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安的2022年康养开放日,我们看到中国式养老的未来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3回复:108喜欢:38

#2022首届雪球调研大会# #每月调研参考# #中国平安# 

  康养既是普罗大众关心程度与日俱增的话题,也是中国平安 保险+医疗+康养改革的关键节点。7月8日下午,中国平安在平安金融中心康养展厅举办开放日活动,教主因工作安排,本次没能去到现场,在线上观看了开放日的全过程。现在谈谈个人对平安康养战略布局的看法!

  去年二季度,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时候,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为13.5%,仅在2021年末,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5岁人口占比已达14.2%,已符合“老龄化社会”认定的标准。

  本周,国家卫健委发言人表示:“国人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7.93岁,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回望2015年,彼时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6.34岁,5年时间国人寿命提高了1.59岁。

随着平均寿命的提升, “养老金替代率”逐年下降。

第一支柱社保“不堪重负”;第二支柱“职业年金”覆盖面不广,且才实施“一个五年”;去年起“国民养老保险”成立成为了一个标志性事件,自此“个人养老制度”落地加快。

集采、特病、慢病用药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负担,“不敢看病”已经成为“过去时”;

互联网医院的出现解决了患者挂号、复诊、购药等诸多困扰;

医保局引导国内仿制药企业向创新转型。我国药企自主研发的单抗、双抗、ADC药物陆续上市,丰富了患者药物可选种类。

“个人养老制度”解决了钱的问题,医药改革解决了药的问题,但即使如此,帕金森依然是全球创新药企业耗资巨万也没能攻克的难题。一旦老年人发生失能、失智等情况,养老形势就会非常严峻

教主同学有一半都在海外,他们父母因为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差异、亲朋好友都在国内等原因没能出国。现在一些地区“入籍”政策收紧,恐怕很难在海外团聚;三分之一的同学去了一线城市发展,家长有一部分随孩子走,也有一部分仍坚守本地,这都会间接造成空巢。即使像我这样,家、父母、工作都在户籍所在地的人,由于上有老、下有小,一旦父母有一人生病,凭借一己之力想要做好护理也很难。另外,年轻人中“躺平一族”日趋增加,实际啃老者不在少数,身边同龄人生育意愿下降的一个原因就是不再指望“养儿防老”,养老院成了60-80后不同代际之间的共识。

“十四五”时期,国家将养老升级为国家战略。

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床位、医院老年学科、社区工作者数量都做出了刚性约束。据我在本地调研了解,不少社区都已经设立了单独的“养老服务中心”,不过可以提供的服务相对较少,资质相对有限,口碑一言难尽。

  早年间,地产公司曾相继布局康养机构,前期不能解决行业痛点,后期地产行业黄金周期终结,地产集团纷纷回收战线,养老布局成了“弃子”。其他行业中,唯有保险实现了保险+医疗+康养生态的搭建,完成了线下+线下双轮驱动的布局,可以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险公司中,平安、太保、泰康三家保险公司布局保险+医疗+康养的程度最深,下面先一起来看一下每家公司康养生态的优劣:

一、$中国太保(SH601601)$ 。

  太保医疗端既有与瑞金医院的战略合作协议,又有广慈太保互联网医院作为线上辅助。客户端有“太医管家”、“太保蓝本”两大平台。

  养老端在成都、大理、杭州、上海、厦门、南京六城落地7个养老社区项目,未来将通过自建+合作共建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康养布局。

  值得重视的是,6月10日,中国太保设立了康复产业基金,后续或通过投资的方式加快生态布局。

  太保相对薄弱的环节是:其线下合作的医疗机构扎堆长三角,线上的“太医管家”等平台用户活跃度不算高,医、药、险的连通环节亟待完善。

二、泰康保险。

  泰康在国内养老机构布局上是独一档的,落成高端养老中心最多。其在我们沈阳布局的泰康·沈园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在东北布局的高端养老中心,地点在浑南医大一院附近,我还去看过,环境非常不错!“候鸟式养老”模式领先对手。

  但养老离不开医疗,泰康外接的医疗机构质量整体有待提升,虽然有投资如“拜博口腔”等机构,但没有抓住客户就医难点,线上平台与几大互联网医疗平台相比差距较大,后面追赶几无可能。一些为客户提供的医疗资源并非是“三甲医院”的医生。泰康有解决方案,但没有解决医养头部资源稀缺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三、$中国平安(SH601318)$ 。

  平安在它的“第三个十年”里主要布局的是互联网+科技,很多人觉得平安在线下医养方面的布局落后于太保、泰康。教主从“取消保代考试后”平安快速增加人力,高层要求保代提升质量后毅然开启寿险改革等节点看,平安对于政策的变化非常敏感。其直到《健康中国2030》、“十四五”养老规划内容的公布后,才开始加速布局康养,或许是等待政策支持的确定性出现。毕竟建设医院、综合型高端养老机构是超级重资产,金融业还有着“回归主业”的刚性约束,现在去布局线下的医疗机构也不算是特别晚!

  本次平安康养开放日主要披露了以下信息:

(一)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的城市从最初的20多个扩围至30多个

(二)服务项目拓展至“衣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10大场景,总计200余项服务

(三)有1万名客户获得了养老服务资格,其中1000名客户已经体验了养老服务。

  如果从邻国日本的社会现状来看,69%的人选择了居家养老,我国大多配偶尚在的老年人也多选择了居家养老的模式。“9073”的数据就是最真实的佐证!

  据我了解,平安的居家养老服务分为室内监测、跌倒监测、睡眠期间体征监测和户外监测多个场景,可通过如智能音箱等终端,连接到线上医生、远程管家等多个顾问(服务是7X24小时在线的)

  除了老年人寻医问药方面的需求之外,平安管家还可以满足客户寻找“保洁员”等琐事的愿望。

  平安为了摆脱保险公司“同质化竞争”,去年率先升级了“平安臻享Run”至2.0版本。今年平安对居家养老服务也进行了升级迭代,从服务的多样性、可及性来看确实是领先同业。

  会上,杨铮提到了“北京今年会试点线下家庭医生”。北京作为北方城市,老龄化要比南方一些城市更严重,此外还可以就近配套平安重组方正集团得来的线下医疗资源,是不错的选位。

最后,教主还注意到,$平安好医生(01833)$ 2021年年报显示,平台共有20个科室的4.8万名医生、健康师等人员(其中多数为三甲医院执业医师)

从其他险企披露的数据来看,没有比平安医疗团队人数更多的。未来如果真的在线下比拼服务,平安的优势会明显一些,目前只是养老产品渗透率的提升阶段。

  不过,平安颐年城整体大概率要等到2024-2025年面向公众,旅居社区及护理院等产品业态也还在探索当中,康养短期能为平安股价带来的预期有限,投资者更多的精力还应放在“寿险改革”的大棋当中

@今日话题 @医疗ETF @医疗器械ETF @生物科技ETF516500 @豆丁大叔  @老柏树也有春天   @微笑对待每一天lsj    @潜龙在渊     @妻是西北金融女魔头    @鱼香基丝     @西贝复利    @value_investing    @老萨利    @施洛斯008     @爱睡de长寿龟    @雪球调研团     @问鼎资本-张佳男   @咆哮的大金刚   @中国平安   @singlespark

精彩讨论

陆冲河2022-07-08 22:39

总结陈词:饼很大,路很远!安心熬汤度荒年!今日头条:囚徒困境求鸡汤——逛雪球指南之三!老铁们,鸡汤熬好了!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明大教主2022-07-16 09:25

敬请期待中报我的长文啊

地堡2022-07-16 08:21

人力见底也快了吧

明大教主2022-07-11 18:01

这篇是叙事文,后面的中报期,预计十几篇会有的

ETFboys全球科技2022-07-11 17:50

明大分析到位

咆哮的大金刚2022-07-10 17:35

明大教主2022-07-10 15:54

有理有据有节!

咆哮的大金刚2022-07-10 15:42

主要是线下未来,这是大趋势。 没线啥啥都白扯。 现在养老行业这片蓝海,未来一定会成为保险行业二次发动机。至于能发展啥样,就的多多关注平安怎么做的了

宓悦2022-07-10 14:55

大A的波动远大于成长,无视波动单纯持有指数很难在长期盈利。一旦买在高点就是一个失去的二十年。这里面还没有考虑临时挪用资金的风险,假设因为一次临时挪用资金导致多挨上一次大跌,或者一次大涨没赶上,可能就会导致下一个失去的二十年。而当你想着去抓波动了,又中了招,你又变成小概率的赌博了。

有人想至少现在买入不是历史最高点,然后死等下一个大牛卖出。

大A在九十年代建立,而真正进入市场化是2000年后的国企改革。千禧年前的企业都是企业家台上作秀,国家队仗着控股权垂帘听证。千禧年后国家队看着布偶们立稳了,便剪去了几根牵线,让布偶们放开点手脚。所以千禧年前可以算是乱世,无论牛熊。

千禧年后国家队陆续放出了圈在笼里多年的国之重器,让他们也象征性开放点股权,在股市中尝尝腥。这也成就了08年的史诗级大牛

一方面国家队开放股权仅占总股份不到10%,90%以上还是自持。一方面限售政策原因,这开放的10%也有90%是限售股。也就是说千亿的巨无霸体现在股市中也就几个亿而已,而想操纵一只股票价格只须这几个亿流通股权10%的资金体量就够了,所以在一些机构游资甚至散户资金的炒作下大国重器们乖乖就范猛拉涨停,操纵股票的资金量虽小但编制指数时的权重还是按原值纳入的,所以这些大家伙一涨便带着指数疯涨。这就是08牛市的原因。

15年的牛市本质是杠杆,股市的杠杆率是各家券商掌握的,一般良心的券商控制在3倍以内。借钱是有利润的,见利忘义的券商也想抢点银行的生意,于是就有了10倍杠杆,甚至场外配资的杠杆率会在几十上百倍。再加上吸引的新入场玩家,和他们的杠杆资金。股市中的钱在瞬间增加百倍,再玩一次08年的局也就不成问题了。而高杠杆的风险就是无法应对波动,10倍杠杆,一个8%的回调就会被强平。更别说百倍以上的。所以这个牛逼吹得越大,他的皮儿越薄,一点点风吹草动就能引爆。后面的大跌国家队进场都搂不住,也就情理之中了。

咱们再看看现状,第一国家队大都完成股份制改革,该上市的也都上了市,限售股也都变成了流通股,资金池的承载量巨大。第二随着注册制改革中小企业上市的门槛消除,大量企业涌入,大A的盘子增大,拉升指数所需的价码也水涨船高。第三由于15年国家队折戟的教训,让上层对杠杆的控制重视有加。第四房地产锁定了百姓未来数十年的收入还贷。第五我们处在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转型期,说白了就是经济增长放缓。

数罪并罚,导致拿着指数死等,随着时间拉长只能看着大牛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不是越来越近网页链接

兴趣使然的股民2022-07-10 10:59

是正确的路线,走穷人路线有一定社会舆论风险,最后容易变成义务甚至倒贴的业务

猪油蒙心--鬼吹的2022-07-09 22:24

我也曾经想象,一种共赢的养老模式。但是养老靠公司成功的概率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