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中信证券做出了系统性的判断,当前经济修复不同于过去三年无疫情影响月份时的短期简单修复,而是针对中长期新发展格局下主动前瞻谋划的生产重布局、需求重调整,是经济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就业、收入、消费”循环再启动中的正常情况。后续预计各方面分化将走向均衡状态,形成更高水平的新经济均衡。
一、海外经济动能或进一步减弱,我国外交将继续开拓新局
2023年下半年,海外经济增长动能或将进一步减弱,去通胀进程持续但节奏或将放缓。美国经济已处于扩张尾声且渐显疲态,上半年消费需求韧性难以贯穿全年,预计于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美国将进入浅衰退。欧元区能源危机压力趋缓,加息影响日渐明显,其经济结构对利率比美国更敏感,经济前景不确定性更高。货币政策上,预计美联储6月停止本轮加息周期,欧央行仍有2次各25bps加息空间,日本央行存在调整宽松政策的可能性。
全球安全治理困境持续演绎,2023年以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分裂”特征进一步凸显。面对复杂的全球局势,预计中国将保持一贯的战略定力,积极建设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在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实现外交破局。一方面,“一带一路”峰会召开在即,预计“南南合作”持续深化,以抓落实、防风险为思路,后续“一带一路”合作将聚焦在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基础设施、清洁能源、数字经济、人民币支付等领域。另一方面,随着2024年“超级大选年”临近,中国台湾地区、俄罗斯、美国的选举将陆续展开,潜在的外部预期扰动或逐步增多。
二、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起好步、开好局,久久为功
从年度看,我们认为,应该高度关注预计在10月底召开的第二十届三中全会,这将是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体现长期政策的新思路。从近期看,即使面对并不牢固的经济复苏,政策层仍然保持定力,强调持续稳定预期,扩大和恢复内需,多用改革的手段实现高质量发展,久久为功。具体来看:
1)产业政策方面,短期通过新能源车下乡等方式助力扩大内需,而发展数字经济、硬科技突破创新、制造业绿色技改和构建制造业产业集群是政策发力的四个方向,也是中国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
2)国企改革方面,二十大后国资委动作频频,“中特估”是资本市场改革与国资国企改革的结合,通过企业盈利能力改善、加深市场沟通、引导长线资金等多种方式,助力央企估值重塑,体现内在价值,改善公司治理。
3)金融监管方面,机构职能的调整通常带来政策机制的完善。第六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或于2023年召开,推进金融领域反腐败治理、完善金控公司监管、突出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等可能是此次会议的重点。
4)能源转型方面,欧盟碳边境税(CBAM)落地,或将对我国钢铁、有色、塑料等产品出口造成冲击,倒逼我国能源体系转型与碳价机制形成。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可重点关注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建设、绿证制度改革、完善分时电价和优化电价结构。
5)社会民生方面,鼓励民营经济、扩大外资开放以及打造统一大市场有效稳定预期,《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有望于年内发布。而短期稳就业备受政策层关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的目标需要持续努力。#市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