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业值得长期投资

近期浏览了几本投资书,对于心头一直悬着的疑问有了一些解答,我想通过抄书来回答自己的问题,到底哪些行业值得长期投资?正如《巴菲特的护城河》一书作者多尔西所说的,“有些业务确实有很大的优势,它们生来就领先一步。即使是管理再糟糕的制药公司和银行,在长期资本回报率方面也会让极其优秀的化工或汽车配件公司自叹弗如。”也就是说,有一些行业是天生命好的行业。对于寻求获得长期复利的价值投资者来说,在这样的行业里寻找优秀公司的概率更大。那些投资大家投资了哪些行业让他们获得了长期投资的成功呢?这很值得我们认真探究一番。    斯蒂芬·A·加里斯洛夫斯基是一位在加拿大声名显赫的投资富豪和慈善家,他在79岁时写了自己一生的惟一一本书《投资丛林》,总结自己50年的投资经验。

    他说:“我的准则是只投资于高质量,其增长大体上是非周期性的股票,这种股票有可预期的高收益率,并且有希望提供较高的股息增长率。”

    “从历史上看,原材料、农矿产品的价格没能跟上通货膨胀率,而其他部门,例如医疗部门或金融部门,则超越了通货膨胀。”

    “在全世界我可以选择的几万只股票中,我真正需要看的最多只有50只。我不需要买加拿大贝尔或者通用汽车,因为我不认为这些公司能在今后持续多年一直产生每年14%到16%的收益。同样的事情也适用于造纸业公司的股票,因为这个产业严重受周期支配,并且农林矿产品的收益很少能提供14%到16%的长期成长空间。我也不需要买小公司的新进股票,他们可能会由于某个竞争者进入而被剿灭,从而一夜间毁掉利润空间,甚至更糟。

    我也不认为该购买那些不支付有吸引力股息的公司的股票,我希望最好是随着公司财富的上升而增加股息红利。公司就像多数有生命的生物体一样,是有寿命限度的。一个公司就是为了获取利润,而这个利润应计给持股人。但是,也可能存在着这样的公司,作为整体的整个持股人群体在这个公司从生到死的过程中都没获得任何东西。一些投资者可能交易了这些股票从而收获了利润,但最终,随着这个公司衰败下去,其他人将受损失,而如果这个公司或其继承者完蛋,最初的投资将被完全抹掉。”

    他具体地列举了一些行业。

    “对花生酱、谷类食品、软饮料,或者剃须刀片的消费基本上是非周期性的。不仅如此,随着冷战结束,这些产品已经扩张到全球。业内领先公司具有单位产品成本较低的好处,从而能积聚更大的利润,进而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推动它们的扩张。它们的市场网络非常强大,能被用于推广新开发的产品或者是通过收购而获得的产品。身为引领者,更大的利润空间容许它们在追求成长的同时获得股利,而第二名或第三名的公司很可能要从两者中选择一个。

    因而像吉列、可口可乐、菲利普·莫里斯、联合利华、家乐氏、康尼格拉等等这样的公司,就是值得考虑的公司类型。你应当查验它们在一个时期,例如,10年期的收益和股利增长率。如果它们每5-7年增长一倍,那么这些公司就是你投资计划的候选者。更进一步,如果股价在10年里上涨了4倍而同时市盈率没有提高,那么这样的股票,就是你本应该在10年前就去购买的股票!”

    “供你探寻的另一个非常肥沃的领域是医疗,包括业内领先的医疗产品供应商的股票。像雅培、强生、诺华(一家瑞士公司)、豪夫迈-罗氏(也是瑞士公司)、卡地纳健康集团(Cardinal Health)、辉瑞、安进(Amgen)等。这些都是重点关注对象,有着坚实的特许权和出色的研究设施。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绝妙的领域,其内的公司股票在我的投资组合中总是占有很大一部分。

  零售和分销物流行业也会产生一些好股票,但这是一个比较微妙的领域。例如,业内领先的药品连锁店有着很棒的经过时间检验的业绩。但零售概念股经常只有有限的生命周期,并且很难延长。顶尖的食品连锁店被证明更可能比百货公司或专卖店存续得长久。不过,如果你能及早抓住一个好概念股,就像沃尔玛或者家得宝(Home Depot),它能在许多年里向你提供15%的成长率。

    在银行或保险领域很难找到15%的稳定成长,但这样的增长确实存在,尤其是近来。竞争法律的变革模糊了证券包销、经纪业、保险业和银行业之间的界限,为发展创造出新机遇;其结果是世界范围的业务扩张。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股票提供每年12%到13%左右的稳定收益。当然,你应当看到利率,因为高利率倾向于抑制这些股票的价格。寻找那些常年提供高所有者权益收益率的金融股票,它们还要有一条增长的收入线,要显示出不论是在顶端(毛收入)还是在底端(净收入)都有稳定的增长。我要再次说,主要是要寻找业内领导者;如果管理良好,那么规模就能提供较低的单位成本和竞争优势,也就是这个道理,导致了现在强劲的兼并趋势。”

以上所抄录的就是加里斯洛夫斯基投资的行业,这些行业包括生活消费品、医药、银行保险和零售业主要是连锁零售业。

    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这么几个行业这么可能满足自己的投资胃口呢。似乎他洞察了我们的内心,在书的下文他继续写道:

    “你要避免的,是不满足上面所讨论的产业范围。在高技术产业中,有许许多多公司可以在很多年里做得非常好,但之后就垮掉,正如苹果、王安电脑(Wang Labs)、优利系统(Unisys)和数字公司(Digital),它们就是例子。”

    “你成功的关键点是选择在行业内领先公司的股票,然后坚持持有它们多年。若是有家公司的收入在某一年或两年中没达到目标,也没必要为之惊慌,这是相当正常的现象。作为公司,除非它们“管理自己的收入”(这是试图操纵它们的委婉说法),否则就不可避免地会经历比较好的时期或者比较差的时期。多数公司,甚至包括最优秀的公司,也必须不断对自己投资。有许多公司,此前三到四年问世的产品可能占到总销售额的40%到50%。而在制药业,药品专利到期后就会面临来自所谓非专利药的竞争。所以如果新旧产品在交替换代上没有特别吸引人的新东西,公司的增长就会出现减速或暂停;如果该公司的研发和整体管理水平仍旧保持在业界一流水平,那么你在这方面就不必感到不安。我曾经在辉瑞处于这样的减速时期购买了它的股票,结果是我的这笔投资在其后的四年中翻了两番。

  这种投资途径看似平淡枯燥,因为很少变动,但这种做法是有效的,尤其是在你借鉴了专家的分析研究之后。谨守规则并留在投资的高速公路上,不要四处观望。你不是在寻找情感上的满足,不是在赌博,也不是为了娱乐而投资,而是为了在长期内获得安全可靠的回报。”

    加里斯洛夫斯基是我新近发现的一个伟大投资者,也许不是那么知名,但是以他50年在投资丛林里摸爬滚打的经验,我相信他对行业的选择具有投资实践的价值。让我们记住他的选择:生活消费品、医药、银行保险和连锁零售业。

加里斯洛夫斯基在投资丛林里闯荡50年的经验,总结出值得长期投资的几个行业,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投资收益,这种实实在在的成功案例确实对我们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对我们投资哪些行业很有借鉴意义。加里斯洛夫斯基的50年是一个人的经历,而另一个50年的经验则来源于一个延续三代的家族,那就是很多人熟悉的戴维斯王朝经过三代人成就的投资神话。

    戴维斯王朝靠什么成就伟业呢?保险和银行其中主要是保险。

    我继续抄书,这本书是《戴维斯王朝》,我以前粗略读过一回,迟钝的脑袋没有得到什么启示,这次重读,则感受良多,它展现了一个伟大投资者需要的眼光和坚持,以及什么样的行业会蕴藏着投资的金矿。

    在选择什么样的公司上面,有一句话我觉得需要铭记于心:

    “所售产品或服务永不过时。”

    非常简短的一句话,其实蕴含深意。在人类社会中,哪些东西会永不过时呢?那就是只要人类存在,人类就需要的东西,最基本的是生老病死性健寿娱,次一层次的就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人类进行的生产物质或获得资金的活动或服务。具体一点讲就是饮食、医药,当然随着人类的进步,现代人有一些古人所没有的必需品,比如金融、家庭和个人用品之类,也成了生活的基本需要。正因为这些东西是与人类存在相始终的,那么,其中的优秀公司必定能持续稳定地提供收益,在复利的魔术变换中积累成一个巨大的盈利数字。

    在50年的试验、犯错和改进中,戴维斯家族最终选择了保险和银行业作为自己主要的投资行业,尤其是保险行业给了戴维斯第一代1700多倍的收益。戴维斯以15万美元原始资金,通过50年的积累,在12只股票上积累了2.61亿美元的财富。这12家公司中,有11家是保险公司,剩余的一家房利美,也跟保险相似。

    在人们大肆买进债券的年代,“戴维斯并不关心债券市场的动荡,他为保险股票忙得不亦乐乎,尤其是那些小的、势头强劲的品种。1954年,他结束了7年的自营职业,进入了富人行列。市场的每一个领域都有钱可赚,让人垂诞,但戴维斯偏偏瞄准了最香甜却无人注意的那部分。毫不夸张地说,人寿保险公司收益的增长速度就如同日后的电脑行业、数字处理行业、医药业,以及知名零售商麦当劳和沃尔玛那样。”

    戴维斯认为,“保险公司同生产商相比,拥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保险商的产品总是推陈出新,将客户的钱投资以获取利润,无需昂贵的工厂和实验室,也不制造污染,还能抵御经济衰退。经济低潮来临时,消费者推迟大宗购买(房屋、汽车、家用电器等等),但他们不能推迟交纳住房、汽车以及人寿保险费用。”

    相对于保险业,戴维斯对铝、橡胶、汽车或混疑土公司丝毫不感兴趣。因为“诸如此类的生产商都需要造价很高的厂房,修理和不断革新会让他们的现金所剩无几。他们会在经济萧条期赔钱,因此股票收益也不牢靠。他们总要引进新工序或新发明,这会使他们面临破产危机。纵观生产制造业的历史,没有几个公司能够长寿,只有那些不断革新改造的公司才能不被淘汰。”

    保险业就不一样了,它具有永不过时的特点。“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度过了他们200岁生日,而销售的产品基本上没变,还是开国者活着时候的那些。他们把客户的钱用于投资,从中渔利;而生产商永远得不到这样的机会。”

    但是保险业本身却并不是一个包赚不赔的行业,由于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保险业是一个低利润行业,同时,由于保险产品本身没有差异性,竞争激烈,购买者对品牌的价值不像其他行业那么重视,因为他们购买保险的时候主要是从当地代理商那里购买,他们推荐什么就买什么,对任何一个保险商同样的怀疑和憎恶。这也就是多尔西在《巴菲特的护城河》一书中,认为保险业没有护城河的缘故吧。但是,仔细思考巴菲特投资保险业的经验,我发现,也许保险业的护城河不在保险业自身而是在保险业之外,即谁更有投资优势,谁能让浮存金获得稳定而持续的收益?这是题外话,以后再谈。

    那么戴维斯为何能从这样一个低利润、竞争激烈的行业获得巨额收益呢?书中总结了几条原因:

    1、保险商掩盖了真正的盈利能力,…….. 利润不高很可能是,至少部分是,保险精算的假象。

    2、戴维斯以低价格为入手点,在他最初的投资组合中,有很多都是小本经营的保险商;当这些小公司被大公司并购,戴维斯就可以坐享其成。

    3、他抓住了二战过后房屋、汽车和人寿保险的高峰期。

    4、他并没有选择那些始终未能发挥潜力的公司,比如安泰公司,股东的忠诚在那里往往得不到回报。他寻找那些富有冒险精神而又低成本运营的复利机器,例如日本的保险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和AIG,它们都能几十年如一日地使股东获得满足感和信任感。

    5、一家经营得当的科技公司常会被聪明的对手或尖端发明所击倒;但一家同样经营得当的保险公司却能够在竞争中以计取胜,且永远不用担心产品过时。

    戴维斯王朝的第二代斯尔必则选择了银行业作为自己的主战场。他认为,银行和保险业都倾向于一种场外运转方式,冠冕堂皇的总部不过是一座巨型坟墓。银行业永不过时,因为金钱永不过时。

   “银行不制造任何产品,因此不需要昂贵的工厂、精密的机械、仓库、研究室或高薪博士。银行不会造成污染,所以不用花钱购买控制污染的设备。它不出售小器具或成衣,因而毋须聘用销售人员。它不用装运货物,因此没有运输费用。银行惟一的产品就是货币,从储户手中借款再贷给借款人。货币表现为多种形式(硬币、纸币和证券),但永远不会过时,银行之间相互竞争,但银行业本身永远时兴。”

   “因为银行不会过时,所以也不能引领潮流,那么投资者就不会情愿花大力气购买银行股票。这样一来,你可以总是以较低价格买到银行股票,不用花许多钱,就能为银行的发展投资。”

    戴维斯家族集中投资于“金钱永不过时”的主题,不管是保险和投资,其实内核都是用钱生钱,只要谨慎配置资金,不让自己利欲熏心,长期下来一定是硕果累累。从股东权益报酬率的组成来看,保险和银行都有很高的杠杆率,这个杠杆率表示的是用别人的钱来赚钱。

    不管是保险业还是银行业,其特点是永不过时,但要获得丰厚的收益,一定是在它们被大众投资者忽视的时候,戴维斯投资保险股的时候,很少人关注这个行业,他能以很低的价格买入,等到1965年时,大家都意识到了保险的魅力,这时候,保险的业绩增长了四番,而投资者要多花上3倍的价格才能买到这些股票,利润增长和市盈率上涨造就了戴维时双杀的暴利。

    这让我想到杰里米西格尔在《投资者的未来》中提到的投资者收益的基本原理:

    股票的长期收益并不依赖于实际的利润增长情况,而是取决于实际的利润增长与投资者预期的利润增长之间存在的差异。

    投资者过高的预期炒高了股价,在高股价时无法获得超额的收益。对于理性投资者来说,要获得稳定持续的高收益,找到永不过时的行业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在这个行业处于市场预期低估或被大众忽略时买入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根据以上的经验,看看今天A股上的银行股和保险股吧,尤其银行股,难道不值得我们花点时间研究和思考吗?
雪球转发:134回复:73喜欢:292

全部讨论

香槟金金2021-09-24 21:09

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新的金融科技公司已经开始逐步淘汰传统银行业。国外领军的是PayPal/square/affirm 等,国内是蚂蚁金服等

投资让生活更美好2014-01-31 08:52

也可以采用另外一个策略呀,只买股票上升期

舍得32014-01-31 08:42

好文章

自由凌风2014-01-27 21:39

金钱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