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股速查宝典-“待价而沽”的ST八菱的前世今生(002592)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7喜欢:8

非投资建议,仅信息收集描述,研究一下,谨以记之,以备自己日后“复习”之用。欢迎股友留言指正和补充遗漏信息,以便大家一起参考,再次更新时也可以加入相关内容(可以保留署名权,嘿嘿)。

周末去京东Mall看了看,几十个不同品种的电动车,大开眼界,很有当年手机群雄并起的样子,估计最后像手机一样,只能留下几家。

因为前面说过,氢能源汽车风一刮,所以就顺便温习了一下ST里的概念股,前几天刚整理完了ST曙光,这几天顺便整理一下ST八菱,虽然基本都有备注在软件中,但整理的过程中,删繁就简、去芜存精还是比较耗时耗力的。有时不得不去翻找历年的公告去核实相关信息,尽量保证客观,但预期和提醒自己部分肯定是主观的东西多一点。比如下面八菱在去年5月份做的备注。

一、前世-(比小说还好看的上市之路)

ST八菱的前世简直是一部小说,感觉以我的码字能力都很难完整的展现出其精彩之处,各种桥段,精彩纷呈,各位看官就将就一下,搬个小板凳慢慢看吧。

1994年2月,南宁汽车配件总厂与该厂职工一起投资设立了南宁八菱汽车配件厂(ST八菱的母公司),主营热交换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用于汽车散热器和汽车暖风机。但设立的过程中,总厂放了职工的鸽子,承诺的资金没有到位,因此,南宁八菱汽车配件厂就全部改由352名职工投资430万元设立,成了一个职工集体所有企业(有记忆的小伙伴都知道94年是下岗潮风头正劲的时候,而总厂这个操作可以说是相当高明:先是以投资设新厂的名义让职工投资甚至人员也到新工厂就业,然后,以无法出资为实,直接甩掉了300多名职工还省了很多补偿,关键下岗的职工还没法怨恨公司,毕竟是自己的选择,自己投的资,俗话说,自己约的啥,含着泪也要打完,估计就是当时职工们的心情。总厂这一番骚操作,空口无凭的顺利完成了优化,即使这个操作放到现在也很有借鉴意义,所以,小伙伴们擦亮双眼,警惕忽悠你出去创业的呼声)

1995年,俗话说,老天饿不死瞎眼的雀,被总厂放鸽子的八菱汽车配件厂还是找到了个大户-香港广兴贸易公司,两家联姻成为合资公司,八菱汽车配件厂以原有的430万出资占股63.2%,而香港广兴出资250万,占股36.8%。从此八菱汽车配件厂成了个职工持股平台,而由于其有香港方面参股,所以享受外资税收优惠。当时八菱汽车配件厂的股东持股情况如下,请记住位列第三的顾瑜,她会成为未来八菱的实控人,而其通过一系列操作,股份也从原先的2.31%一路飙升到50%以上。

2000年,八菱汽配开始谋划公司上市。由于彼时外资企业在境内上市有诸多限制,需要外资退出一定股权,持股量比较低才能上市。而一旦外资股权降到25%以下后,则外资享受的税收优惠就没有了,到底是上市还是要税收优惠,权衡后,八菱汽配选择了税收优惠,暂停了上市和外资退出的进程。第1次上市失败,不过,显然大家对上市失败都是不甘心的,既然卡外资条件,那就再成立个内资公司来上市好了,于是,2001年7月,八菱汽配联合南宁祥达水箱厂及65名自然人出资1058万元,设立了内资企业八菱科技

2008年,经过几年的发展,八菱科技再次筹备上市,但由于前面大量职工股份转让及股份代持问题,造成八菱科技股权比较混乱,无法达到上市要求,八菱科技先是厘清了代持股份问题,然后再通过八菱汽配这个持股平台涉及人数众多,职工转让混乱(可以理解:都是街坊,然后找人借钱可能就把持股凭证给随手抵押了,或者急用钱就便宜卖了),牵扯太多利益纠葛,很难整理也无法整理,因此八菱汽配决定直接将所有的股权都卖给公司其它股东,也就是说:为了快刀斩乱麻,直接打包卖了分钱,但是,被代持人仍有资格认购上述股份(简单说就是:以前职工股的股份直接定价卖出,想买的人可以重新买入,这样一卖一买就完美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八菱汽配也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经此一卖一买,八菱汽配的203名员工股东,只有26人参与认购,买走了1489万股股份(这170多人傻嘛?放弃了即将上市的公司的原始股?这也为后面的实控人被立案埋下了伏笔)。其中,顾瑜这个曾经的八菱汽配的生产科科长花了 1751万将自己在八菱汽配持有的583.88万股,而她丈夫杨竞忠已经默默的收集了1500多万股。这次配售的结果,认购率不到75%,还剩 503.8万股没人认购。因此八菱汽配将余下 503.8万股分别转让给南宁坦途、北京海瀛新锐、佛山怡隆三家“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为什么打引号呢?因为与其说是战略投资者,还不如说是与公司进行上市对赌的资金盘。三家机构认购这些股份前与八菱汽配做了回购约定:“如果八菱科技在本协议生效之日起一年内未能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则由八菱汽配以本协议约定之价款购回本协议约定之转让标的”(也就是说如果2009年3月,八菱科技未上市,八菱汽配就要回购这些股份,上市了,自然大家赚的盆满钵满皆大欢喜)

2009年6月,一向执著上市的八菱科技突然撤回IPO申请。其理由是:“汽车散热器产品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铝质散热器代替铜质散热器的趋势和节奏加快,八菱科技拟主要投向铜质散热器生产的募投项目面临巨大的风险。”大家都有点懵,这么有良心的企业?但是也有人认为是八菱是故意的,2个月后,南宁坦途、北京海瀛新锐和佛山怡隆就将这503.8万股权全部原价转给了顾瑜,顾瑜由此最终取得了超过千万的公司股权。(市场中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顾瑜利用3个机构来接手股份的,相当于向3个机构借款买股。另一种说法是公司故意撤回上市申请让3个机构无利可图从而原价转回顾瑜,顾瑜取得这些股份后再谋上市,因为撤回IPO申请的理由太高大上了。受惯了大股东们欺骗的我比较倾向于后者,果然资本市场套路深啊!)

2011年4月,感觉股权收拢的差不多了的顾瑜夫妇,再次申请IPO并获批准。当时的顾瑜与杨竞忠夫妇合计持股50.44%,眼看发财之梦就要实现了。然而,6月8日,公司公告,因路演推介过程中询价机构数量不足,公司决定中止发行。当时询价机构只有19家,未达到规定的20家“红线”,八菱科技也算是创了个A股历史,成为首次因询价机构数量不足而发行失败的公司(有没有可能是上次调戏了3个投资机构的原因呢?毕竟圈子很小,名声很重要)。当时八菱十大股东如下:

2011年10月,凑足了询价机构,重启IPO的八菱,终于得以首发会后事项获通过,但定价17.11元却只有首次会的一半不到(首次过会主承商参考价38元)。而这次过会有个江湖上广为流传的传闻:八菱过会不久,微博上就有业内人士爆料,称某公司“女老总挥泪闯关,感动发审委”。结合各种信息,网友纷纷将主角指向八菱科技董事长顾瑜。尽管未获证实,但网友的质疑声持久不息。这真是:古有刘备一哭定天下,后有顾瑜一哭过审委。这个传闻无疑对公司和发审委来说都很尴尬:原来真的可以如此儿戏。

二次对半折价发行后,其网下配售率也仅28.57%,显示出机构对于公司仍然缺乏热情,要知道其首次IPO时,华融证券自营、国联安信心增益基金以及大名鼎鼎的斯坦福大学—QFII投资账户给出的报价仅有9元/股,因为其本身业务并无高科技含量,且业务严重依赖大客户,50%以上的营收主要来自上汽通用五菱。在机构和股民的一致看衰声中,八菱的股价也不负众望,上市即巅峰,一路下滑。

2011年11月,过会并上市的八菱还没有度过前面的舆情风波,又迎来一记重锤,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八菱科技被报道其实际控制人、公司董事长顾瑜因涉嫌职务侵占罪已经于2011年4月14日被南宁公安局立案。主要是八菱汽配厂众多因不愿意被其侵占股权的职工股东们集体控告八菱汽配、八菱科技实控人顾瑜涉嫌利用职权徇私舞弊、剥夺职工股东发起人权利、强行安排其成为“被代持人员” 、不允许参加股东会议及谋取非法收入、侵占八菱汽配件厂广大股东财产、窃取南宁八菱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股权等经济犯罪。经公安机关两年多时间的审查,认为顾瑜涉嫌职务侵占并且该案件符合立案条件,才作出了立案侦查的决定。(也就是说在2008年筹划上市的时候,在解决原职工股权的时候已经埋下了导火索,而顾瑜夫妇从2.3%的股份一路飙到50%的股份,就算全是正常手段取得,还有人眼红呢,何况我们这一路捋下来,看点这么多。而职工们的狙击也非常精准,都是选择在八菱上市的节点)

上述消息一出,资本市场算是炸了锅,因为八菱的时间点掐的都很准,2011年4月11日过会,4月14日立案,正好确保让八菱可以平稳过会,因为上市要求中有一条:发行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尚未有明确结论意见的情形。(都调查两年了,就等这个时间点),如果说上面还是巧合,在媒体披露相关案件后,很快就有信息披露“南宁市公安局认定顾瑜不存在犯罪事实,已撤销上述立案。”如此准确的时间把握,默契得让人浮想联翩的配合,已经让该公司、地方政府、发审委甚至连A股市场都再次成为网上股民们玩弄与取笑的对象,连知名财经人叶檀都在网上呼吁:请暂停八菱科技上市。

我愿意用一个网友的留言给上面这一部分做个总结:

女人当如“顾瑜”,八菱科技第一次找券商,券商撤了,第二次找券商,报了材料,又撤了,好不容易求民生证券给整,过会了,还因为询价被鄙视,后来签字会计师出问题,第二次过会,凭借深情的演出,终于过了,现在临门一脚还被抓。真的很佩服顾瑜,太坚强。十几年如一日,为了上市,孜孜不倦,坚韧不拔。

2014年,公司上市后业绩虽然一直保持小幅度增长,净利润也小幅增长,但仍然无法撑起股价,而面临限售解禁期的到来,顾瑜夫妇开始动作了起来。先是从收购广维文华子公司印象恐龙(后期发生纠纷)开始,正式跻身文化产业,并陆续参股其它公司,股价随着它的资本运作+2015年牛市的加持,一度狂飙到90.50元,简直惊掉下巴。

2016年,股灾过后,一片萧瑟,公司所属的汽车制造零部件行业,红利期已过,跨界文化产业一时半会也没见到回头钱,而受制于股灾后的减持新规的发布,大股东减持之路受阻,然而这并没有难倒大股东,杨老板通过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将手头的9338万股质押,占其持有股票的98.54%,粗略估计杨老板能拿到手十亿现金。而董事长顾瑜则直接甩手就是700万股,一把套现就是2亿多。副董事长黄志强则陆续减持了500多万股,套现1.5亿多,与大股东操作相反的是,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却在持续买进,2017年5月22日八菱科技公告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购入八菱科技1348.41万股股票,成交金额为4.20亿元,买入均价31.15元/股。(这个直接看傻了,原来员工就是来给大股东接盘的。顾总如10年前一样,再次收割了其员工一把。遇上这样的领导也是无语了。)

2018年,眼看股价即将跌破个位数,可能觉得对员工也无法交代,更可能是还想手头股份卖个好价钱,大股东一边准备股份转让跑路,一边准备用蹭“热点”式的收购,以期拉升股价顺利套现离场。先是八菱科技拟以发行股份及/或支付现金的方式以不超过20亿的总价收购江苏赛麟的积泰汽车全部股权,后来失败。5月份,八菱科技公布与宇量电池的控股股东上海开隆投资签署了《股权转让意向书》,拟受让其持有的宇量电池20%-30%股权,无疾而终。10月份,杨竞忠与南京红太阳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计划将持有的5666.6万股以20元/股的价格转让给南京红太阳,但最终无疾而终。12月18日顾瑜夫妇又拟以协议转让方式将两人持有的3116.6万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1%)以20元/股转让给车行天下,未能成行。2018年12月28日,八菱科技宣布拟收购弘天生物切入细胞科技领域;其后2019年1月,又宣布拟入股深圳市王博智慧厕所革新技术有限公司,蹭上“智慧厕所”概念,失败;2019年4月,又与科华生物、云南麻王生物签署《增资协议书》,蹭上“工业大麻”热点,后期发生纠纷。

虽然,两次股权转让无果,一系列的蹭热点收购也引来了监管层一次又一次的关注函,但是,还是有点效果的,股价在这一番炒作下翻了个番,在2019年4月份回到了34元的位置。而眼看着大股东都急不可耐要跑路的样子,八菱科技的其它小股东、董事、高管也纷纷要套现跑路。看看下面频繁的减持盛况吧。

2019年6月,八菱科技在遭深交所发函关注的同时,就将工商手续全部办完(生米做成熟饭,看你怎么办?),最终完成了对弘润天源(即弘天生物)51%股权的交易并表,却为未来爆雷埋下伏笔。

2020年7月,由于控股子公司弘润天源的全资子公司海南弘天违规对外担保4.66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以上,且未能在提出解决方案的一个月内解决,触发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相应情形。因此股票变更为“ST八菱”,公司也因此被立案调查。查了一下具体情况:弘润天源原实控人王安祥未经过八菱同意,于2019年10月28日、10月29日及2020年1月8日擅自安排将其子公司海南弘天公司4.66亿元银行存款定期存单质押为王安祥的个人借款提供担保,从而构成违规担保,其还通过预付款模式通过北京弘润支付给王安祥自己的关联公司7480万元,都一直没追回。

2021年,王安祥这部分违规占款一直未还,因此被监管机构处罚200万,而八菱由于信披违规也因此被罚200万,算是立案调查的石头落了地。而且由于弘润天源 2019 年至 2021 年累计实现经营性净利润为-64,882.22 万元,实现累计承诺业绩的-108.14%, 未达到承诺业绩,王安祥也未向 ST 八菱履行业绩补偿承诺,而王安祥也由于涉嫌刑事犯罪已经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眼看着追缴无望、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八菱就准备把祸根弘润天源剥离出上市公司,然而买时容易卖时难,何况大家都看清楚了,这就是个“大耗子”,放到谁家就吃谁,谁敢买到手?

二、今生-(子赎父)

2022年12 月,公司与北京弘天、海南弘天、广西万厚商贸共同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北京弘天以评估价人民币 48.60 万元将其持有的海南弘天 100%股权转让给了万厚公司。让万厚公司接手了海南弘天诉讼案件等全部工作,如能追回损失的,海南弘天应将追回损失的金额扣除成本及相关费用后将超过 500 万元的部分用于购买公司持有的北京弘天 51%的股权。(简单说就是:剥离孙子公司海南弘天,自己去讨债去吧,讨回来超过500万的部分,就来赎它妈北京弘天在八菱手上的股份)

2023年6月,海南弘天和广西万厚没讨回来钱的情况下,就想先赎回一部分北京弘天的股份,于是指定第三方“德天厚”作价1000万从八菱手上拿回来了15%的北京弘天的股份,因此北京弘天成为八菱的参股公司,不再纳入报表(这一系列的动作,怎么看都是在变相剥离北京弘天)

2023年6月,ST 八菱再次发布职工持股计划,有了前几次的教训,做八菱的职工,想想都怕。(2020年,发布一次员工持股:以2元价格取得1683万股,占比6.44%,第二次员工持股2021年2月-2023年1月用3,099万回购 673.20 万股,占比2.38%,回购均价为 4.60 元/股;这次2023年11月,回购完成,累计花费1707 万回购公司股份 341万股,均价5元/股。后两期回购股份合计 1,014.30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3.58%。)眼看着员工持股都快到10个点了,而实控人顾瑜只有8.74%的股份。

三、未来展望-(摘帽?)

1、鉴于王安祥已经涉嫌刑事犯罪进去了,基本上占用的款项是很难追回来了。所以,这块的资产和费用早计提早剥离才有利于八菱轻装再次上阵,而八菱卖给孙公司15%的子公司股权也看做是变相把子公司“剥离”(当然只是不纳入并表了)。当最终这个帽子戴着与否还是要看会计事务所的年审报告意见。感觉2024年摘帽几率不大。

2、鉴于原股东这么多“原罪”,最好的出路当然是套现离场,拿着现钱要么享受生活,要么另起炉灶,反正比在八菱里摸爬滚打要强,前几次失败的股权转让和陆续的减持,可以看出来大股东基本上是想撤退的。关键要有合适的价位,而这个合适的价位从历次转让+减持来看,20块钱是大股东心理期望价位。15左右也是可以忍痛割爱的。所以,未来肯定还有股权转让之类的谈判,最好是股价能涨一点,对大股东来说脱手更友好。

3、公司2024年1月预计2023年度实现净利润1亿元-1.5亿元,虽然有剥离了部分负资产产生的非经常性收益,但也说明公司本身还是有造血能力的,不管是净资产角度还是财务角度,都没太大问题。但关键是内控合规问题,这种事,完全看会计事务所和管理层怎么认为了。但个人觉得未必乐观,孙公司1000万就买了子公司15%的股权,这个折价能说清楚么?

四、重点提示(供自己日后参考)

1、概念虽然挺多,氢能源+新能源汽车+汽车热管理+小市值。与长安、五菱、奇瑞、重庆金康(华为汽车)都有合作,且合作关系比较稳定,研究氢能源多年,但是说实话,作为一个配套散热部件产品的公司,不管是氢燃料电池车水冷产品、还是新能源电池水冷,还是燃油水冷,它都是只蹭概念而不是正概念。(汽车热管理系统中,主要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等)

2、虽然员工持股比较多,但是有几次“坑”员工的历史,这一块不能作为加分项,持创投资基金大几个亿,有一定的看点,但实际效果如何,至少目前还没有太出彩的地方。

3、八菱因孙公司海南弘天违规担保戴帽,现已把弘天出售“剥离”(只作为担保公司),违规担保已计提,且2023已经盈利,算是有摘帽预期,但是否摘帽还要看会计事物所的意见(个人认为几率一半一半,不是十分看好今年摘帽)

4、大股东去意已显,后续应该会甩卖股份,当然,也不是太着急,毕竟ST一戴就是4年,一点也没啥水花,其心理预期价格15-20左右出,照着这个标准,股价至少拉到8-10块才有的谈。毕竟5块股价卖到15-20的话,溢价3倍、4倍的,没有那个凯子会跟你这么谈。但到8-10块,只有翻一番的空间,勉强可以接受。

5、综合来看,赌2024摘帽的,可以逢低买点,我说的逢低,个人认为至少是5元以下吧。我不认为它摘帽几率很大,所以,暂时就不赌了,只关注一下。年底再看吧。

再次声明:以上总结,仅供自己日后参考。非投资建议,请勿跟风买卖。

全部讨论

07-11 17:55

八菱顾总是个女强人

04-08 12:42

👍👍👍👍

04-02 15:02

写的不错,八菱这个老板也是有意思,看得出来是投机倒把之人。今年摘帽股价还没提升上去,庄家不会轻易出货的

03-27 19:39

大佬写的很清楚了

03-25 16:34

我看了公司3月2号的 风险警示公告里面 最下面说的很清楚 占用资金没解决,现在还无法摘帽。

财务指标都还不错,今年为何不能摘帽哦?

03-19 23:03

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