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账通IPO|金融TaaS的专业玩家时代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老自金融科技的To B服务为市场重视以来,平安金融壹账通是真正意义上综合了A(AI)B(Block Chain)C(Cloud)D(Big Data)能力的Fintech第一股。这与近年来从C端转型至B端的金融科技企业不同,壹账通在诞生之初便专注To B服务,且科技服务范畴全面,并不局限于信贷领域。成立时间不到4年,金融壹账通已经成长为金融TaaS(Technology-as-a-Service)中客户数量最多的平台,并于上周在纽交所完成IPO。

01

金融TaaS

专业玩家的鲶鱼效应

由于背靠平安集团,壹账通的成长并不需要急功近利,这是其能够坚持巨额科技投入的重要原因。用科技行业的话来说,是战略性亏损。

正如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所说,壹账通想迅速盈利很简单,不做R&D(研发)就盈利了,因为R&D成本占50%。“但我们不会这样做,因为我们要做新产品,要具有持续领先性,只有你的产品好,能带来价值,人家才愿意付费来用。”

这也是为金融壹账通选择用“科普”玩法迅速打开市场的原因。目前,市场上多金融科技服务的主要的运营模式,是以系统或综合解决方案定价。但壹账通可以“免费试用”,先让客户了解产品,在通过交叉更多产品深度参与客户运营,重在分享客户后期的成长红利。毫无疑问,对机构而言,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机构享受技术服务的成本门槛,机构对技术服务的接受程度也大获提升,也使得平安壹账通迅速打开市场,在短短4年内后来居上,成为金融TaaS中客户数量最多的云服务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面向B端技术服务的“免费试用”,并不像蛋糕店的“免费试吃”那么简单。壹账通的“科普式”玩法,不仅颠覆了市场规则,更是将盈利目光放长远——虽然前期投入大,但持续分享客户市场红利,要比赚“一锥子买卖”划算多了。而与此相对应的,便是R&D的持续投入,因为只有不断进步的产品能力,才能玩转“科普式”的市场打法,保持客户吸引和客户粘性都一样见效。去年,金融壹账通超过77%的收入来自该模式。

截至2019年9月30日,金融壹账通平台上的客户数由2016年末超1,600家增至2019年末约3,700家客户,其中涵盖618家银行,84家保险公司。4年时间也足以证明,在重视R&D的前提下,“科普式”玩法的有效性,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与壹账通深化融合:2018年,金融壹账通的客户收入较2017年净扩张率为224%,其中优质客户收入较2017年净扩张率为167%

众所周知,眼下金融科技服务正处于大爆发阶段,壹账通思路清奇的打法,足以带来鲶鱼效应,使得B端验证金融TaaS有效性的成本更低,竞争更透明,也有利于倒逼市场定价机制的确立。

02

区块链

专业玩家推动游戏规则

区块链,最近谈得太多了。尤其是在获得政策明确支持后,各家企业均对外展示了一把区块链技术相关的“成果展”。实际上,对于很多头部Fintech企业而言,在区块链技术领域也早已不再纸上谈兵,取得了诸多落地的应用成果,壹账通也不例外。不过,周观新金融也从业内了解到,眼下与业务应用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行业技术标准的建立。

纵览今年腾讯、微众、金融壹账通等头部平台发布的区块链白皮书,均用不同篇幅提到了区块链技术标准问题,这已经成为业务应用互通的关键。

目前,按照开放程度的不同,区块链可以分为公链、私链和联盟链三种主要类型:

三种主要类型的区块链 来源:IDC

其中,公链是发展最早的区块链类型,完全开放;

联盟链则通常存在于多个组织之间,需要预先授权才可获得读取、交易、记账等权限,联盟链可以做到很好的节点间的连接,只需要极少的成本就能维持运行;私链则完全属于某个组织的区块链,读取、交易、记账权都受到较大限制,可以提高可审计性,但不能完全解决信任问题。

目前,多数企业的业务应用多为联盟链。但在实践过程中,企业之间难以平衡数据隐私和数据共享的矛盾,区块链的计算能力和交易性能不足,导致众多企业不愿或者没有动力上链,给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提出了较为严峻的挑战。

在IDC全球调研中,金融企业使用区块链时,排名前三的最担忧问题分别是不同区块链系统间的互操作难度,以及区块链与既有IT系统之间的互操作难度。为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区块链通常采用不同的共识机制、加密协议、账本模型、部署方式等构建特定的区块链账本,而这些区块链账本互相独立,容易形成“区块链孤岛”。

金融壹账通也在其发布的白皮书中强调,“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是构建可信商业生态的必然要求,因此实现区块链账本的互操作是区块链有效应用的重要前提。”

因此,“数据隐私和数据共享问题、系统主导权争议以及区块链的计算能力和交易性能抉择两难”三大瓶颈,成为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的最大障碍。为解决这些问题,金融壹账通壹账链团队创新研发了FiMAX S3C全加密区块链框架。

金融壹账通自主研发的FiMAX壹账链是联盟链,本质是数据共享和价值传递。针对“数据隐私和数据共享问题”的矛盾和核心痛点,金融壹账通运用字段级可授权加解密、3D零知识证明等前沿密码学方案打造了全加密区块链框架,通过加密算法,可以对机构上传的数据进行加密,在链上以密文的形式进行共享,参与方对自身数据拥有完整控制权。

用人话版来说,即是“不共享数据”的情况下“共享数据价值”,打破各个行业的数据孤岛,解决由数据孤岛引发的痛点,高效地解决了数据隐私,数据权属和数据共享之间的矛盾。

针对第二个难题,即谁来主导区块链系统,一直是金融机构关心的问题,主要出于担心中心化平台而丢失客户掌控力。但实际上,金融壹账通打造的是网络,而不是平台,金融壹账通的区块链只是用技术把各参与方链在一起,让数据得以流通。链上参与方加密数据只能自己看到,这也是金融壹账通区块链技术上的一个创新与应用。

举个例子:

2019年4月,天津口岸区块链验证试点项目上线试运行,金融壹账通作为实施方,成功实现了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中的验证应用。这是国内首个用区块链技术推进的跨境贸易网络,也是国家部委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实际的项目,具有里程碑意义。

再举个例子:

2018年,金融壹账通建成全球首个由监管部门香港金融管理局主导的区块链贸易平台“贸易联动”(eTradeConnect)。该平台由金融壹账通负责设计、开发及配置,目前已有13家国内外银行参与该项目,该项目于2018年9月上线试运营、并于11月2日正式投入运作。

此外,金融壹账通还与中国跨境贸易区块链联盟共同起草了跨境贸易区块链技术标准,以推动不同国家、地区、机构之间的资源互认、信息共享。诸如此类的成功案例,表明金融壹账通已拥有完善的区块链联盟的治理架构及建设经验。据链塔智库《2019区块链专利报告》披露,壹账通在区块链金融科技领域的专利布局处于领先地位,且专利价值含量高,授权比例高,实施程度高,在“金融科技领域区块链专利势力榜”中位列第一。

截至目前,壹账链FiMAX已在金融、房产、汽车、医疗、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14个应用场景中落地,区块链节点超过4.46万个。金融壹账通在区块链技术领域拥有278个专利申请,其中8个获得授权,并曾斩获IDC全球区块链大奖。

03

后记:IPO只是专业时代的起点

作为具备ABCD素质的专业级玩家,金融壹账通的IPO的确估值偏低、定价保守。但科技从来都是厚积薄发的战场,其在各个领域所展现的潜力,有目共睹。随着市场需求的爆发、行业标准的完善、技术的不断成熟,壹账通的持续造血能力值得期待。

自成立以来,壹账通也录得惊人增速。据招股书,2017年金融壹账通营收为5.819亿人民币, 2018年为14.135亿人民币,增幅达143%,2019年仅前三季度就增长到15.549 亿人民币。而2018年,中国金融机构的科技投入达1522亿,且这一数字将以21.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3年将达到4008亿

未来,何其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