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2019|差不多的转型 不一样的结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新金融企业的成长路径,从P2P到助贷再到金融科技,但总有些人不爱走寻常路。

老转瞬之间,2019年末已至,也是新金融企业备受考验的一年。随着P2P行业整治进入尾声,无法实现转型升级的平台已走向消亡,少数头部平台则在无奈中被动转型。为了迅速撕去P2P的标签,再迅速贴上金融科技的标签,B端科技服务的路上竞争者迅速增加。当然,其中也不乏少数不走寻常路的公司,有的从始至终不做P2P,有的直接砍掉P2P,也有的自建场景,还有的尽量多拿牌照……

各自另辟蹊径,各自都不安天命。

PART

01

差不多的话语系统

不一样的成长路径

在国内智能信贷、零售金融市场爆发的近5年,P2P的发展如火如荼。年度动辄上百亿规模的成交量,在头部企业中并不稀缺。也在这5年的时间里,以P2P为主营业务的平台迅速完成了IPO的过程。

遗憾的是,从早在2015年就登陆纽交所的P2P“第一股”宜人贷,到后来的信而富点牛金融微贷网、你我贷等平台陆续上市,短暂辉煌过后都相继陷入业绩瓶颈。其中,点牛已经被立案侦查,信而富今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同比下滑51%,而微贷网、和信贷等平台已经先后对外表示欲申请小贷牌照。而业绩表现相对较好的上市平台,正朝着助贷的方向迅速迈进,机构资金占比连续三个季度迅速增加。

不同于单一押宝P2P业务迅速崛起又衰落的公司,有一部分新金融企业一直走得比较慢。

例如,早期就开始自建分期商城,构建场景的乐信,在IPO时的业绩并非最亮眼,却在今年连续三个季度迎来业绩爆发期;

又例如,成立之初就押宝助贷,坚持不做P2P的我来数科,其母公司WeLab刚刚逆势完成12亿港元的C轮融资。

在这个五光十色的行业,总有人并不着急“赚快钱”,他们的成长路径不一样,也更相信厚积薄发的力量。

以我来数科为例,从2014年成立至今,其过往业绩也不算激进,甚至可以说是“保守”。2016年,我来数科用户数才突破1000万,至今为止是4100万,比起乐信、拍拍贷趣店等平台几乎少了一半;而从营收来看,我来数科从2017年才开始盈利,对比同期已经上市的宜人贷等平台,别人早已赚得盆满钵满,我来数科依然“佛系”。

“科技投入很重要。” WeLab创始人及集团CEO龙沛智很早之前就说过,科技服务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行业,“我们每拿下一家合作机构,差不多需要半年时间。”

类似的话,是不是很熟悉?定位做金融TaaS的金融壹账通IPO时,平安掌门人陈心颖也曾霸气回应亏损质疑:“想要盈利很简单,我们只要不做R&D(科研)就可以了。”

因此,是“佛系”还是“初心”,相信大家心中都有答案。

PART

02

不一样的路

如何走?

当然,重视科技投入的不止一家,强烈的求生欲总能让头部平台另辟蹊径。

趣店,头顶巨额市值的光环上市,一向危机感极重的掌舵人罗敏,就对外说过:“趣店还是一家创业公司”,从消费分期到“开放平台战略”不断寻找新增长点,在上市之后一直就没停止过“折腾”。

玖富,国际化业务扩展,战略入股湖北消金,上线超级大脑,也是在上市之后加入了“多元化”布局的队伍。还有近期更名“信也科技”后,入股福建海峡银行的拍拍贷,直接砍掉P2P业务换上消费金融牌照的陆金所……

6年的黄金时间,大家都没闲着。当然,我来数科没有跑偏,既没有在早期跑去做P2P赚快钱,现在也不需要面对被迫转型的压力。无论是我来数科还是集团WeLab层面,多年来一直忙的是围绕金融科技服务的“多元化”发展。

因为市场的需求在变化,从早期金融科技概念的提出,到后来的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服务)D(大数据)四大核心需求,再到金融SaaS、金融TaaS的提出,机构对科技服务的需求正在不断朝多元化、精细化迈进。

在智能信贷(包括助贷、消费金融)领域取得相对成熟的经验后,凭借自身的用户积累和市场经验,WeLab于今年开始尝试信用租赁领域,新锐租赁品牌“淘新机”也已进驻京东和支付宝

到2018年,我来数科为WeLab集团贡献的业绩已超过80%;截至2019年12月,我来数科注册用户已经超过4100万,小微贷款申请金额同比2018年增长412%

上升到WeLab集团层面,其“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就更明显了。

目前,除了在内地的重要品牌我来数科以外,WeLab在香港还有纯线上贷款品牌“Welend”, 并于今年4月拿下了香港的虚拟银行牌照,取名“WeLab Bank”,在东南亚也和印尼当地大型综合集团Astra合资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AWDA”。

此外,同样属于WeLab旗下的金融科技服务商“天冕大数据实验室”,目前已经和300多家机构合作伙伴有合作。据龙沛智透露,该实验室在2020年的机构合作客户目标是超过1000家

因而,此次C轮融资过后,WeLab的重点布局蓝图其实已经非常明晰:发力科技投入做好B端服务,投入虚拟银行建设并扩东南亚消费金融市场都将会是重点。相信不久的将来,WeLab还将重启上市计划。而这,或许也是为何WeLab能在所谓“寒冬”中逆势完成巨额融资的原因。

“实际上有没有资本寒冬呢?我觉得缺的是好项目。”在龙沛智看来,市场上从来不缺钱,而项目的前景是否值被投资,才是重点。

是的,市场或许真的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寒冬”,只是大家的生存路径不一样罢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联系周公子请加微信号:zhougongzihenshuai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以上观点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推荐阅读

壹账通IPO|金融TaaS的专业玩家时代

浙商银行:区块链虚衔背后的业绩隐忧

APP取代信用卡,从95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