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银行的金融资产投资业务做的比较好?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4

银行

哪家银行的金融资产投资业务做的比较好?

1、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如何影响利润表?

金融资产应根据其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分为三大类:

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C),持有期间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损益计入“利息收入”科目,终止确认时产生的损益计入“投资收益”科目。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TOCI),持有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收入计入“利息收入”科目,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投资收益”。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终止确认时产生的损益计入“投资收益”科目。

注:终止确认指“收取该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即自然到期)或“该金融资产已转移”,AC资产多以自然到期为主。

2、从金融资产三分类观察银行配置思路

上市银行中AC、FVTOCI、FVTPL金融资产的占比分别为17.9%、6.7%、4.1%,上市银行金融资产主要以赚取利息为主,其中不同类型银行的配置思路差异较为明显。

国有行目标以持有到期获取利息收入为主,AC金融资产占比相对更高(18.4%),FVTPL金融资产占比相对更低(2.2%)。

股份行及城商行在资产配置上相对更加灵活,股份行、城商行AC金融资产占比分别为16.4%、19.3%,而FVTPL金融资产占比分别为6.9%、10.7%,两者在FVTPL金融资产配置比例相对更高,在兼顾利息收入之外,积极博取市场波段收益。

农商行的配置上更加均衡,除了AC资产(占比15.8%),更多配置兼具息差收益及交易属性的FVTOCI资产(占比13.6%)。

1)从具体配置的方向来看:

AC金融资产(占比17.9%),主要配置方向基本都是债券类资产(占比17.0%),且主要以利率债为主(14.0%)。其中国有行及农商行除了利率债,还持有更多的金融债,股份行则持有更多的非标类资产,城商行对企业债和非标类资产配置比例更高。

FVTOCI金融资产(占比6.7%),主要配置方向基本也以债券类资产为主(占比6.6%),但相比AC金融资产,FVTOCI金融资产在利率债、金融债、企业债之间的配比会相对更均衡,占比分别为4.0%、1.4%、0.9%。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农商行除了利率债以外,对金融债的偏好更明显,而城商行则对企业债的配置比例更高。

FVTPL金融资产(占比4.1%),主要配置方向为基金及债券(占比分别为2.0%、1.6%),债券中以金融债为主(占比0.7%)。其中国有行及农商行主要持有基金和金融债;股份行与城商行对基金的投资偏好更明显,不同的是股份行对利率债配置相对较多,而城商行持有非标类资产更多。

(此处非标类资产包括“各类资管计划、债券融资计划、同业理财、其他为单一企业提供债权融资的产品”等,或主要源于准则要求计入FVTPL金融资产,而非出于交易性目的持有。)

2)从2023年资产配置的变动情况来看:

从金融三分类情况来看,FVTOCI、AC、FVTPL金融资产占比分别提升0.35pc、下降0.10pc、下降0.25pc,FVTOCI的配置比例已连续两年提升,或由于近年来债市利率波动较大,银行出于投资策略、盈余管理、收益的可预测性等多方面考虑,加大FVTOCI配置占比。

从具体品种上看,上市银行整体增配利率债(占比+0.64pc),或与2023年10月特殊再融资债券大量发行,银行被动增持相关,其中城商行及股份行占比提升最为明显(分别+1.31pc、+1.14pc)。

此外上市银行整体减配非标、基金产品(占比分别-0.37pc、-0.17pc),非标占比下降最多的是城商行(-1.59pc),基金投资比例下降最明显的是城商行和股份行(分别-0.36pc、-0.27pc)。

3、哪家银行的投资业务做得比较好?

因资产的配置方向、择时能力的差异,各家银行的自营投资能力也呈现一定的差异。为了便于横向比对各家银行的投资能力差异,我们将“投资能力”细化为两个维度,包括“票息收益率”和“资本利得收益率”。

1)票息收益率:以持有到期为主赚取“票息收益”的配置盘,溯源来看,票息收益率的高低差异本质上是由底层品种的差异所致,一般而言,利率债配置更高的银行其票息收益率则相对较低,而配置非标类产品/企业债更高的银行其收益率则相对较高。

从近四年数据来看,城商行的票息收益率普遍要高于其他类别银行,其中贵阳银行重庆银行成都银行等中西部银行的票息收益率相对更高(或与当地政府债及城投债等利率较高相关),其次是股份行,其中兴业银行浙商银行表现更佳,以及农商行中的常熟银行更为突出。

2)资本利得收益率:以近期出售或回购为主赚取“资本利得收益”的交易盘,从数据上看,上市银行的资本利得收益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周期特征,即2020、2022年为相对低点,2021、2023年为相对高点,预计主要与债市利率走势相关。

从近四年的数据来看,各家银行的资本利得收益率出现明显分化,这种分化背后或表明各家银行的择时及资产配置能力有所差异与各家银行交易盘的规模大小也有一定的关系(规模越大、越难做超额)。收益率表现较好且较为稳定的银行包括:国有大行中的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股份行中的平安银行浙商银行,城商行中的江苏银行成都银行等,农商行中的常熟银行

注:各家银行债券投资类业务实际贡献的考核还应该包括返税收益、资本金占用、风险因素等多个维度,我们在本篇报告中仅模拟测算表观收益,有一定的偏差。

4、“隐藏”在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

FVTOCI资产的当期公允价值变动余额在“未终止确认/未重分类”之前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综合收益”科目,而在FVTOCI终止确认/重分类时,就会将其转入利润表,因此这部分滞留在其他综合收益的“潜在收益/损失”可能成为银行未来利润表改善的潜力点。

观察各类型银行每年的投资收益表现及“前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当期转入损益”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在投资收益表现相对较差的年份(如2020及2022年),银行或许更有动力将其他综合收益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变现”,转入到利润表的绝对数及比例相对更高,2020、2022年转出比例分别为11.1%、9.4%,而2021、2023年这一比例分别为2.8%、2.8%。

从2023年末的数据来看,由于2023年债市收益表现较好,各家银行的FVTOCI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余额多数为正,我们以2023年末FVTOCI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余额与当年归母净利润进行比较,其中城商行及农商行的“潜在收益”的占比相对更高,其中兰州银行(42.4%)、沪农商行(23.5%)、青岛银行(21.5%)、宁波银行(15.0%)占比更高,对业绩的支撑作用或好于其他银行。

风险提示:债市利率大幅上行;非标类资产信用风险上升;银行持有的债券及非标类资产票息无法及时收回。

一、银行债市投资如何影响利润表?

根据2017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应根据其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分为三大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下简称“A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下简称“FVT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下简称“FVTPL”)。

从不同分类对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影响来看:

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C)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以摊余成本计量,扣除累计计提的损失准备后的净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持有期间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损益计入“利息收入”科目,终止确认时产生的损益计入“投资收益”科目。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TOCI)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其损失准备,但不减少其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账面价值。

持有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收入计入“利息收入”科目,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投资收益”。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主要目标是近期出售或回购,以公允价值计量而无需计提损失准备。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终止确认时产生的损益计入“投资收益”科目。

注:终止确认指“收取该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即自然到期)或“该金融资产已转移”,AC资产多以自然到期为主。

从金融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来看,截至2023年末,上市银行金融资产占比为28.8%,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占比分别为26.7%、30.5%、38.9%、35.2%,城商行整体配置金融资产的比重要高于其他类型银行,其中杭州银行宁波银行配置比例更高,分别为47.3%、45.5%,国有行相对低配金融资产,其中邮储银行金融资产占比相对较高(34.3%)。

注1:若无特殊说明,下文提及的“占比”,均为各类金融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

注2:下文提及的金融明细分类包括债券投资、非标投资、基金投资、权益投资、其他。

①债券投资包括“利率债、金融债、企业债、资产支持证券”,A、利率债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中央银行票据”,B、金融债指“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所发行的债券”。

②非标投资包括“资金信托计划及其他各类资管计划、债券融资计划、同业理财、其他为单一企业提供债权融资的产品”等。

1)从不同配置思路来看:

上市银行中AC、FVTOCI、FVTPL金融资产的占比分别为17.9%、6.7%、4.1%,上市银行金融资产主要以赚取利息为主,其中不同类型银行的配置思路差异较为明显,如:

国有行AC金融资产占比相对更高(18.4%),FVTPL金融资产占比相对更低(2.2%),目标以持有到期获取利息收入为主。

股份行及城商行在资产配置上相对更加灵活,股份行、城商行FVTPL金融资产占比分别为6.9%、10.7%,而AC金融资产占比分别为16.4%、19.3%,两者在FVTPL金融资产配置比例相对更高,在兼顾利息收入之外,积极博取市场波段收益。

农商行的配置上更加均衡,除了AC资产(占比15.8%),更多配置兼具息差收益及交易属性的FVTOCI资产(占比13.6%)。

2)从具体配置的方向来看:

AC金融资产(占比17.9%),主要配置方向基本都是债券类资产(占比17.0%),且主要以利率债为主(14.0%)。

其中国有行及农商行除了利率债,还持有更多的金融债(如:邮储银行AC中金融债占比相对更高,占比14.2%;沪农商行AC中金融债占比相对更高,占比5.1%)。股份行则持有更多的非标类资产(如兴业银行AC中非标类资产占比相对更高,占比4.9%),城商行对企业债和非标类资产配置比例更高(如贵阳银行AC中非标类资产和企业债占比相对更高,占比8.7%)。

FVTOCI金融资产(占比6.7%),主要配置方向基本也以债券类资产为主(占比6.6%),但相比AC金融资产,FVTOCI金融资产在利率债、金融债、企业债之间的配比会相对更均衡,上市银行FVTOCI金融资产中利率债、金融债、企业债占比分别为4.0%、1.4%、0.9%(而AC金融资产对应比例分别为14.0%、1.5%、0.7%)。

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农商行除了利率债以外,对金融债的偏好更明显(如:沪农商行FVTOCI中金融债占比相对更高,占比10.5%),而城商行则对企业债的配置比例更高(如重庆银行FVTOCI中企业债占比相对更高,占比8.9%)。

FVTPL金融资产(占比4.1%),主要配置方向为基金及债券(占比分别为2.0%、1.6%),债券中以金融债为主(占比0.7%)。

其中国有行及农商行主要持有基金和金融债(如:邮储银行FVTPL中基金占比相对更高,占比4.0%;渝农商行FVTPL中金融债占比更高,达4.5%);股份行与城商行对基金的投资偏好更明显,不同的是股份行对利率债配置相对较多(如:平安银行FVTPL中利率债占比更高,达3.4%),而城商行持有非标类资产更多(如:兰州银行FVTPL中非标占比更高,达4.7%,此处非标类资产或主要源于准则要求计入FVTPL金融资产,而非出于交易性目的持有)。

3)从资产配置的变化来看,2023年上市银行对金融资产的配置力度与2022年基本持平,其中农商行、股份行配置金融资产的比例略有提升,分别提升1.31pc、0.38pc,国有行则略微下降0.12pc(或与国有行2023年信贷投放力度较大相关)。

从金融三分类情况来看,FVTOCI、AC、FVTPL金融资产占比分别提升0.35pc、下降0.10pc、下降0.25pc,FVTOCI的配置比例已连续两年提升,或由于近年来债市利率波动较大,银行出于投资策略、盈余管理、收益的可预测性等多方面考虑,加大FVTOCI配置占比。

从具体品种上看,上市银行整体增配利率债(占比+0.64pc),或与2023年10月特殊再融资债券大量发行,银行被动增持相关,其中城商行及股份行占比提升最为明显(分别+1.31pc、+1.14pc),上市银行中华夏银行提升比例最高(+4.80pc),其次是重庆银行(+4.20pc)。

此外上市银行整体减配非标、基金产品(占比分别-0.37pc、-0.17pc),非标占比下降最多的是城商行(-1.59pc),上市银行中贵阳银行(-6.99pc)、苏州银行(-5.93pc)、华夏银行(-3.73pc)非标敞口压降最多。基金投资比例下降最明显的是城商行和股份行(分别-0.36pc、-0.27pc),其中宁波银行(-1.82pc)、苏州银行(-1.72pc)、民生银行(-1.53pc)降幅最为靠前。

二、哪家银行的投资业务做得比较好?

因资产的配置方向、择时能力的差异,各家银行的自营投资能力也呈现一定的差异。为了便于横向比对各家银行的投资能力差异,我们将“投资能力”细化为两个维度,包括“票息收益率”和“资本利得收益率”。

注:各家银行债券投资类业务实际贡献的考核还应该包括返税收益、资本金占用、风险因素等多个维度,我们在本篇报告中仅模拟测算表观收益,有一定的偏差。

1)以持有到期为主赚取“票息收益”的配置盘,其资产类别包括AC和FVTOCI,此处采用上市银行直接披露的以平均余额口径计算的“债券投资收益率”进行比较。

从近四年数据来看,城商行的票息收益率普遍要高于其他类别银行,其中贵阳银行(2023年票息收益率4.31%,下同)、重庆银行(3.96%)、成都银行(3.86%)等中西部银行的票息收益率相对更高(或与当地政府债及城投债等利率较高相关),其次是股份行,其中兴业银行(3.50%)、浙商银行(3.46%)表现更佳,以及农商行中的常熟银行(3.52%)更为突出。

溯源来看,票息收益率的高低差异本质上是由底层品种的差异所致,一般而言,利率债配置更高的银行其票息收益率则相对较低,如国有行及农商行,而配置非标类产品更高的银行其收益率则相对较高。

我们以“非标类资产+企业债”作为高收益率品种的代表,观察“非标类资产+企业债”在配置盘中的占比与票息收益率的关系,从图上可以直观看到,“非标类资产+企业债”的占比越高,其票息收益率越高。

2)以近期出售或回购为主赚取“资本利得收益”的交易盘其资产类别包括FVTPL和FVTOCI,此处考虑两部分收益,一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包括FVTPL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FVTOCI当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且未转出至损益表的公允价值变动,二是投资收益(包括投资净收益、汇兑净收益,此处已扣除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即资产终止确认时/处置时产生的损益。

从数据上看,上市银行的资本利得收益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周期特征,即2020、2022年为相对低点,2021、2023年为相对高点,预计主要与债市利率走势相关。

从近四年的数据来看,各家银行的资本利得收益率出现明显分化,这种分化背后或表明各家银行的择时及资产配置能力有所差异,与各家银行交易盘的规模大小也有一定的关系(规模越大、越难做超额)。

收益率表现较好且较为稳定的银行包括:国有大行中的交通银行(2.11%)、邮储银行(2.40%), 股份行中的平安银行(2.79%)、浙商银行(2.13%),城商行中的江苏银行(2.89%)、成都银行(2.83%)等,农商行中的常熟银行(3.29%)。

三、“隐藏”在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

如上文所述,FVTOCI资产的当期公允价值变动余额在“未终止确认/未重分类”之前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综合收益”科目,而在FVTOCI终止确认/重分类时,就会将其转入利润表,因此这部分滞留在其他综合收益的“潜在收益/损失”可能成为银行未来利润表改善的潜力点。

观察各类型银行每年的投资收益表现及“前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当期转入损益”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在投资收益表现相对较差的年份(如2020及2022年),银行或许更有动力将其他综合收益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变现”,转入到利润表的绝对数及比例相对更高。2020、2022年转出比例分别为11.1%、9.4%,而2021、2023年这一比例分别为2.8%、2.8%,这一现象在股份行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从2023年末的数据来看,由于2023年债市收益表现较好,各家银行的FVTOCI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余额多数为正。我们以2023年末FVTOCI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余额与当年归母净利润进行比较,其中城商行及农商行的“潜在收益”的占比相对更高,其中兰州银行(42.4%)、沪农商行(23.5%)、青岛银行(21.5%)、宁波银行(15.0%)占比更高,对利润的支撑作用或好于其他银行。

风险提示

1)债市利率大幅上行,拖累投资收益。

2)非标类资产信用风险上升,使得信用减值损失明显增加。

3)银行持有的债券及非标类资产票息无法及时收回,利息收入减少。

报告作者:

马婷婷 S0680519040001 matingting@gszq.com

陈惠琴 S0680524010001 chenhuiqin@gszq.com

// 2024

// 往期报告推荐

【国盛金融】沪农商行深度|高股息品种,资产质量稳健、业绩增长确定性强

【国盛金融】渝农商行深度|红利策略优选品种,资产质量向好+贷款加速投放提振基本面

【国盛金融】长沙银行深度|乘区域发展东风,业务发展“大有可为”,支撑业绩保持较快增长

【国盛金融】瑞丰银行深度|区域小微特色银行,规模扩张有望带动营收稳步增长

【国盛金融】招商银行深度|存款及业务优势显著,基本面改善、价值回归【国盛金融】宁波银行深度|兼具稳健与高成长,估值触底迎配置良机

【国盛金融】苏州银行深度|安全边际厚,向上空间大,业绩改善进行中

【国盛金融】平安银行深度|短期估值提升有催化,长期业绩改善有空间

【国盛金融】齐鲁银行深度|资产质量有望持续改善,驱动利润释放、ROE 提升

【国盛金融】光大银行深度|轻型化战略转型贡献新动能,华融转债转股补充核心资本

【国盛金融】苏州银行年报&一季报:收入增速回升,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优异

【国盛金融】长沙银行年报&一季报:息差韧性较强,资产质量保持平稳

【国盛金融】瑞丰银行一季报:规模高增+投资收益表现较优,支撑收入、利润增速双提升

【国盛金融】渝农商行一季报:拨备前利润增速5.4%,降本增效成效明显【国盛金融】沪农商行年报&一季报:收入增速保持稳健,分红比例保持30%+

【国盛金融】平安银行一季报:资产质量整体稳定,利润保持正增长

【国盛金融】宁波银行年报:业绩整体稳健,消金、租赁子公司增长亮眼

【国盛金融】瑞丰银行2023年报:息差环比降幅收窄,非息支撑下收入增长提速

【国盛金融】招商银行2023年报:资产质量稳健,利润增长平稳,分红比例提升至35%

【国盛金融】常熟银行2023年报:业绩保持高增长,小微业务持续下沉

【国盛金融】发行二永债的银行,有哪些基本面特征?

【国盛金融】2024银行年度策略:双主线选股——优选业绩相对稳定+防御性高股息

【国盛金融】银行负债成本缘何不降反升?哪些银行有望受益于存款利率下调?

【国盛金融】《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正式稿落地,有哪些新变化?

【国盛金融】银行三季报有哪些关注点?未来哪些银行的业绩有相对优势?

【国盛金融】看好板块行情的持续性—银行研究框架及2023H1业绩综述

【国盛金融】基本面迎四重利好,信贷需求若改善则困境反转—2023中期策略

【国盛金融】哪些资金在买“银行中特估”?—2023Q1资金流向梳理

【国盛金融】哪些银行业绩有望率先改善?—银行研究框架及2022A+2023Q1业绩综述

【国盛金融】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银行有哪些受益标的?

【国盛金融】3月社融数据:受高基数扰动,社融及信贷呈现同比少增

【国盛金融】2月金融数据:前两月社融、信贷增量均创历史次高

【国盛金融】银行业Q4经营数据:扩表速度仍较快,息差延续下行趋势

【国盛金融】五年期LPR下调25bps,降幅超市场预期

【国盛金融】2024年1月金融数据:信贷开门红超预期

【国盛金融】超预期降准缓解银行息差压力

【国盛金融】2023年12月金融数据:政府债支撑社融提速;信贷总量结构均走弱

【国盛金融】11月金融数据:M1增速创同期新低,居民贷款有所恢复

【国盛金融】10月金融数据:政府债支撑社融增长提速,企业、居民信贷需求均走弱

【国盛金融】Q3基金持仓: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等优质城农商行和国有大行均获增持

【国盛金融】银行-百页深度!金融服务百姓,路在何方?

【国盛金融】一、居民画像—中国老百姓“长什么样”?

【国盛金融】二、资产端:如何看待我国财富管理行业未来?

【国盛金融】三、美国财富管理经验:发展历程、商业模式

【国盛金融】四、居民负债:未来发展空间、竞争格局、资产质量?

【国盛金融】22家银行一季报汇总:营收压力较大,金市业务是主要支撑-本周聚焦

【国盛金融】消费信贷投放分化,国有行及城商行进取—本周聚焦

【国盛金融】3月社融数据:受高基数扰动,社融及信贷呈现同比少增

【国盛金融】2024年国有行TLAC达标压力大吗?-本周聚焦

【国盛金融】21家银行年报汇总:息差降幅持平,零售资产质量略有波动-本周聚焦

【国盛金融】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有何变化?-本周聚焦

【国盛金融】如何大致预判银行债市交易盘收入走势?-本周聚焦

【国盛金融】2月票据量价表现如何?-本周聚焦

【国盛金融】是什么支撑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本周聚焦

【国盛金融】2023年小微企业贷款呈现哪些特征?-本周聚焦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4年5月4日发布的报告《专题三:哪家银行的金融投资类业务做的比较好?》,具体内容详见相关报告。

【国盛金融团队:马婷婷、陈惠琴、倪安峰】

特别声明

投资评级说明: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有道云、石墨文档等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金融组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金融组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全部讨论

05-05 15:54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