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就是根据这个取的
2023年或是市场熊转牛的转折之年,以一轮经济金融周期的视角来审视组合
华夏复兴/华夏创新未来等 基金经理周克平
2023年是市场熊转牛的转折之年,特殊的年份我们不以一年维度作为我们的投资考量周期,而是以一轮经济金融周期作为考量周期。基于对于未来的中美经济金融周期的猜想,我们提出一个未来的几个阶段的推测,当然时间节点可能会有不同,不一定准确,但是大致趋势可以作为我们观察的依据:
第零阶段:对应2020-2022周期的第四阶段,也就是2022年Q4,中国经济上表现为下行见底,主动去库存阶段,流动性依然宽松,而美国处于衰退开启,通胀逐步见顶过程中,美国流动性偏紧但是紧缩速度开始放缓,资本市场上表现为中国价值股见底反弹,成长股见底,而美国成长股主跌,价值股见顶下跌开始;
第一阶段:大概率对应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上开始复苏预期加强,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流动性依然偏宽松,而美国开始衰退,通胀开始逐步下降,流动性继续收紧,但是利率到顶点,资本市场上可能表现为中国价值股成长股共同反弹,但是价值股阶段性占优,美国成长股下跌尾声,价值股加速下跌;
第二阶段:有可能在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加速复苏,进入主动加库存周期,流动性依然宽松,而美国继续衰退,通胀开始加速下降,流动性收紧到顶峰,但是利率依然维持高位,资本市场上可能表现为中国进入牛市,成长股逐步开始占优,而美国表现为成长股见底,价值股下跌尾声;
第三阶段:可能在2024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复苏,经济结构转型成为主旋律,通胀开始抬头,流动性开始中性偏紧,而美国经济见底,通胀恢复正常,开始流动性宽松,资本市场上中国可能进入价值成长全面牛市,而美国则可能是成长股率先开始反弹;
第四阶段:可能在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出现,表现为中国经济库存周期见顶,通胀上升,流动性开始收紧,而美国开始经济复苏,流动性维持宽松,中国资本市场可能阶段性冲顶或者维持震荡,而美国可能开始全面反弹。
在这一轮22-25年的中美经济金融周期梯次进入向上周期的过程中,我们认为节奏大致就是我们分为的四个阶段,其中22Q4就是第零阶段,我们现在处于新的周期的第一阶段,四个阶段过渡时点取决于:
1.中国经济恢复力度,来自于库存周期波动,地产,疫后恢复,而价值与成长风格则取决于经济结构调整强度,我们预计到23年两会之后,会看到高质量发展和落实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出台,之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结构,将可能开始占优;
2.美国通胀和衰退力度,目前我们看到美国通胀放缓,经济开始初步衰退,就业率依然很高,但是工资增速大幅放缓,不同阶段进入时点,取决于美国通胀见顶下行时点和幅度,以及美国衰退力度。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处于一个3-5年周期中,难得的高胜率高赔率阶段(也就是底部反转阶段),我们将保持高仓位运作,以一轮经济金融周期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组合,我们坚信,跑得快的不一定跑得远,我们的目标是在22-25年这一轮周期中跑得远,所以操作上我们有以下判断:
1.我们认为23H1可能是结构性上涨行情,之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结构转型方向可能会跑赢,其中指数上,代表高质量发展的科创板和低位的港股,可能会有指数上的超额收益;
2.我们认为经济结构转型的结构性因素,将替代之前的周期性因素,越到后面起到的主导定价作用越强,因此我们坚持我们的“新半军医云”梯次展开的节奏,将我们的组合主要匹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半导体,航空航天为代表的国防军工,生物医药,云计算软件这几个行业;
3.我们会根据这三年这些行业处于的不同阶段性景气阶段,做适度逆向和适度趋势,保持一个相对均衡的组合;
4.我们在个股选择上,会尽量选择那些能够沉淀为股东价值的少数赢家公司,关注公司商业模式,竞争优势,企业治理和发展空间,做到个股有限集中。
具体而言,我们对几个行业的分布如下:
1.新能源:主要集中在锂电产业链和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少量配置储能运营和光伏辅材;
2.半导体:主要集中在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和部分具备周期反转的设计公司,对于设备材料暂时谨慎,23H2寻找机会;
3.军工:主要集中在航发产业链,具备耗材属性的产品型公司,以及3D打印的新技术;
4.医药:主要集中在具备耗材属性的血糖仪慢性病管理,国产内窥镜,中医医疗服务和代表未来的细胞基因治疗技术上;
5.云计算软件:主要集中在企业级服务的SAAS软件和人力资源综合云服务商。
这些行业中的细分公司,都是我们挑选的,商业模式具备可持续性、相对弱周期性、成长潜力大、公司治理优秀的特点,缺点可能是阶段性和年度内爆发性不足,但是我们考量的视角是能够底部不断抬升,且具备永续经营的属性,技术颠覆性相对较少,是我们这一轮23-25年向上周期视角考虑的结果。
我们21年底说过,22年是战略建仓期,搜集底部筹码的机会,迎接下一轮经济金融向上周期,我们经过一年的时间思考沉淀,构建了一个25只股票左右的组合,力求行业均衡,个股有限集中,寻找底部能够不断抬升并且能够把行业机遇转化为股东价值,能够沉淀的公司,希望能够在23-25年的新一轮经济金融周期中开花结果,为持有人创造价值。(内容摘自华夏复兴2022年年报)
从以上行业分布看,基本处于成长板块中,而且半导体、新能源板块的关注度会更加明显,从目前宽基指数中看,创业板成长指数、科创50的行业分布与之类似。
$创业板成长ETF(SZ159967)$ $创成长(SZ399296)$ $科创50ETF(SH5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