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地利不断推进,金融IT持续催化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0

近期,计算机板块整体表现较好,其中金融IT板块有着不俗的表现,恒生电子长亮科技同花顺等均有着较大的涨幅。

中泰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谢春生在进门财经路演时认为,中国金融IT企业正面临一个比较好的政策环境,金融业务创新发展有望加快金融IT的快速发展。

一、金融IT技术架构演进路径分析

对于金融IT公司而言,其需求端主要有五大来源:

第一,金融产品的增加带来IT产品的需求;

第二,金融政策及制度的变化带来IT产品的需求;

第三,金融客户的新设或收购、兼并等带来IT产品的需求;

第四,IT技术本身的发展带来客户对产品更新的需求;第五,客户因差异化竞争带来的个性化需求。

IT技术的发展是金融IT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金融行业正处于从互联网化向智能化迈进的过程中。前三大需求更多受制于国内金融市场本身的发展阶段及政策的影响,属于外因;而IT技术的发展则是金融IT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回顾金融IT技术的演变路径,我们可以看出,金融IT技术先后经历了三重浪潮:

第一个阶段是电子化,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把所有的业务从人工的手段逐步电子化;

第二个阶段是互联网化,指数级的提升了效率;

第三个阶段是智能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对整个金融体系将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金融个性化时代来临,中台战略开始崛起。金融IT厂商面临着越来越个性化的场景、快速迭代、弹性配置和智能计算。

为满足金融机构的个性化需求,金融IT厂商如恒生电子开始提出中台战略,打造技术中台JRES3.0、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三位一体的大中台体系,全方位满足客户的快速个性化技术开发、数据处理和业务系统需求。

1、券商交易系统技术架构演进路径回顾

集中交易系统作为券商的核心系统,对券商柜台业务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回顾券商的核心交易系统的演变历史,可对金融IT架构的演进有一个更为直观清晰的了解。我们以恒生电子的证券集中交易系统演变过程为例。

前身一代--证券柜台交易系统BTRV5.0(1997年):第一次采用BTRV(文本本地化)数据库,占据市场半壁江山。同时,针对柜台下单、现金交易的弊端,恒生还推出刷卡委托和自助委托、银证转账、网上交易系统等解决用户痛点。

前身二代--恒生证券交易系统98SQL版(1998年):升级为SQLServer数据库。最大的变化在对数据库的升级,恒生98以微软SQLServer数据库为基础,该数据库的容量和稳定性在当时都是市场上最好的。

第一代--证券综合业务平台企业版(2001年):完成三层架构的转变。证券综合业务平台企业版,作为第一代的券商集中交易系统承担了券商从独立营业部模式向集中交易转换的重要责任。

在系统架构上有重大变化。恒生开发了中间件系统AR/AS,在此基础上,企业版将恒生98版两层的业务架构变成三层架构(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完成了内外网的分离。

第二代--企业版2.0/3.0(2004年):升级为Oracle数据库。随着网络发展,总部开始集中管理,各营业部只作为一个终端接入。总部集中化管理后,数据库容量呈数量级增长,在此背景下,企业版3.0对数据库进行重大升级,升级为Oracle数据库,产品上线后受到了市场的极大认可。

第三代--恒生06版(2006年):业务前移,数据库依旧处理业务,将一部分业务移到中间件上。中间件具有比较好的扩展性,业务量大时只需要添加一些中间层或中间件,数据库这块只需要一般的数据库即可。

至此,前述所有系统版本均是基于传统的紧耦合IT架构,紧耦合即意味着模块与系统之间关系太过紧密,存在相互调用。紧耦合架构的缺点在于牵一发而动全身,更新一个模块会导致其他模块结果变化,这就导致系统升级更新会非常复杂且周期长。

第四代--UF2.0(2009、2010年):从紧耦合架构全面升级为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松耦合架构。

2008年以后诸如华泰证券等大型券商由于以散户为主,客户量大增,对原有集中交易系统造成较大压力,产生了对高性能、可扩展、高吞吐量的需求。

恒生与华泰、中信共同开发建设集中交易UF2.0版本和融资融券UF2.0版本。UF2.0采用“大管理、小交易”的SOA松耦合结构,各个系统之间尽量解耦,不同系统升级扩展和原来系统关联度不大,能支持千万级的客户容量和并行扩展。

经纪业务运营平台V2.0采用SOA松耦合架构体系,遵循前台和后台、交易和结算、管理和业务的三分离原则,使得各业务系统专业化分工。系统多交易中心模式成熟,具有轻订单、性能优、易平行扩展的特点,从容应对万亿行情且高效处理超千万级客户交易和清算。

2012年,全新UF2.0平台搭载UFT2.0(证券极速交易系统),实现了证券业务的内存级交易。原有的集中交易系统一般分为三层结构(终端+中间件+数据库),UF2.0提出了四层结构,将中间件拆分为逻辑层和原子层,将一部分的计算放到逻辑和原子层来完成,以分担数据库压力,并且引入多交易中心,可并行扩展。

第五代--UF3.0(2019年):互联网分布式架构+微服务+灰度发布。

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UF3.0是基于JRES3.0技术平台进行开发,JRES3.0是一个符合互联网分布式系统开发的JAVA开发技术平台,具备可复用(Reuse)、可拓展(Extend)、高安全(Security)的特性。

UF3.0采用全新的互联网分布式架构和微服务模式,采用灰度发布灰度升级,使得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加快。

分布式、可平行的扩展技术将提前打造系统堡垒,分散风险,业务得到灵活重组支持,管理上可以通过统一运维监控,进行全业务、全设备、全事件监控,统一运维,并支持智能告警。

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UF3.0“以用户为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从用户视角出发,账户中心为账户业务唯一入口,实现账户数据一致性管理,实现全景账户视图、提供全业务、全市场的业务支持。消除公司级用户信息孤岛,构建以用户为中心集中运营体系。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证券交易系统先后经历了两大变化:

一是数据库从BTRV数据库到oracle数据库的升级,主要是随着交易量的数量级增长,系统对数据库的容量及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

二是系统架构经历了从两层架构、三层架构、SOA松耦合架构到互联网分布式架构的升级,核心在于越来越强调IT系统升级的灵活性和快速迭代,以支持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的快速迭代,消除信息孤岛,更好的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营体系。

2、金融个性化时代来临,中台战略兴起

什么是中台?

中台就是Gartner在2016年提出的《Pace-LayeredApplicationStrategy》报告中三个层次里面的SOD,提供了比前台(SOI)更强的稳定性,以及比后台(SOR)更高的灵活性,在稳定与灵活之间寻找了一种平衡。

为什么需要中台?

在越来越个性化的时代,第一时间了解用户、识别用户需求并推出相应的金融服务,是目前所有金融机构差异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当传统的“前台+后台”的平台化架构无法满足金融机构快速响应前端用户需求、快速进行创新迭代的需求,“中台”概念应运而生。

中台可以将日益臃肿的前台系统中的稳定通用业务能力“沉降”到中台,为前台减负,恢复前台的响应能力;又可以将后台系统中需频繁变化或是需要被前台直接使用的业务能力“提取”到中台,赋予这些业务能力更强的灵活性和更低的变更成本,从而为前台提供强大支撑。

中台战略的起源

中台战略来源于芬兰的游戏公司Supercell,其仅有300名员工,却依靠强大的技术中台,来支持众多小团队进行游戏开发,从而成为最会赚钱的明星游戏公司。

2015年阿里参观Supercell,从Supercell获得灵感,之后全面启动中台战略,组建“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机制和业务体制,整合阿里的产品技术和数据能力,将原来的搜索事业部、共享业务平台、数据技术及产品部并入中台。

2018年9月,腾讯成立了技术委员会,其定位是“通过内部分布式协同,加强基础开发,打造具有腾讯特色的技术中台”。2018年12月,京东和百度也开启了各自的中台战略。此后美团、滴滴等一众互联网巨头,接连开始组织架构的调整,意图打造中台。

金融IT厂商中,恒生电子率先提出中台战略

在一众金融IT厂商中,始终走在行业前沿的恒生电子率先提出了中台战略,布局构建技术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三位一体的大中台体系。

1、技术中台:2018年10月恒生发布JRES3.0,2019年5月,恒生联合蚂蚁、阿里云三方共同发布JRES3.0poweredbyAnt平台。

JRES3.0是一个符合互联网分布式系统开发的JAVA开发技术平台,具备可复用(Reuse)、可拓展(Extend)、高安全(Security)的特性,可以降低业务开发人员技术要求,提升开发效率以及系统稳定性。恒生目前正在将其所有业务系统向JRES3.0进行迁移。JRES3.0还可以输出给客户供其进行个性化系统开发。

2、业务中台:恒生业务中台致力于为金融机构业务赋能,目前分为两部分应用:以客户为中心和以产品为中心。业务中台通过恒生在金融行业二十多年的深耕,沉淀业务共性因素,在客户和产品两端实现金融业务贯通。

3、数据中台:恒生数据中台致力于为资本市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一体化的数据中台解决方案,包括:一体化的平台建设、数据治理、大数据AI应用。数据中台的建设有助于支持前端业务,同时有利于数据分析应用能力的专业化。

近期恒生推出数据中台统一咨询中心,可以实现:

1)多源数据源对接,统一下游服务。通过清洗、转换、比对、合成统一资讯模型,通过高质量资讯赋能包括投研一体化、统一监管报送、估值、风控、O3等多套核心业务系统。这也是数据中台通过数据赋能业务的核心价值体现。

2)数据应用模式从分散到统一,降低数据冗余;

3)多家资讯商数据经过标准模型清洗且经过比对合成之后,生成一份高质量的标准的资讯数据,同时通过数据服务发布层的配置化操作,轻松实现包括微服务api、消息队列、推库、生成接口文件以及sql/jdbc的方式对外开放;

4)投研大数据赋能,大量外部另类资讯引入时,作为黄金参考数据,进行数据校验、补齐。

二、金融IT下游需求分析

上面我们分析了金融IT技术和产品的演化路径。对于金融IT的具体需求,我们认为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产品的增加带来IT产品的需求;第二,金融政策及制度的变化带来IT产品的需求;第三,金融客户的新设或收购、兼并等带来IT产品的需求;第四,IT技术本身的发展带来客户对产品更新的需求;第五,客户因差异化竞争带来的个性化需求。

我们认为,金融IT需求的本质是:变化。具体包括政策变化和交易规则变化带来的需求。

第一,金融监管政策变化带来的需求变化

我们经常说:金融监管趋严,金融IT需求受到压制。这其中的传导机制是什么?其实金融政策变化直接作用的不是金融IT企业,而是金融IT企业的下游客户。金融政策影响的是金融机构所开展的业务类型(是否具有创新性)、业务的种类,业务的规模等等。

这些一旦变化,券商基金公司对金融IT系统的需求就会发生变化。比如,当政策鼓励创新时,券商基金公司要开展创新业务,而在开展这些新业务之前,第一步是要采购IT系统。

因此,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化(趋紧还是放松)都会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变化,来对金融IT公司产生业务影响。

第二,交易规则变化带来的需求变化

这里的“交易规则”是一种宽泛的说法,其指的是与市场交易相关的做市规则、机制、风控、估值、核算等等相关的众多环节。比较好理解的一种方式,比如沪港通、深港通等,都是在原来系统的基础上,新加的一种交易机制和规则。

这些变化都会产生新的金融IT需求,因为券商基金公司都要为其增加、升级新的IT系统模块,甚至是采购一套新的系统。其实,符合这种类型的交易规则变化还有很多。

从我们之前对金融IT下游需求分析的逻辑中,包括了科创板、理财子公司以及券商结算方式变化等带来的需求。从目前这几个需求变化来看,其正在逐步落地。

1、科创板需求

根据我们测算,中性条件下科创板带来的新增金融IT需求规模达到8亿元以上。科创板于2019年7月22日迎来第一波公司,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部里程碑。

科创板的IT交易系统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在做市、交易规则、涨跌幅设置、适当性管理、投资管理系统参数等各方面,与之前的系统完全不同。

催生对IT系统不同模块的更新和升级需求。从科创板推出后的运行效果来看,投资者参与度较高,因此,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对科创板的投入成为必选项。

2、理财子公司需求

根据我们测算,中性情境下,银行理财子公司IT系统建设规模有望达到12亿元。2018年10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规定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

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建立有利于银行理财作为银行资管产品与券商、基金、保险等资管产品竞争。这也意味着,金融IT系统有望迎来新一批增量客户。

截止11月初,已有16家商业银行相继宣布拟成立理财子公司。其需求的模块包括:理财分销、理财销售、资产管理、信息披露、理财信息报备、资产估值、绩效风控、FOF投资分析等。

3、券商结算方式的推广需求

2019年2月,证监会下发《关于新设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模式转换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新设公募基金管理人采用证券公司结算模式的试点工作已经正式转为常规,要求新设立公募基金新产品应采用券商结算模式,并且鼓励老基金新产品采用该模式。

在券商交易模式下,由券商来承担公募基金的结算,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一,更加专业;第二,在交易的前端增加一道风控。券商对基金公司的交易行为进行实时验资验券,对基金公司的异常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监控。

业务影响:不只是结算方的变化,更大的是托管机构的变化。公募基金公司交易模式的变化,对基金的交易、发行、托管等多方面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以上我们看到了结算方的变化,其实更大的变化来自于托管机构的变化。在现有交易模式下,公募基金托管都是放在银行,这样可以借助银行渠道来进行基金产品的销售。

与两种交易模式相对应,目前托管方式也分为两种:券商交易银行托管,券商交易券商托管

1)券商交易银行托管,即公募基金的托管机构是银行,在这种模式下,基金公司结算、托管都是由银行承担。2)券商交易券商托管,也就是公募基金的托管机构转变为券商。基金公司的交易、结算、托管等环节由券商来承担。

因此可以看出,交易模式的变化,或将带来托管机构的切换:从银行切换为券商,有望带动券商经纪业务和托管业务的发展,推动券商打造交易、结算、托管、投研、代销一站式机构经纪服务。

IT需求影响:新系统采购+配套升级。通过以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基金公司交易模式的变化,将使得原来在银行进行结算和托管的业务环节,转移至券商来承担。这就将带来券商对系统采购、更新升级的需求。

1)新系统采购需求。因为券商之前并不承担结算和托管角色,所以相应的券商是不需要或者并没有配置相应的软件系统。基于此,券商需要新配置的系统模块包括:结算系统、风控系统、托管系统。

2)配套系统升级需求。在券商交易模式下,对券商的交易系统性能、结算性能、交收责任承担能力、客户违约处理能力都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托管券商需要对相应的系统进行升级,以满足更高的需求。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它需要券商提供高性能、大并发、大容量、稳定的交易和结算系统,保证公募基金交易的同时,还可以快速满足公募基金个性化需求迭代。

同时还要求券商具备高效的清算结算能力,在当天晚上7点之前向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提供对账单数据,便于公募基金产品估值的发布。

IT系统需求规模:量化测算。对于公募基金公司交易模式的变化,我们粗略估算下其潜在系统需求规模。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只是大致估算出量级,不追求数据的精确性。

1)结算环节。券商交易模式下,结算由银行切换至券商,券商需要配置相对应的结算系统,也包括对应的风控系统等。

我们判断结算系统(加上风控系统)的采购费用大概在百万上下级别,假设保守估计100万/家。根据中国证券协会数据,目前国内券商数量为131家,假设前100家券商需要新采购该系统,市场规模大概是1亿元左右。

2)托管环节。如果公募基金产品由券商来托管,还会涉及到牌照问题。根据证监会披露数据,截至2018年12月,具备公募基金托管牌照的券商有16家。

我们假设这些托管券商都采购托管系统。根据我们草根调研,一套托管系统的采购费用大概在上千万,我们假设1000万/套。

我们认为,具备托管资格的券商或将都会采购该系统。而且我们认为,考虑到托管业务是从银行切过来的一块蛋糕,后续其他券商或将会积极申请基金托管牌照。

根据2018年5月和讯网报道,当时排队申请该公募基金托管券商增至10家。可以预期,潜在的券商托管系统需求方有望逐步增加。

为了客观给出此次交易模式变化带来的潜在IT需求,我们分情形估算,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对潜在的IT系统需求规模进行了大致估算,中性情景下公募基金结算方式变化带来的IT系统改造需求达到6.5亿元。

三、金融IT行业内外边际变化

我们一直认为,计算机行业受两个外部变量影响比较明显:市场的风险偏好和市场的流动性。而计算机行业的金融IT板块,对以上这两个因素的反应则更加灵敏。因此,从市场的流动性宽松以及风险偏好的边际变化中,我们可以去寻找金融IT板块可能的变化方向。

当然以上我们是从外因的角度去看这个金融IT板块。除了外因之外,我们更应该关注金融IT板块自身在不断发生的一些变化。

变化一:外部政策环境

我们这里指的外部环境并不是以上提到的影响流动性的外部政策,而是影响金融IT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金融监管环境

我们认为,金融监管政策也是有周期的,一旦一个政策周期开启,就会存在一定时间的延续。而对于金融IT板块而言,有利的政策环境是不断鼓励金融创新的政策环境。

其实,从2018年底和2019年初,我们已经看到金融监管政策方向出现拐点,显示出边际放松的迹象,包括券商接口放开等等。而从政策演化趋势来看,我们认为,政策有望逐步走向鼓励金融科技发展,鼓励金融创新的方向上来。

第二,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则是更加落实到金融IT行业层面。2019年8月下旬,央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规划》提出6方面重点任务,重点任务下具体要求包括27项。

六方面重点任务分别为:一是加强金融科技战略部署,二是强化金融科技合理应用,三是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四是增强金融风险技防能力,五是强化金融科技监管,六是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支撑,持续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

其中,第二条“强化金融科技合理应用”中,对金融与新兴技术的结合做出具体要求,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分布式数据库、身份认证体系等。我们认为,从产业政策演化方向来看,政策鼓励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力度在加强。

变化二:技术产品化,流量货币化

技术向产品的转化,本身就是IT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演化趋势。但由于行业属性(特点)不同,技术应用程度不同,每个细分领域的技术产品化进度也有存在较大差异。

从金融IT领域来看,技术产品化趋势愈加明显,相关产品也已经逐步成熟。比如,云和AI的相关产品的应用,我们看到恒生在AI产品方面已经有几代产品的迭代。

另一方面,金融IT公司在流量转化方面更加有效。2014-2016年,部分金融IT公司获得了大量的线上流量,但当时流量转化的方式和产品相对比较单一。

而目前来看,流量转化的商业模式和产品矩阵则更加丰富和多样,流量的转化效率得到一定提升,我们可以从两个指标来看:一个是转化率,一个是单用户ARPU值。

更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的也在对传统金融的部分垂直领域形成强大竞争,包括:互联网基金(天天基金网、蚂蚁财富的快速崛起)和互联网券商(东方财富对传统券商经纪业务的竞争)。

变化三:相对比较优势,带来客户(区域,海外)拓展

从海外金融IT公司发展特点来看,比如FIS、Fiserve、MSCI等。这些公司的收入体量一般是我们国内相关金融IT公司收入的10-30倍左右。

这其中一部分是因为,这些公司不断在金融IT的各细分领域进行延伸拓展;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它们将自身相对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海外区域拓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国内的一些金融IT公司,在互联网流量和大规模云并发数据支撑的产品方面,相比海外金融IT公司,具备明显的相对比较优势,可以以此作为海外业务的突破口。

我们看到,恒生电子长亮科技在不断将自身业务进行出海。区域(客户)拓展-全球化经营,是该领域公司突破自身成长瓶颈的重要方式。

四、从海外金融IT龙头FIS看金融IT成长逻辑

FIS公司成立于1968年,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技术解决方案的全球供应商,2018年收入体量为84.2亿美元,净利润为8.5亿美元。2019年2月25日市值约345亿美元。

FIS为金融界提供软件、服务、咨询和外包解决方案,专注于零售和机构银行业务、支付、资产和财富管理、风险和合规、交易支持、交易处理和记录保存等。FIS总部位于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拥有超过5.2万名员工,为全球130多个国家的2万多家客户提供服务。

FIS(FidelityNationalInformationServicesInc)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技术解决方案的全球供应商。FIS为金融界提供软件,服务,咨询和外包解决方案,专注于零售和机构银行业务、支付、资产和财富管理、风险和合规、交易支持、交易处理和记录保存等。

公司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为1968-2006年,即借壳上市以前。阶段二为2006年-2017年,业务扩张阶段。阶段三为2017年至今,业务聚焦阶段。

1、从并购剥离看FIS的业务逻辑

公司发展至今最大的三次收购分别是:(1)2006年,18亿美元收购Certegy,借壳上市;(2)2009年,29.4亿美元收购Metavante;(3)2015年,91亿美元收购SunGard。

公司通过收购实现了稳定增长。公司通过收购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和服务,补充并增强了公司现有的产品,实现收入多元化。这些收购产品主要包括支付解决方案、移动银行解决方案、物品处理服务、发卡机构服务、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电子资金转账(EFT)服务等。

公司向国内公司以及北美境内外的全球组织和公司销售以上解决方案,客户遍及全球。公司的战略收购扩大了公司的可用解决方案集,扩展了业务范围,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地位。

1)2008年剥离贷款人业务;2)2017年出售Capco60%的股权,咨询业务不再并表;3)2017年剥离SunGard的公共部门和教育业务,只保留了金融系统业务。

通过剥离完成业务聚焦。通过业务调整,公司逐步剥离与金融科技不相关的各个业务(贷款人处理服务业务、博彩业、咨询领域、公共部门和教育业务),将重心聚焦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即金融科技领域。

2、FIS成长路径对国内金融IT的启示

通过我们对FIS的分析,我们认为:

1)金融业务种类决定IT系统种类。金融业务开展的前提是需要更新、升级、替换为新的系统和模块。金融业务的发展推动金融IT系统的发展。金融业务发展的核心动力来自于创新。

2)产品拓展带来成长逻辑。对于任何一个做产品的公司而言(包括软件产品和硬件产品),当一个产品的渗透率和市占率已经超过50%的时候,就很难实现高增长,而对于大部门的公司而言,可能在达不到50%这个数字之前就已经没有了成长。

因此,对于这些公司而言,维持业务高成长很好的一个路径就是拓宽产品线。而拓宽产品线的方式,第一,自研:在已经产品线的基础上,进行上下业务系统的延伸。这需要公司具备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第二,收购:通过收购不同的业务模块系统公司,来增加产品线。

3)创新对金融IT的重要性高。我们这里的创新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金融业务的创新。我们之前说到,金融IT需求的本质是:变化。其中一个就是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化。

虽然金融监管的收紧也会带来IT系统的需求,但金融创新更能形成良性加速循环。第二,金融IT产品的创新。这就对金融IT企业提供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基于自有产品,加快新产品迭代和外延。既可以从核心系统到外延系统,也可以从外延到核心。

基于以上,我们认为,中国金融IT企业正面临一个比较好的政策环境,金融业务创新发展有望加快金融IT的快速发展。推荐:金融IT产品公司:$恒生电子(SH600570)$$赢时胜(SZ300377)$;互联网龙头:$东方财富(SZ300059)$同花顺;银行IT公司:长亮科技。建议关注:顶点软件科蓝软件

文章内容为中泰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谢春生在进门财经路演核心观点

全部讨论

了凡先生启示录2019-09-19 17:51

腾讯+华为+深圳+长亮:国家数字货币

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参与了国家数字货币研发应用。国家数字货币的普及,支付宝和微信都已经融入到大家的生活方方面面。

阿里巴巴有支付宝应用,研发金融科技是它参股8.5%的银行IT公司科蓝软件。

腾讯有微信应用,研发是它参股9.6%的银行IT公司长亮科技。

腾讯的金融科技唯一排他性合作公司是长亮科技,因为长亮科技是国内第一梯队的银行IT公司,腾讯全市场综合考察之后,发现最优秀的是长亮科技,全部是国产自主研发,所以腾讯收购了9.8%长亮科技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