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限售股出借的目的是什么?资深市场人事这样说!】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就此采访了资深市场人士,力争厘清其中脉络。资深市场人士解释,从制度初衷上来看,允许战略投资者出借限售股,主要是为了改善新股炒作问题,运行4年以来,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了作用。
允许战略投资者出借限售股是试点注册制以后A股才有的新政策,此前A股“逢新必炒”是一大顽疾,而刚上市的新股没有卖出券源,也就没有了抑制“炒新”的力量。因此,在上市首日就允许战略投资者出借限售股,主要是为了改善新股炒作问题。
从主板历史情况看,上市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后,二级市场上的流通股较少,上市初期供需严重不平衡,容易发生非理性炒作,新股上市初期往往连续涨停,形成“单边市”行情。而新股的高溢价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去消化,不利于股市的长远发展。
为完善多空平衡机制、改善“单边市”行情,科创板上市首日可融券卖出。但考虑到新股上市首日,基本没有券源来源,融券卖出机制几乎无法发挥作用,因此,科创板首次试点允许战略投资者持有的限售股出借,就是为了平抑初期非理性暴涨以及随后的暴跌。这一制度在当时也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且后续逐步复制推广到创业板、沪深主板等。
从实践中来看,融券机制对新股上市暴涨暴跌有明显制衡作用。
资深市场人士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股票价格涨得太高而不允许别人融券卖出也是不合理的,融券机制的目的就是平抑新股上市初期暴涨暴跌,提高市场定价的有效性。限制融券反而会使机构头寸失去保护,从而被迫卖出股票,进一步打压指数,不可取。”
事实上,从科创板四年多的运行情况看,战略投资者出借等多空平衡机制优化运行平稳,有效缓解了新股炒作问题,对股市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是新股定价效率提高、价格波动降低。截至2023年7月底,科创板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振幅为27.74%,次日已快速降至14.8%,第五日已降至8.77%,与成熟市场表现基本一致。对比新股上市首日有融券卖出和没有融券卖出的股票,发现有融券的股票波动率显著低于无融券的股票。
二是促进了多空平衡。2023年7月底,科创板融券余额为232.26亿元,融资余额为840.82亿元,融券占融资比例为27.62%,显著高于沪市主板。
$道琼斯指数(.DJI)$ $标普500指数(.INX)$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IXIC)$
Android转发:4回复:134喜欢:5

全部讨论

我就不信羊上树09-21 08:37

现成的国外成熟做空机制不借鉴学习,非要自己摸石头过河。没券源?允许信用抵押裸卖空不可以吗?我小散长期持有的股票也想借出赚点利息,为什么不可以?

缘于股市09-20 22:54

找个理由就可以违法?公权大于法?看来不少见呢。

缘于股市09-20 22:51

你可以把非限售部分去融券嘛?为啥违法动用限售部分呢?

戴维斯双击09-20 21:25

抑制炒新根本是IPO 全流通发行,大股东持股低于30% 上市公司真正变成公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