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令】为什么多数人在股市亏钱,靠什么成为少数人?

发布于: 雪球转发:21回复:4喜欢:426

今天写了很多长期的思考,我本来想拿这些东西写论文的,肯定能过查重,但是估计答辩过不去,因为基本是不知所云,呵呵。

关于情商和智商:

前几天,看篇马云的文章说,成功靠情商,不败靠智商。过去30年,的确是有很多这样的成功机会,勤奋、加情商,再加运气,等于成功。但我觉得未来30年,不论打江山还是守江山,都需要不可或缺的智商,尤其是守江山。

有闲钱参与股市的,多数在其他行业是比较成功的,甚至是最成功的,但为什么大多数人在A股亏钱?包括长年慢牛的美股也是一样,多数专业机构在美股跑不赢指数。

先说“勤奋”,非职业投资人其实不具备。因为不太可能每天研究股市10个小时,他的勤奋主要体现在自己的本行业;

再说“运气”,在股市赚钱的确需要运气,比如遇到行情好的时候。但在股市不亏钱,扛得住熊市,要靠实力;

“情商”,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的想法:过去30年,传统的高情商,主要表现是善于搞关系,客户、供应商、上司、下属,把方方面面的人搞定就是情商高。但很可惜,这套在股市玩不转。监管趋严,大数据技术更多的运用,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的风险会越来越大。尽管股市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不管怎么样,比起其他行业,股票二级市场是相对公平公正公开的。做投资需要的“情商”,是善于控制情绪,自信,韧性;

“智商”,很简单,股市里没有傻子,所以聪明并不够,必须是最聪明的。随着散户逐渐被淘汰,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另外,阿尔法go战胜李世石,超出我的预期,人工智能参与股市可能会越来越多。

关于技术分析和战胜市场:

很幸运,9年多以前,我进入这个股市之初,就清晰认真地考虑过这些问题,所以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投资之路。

我选择的是技术分析,因为我相信市场的力量,市场的价格运动本身就反应了所有参与者的行为,包括理性参与者,非理性参与者,也包括潜在的参与者,市场监管者等等,是完整的大数据。有点像有效市场假说、随机漫步理论,但我觉得会有少数人可以获取超额收益的。

获取超额收益,不是试图战胜市场。战胜市场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市场本就不能作为对手,有踢足球战胜球场和足球规则的说法吗。在股市,对手是其它所有非自己掌控的人和资金,市场不可战胜,但只要比其他人做得好,就有可能获得超额收益。

关于波浪理论和江恩理论:

最近才看我文章的人,可能不会知道,我在运用波浪理论,因为现在我已经很少去数表面的浪了,这个已经根植在体系核心了。我在接触技术分析之初,就选定了相信波浪理论。很多人看到这个理论就“呵呵”了,呵呵,我选择它就是因为多数人在“呵呵”。

千人千浪,这正是魅力所在。不管是技术分析,还是基本面分析,如果一套理论,有确定的准则,能让多数的使用者得出相似的结论,赶快远离它。很简单,在股市赚钱或跑赢指数的永远只是少数人。

波浪理论说的内容很简单,涨完就会跌了,跌完就会涨了,市场有主要运动的方向,也会有次要的逆向走势,是自然法则,是“道”的层面,没有必要苛责“不可证伪”,不科学,非要讲科学,ok,多数科学家进股市的话,也是失败者。

江恩理论,我看的并不多,其实现在也不明白到底是什么,但肯定不是画什么江恩角度线之类的。我觉得江恩并没有透露核心的东西,或者是无法表达,当然,还有人认为他不存在。但不管怎样,他那种预测方式,是我很欣赏的。

关于预测和交易:

“预测”,一个很有争议的东西。但我认为,试图赚钱或跑赢指数,优秀的预测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不然凭什么呢?很多人声称自己不预测市场,预测必然会失败。但是,当一个人买入一只股票的时候,就一定在预测了,预测这只股票会涨,或者相对其他一些股票跌得更少,自欺欺人有意思吗。

但是任何一个成熟的交易者,也会明白预测和交易不是一回事,预测有对有错,交易却不能错,这里说的是不能错,不是不亏钱。有时,正确的交易会带来亏损,错误的交易反而盈利。但坚持正确的交易,是长期盈利的基础。孙子兵法说,以正合,以奇胜。正确的交易是“以正合”,优秀的预测是“以奇胜”。

关于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

这个我不想撕X,我觉得都很好,存在既有道理,而且两者并不冲突。

从技术分析的角度看,我更偏均值回复策略,做反转。从基本面角度看,喜欢在熊市之后,行业基本面很烂,或者刚有好转迹象的时候买入,我看行业更多,看宏观基本面和公司基本面都比较少。

宏观基本面要承认看不懂,其实炒股怕的就是自以为能看懂宏观基本面,首先,事实表明,宏观基本面和股票走势的关系非常复杂,不是简单正相关或者负相关的;其次,宏观基本面,本身的复杂程度,以及数据的难获取程度,足以让99.99%的人“呵呵”,纯粹吃力不讨好。

公司基本面,行业内分散持股2-3只,不试图找最终那只“鹰”,但不要都是“猪”就好了。当然,到猪也会飞的时候,就无所谓了。

多数的时候,我不常用趋势策略,特别是做长期趋势。从基本面看,我也不喜欢成长股。因为我不确定哪些行业会成长,不确定行业内哪个团队会崛起,这个团队的能力和道德,尤其是道德风险,这些都是自己不能把控的。除非是有一定数量的股份,并且自己在这个行业有很强的实力和布局,像BAT、一流的并购基金、创投和PE,能做更多的事情。扯远了,这些我都没有。

关于量化投资和人工智能:

现在很热门,也很让“人”担忧。看到这个趋势,并承认这是趋势,然后拥抱它,但一定不要用大多数人的方式来拥抱。很简单,只要是大多数的,一样不能赚钱或跑赢指数。

量化投资在美国发展了很多年了,其实也没有什么神秘的,而且同样不怎么能赚超额收益,但用这种方式可以更有效率,节约人力,扩大策略的资金规模上限。

一个量化策略,通常包括阿尔法模型、风控模型和交易模型。其实,我觉得完整的非量化策略,也是包含这些模型的,真没看出区别。

但现阶段A股,多数人的交易方式还是很落后的,人再快也没有机器快,至少在交易这个层面,量化交易是有优势的。所以,我现阶段的重点也是在研究交易层面的量化,控制交易成本和提高交易效率,只要下了功夫,这个环节,就能超过多数人。

风控模型,通常简单粗暴最好,很容易量化。但我感觉,很多非量化的策略,几乎不做风控,股灾期间有了各种灾难级的表现,所以风控方面,量化策略占据了优势。

最核心的环节,就是阿尔法模型了,即如何通过择时或选股,获取超额收益。这个环节,我目前没有看到量化策略比非量化策略有优势。甚至,我觉得量化策略在最核心的这一块,弱于非量化策略。

去年下半年量化策略表现出优势,最重要的原因是风控做得好,其次是交易的优势,阿尔法起了多少作用不清楚。今年量化策略总体表现比较平庸,我觉得就是因为交易和风控的优势弱化了,作为对手盘,现在没被套的活跃资金,不管是不是量化,在交易和风控方面不可能做得很差的,市场上没有那么多韭菜可割。

在阿尔法模型方面,最重要的是人,或者是操盘手具备择时能力,以自身的力量获取超额收益,我绝大部分的精力会放在这里,其它的交给计算机;

或者是操盘手具备选股能力,本质还是识人选人的能力,超额收益不仅取决于操盘手,很大部分来自于被投资公司的管理团队。择时选股或选人,这些方面,通过计算机程序量化,目前还没有什么显著的优势,看不到,除非是真正意义的人工智能出现。

阿尔法go呢,围棋我不会,它很复杂,阿尔法go战胜李世石,是人工智能很大的突破。但其中一局,被李世石神之一手出奇制胜,其表现不像是有智力的样子。人工智能在金融市场还有很多路要走,尤其是二级市场,这里不是4:1你就胜了,有时输1局就不得翻身了,像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2008年的雷曼,很多年前的项羽。

话说回来,如果给李世石配一台阿尔法go,再战会怎样?如果李世石参与研发阿尔法go2.0,再战阿尔法go1.0,会怎样?借助计算机完成大量的计算工作和高效的执行工作,人来负责最少量但最核心的智慧那一部分,我觉得靠谱。

量化对冲基金,在国内会有一段蜜月期,因为A股散户居多,投资水平较低,从美国搬一些老套的策略回来就很好用了,这些策略在美国放很高的杠杆都已经不容易跑赢大盘,在A股却可能赚钱或者跑赢指数,而且是无杠杆或较低杠杆,也就是较低风险。但很讽刺的,国内的投资人多数还不接受量化对冲,而且看不上这点收益,每年15%根本不能满足胃口。而等到市场逐渐成熟,投资人开始接受每年15%,对不起,量化对冲在那时的环境,又赚不到15%了,或者需要10倍20倍的杠杆。

总体看:

A股还不成熟,主动投资,不管是量化还是非量化,都有一段时间的发展期,这是一个财富洗牌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未来几年或十年,也许更长一点,这个就真不知道了。但长远看,被动投资会越来越适合,财富剧烈变动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这是股市和社会走向成熟的标志。

回到开头,成功靠情商,不败靠智商。还没有成功的,说实话,靠情商,吃苦耐劳,做正常的关系,还是免不了,赚不了很多钱,但是在一个小的领域有所成就也是很好的。但已经赚了钱的,守住财富,需要的是智慧。

$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阿令的组合(ZH019633)$ @阿令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