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和IOT操作系统关系并不大

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0回复:1喜欢:0

近期鸿蒙横空出世,其中的IOT操作系统成为了关注重点,万物互联的体验演示让一众网友兴奋不已,IOT相关股票也纷纷起飞,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小米的股友们的讨论,有人指出这个东西小米都有,而且生态已经很强大,只是小米不会包装,也有人担忧鸿蒙崛起进入iot市场,小米将备受影响。

这些讨论,大部分都是建立在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上,也即好像iot没有一个像样的操作系统,万物互联需要操作系统才能更好的实现,我曾经想解释,其实现在早已有很多方案,万物互联存在的更大问题不在于此,而在于碎片化的市场和复杂的生态竞争,不过,如果不全面的去看,都难以了解这个万物互联宏大的内容。

于是,我尝试相对全面的解析一下,当你理解了万物互联的本质和实质,你再来讨论这些问题时,会有更清晰的概念。但iot涉及面实在太广,我的了解也是冰山一角,不当之处请指正。


首先,先明确一个问题,什么是万物互联?

这里面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什么是“万物”。

大部分人理解的万物,主要特指人周边的智能硬件、家电和汽车,实际上,万物真的是数不胜数,主要包括两类:

一类是消费级,也就是上述的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智能硬件,还有冰箱电视空调等家电,以及智能网联汽车;

另一类是产业或行业级,包括各种摄像头、智能路灯、智能井盖、智能电表、智能水表等基础设施,工业互联、智能工厂、智能港口等产业设施,还有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以及庞大的各种支付终端等商业设施。

大类已经如此多了,实际品类就更多了,下面摘取了小米iot开发平台提到的产品类别,这里基本是消费物联网,但也真的是多到不行

多,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差别大,硬件能力千差万别,厂家千差万别,行业千差万别,需求千差万别,这些差别,导致了今天我们看到的iot领域极度碎片化,远不如手机产业那边单一,所以iot操作系统并不像手机那样是一个具象概念,而是一个泛泛的概念,某种角度,手机也只是广义IOT中的一个品类,手机尚且如此多操作系统,要一统IOT操作系统是非常困难的,即便做,也只是做一个相对小的领域。

二是什么是“互联”。

互联的本质是协议互通,语言互通,电子世界的一串010101,你能读懂,然后产生可互动的操作。就像我们看到的鸿蒙碰一碰就可以联动。

互联有两个层面。

一是基础协议层面。基础协议类似tcp/ip、http,定义了基础的标识、传输、交互过程和封装方式,涉及到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等方方面面。在IOT领域,因为终端能力和连接方式的不同,有大量的协议,Mobus、485、蓝牙、wifi、zigbee等,其中有些上层协议还不是tcp/ip的,甚至很多私有协议。这里不用杠,很多协议的层级不完全对应的上,我也不打算去细聊,这里想表达的是,当下各类领域协议林立是个现状,从单个行业领域看也是符合具体应用需求的,所以,两个不同体系的互联是通过适配多个协议来实现,一个系统适配越多协议,就越具备“互联”平台的能力。

二是应用操作层面。应用协议更是千差万别,既有行业协议,也有私有协议。一些大的品类为了互联还存在行业协议,以IOT世界数量最为广泛的摄像头为例,为了让摄像头和不同设备互联,既有GB/T28181、ONVIF这类国标或者行标协议,也有海康、大华自己的私有协议,但实际上体验私有协议肯定更好,一套自家的系统对接更顺。这种相对标准的产品领域尚且如此,其他领域就更如此。

除了这种大行业的领域,对于一个自有商业体系的私有协议。比如,当我们手机扫码开单车锁的时候,本质上是支付完成后,向这个智能锁发送了一串加密指令,锁收到指令后,解密后得到是“开锁”指令,就执行开锁,并返回开锁状态。这个领域的协议一定不会公开和互操作。

所以,了解了上面的互联问题,可以理解,在互联层面,大家能做的事情,往往还是兼容更多的协议,即便是小到一个方便Wifi配网,我猜测华为、小米美的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自己的私有协议,为了互操作,要不就是你按我的来,要不就是我都懂。


那我们引出第二个问题:

当我们在谈论要解决万物互联问题时,究竟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核心要解决的问题,上面已经说了,就是“互联互通”。从各个厂家各种体验间,你看到的各种展示场景,本质上就是“互联互通”,比如手机可以看到家里的温度、视频,可以一键控制开关等等。

先不讨论这些是不是伪需求,打通各个设备之间的互通应用,确实是众多公司努力的方向。那么,到底什么导致了互联互通不畅顺?

其实大部分原因在上面讲万物互联概念时已经提到,比如类别多、终端类型多、硬件能力本身不一、原有行业标准本来就错综复杂等等,这些存量的问题是现状,姑且不谈,但在新的领域,也不见得是都互联互通了,这才是有趣的地方,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原因:

首先是灵魂问题,这个是不是伪需求,是不是值得投入成本。

比如,现状要实现手机或者智能音箱控制家里的灯、空调等设备技术上真不难,但要实现,首先要在灯控制开关上装一个wifi模块,用谁家协议再说,这个成本大概就要10元+,是不是大部分人都愿意为手机控制支付这10元成本?这还是最实际的场景了,涂鸦智能因为这个大品类上市了。

再比如洗衣机,我们家洗衣机也联网了,手机上能看到的,洗衣机屏幕上都能看到,我远程看有意义吗?还有烤箱、电冰箱等等等,大部分设计出来的需求只有演示价值,没有实际家庭应用价值。

所以,你看到很多厂商更多把这个当成噱头,在某些型号做而已。真正有商业场景的,推动起来其实都是飞快的,比如电视联网、音箱联网。

二是生态竞争问题,目前各个领域都有龙头,整体IOT格局还很难说,谁服谁?

IOT是个星辰大海的市场,生态竞争格局是极其复杂的。

当前手机有点充当中心控制器的角色,但也有好几家巨头,苹果小米、华为、OV、三星、谷歌都在切入IOT,都有各种自己的生态圈,之间也能互通,但总还是有点要扩展自己的意思。

智能硬件领域,有一部分已经被手机厂家延伸做过去了,比如各种智能手表、蓝牙耳机,手表之间的互通感知真是差,都是主要管自家的,本来就是一种竞争战略,不是技术问题。还有一部分是被互联网公司抢了个头彩,比如智能音箱,亚马逊阿里百度都做得不错,小米是手机延伸过去的代表,智能音箱本身又形成了一套生态,希望变成家庭场景的入口,替代手机,你想,能谁服谁吗?

家电领域,作为当前宣传IOT应用的重点,也是各种纵横交错的竞争,既有电视这样的准入口竞争,也有冰洗空调这类大白电的竞争,还有众多细分的小家电的竞争。除去电视,家电领域的巨头也不容忽视,美的、海尔都有自己一整套的完整生态体系,只是缺乏手机、电视、音箱这样的入口,话语权不够强,但有入口要落地也得和人家合作吧。

汽车领域,又是一个开始春秋战国时代,各种生态林立,传统汽车巨头都有自己一套车联网系统,一堆私有协议,绝对不会开放一些核心内容;新晋玩家们,特斯拉谷歌蔚来小鹏百度、华为们,更是把自动驾驶和汽车智能融为一体。鹿死谁手判断尚早,估计要等到好多年后,出现一定类似V2X、V2V等国标或行标才能有充分互联把。

其他行业领域,更是一些非常垂直化、封闭的体系,生态及商业模式差异更大,我们熟知的这些科技公司甚至根本没进入。

所以,当我们总以为从技术进步来判断万物互联就要成功的时候,你会发现,实际要解决的问题,压根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需求问题和竞争格局问题。

甚至,我理解,期待某个东西类似手机那样,一统江湖,是几乎不可能的。


分析了那么多,其实很多讨论分歧的答案已经有了。

最后再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解决万物互联的路径有哪些?

万物互联本质上要解决两个设备之间的互联体验,核心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互联,二是支持互操作应用。

互联前面已经讲了,待会具体讲路径。先说支持互操作的应用,互操作应用是解决伪需求问题的关键,是硬件本身需要具备的能力,这个是需要行业不断协同发展才有的,比如,我们看到手机和电视投屏互操作,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互操作,这些带来极大的体验提升,但目前能看到的案例,基本是自有体系做出来的,而且都是基于计算能力比较强的设备之间。大部分硬件还是缺乏这样的互操作应用拓展,当下的各类家电基本都是解决过去刚需的应用为主,很少从根源上考虑互联后怎么重构产品,估计这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所以,解决互联的体验是当下的重点。

一个典型的互联是这样的:

设备<-->平台<-->应用,或者是,设备<-->平台1<-->平台2<-->应用

一般互联者做的就是“平台”,要求设备对接平台,然后平台统一接口提供给应用,理解了这个,就知道解决互联体验一般有三条路径:

一是通过改变终端。

这个很容易理解,但实际也有几个操作方式,一是直接用我的硬件模组,模组固件已经内置协议,你只需要调用我模组提供的接口就好了,这是最最直接的;而是用统一的操作系统,系统内置了各种互联协议;三是嵌入我的SDK,你在互联应用时调用我的SDK,就包括了我的互联协议了。

从迁移难度来说,操作系统是相对复杂的。以嵌入式操作系统来说,系统也多得不行,RTOS还是比较多的,随便搜了下列举如下,μClinux、μC/OS-II、eCos、FreeRTOS、mbed OS、RTX、Vxworks、QNX、NuttX,国内的有Alios Things、Huawei LiteOS、RT-Thread等,我听说FreeRTOS用量非常大,但好像是亚马逊收购了,但本身还是开源。小米的vela是基于NuttX,据说小米已经是NuttX贡献最多的厂家了。

在嵌入式世界,操作系统大部分是开源,理论上只是生态、技术层面的竞争。其实,很多简单的应用甚至都不用操作系统,只需要简单的C编程就好了。并不是我们想象那样。

所以,改变终端最简单的做法,是直接嵌SDK或模组,不少厂家既支持xx、又支持xx、还支持xx,就是这样搞出来。各大IOT平台的开发者指南中,基本必备嵌入式SDK,或者直接销售已经写好固件的wifi、蓝牙模组。


二是统一协议对接。

如果不使用SDK或模组或操作系统,也可以自己来实现协议来适配对接,当然这个很少见,一般都直接用sdk,没必要自己重新造轮子。

三是云平台对云平台。

这种是另一种层面的合纵竞争。比如大家电巨头,我和谁战略合作,并不是直接让自己的终端全部接入别人的平台上,这样相当于把把控权拱手让人,更现实的做法是平台对平台,我的终端都有我的协议,先接入我自己的云平台,然后和谁合作,只需要平台与平台直接互通,这样可以跟多家合作。

这类中间平台是很常见的,比如现在入口那么多,设备那么多,是多对多的关系,谁都不想捆死一条路,所以你看到手机可以和很多常见的设备互联,设备也能和很多音箱互联,这多个平台之间的合作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


说到这里,相信很多问题你心中已经有了答案。鸿蒙IOT要走的路还很长,小米IOT的产品体系也没有大家想象那么不堪,各个领域的竞合大戏还将不断上演,IOT广阔的星辰大海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我们所未知的杀手应用还待陆续的挖掘,这也是IOT的魅力所在。

$小米集团-W(01810)$ $鸿蒙概念(BK0749)$ $华为(HUAW)$ @今日话题 @仓又加错-Leo

全部讨论

BINGOGOT2021-06-15 12:51

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