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伊利,光明的差距看海天,千禾

发布于: Android转发:96回复:308喜欢:136

最近雪球突然推送了好多关于千禾零添加酱油相关的文章,我就有意没意的看了一些。


关于千禾味业的很多发言,让我想到了几年前关于伊利和光明的往事,我就结合伊利和光明来聊聊千禾,由于我没有长期跟踪千禾,难免有错漏,大家就当看一个老股民的回忆。


看了看海天的市值5000亿,千禾250亿,差距20倍之多。


伊利2600亿,光明乳业200亿,差距也非常大。


这么大的市值差距,和我们在超市的印象是非常不符的。我们逛超市在冷柜里看到伊利和光明,直觉是差不多的品牌。千禾的酱油最近一年超市货架上也非常常见,酱油的几大品牌,海天,千禾,李锦记什么的也都差不多,我们真的无法想象市值竟然差距20倍。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光明这么多年来市值增长缓慢,而伊利却走出长牛走势。


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海天市值高达千禾的20倍。


我从利润,利润率,消费习惯,渠道等几个方面来简单复盘一下


1:利润

海天2019年利润50亿。伊利2019利润62亿

千禾2019年利润1.83亿。光明2019年4.65亿。


海天利润是千禾的20倍左右,市值也是20倍

伊利利润是光明的13倍,市值也是13倍


通过对利润的对比,就找到了市值差距如此大的最直接的原因。有多少利润就有对应的市值。当然,酱油现在市盈率90倍,牛奶30多倍,估值不同,但同行业估值是接近的。


光明2012年至今,利润就在3到6亿之间波动,几乎没有成长。所以市值长期停留在200亿附近。而伊利2012年至今,利润从10几亿增长到60多亿,长期增长,市值自然增长。


千禾的利润从几千万增长到1.83亿。


海天2012年利润12亿,2019年利润50亿。千禾和海天都有显著的增长。但千禾的体量太小了。


2:利润率

光明多年来,净利润率3%左右

而伊利的净利润率常年维持10%左右

为什么伊利可以利润率比光明高这么多,这里面包括公司管理,包括规模大小。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光明的产品定位倾向于冷鲜奶,包括酸奶,巴氏奶,而冷鲜奶依赖于冷链,成本巨高。而伊利的主业是常温奶,保质期6个月,不但不需要冷链,渠道销售也更喜欢常温奶。


海天的净利润率20%以上,而千禾只有10%。是什么原因呢,我估计和千禾倡导的零添加关系比较大。


光明和千禾,共同特点都是倡导更健康,更注重口味,一个是冷鲜,一个是零添加。然而光明多年来营业收入增长缓慢,而伊利则稳健增长。这可能是因为下面的原因


3:消费习惯

为什么我们在网上经常看到有人说,冷鲜奶口味多好,常温奶不好喝。但是现实却是常温奶销量远大于冷鲜。


实际上这就是我们选择性偏差,选择喝冷鲜奶的人群要么是非常注重生活品质,要么是注意养生的退休老人,这些人在网络上的话语权相对更大。


而90%的人,是物质条件非常一般的普通人,他们可能完全品不出冷鲜和常温的区别,也根本不在意零添加与否。他们可能是每天疲于奔命的上班族,根本无法承担保质期只有几天的冷鲜奶的时间成本,只能买上2箱牛奶在家里慢慢喝。


这就是为什么光明的股东在网上喊了几年,股价却没有大幅增长的原因之一。


千禾能否长足增长,关键因素或许也不是零添加,而是渠道的建设。


4:渠道

对于快消品来说,渠道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渠道包括广告,营销,终端等


海天在酱油领域类似伊利,说白了,就是现金流超级强大,广告费,冠名赞助,渠道,都需要大量的现金。伊利还专门成立金融公司给产业链上的公司提供贷款服务


这就是先发优势,由于海天,伊利已经有强大的造血功能,以至于可以随随便便几亿元的冠名赞助。而千禾利润还不够大厂做一个广告,光明的利润仅仅够一个综艺冠名。


伊利的销售费用200亿,光明的营业收入200亿,这怎么打?刚才提到在超市似乎看起来货架量差不多。但中国有6亿低收入人群,还有广大的乡镇,就说我身边,路边小超市,小区便利店,就只能看到伊利和海天,根本买不到光明和千禾。


这个差距要多少年才可以赶上,我相信,坚守过光明乳业的同学都明白。


最后:

本文仅仅从一个伊利老股东的角度阐述消费行业的竞争状态。千禾味业,我的了解远远不够,未来充满了变数,千禾现在的利润增速也很不错,大型超市的铺货也很显著,所以我并非看空千禾。

@今日话题 $伊利股份(SH600887)$ $海天味业(SH603288)$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