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年成绩平平,未来5年希望少犯错

我这个账户从2018年3月21日设立,至今总收益率是57%,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44.42%。年复合收益率方面,我的账户是9.44%,标普500指数是7.63%,略微跑赢指数。恒生指数沪深300的话,就不对比了,只是又想起芒格的话:钓鱼要去鱼多的地方。

说实话,我对这个成绩挺不满意了,特别是2022年整个账户大幅度回撤,而且我本来的预期是5年翻一番。但我还是想知道自己的成绩在市场里算是什么水平,于是我参照晨星上的基金数据。

在晨星的基金筛选器中,风格调整成主动型权益投资,地区是北美,总回报时间调到5年。筛选出13604支基金,5年的年化收益率是9.44%及以上的基金有1355支(晨星用年化收益率来展示),对应的百分位是10%的位置。

看到这个结果,我突然觉得还不差,能接受,嘿嘿。

回顾这5年,是我投资认知的培养期。我觉得我真正开始成长,是从认真读巴菲特一派的价值投资开始,理解买股票就是买企业,了解现金流的重要性,把市场的波动看成市场先生无常的脾气。基于这两点,从基本面的角度看待这个多元化的商业世界。认识到商业世界的多元化之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更像是一种“入门”,完全可以演化出属于自己的价值投资,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是不同的。

例如,我喜欢增长快、有爆发性成长机会的公司。所以获利最多的公司是一家锂矿公司LAC,尽管这家公司的储量喜人,而且股东是业内龙头赣锋锂业。不过,这家公司甚至还没量产。若是按照巴菲特的标准,这种公司恐怕不会买。

再例如,我喜欢创新的东西,尽管之前也按现金流折算估值的方式买入过美国最大的商业房地产信托公司SPG,不过还是像特斯拉、半导体和区块链这种新东西更吸引我。以比特币为例,从功能来看,本身既是作为价值交换媒介(类似货币),又是一个交易系统(比特币可通过自身的网络完成交易)。从精神内核来说,比特币创造了一个不受单点风险影响的去中心化交易账本,而去中心化的思想可以推而广之,包括政治,但这就变得敏感了。比特币的愿景,让我着迷。目前我的个人投资资产中比特币占比49%,是最大的单一投资资产。若是按照巴菲特的标准,不可能买比特币。

实际上,从我的盈利Top 5来看,和巴菲特的标准相去甚远。LAC的锂矿至今还没投产,Moderna赚的是疫情的行情,当时做的是事件驱动投资。目前处于新药没出来,疫情消退青黄不接的时期。做空指数更加不是巴菲特的风格,AMD和美国雅宝是其中最像价值投资的了。

不过我还是很庆幸自己学习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这些构建了我对商业的底层认知,只是每个人对“何为价值”的定义不一样,而我对比特币的投资,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我看好它成为继黄金之后新型的价值储藏媒介,因此我认为自己从某种程度来看还是价值投资者。

而看着自己的亏损Top 5,我犯的错误也是刻骨铭心。

Block和Silvergate是因为我过于看好Crypto行业而忽略了两家公司所处行业的竞争之大,以Block为例,公司的毛利率30%,常常不定期亏损。并且欧美移动支付战局复杂,暂时看不出Block能获得长期的有利地位。不过Block是众多移动支付公司中最大力发展比特币交易的公司,因此我对比特币发展的期望映射到了这家公司。

买入小鹏犯的错误是对当时小鹏交付量线性外推,而忽略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在新能源整车市场的定位最为脆弱。其实在买入之前就和朋友讨论2022年整车市场会很卷,新势力可能会受到严重冲击。然后我朋友选择做空了蔚来,我做多了小鹏。最后我朋友还用做空蔚来赚的钱买了一辆蔚来。

买入XBI犯的错误是低估了宏观变差对市场的影响,买入大全犯的错误是忽略了中美关系动荡和硅料价格的影响。

这5次亏损中,有2次是明知故犯(小鹏和大全),有2次是期待过高(Block和Silvergate),这些都是妄念。只有XBI亏损带来的错误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因为当时对宏观几乎不关注。

5年后的今天,我慢慢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以及自己擅长什么。我喜欢创新的东西,我擅长通过比对某个行业的历史周期找出介入的时机。而半导体正是这样的行业,伴随着新生事物增长,从90年代的PC,到2010年之后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未来将是汽车电气化和人工智能。而现在大家大谈特谈半导体去库存,DRAM价格在2月跌破新低,以半导体以往抢跑的风格,现在还处于新一轮半导体行情的底部。

希望接下来的5年,我能继续提高商业认知,力图降低犯错的次数。最后引用利弗莫尔的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不犯错,一个月之内他就可以拥有全世界。但是如果他不能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他就无法获得财富。”

$Block(SQ)$ $Lithium Americas(LAC)$ $AMD(AMD)$ 

雪球转发:0回复:16喜欢:1

精彩评论

全部评论

大Q-bq03-20 18:49

加油

经史随想03-20 18:35

加油!

大Q-bq03-20 14:32

Keep_Calm03-20 12:59

在软件相关行业,高毛利+亏损的情况,更多反应的是目前的客户量还不够或者客户的arpu值不够。比如SaaS行业有一个rule of 40,有兴趣可以去看下。

大Q-bq03-20 11:16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