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养老焦虑|疯抢年金险的AB面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 因老无所依打劫银行的三个老抢手

中端市场投资品类缺乏,养老焦虑,通胀焦虑与强制储蓄的尴尬。

还剩几天,利率4.025%的长期年金险即将停售,赶在最后几天的保单如雪花般纷至沓来。面对年金险这一较为鸡肋的产品,在以前看来不大可能发生的疯抢局面,在这个冬天真实地上演着。从正面看,投资者对利率下行的担忧显而易见,更深层次,是中产对养老的焦虑,及中端投资品类缺乏和抵御通胀的矛盾。

如果上述痛点你都有,要在最后几天抢一份年金险吗?

中产眼中年金险的AB面

养老问题不能全靠社保解决,也不敢指望小孩,自己应该提早规划,已经成为这届中年人与年轻人的共识。因此,如何保证晚年生活的品质,成为眼下中产养老焦虑的主要问题。但从眼下常见的投资品类看,要解决这个问题显然不容易。

首先,利率下行是必然趋势。90年代初,国内寿险公司给出的最高预定利率在8%以上的很常见,但当时大家并不稀罕,因为当时银行理财的利息也很高,如今4.025%的年金险都被疯抢。是的,利率下行的脚步太快了。放眼当下的银行理财市场,多数宝宝类活期产品在2.7%至3.5%的区间徘徊,中长期产品能超过4%的都算可观(多数半年以上的产品才过4,季末揽储高峰期也有少量短期产品能过4),高端理财产品基本够不上,又或要占用绝大部分现金流才能够上。

再者,通胀焦虑与储蓄矛盾。理财市场的利率下行,进一步加剧了普通投资者对通胀的焦虑,总觉得投资理财收益跑不赢通胀。但想要老有所依,长期储蓄是刚需,但普通储蓄肯定跑不赢通胀,年金险也不能。但相比普通储蓄,年金险至少能复利锁定长期收益,这也是为何最近出现“疯抢”的重要原因。很多人之所以抢,不是因为年金险的收益能达到预期,而是当下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但对于很多普通中产,在下单的时候依然是纠结的——额度买的少,复利的价值并不明显,未来收益也有些;额度买的多,在现金为王的当下,占用大笔流动资金并非明智选择。

所以,年金险这根鸡肋到底啃不啃?啃了就真的不焦虑了吗?

啃鸡肋,不如正确啃食焦虑

实际上,上述焦虑的根源,是中产在有限的现金流面前,无法长期兼顾达到预期的收益率与安全性。相比之下,富裕阶层的焦虑感显然不明显,因为他们的资产量级足够大,才可以足够分散,年金险这种长期保障,自然是有比没有更好,多几份比只有一份更好。中产的痛苦恰好在这里:如何能安全又稳定地保证有限的鸡蛋越来越多,而且鸡蛋增多的速度还要达到预期。

如果是冲着这个需求去的,公子可以很明确的说,年金险满足不了。

本质上,保险和抗通胀其实没有什么关系,即便是有理财属性的年金险也一样。举个例子更容易明白:公子在2015年花5000块买了一份20万的重疾,但到了2019年,感觉物价飞涨,第一个想到的是,20万以后会不会不够用,现在继续交5000还值不值得?但通常不会去想的是,2019年当初你买的那份保险其实并没有涨价,过去交5000的时候和现在相比是不是相当于少花钱了?这个时候,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考虑加保,而不是少交点保费。

同样的道理,相对未来不断增长的需求而言,现阶段能购买的保障永远是买少了。这也就是为何你认为买了年金险也“鸡肋”的原因。所以,鸡肋无论啃不啃,都不能解决“焦虑”,真正能让你不焦虑的,是正确认识到现阶段能购买的保障永远小于未来需求的现实,未来能做的是为自己多购买保障,而不是现阶段不购买保障。

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定位年金险本来是其中一种保障,而不是与通胀对标的“鸡肋”。因此,明白养老不能完全靠社保或指望下一代的你,自然也容易明白,光靠一份年金险就满足晚年的体面生活是不现实的,但多一份保障总比少一份好。即便你有房产(未来变相未必容易),有股票,你也还是需要一份长期且增值有保障的储蓄计划,因为现在的中产要存下钱其实不容易,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体会更深。

最后,想提醒的是,年金险的预期利率与实际利率要分清,选产品要配合自己的资金实力和诉求。所以,这里公子并不做单一产品推荐,想结合自己需求了解的可私信(zhougongzihenshuai)交流。

☻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联系周公子请加微信号:zhougongzihenshuai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以上观点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推荐阅读

新金融2019|差不多的转型 不一样的结局

浙商银行:区块链虚衔背后的业绩隐忧

壹账通IPO|金融TaaS的专业玩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