4G。“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创新、服务、研发的能力,在中国的5G市场上得到我们应有的位置和肯定,通过中国市场先期的导入和商用,相信在全球5G市场的影响力,我们获得的位置比4G会更快更靠前一些。”

产业巨头提前布局

目前我国5G网络已经开始第二阶段测试。

此前,工信部已经敲定了5G部署的初始频段,设备研发方向确定,5G商用落地有望加快。

5G最快将在2020年开启商用,是业内的普遍预期,同时这一商用时间节点也先后得到了移动等三大运营商的表态。

张建国认为,中国市场的5G商用部署会领先世界。据其介绍,从2G到3G再到4G,中国企业的话语权逐渐上升,到5G时代将更有分量。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企业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形成了健壮的产业链;另一方面则是国内潜在市场空间巨大,加重了中国企业在标准领域的分量。“实现5G的规模商用,标准制定十分重要,也是各大厂商博弈的关键”

而在5G大潮中,产业巨头们纷纷提前布局。

中兴通讯2017年下的重要一棋,就是发布了5G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瞄准2018年第一阶段标准冻结后的商用预部署。

据张建国介绍,除了积极参与国家5G测试,与国内运营商进行外场验证测试外,中兴通讯在国际市场上也积极携手领先运营商推进5G联合测试。例如与日本软银合作,在东京市区开展基于4.5GHz低频谱的5G外场测试,在实际网络环境中验证5G技术的性能。

2017年2月份, 作为5G标准领域的积极贡献者,高通、中国移动、中兴通讯共同宣布将开展基于5G NR规范的互操作性测试和OTA外场试验。

苍狼向北2017-11-09 03:28

中兴能源巴基斯坦旁遮普省3100MW光伏电站工程喜获鲁班奖中兴在一带一路上扮演中华大国的角色。“一带一路”清洁能源项目投资建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最近部分主流券商也高度关注这一市场现象。日前,有主流券商通过纳入企业研发支出和扣非净利润的量化指标筛选出了A股的“稀缺科技50”,这50只个股均来自于TMT、生物医药等科技型行业,其中包括了中兴通讯、

1、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也指出,2019年或将成为我国5G商用元年,运营商将大规模开展网络建设。2、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就联合成立IMT-2020(5G)推进组,依托重大专项大力支持5G技术创新,全面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 (联合制定5G中国标准
防止出现类似——过去高铁南北车国际竞标中相互压价事件重演)政府、运营商、企业“三管齐下”............................


2017-11-08 16:24:32 来源:评论(4)收藏(0)

  讯近日,2017 OpenStack全球峰会在澳大利亚悉尼隆重召开,中兴通讯(000063)在峰会同期召开了新一代云平台TECS 6.0专场发布会。中兴通讯NFV首席架构师陆光辉在发布会上提出,5G时代,运营商需要一张集智慧、融合、高速三大特征为一体的云基础设施。

  陆光辉表示,5G移动宽带系统是一个全业务、多技术融合的网络。从用户需求来看,5G网络需要支持更高带宽、更低时延、更高可靠性和海量用户;从运营需求来看,5G网络需要具备弹性化、自动化、智能化能力。对运营商来说,打造一张基于开放的OpenStack平台,同时集智慧、融合、高速三大特征为一体的云基础设施,是面向未来网络演进,迎接挑战的关键。

  从智慧层面说,未来需要基于开源OpenStack平台,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智能基础设施运维系统,实现按需网络,零接触(Zero Touch)运营和运维,满足大规模基础设施的部署需求,降低海量用户的运营成本。

  融合方面,要实现三个层面的融合。首先,要确保NFV和SDN的全融合,实现云网协同、IP+光协同,通过全网控制和联动,实现资源随时随地分配;其次,需要实现虚机、容器和裸金属架构的全融合,根据业务需求,实现任何资源按需分配;最后,实现IT和CT的全融合,满足全方位业务的需求。

  高速方面,面向5G的云基础设施需要基于现有的COTS硬件,引入新的硬件加速和软件加速技术来满足5G网络高带宽和低时延要求。

  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兴通讯基于KVM/OpenStack云操作系统的产品TECS,已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私有云和公有云网络,具备丰富的商用经验。截至目前,中兴通讯在全球云基础设施商用部署及POC测试项目超过280个,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之一VEON的NFVI唯一供应商,同时与Telefonica、AMX、Telekom Austria Group、Telenor、中国移动等主流运营商深度合作,全方位加入ETSI、3GPP、ONAP、OPNFV、OpenStack、OpenDaylight、ONOS等标准组织和开源社区,致力于推动云基础设施的开放。 返回首页



政府、运营商、企业“三管齐下”

苍狼向北2017-11-07 08:24

稀缺科技蓝筹股 就是10年前北上深广的房价.....

随着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且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外资对A股的参与度和兴趣不断攀升,这在中长期或将逐步改变A股的配置风格。“海外投资者看重的肯定是A股的稀缺产品,就是在海外买不到的优质公司,同时也符合外资的选股标准——龙头公司、估值较盈利而言不算高,内地及海外有庞大的市场,有竞争力,有后发优势....这样的公司,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目前正在秘密布局,并且可以持有很长时间。

10年前,上证指数到达5800多点,而当时北京、深圳、上海的房价在8、9千元/平米,然而,大部分投资者割舍不下股市,于是把资金留在了股市里.....结果10年后的今天,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涨幅接近10倍,而上证指数却跌到了3388点,跌幅41.58%。

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从2009年的6469.95点涨至23566.29点,9年涨了3.65倍;代表新兴科技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从1265.62点涨至6789.40点,9年更是涨了5.40倍。而同一时期、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反映经济晴雨表的中国股市却背道而驰、多灾多难、熊冠全球!股市十年如一日、始终干着一件事——深挖坑、打基础!10年间中国股市跌了41.58%,这基础打得也够深、夯得够实了......按着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都处于永恒的变化和转变过程之中,中国股市也该有一次数量级别较大的爆发式发展与上涨。

  

为什么像北、上、深这种中心城市房价,尽管已经涨了10倍、那么高了,至今也不愁卖?就是稀缺性,供需失衡的生态环境。嗅觉敏感的投资者,已经察觉到——楼市中的这种稀缺上涨现象、正在A股的稀缺蓝筹科技股中悄悄重演、发孝!现在的A股市场中以中兴通讯为龙头的一批科技优质蓝筹股就是10年前的北、上、深的楼市。尤其是对比主要发达国家市场的10年牛市,都是科技蓝筹发力!我们A股的这些科技龙头称得上是价值洼地。中国制造要变为中国创造,唯有科技创新、唯有重视科技!大摩到A股来无疑是看准了趋势,在“捡便宜”。

香港这地方从来就不太重视科技发展,除了炒炒房地产、金融股;高科技企业就没什么发展....因此,香港也正在被深圳超越。

改革开放,中央给外资优惠的待遇——税收”三免两半“,近水楼台的香港却没有好好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内地基本见不着一家有名气的(香港本土)业界领袖式的企业,(包括香港人最擅长的地产业,在内地也没有出现万科、恒大这种规模的公司)就更不要说什么相腾讯、阿里、华为、中兴通讯这科技类的公司了。海峡对面的台湾,在大陆却成长出了康师傅、统一、富士康等一批著名企业!为什么?因为,香港人即看不起内地、其实也看不起自己,他们骨子里就有一种喜欢被殖民的心态——崇洋媚外、自认落后.....反映在股市中,就是根本不重视科技股、看不起、看不懂内地科技企业——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比内地圆”。这种被殖民心态不改变,香港终究会慢慢沦为内地的二流城市,因此香港必须深刻改变,香港股市也要与时俱进、注重科技、消灭“被殖民”心态....

长远来看,随着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内地投资者的不断涌入,港股的定价权也必须由中资决定,廉价稀缺,不被港人重视的科技蓝筹龙头股、也必然越来越被内地投资者收入囊中;近日深港通资金连续不断买入中兴通讯H股就是最好的证明!(同股同权的H股与A股相比,有两大最明显的优势:折价便宜、盘小)H股和A股两者价值也一定会融合,中兴通讯这种有市场、有技术,有专利、有后发优势的标的公司,其实正是外资们虎视眈眈的猎物,中兴通讯的行情尚在慢牛的初始阶段、起步途中!

折价近50%的中兴通讯H股更有投资价值,技术上看、中兴通讯H股5日、10日、20日、30日线粘合、已经走出盘整趋势,年线看中兴通讯H股,理论上有一倍的升幅空间.....握紧了手中的股票,这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创新强国给予投资者的一次历史机遇,如果10年前你因为失去了一次分享——中国房地产上涨10倍的机遇而埋怨自己;那么现在、千万不要再失去这次科技蓝筹股给予你资产倍增的绝佳历史机遇;好好珍惜把握、好好领悟吧。献给投资者及粉丝们共勉!

苍狼向北2017-10-27 08:12

被收购?这不是爱立信想要的未来!科技杂谈2016年07月24日07:47我要分享

文/科技杂谈

一场突如其来的收购传闻,让爱立信再次成为行业焦点。

7月20日开始,一则消息开始流传。消息称,思科将收购爱立信,近日会对外公布,并表示促成这一并购的原因,是欧美需要一家科技巨头,应对强势崛起的中国企业华为和中兴,防止它们称霸工业4.0、物联网和云计算。

消息一出,业界顿时沸腾。

要知道,目前思科市值超过1500亿美金,爱立信市值也超过240亿美金,且都在各自的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如果两家公司合并,无疑将是一举颠覆行业格局的大新闻!

不过,事情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很快,大家发现,所有的消息都来自于一个名叫Osvaldo Coelho的“自媒体”,此外没有任何证实。

那么,这位制造了“大新闻”的Osvaldo Coelho,究竟又是什么人呢?

在Linkin上,他的公开信息是这样的: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从1997年开始,在各家设备厂商兜兜转转换了十多次工作,而且绝大多数工作都只维持了1年左右,最近一年多都呆在南非的中层员工……

以这样的的经历和层级,能提前接触到思科与爱立信合并这种绝密级的信息吗?

我反正是不信的。

# 注:在国内,我们也经常见到一些更不靠谱的“信息人士”,在类似地哗众取宠,比如某些长期鼓吹“电信联通合并”、“第五次电信革命”的所谓“通信作家”…… #

果然,爱立信CEO卫翰思(Hans?Vesterberg)次日就果断向媒体辟谣:外界传闻不靠谱,爱立信被思科公司收购这件事“完全不可能”!

对卫翰思来说,遇上半道杀出来的Osvaldo Coelho,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在此之前,由于公司业绩不佳,营收和利润率持续下降,卫翰思一直面临巨大压力。今年以来,爱立信股价已下跌近25%,仅7月19日公布第二季度财报当天,就大跌了5.6%。甚至有瑞典媒体报道称,爱立信主要股东希望更换新的CEO。

对此,卫翰思的回应是:尽管公司目前的业绩并不乐观,但我们有能力应对,正在积极推动转型,并必将重回盈利。

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是,事实上,思科与爱立信的合并传言,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2015年11月9日,爱立信与思科宣布,将将建立广泛的技术与商业关系,从研发至客户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展开全球性的业务与技术合作,创建未来网络。

此举不但被外界视为两公司合力对抗华为的信号,更引发了双方有可能合并的猜测与传言。

合作的下一步就是合并——这是一些人脑补得出的结论——或许,也有可能成为遥远的预言,谁知道呢?

当然,爱立信很快就发布了声明辟谣。

卫翰思也公开表示,思科与爱立信的合作伙伴关系达成,经过了双方长达一年的协商,在此期间,完全没有涉及任何有关合并或收购的话题。

对此,有内部人士透露称,思科其实有真心考虑过收购爱立信,去年甚至曾与爱立信的股东认真谈过。只不过,这个心思被瑞典人无情地掐灭了——人家根本就没考虑过出售。# 注:该说法未获得官方证实,仅供参考 #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最后只好作罢。

所以,从去年以来,关于思科收购爱立信的传闻,一直都没有真正断过。而在2016年,爱立信股价业绩都下跌得厉害,这个猜测就变得更有市场。

此次Osvaldo Coelho的消息引发业界关注,主要就是因为符合大家的心理预期。但它并不见得就会成为现实——至少就当前而言,爱立信被思科收购的可能,依然不大。

回顾过去这半年多,爱立信与思科的战略合作,要点主要有:

1、在IP核心网、固定有线宽带接入、企业VPN、移动回传、IP转型业务和IP&IT管理业务、和智慧城市这6个战略领域,开发解决方案与合作机会。

2、针对包括5G、云、IP和物联网在内的不同网络架构,推出端到端产品。其中物联网涵盖从设备和传感器到接入和核心网络,再到企业IT云等所有领域。

3、着手制定侧重于SDN/NFV和网络管理与控制的联合计划。

4、通过发布参考架构和开展联合开发工作,以及推出基于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功能,推动网络转型。

5、讨论FRAND政策,针对各自的专利组合达成许可协议,实现自由的联合创新,并消除双方客户的担忧。作为此协议的一部分,爱立信将会收到思科支付的专利授权费。

6、除了双方联合IPR协议,专业服务协议将汇集爱立信的6.6万名和思科的1.1万服务专家,为全球180个国家的IT和网络提供咨询、系统集成、支持及管理业务。

据官方预计,到2018年,思科和爱立信的收入,预计将有机会各自增加10亿美元甚至更多。

事实上,自从爱立信与思科缔结战略伙伴关系后,它们已经与超过200个客户建立了联系,并完成了超过30笔交易,双方业务的协同优势逐渐显现。

理论上来讲,爱立信被思科收购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此外,赵宇认为,如果从面向5G时代的发展考虑,爱立信更应该与高通合并,从而获得更大的竞争力。

不过,对于绅士的瑞典人来说,更习惯的还是从做好自己入手。被收购?这才不是爱立信想要的未来!

爱立信当前的主要精力,仍然着眼于尽快推进自身的转型,毕竟,这才是更为紧迫的要务。

事实上,爱立信最新的业务与组织架构调整,刚刚于2016年7月1日正式生效。

未来,爱立信的主要业务单元,将包括网络产品部、网络服务部;IT& Cloud产品部、IT& Cloud服务部、媒体业务部,这五大垂直业务部门,和一个专门面向行业与社会客户的客户业务部。

其中,作为爱立信的核心业务,网络产品部和网络服务部将致力于改善网络业务性能、捕捉4G机会,并将领导力扩展到5G领域;

新成立的IT& Cloud产品部与IT& Cloud服务部,会将重点关注投资周期后的盈利性增长;

而独立的客户业务部,则将推动业务扩张,并加快产品上市速度。

此外,与组织和结构调整并行的,还有高管调整。

从整体来看,爱立信正在不断调整对市场的专注,不仅仅从产品,还包括对服务和业务领域,更快的响应客户需求,交付优质产品和服务。

在2016年年初的MWC 报告上,爱立信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爱立信66%的业务来自软件和服务,而几年前却是硬件占业务的大部分。现在,爱立信的主要竞争者是ICT的各个业者,而不是单纯的电信业务。”

更何况,还有强势的华为,追赶的中兴,以及反弹强劲的诺基亚,都是爱立信必须直面的市场压力。

因此,爱立信的转型调整的重心,是创建更加精简、更加以目标驱动的组织,面向5G、物联网(IoT)、云和视频等市场,满足不同客户群的需求,更快地捕捉市场机会。

卫翰思认为,这些调整终将提升爱立信的竞争力,推动公司发展,促进收入增长。

最后,补充一位设备商朋友的看法,观点仅代表朋友个人,仅供参考:

爱立信的无线业务部分资产良好,无论是专利积累还是客户基础。如果不谈产品线单一(只有无线和核心网),转型方向模糊的问题,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研发效率和研发投入,对比竞争者都落后很多——虽然瑞典人一直并不承认这点。

核心网部分的前景并不看好,产品路标跟不上节奏,网络质量保障和演进能力不足。近期传统核心网业务端到端包括服务,完全单独出来成为一个BU,未来有被整体剥离的可能性。

爱立信转型重点投入的OBS、视频、云等新业务领域,也都没有太大起色。

其中,有卫帅的转型策略和管理思路问题,但本质还是企业文化问题:爱立信从上到下都沉浸在舒适,慵懒和自我欣赏氛围,员工很舒服,包括一线销售(销售没有权利调动资源),每个岗位都没有什么压力,效率低下,战斗力不足。

新业务尤其需要艰苦奋斗和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但爱立信的文化导致内部说多过于做,新业务头两年会喊得很热闹,但是实际的产品研发进度,客户定制化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都很难得到落实。

近两年,爱立信各区都感受到来自诺基亚反弹的极大压力。业内对诺基亚新CEO的改革,普遍都比较认可,诺基亚在供应链成本削减,战略聚焦(回归核心业务,强化产品能力),客户聚焦(放弃部分市场,关注重点客户)上都做的不错。

此外,卫帅一直没有正视过华为的崛起,多次公开表态,都是不屑于和华为对比。这种自大或者鸵鸟态度,导致下面的研发,产品等部门,都没有静下心来研究,学习华为的产品的优缺点。

最近几年,爱立信整个公司都是在吃无线和核心网传统业务的老本,靠着之前的份额惯性前进。但售后服务作为一个独立的BU,没有顾及客户感受,过于追求垄断下的高利润,业务过度外包追求低成本,主动降低服务标准以降低成本,导致了不少客户的投诉。虽然短期服务利润增长,但长期影响了设备市场的后续竞争。

不过,综合来看,爱立信还是有很强的基础,现网客户规模,美澳日韩台的壁垒,无线领域的技术积累,大量有经验的员工,都是优质资产。

下面怎么走,是出售还是做大手术,就要看董事会的态度了。

腾讯科技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腾讯科技立场。

[责任编辑:loiswang]

苍狼向北2017-10-27 08:08

诺基亚干趴爱立信 后者或被思科收购2017年06月14日 07:40    来源: 法治周末

[手机看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曾高飞

  谁都想不到诺基亚还能成功卷土重来,咸鱼翻身。

  不过这次让诺基亚重塑辉煌,找回尊严的,不是我们记忆中的手机业务,而是通信设备制造业务——诺基亚手机业务早就改弦更张,数易其主,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诺基亚了,现在的诺基亚手机已经“换了人间”,只有通信设备制造商的诺基亚才保留了传统意义上的诺基亚血脉。

  这次通信设备商的诺基亚成功地把强手爱立信干趴下,踩在了脚下,成为仅次于华为的通信设备行业全球第二。这种成功逆袭,让很多人跌破眼镜,也让诺基亚这个品牌在负面缠身,沉寂多年之后,重新焕发出一丝亮丽的新春。

  有关数据统计,2016年,诺基亚实现销售收入249亿美元,爱立信为246亿美元,诺基亚以超出对方3亿美元的微弱优势成功实现对爱立信的超越,诺基亚在手机业务落败后,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一刻。

  当然,诺基亚成为全球第二,并不意味着可以叫板全球第一。在2016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751亿美元,刚好相当于排名第二的诺基亚的三倍左右,比紧随其后的诺基亚、爱立信、中兴三家总和的689亿美元还多出62亿美元。所以说,无论是诺基亚、爱立信,还是中兴,与华为的差距只会是越拉越大,几无追赶的可能。所以,在他们之间,以后只是全球第二之争。诺基亚能争到全球第二,已经是一份相当不错的成绩单,值得傲骄一阵子了。

  当然,分析数据后发现,诺基亚超越爱立信有些尴尬,因为诺基亚的超越不是通过实现多大增长来达成的,而是通过谁的市场份额萎缩的更慢来实现的。与2015年相比,2016年的通信设备制造业效益并不好,整个行业只是增加了42亿美元。但在这种背景下,华为却是突飞猛进,销售额同比增加了143亿美元,这个数据不仅把整个行业增加量全部收入囊中,而且还从其他对手那儿抢了不少销售业务。换句话来说就是包括诺基亚、爱立信、中兴在内,2016年的销售额比起2015年都呈现下滑趋势,其中诺基亚下滑了42亿美元,而爱立信下滑了48亿美元——只不过诺基亚比爱立信下滑慢,从而让诺基亚以多出3亿美元的微弱优势将爱立信成功踩在脚下。

  尽管诺基亚胜之不武,但毕竟还是完成了对爱立信的超越,这个成绩足以让诺基亚扬眉吐气,风光无限。如果这种态势能够继续拉大差距,或许诺基亚可以重塑一个成功企业形象。

  而如果爱立信不能止跌,重回全球第二宝座,或将加速度滑向深渊。当然,为了对付华为,止住下跌趋势,爱立信和思科已经在2015年11月宣布联手,共同御敌,开展全球性业务与技术合作;有坊间传言思科或收购爱立信,爱立信虽然极力否认,但从长远看,这或许是一种在对手步步紧逼下不得已的选项。

苍狼向北2017-10-27 07:47

诺基亚最大的利空是移动业务丢失太快,在中国市场缺乏竞争力、市场份额越来越低......

另一大利空是:欧洲首个5G商用网络启动,中标的是中兴,诺基亚欧洲本土阵地也被中兴通讯吞噬。

原先的逻辑是看好诺基亚是曾经的龙头、5G研发有底蕴、在欧洲、北美地区有竞争潜力....但是这个逻辑已经不存在了,诺基亚在5G上明显没有后发优势,能不能分杯羮都已经很难说了。

诺基亚目前、仍然可以靠旧有的技术专利转让获利匪浅、因而能获得比中国企业更高的毛利;如果技术专利逐步授权完毕,以后怎么办?手机业务没了,OZO停止开发了,在中国市场又竞争不过华为与中兴通讯,其他市场也被华为、中兴通讯慢慢蚕食.....

苍狼向北2017-10-27 00:03

诺基亚东山再起:二季度利润增73%,不卖手机专做设备和5G2017-07-28 · AI财经社

0 跟贴

  文|AI财经社 罗瑞兴

  编|嘉辛

  
  7月27日晚,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公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财报,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计算,诺基亚净亏损为4.37亿欧元(约合34.48亿元),同比进一步收窄94%,净销售额为441.86亿欧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而以非国际财报准则计算,诺基亚盈利4.41亿欧元(约34.8亿元),同比增长73%。受此消息影响,7月28日,诺基亚的股价上扬3.24%。

  二季度靠科技板块提振业绩

  
  诺基亚此次利润增长,主要源于科技板块表现较好,该板块净销售额同比增长90%。

  而占诺基亚收入比重最大的网络业务板块,主要由于第二季度超宽带业务的影响,销售净收入微降5%。此外,IP网络与应用业务降幅较上一季度收窄,全球服务业务的净销售额同比基本持平。

  诺基亚主席兼CEO拉吉夫苏里在财报中说,鉴于本季度的良好业绩表现,相信网络业务将达成全年运营利润率增长8%-10%的预期目标。

  目前诺基亚涉足的主要都是普通消费者很难直接接触到的产品。据彭博社报道,诺基亚在网路通讯设备上的顾客有Verizon,AT&T,T-Mobile,韩国电信,德国电信等无线服务提供商。诺基亚销售的产品,几乎包括这些网络提供商连接客户所需的一切:无线电发射器、交换机、服务器、天线和协调设备的软件。

  
  撤离了手机业务的诺基亚,过去的几十年积累了大量的通信技术标准的专利,成为其盈利的新渠道之一。

  今年7月初,诺基亚和小米签订协议,包括专利许可协议和网络设备购买协议。而今年5月,诺基亚和苹果达成了类似的协议。

  重回中国市场,5G或是机会

  2013年,微软接手诺基亚陷入困境的手机业务,但微软的windows软件系统和商业链并没有激活诺基亚手机。2016年5月,微软宣布,将把旗下全部功能手机业务卖给富士康。

  决定出售手机部门后,诺基亚一直在寻找转型。如2015年与欧洲电信设备商阿朗正式合并,试图与电信设备华为竞争市场。

  诺基亚没有放弃中国市场。2017年5月,诺基亚与中国华信合资成立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重组了原诺基亚中国的网络业务与上海贝尔的业务,作为诺基亚在华的主要运营平台。其官网显示,目前公司拥有员工约1.6万人。

  
  如今5G时代即将到来,对诺基亚来说,或许是个机会。

  拉吉夫苏里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称:诺基亚将增加研发开支,因为5G市场的规模要比公司去年预期更大。他说:“2018年和2019年5G网络测试将会加速,美国、中国和日本等市场将大规模部署5G网络。”


诺基亚公布 Q2 季度财报,将在中美日部署 5G 网络2017-07-28 · 科技老宅

0 跟贴

  
  7 月 28 日消息,本周四晚间,诺基亚 官方发布了 2017 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诺基亚第二季度总营收为 56.3 亿欧元,低于同期的 56.7 亿欧元,同比下跌 1.7%。调整后的每股摊薄收益为 0.08 欧元,高于上年同期的每股摊薄收益为 0.03 欧元。利润方面,二季度为 5.74 亿欧元,同比增长 73%,高于分析师预期的 4.47 亿欧元。

  受此影响,今日诺基亚股价一度涨幅达 5.5%。

  据了解,今年二季度诺基亚通信受到宽带网络业务影响,净销售额同比下降 5%,较第一季度相比有所下滑,但整体与全球服务业务净销售额同比保持基本一致。

  而诺基亚科技二季度表现不俗,得益于二季度新签署的授权协议以及 2016 年第三季度扩展的授权协议,使得销售额同比增长 90%,约 1.75 亿欧元。

  对此,诺基亚 CEO 拉吉夫·苏里(Rajeev Suri)认为,诺基亚科技在二季度的表现出色,业绩持续改善,集团净销售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他预计今年的运营利润率将增长 8~10%。“事实上,我们赢回了一些市场份额。初期的一些迹象表明,我们的市场份额前景光明”,他补充道。

  今年 5 月,诺基亚成立了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包括 IP 网络、光网络、固网以及下一代 5G 网络等创新技术,并继续开拓海外市场。苏里认为,5G 市场的规模要比公司去年预期的更大,因此诺基亚将增加研发开支,在 2018 年和 2019 年加速对 5G 网络的测试,并在美国、中国和日本等市场大规模部署 5G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