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开始卷分红,对投资者到底有没有意义?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70喜欢:47

今年的ETF在“分红”这一块是越来越卷了。

先有摩根$中证A50ETF指数基金(SH560350)$ 打出“季季可分红”的宣传亮点,后有工银中证A50ETF仅上市4天就开始第一次分红

红利相关的ETF也在卷分红。$中证红利ETF(SH515080)$ 年初公告宣布从以前的半年度分红改成了按季度分红;$华泰柏瑞中证红利低波动 ETF 联接 A(F007466)$ 也从去年10月就开始了按月频次的分红

大家对ETF分红的3大质疑

虽然基金公司都把分红作为宣传亮点,但是,投资者们的质疑还真不少。

我看下来,大家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问题:

① ETF分红要除息,不就是左手倒右手吗?

② ETF现金分红跟我自己卖出有啥区别?

③ 会不会为了月月季季分红,在ETF净值下跌时也分红,最后变成追涨杀跌?

在回答前面3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先搞懂关于分红的几个基本概念。

随便打开一个ETF分红公告,我们会看到“除息”两个字:

“除息”就是从ETF基金净值中扣除现金分红部分。假设3月26日ETF净值为1元,假设分红方案是每份分红0.1元,那么3月27日除息后,ETF净值就调整为了0.9元。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会认为分红就是“左右倒右手”,甚至认为分红就是纯噱头而已,完全没有实际价值。

还有一个词叫做“填权”,意思就是在ETF或者股票分红除息后,ETF净值或者股价逐步回升到分红前的水平。

这里要注意,填权不是官方规定的必须操作,而是类似“均值回归”或者“涨多了会跌,跌多了会涨”之类的市场行为。

最后还有一个“分红所得税”。根据我的了解,股票分红通常会根据持有时长向投资者收取分红所得税,但是ETF分红是不再收税的

了解完基本概念后,我们就来探讨ETF开始卷现金分红,究竟对我们投资者而言有没有价值?

质疑1:ETF分红要除息,不就是左手倒右手吗?

我的答案是:是的。

因为“除息”就是把分红金额从净值中扣除——原本净值是1元,每份分红0.1元,在不考虑正常每天净值波动的情况下,分红后的ETF净值就是0.9元,

这是非常清晰的“左手倒右手”,没有什么好狡辩的。

既然是“左手倒右手”,那分红还有什么意义呢?

短期来看,确实没啥意义。

因为分不分红,对我们来说,总价值是一样的,无非就是:分红前价值1元的ETF=分红后价值0.9元的ETF+0.1元现金。

但是,长期来看,意义重大。

这就要结合第2个质疑来讲了。

质疑2:ETF现金分红跟我自己卖出有啥区别?

最核心的区别在于:ETF现金分红后,你持有的份额数是不变的;但是你自己卖出ETF,份额数是减少的。

长期来看,分红后“份额不变”带来的好处就太大了!

因为,ETF现金分红方案都是“X元/10份”。也就是说,每次分红你能得到多少现金,只跟你持有的ETF份数有关,而跟ETF净值无关。

只要你不卖,那么ETF净值跌到多低都跟你没有关系。

你只需要关心你持有多少份额,以及每年分红方案是否稳定。

就好比,你为了获得持续现金流买了一套房子用于出租,那么,你只需要关心每个月租金多少,每个月是否能按时收到租金,而不需要每天焦虑你这套房子短期是跌了还是涨了。

而且红利相关的ETF,净值波动本来也不高,就算净值回调,也跌不了多少。

为什么ETF分红只对长期投资者有意义?

就拿某中证红利ETF来举例。

这只中证红利ETF连续4个完整年度分红(2020-2023),每年分红方案基本上维持在每份派现金0.06-0.07元,ETF净值也在1.4元上下波动。

也就是说,这4年的年均股息率大概在4.28%。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假设我在2020年买了10万元的中证红利ETF(约73500份),根据近4年的分红方案来看,如果我自己不去操作买卖,就一直持有这73500份,我平均每年的纯现金分红收入就是4280元,拿10年就是4万多块钱的分红收入,拿20+年就能光靠ETF的现金分红“回本”。

要知道,这期间我是一直持有73500份ETF的,也就是说,在分红方案稳定的前提下,理想状态下,20多年后,哪怕该ETF净值跌到0元,我也是不亏的。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ETF分红只利好长期投资者”。

这时你肯定会说:20多年也太久了,万一过两年就要急用钱,ETF到时候真跌到接近0了,那岂不是亏大了?

这就要用到前面提到的“填权”。

前面讲过,填权就是ETF分红除息后,ETF净值逐步回升到分红前的水平。

虽然“填权”不是规定必须执行的,而是一个市场行为。

但是,我还是倾向认为“填权”一定会发生。

首先看个数据,还是上面那个中证红利ETF,它是从2020年11月30日开始第一次分红,那时正好是A股大牛市末期。在我印象中,当时的市场情绪相当高涨,小白投资者跑步进场,那时,大家更是看不上红利股。

2020年11月29日该中证红利ETF净值为1.3604,2020年11月30分红除息后的净值降低到了1.2864;直到2021年2月22日,该ETF净值才首次涨超1.3604,完成“填权”。

这个过程用了84天。

然后,我还计算了该中证红利ETF前7次分红除息后的“填权”花的时间:从2020年到 2023年(正好穿越了牛市-震荡市-熊市),分别是:84天、5天、26天、4天、0天、42天、68天。

可以看到,时间有长有短,但是最终还是完成了填权。

为什么“填权”一定会发生?

换个问法,为什么ETF除息后,净值一定还会涨回来?

我们来看2个逻辑:

逻辑1:假设每次分红除息后不填权,那么,净值必然是越来越低的。

那么,20年后,随着不断分红除息,ETF净值就早就归0了

但是,我们随便找几只成立多年乃至超10年的红利类ETF,可以发现其净值走势是非常稳定的,甚至是不断上涨的。

由“财务状况良好的优质上市公司”组成的红利ETF或者A50ETF,你认为它的净值价格会跌到0吗?

肯定不会。

逻辑2:换个思路,我们能看到,ETF每年分红方案是比较稳定的,也就是说每年派发的股息基本上是稳定不变的。特别是今年,上面加大鼓励分红力度,那么派发的股息大概率更是走高的。

而ETF分红除息后,股价(净值)是下跌的。

根据“股息率=股息/股价”,如果一直不填权,那么股价一直下跌,股息率肯定是升高的。

一旦股息率不断升高,买的人就会变多;买的人一旦变多,股价(净值)肯定就会涨!

综上,ETF分红,短期来看,“除息”是左手倒右手,但是,由于“份额不变+填权”长期看是纯赚现金分红的。

质疑3:ETF会不会为了分红而分红,净值下跌也分红,从而变成追涨杀跌?

ETF中我暂时还没有关注到哪只是按月度频次分红的,不过ETF链接基金中,我知道华泰柏瑞有一只红利低波ETF联接是去年10月就开始月月分红了。

这是不是为了分红而分红呢?

这个问题,我个人的答案是:半对半错

对的部分:根据目前ETF卷分红的架势,我猜测ETF可能真的会为了提高分红频次和分红金额,做到在ETF净值下跌时也在现金分红。

错的部分:这可能不叫追涨杀跌。而是给想吃息的投资者更高的“确定性收益”,特别是在熊市,在宏观经济不够景气时,更要靠这种“确定性”提高投资者信心。

还有一点,一家上市公司股价上涨与其现金流是否充裕没有太大关系。

一个科技成长型企业多年不分红,股价可能也会一直涨;而一个传统的现金充裕的企业,可能股价还在跌。

ETF净值涨跌与其是否有钱拿来分红,也是两码事。因为,ETF分红的钱来源于成分股现金分红的钱。

况且,一只ETF的成分股通常涵盖了几十家上市公司,虽然,这些上市公司大都是年度分红,但是,这些上市公司执行分红的时间不同。

也就是说,对于ETF而言,每个月都能收到不同成分股派发的股票分红。

既然ETF自己每个月都能收到上市公司的分红,那么,ETF按月度及时把这些红利转手派发给ETF投资者,也就不难理解了吧~~

再说了,ETF现金分红是不收红利税的,相当于没啥成本和损失。投资者完全可以自己选择是落袋为安还是红利再投,选择权完全在我们手里。这与主动管理型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去操作股票买卖完全不一样。

最后,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明明这两年全球经济都不景气,但是,证监会今年却大力鼓励上市公司分红。

难道你不质疑A股跌了3年了,大盘还在3000点保卫战,为什么上面在这个时候加大鼓励上市公司给投资者们现金分红呢?

分红是如何推动股市上涨的?

在侧重融资功能的时代,A股市场的增量资金始终追不上扩容资金(IPO、增发)是大盘难以逃脱3000点的一大重要原因。

好在,目前我国股市正在从“侧重企业融资”转变为“侧重投资者财富分配”。2024年2月新村长上任,3月证监会就在《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中提出“对分红采取强约束措施”。

巧的是,韩国也在2024年初提出了企业价值提升计划”,核心也是要鼓励上市公司优先考虑股东回报率。

韩国效仿的对象就是日本。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出任日本首相,当时日本正处于“失去的三十年”经济衰退周期里,日本国内的消费和投资信心始终起不来。

怎么办?

安倍当时提出名为“三支箭”的解决方案:

第一支箭:通缩财政政策

第二支箭:宽松货币政策

第三支箭:结构性改革

后来,全球不少经济学者研究认为,主要是后两支箭对日本股市起到了刺激作用。

在第三支箭“结构性改革”中,安倍政府就要求现金充裕的日本上市公司要增加分红,提高股东回报。

2015年,安倍政府制定了《公司治理准则》,东京交易所也在不断鼓励上市公司改善治理、提升价值,跟投资者共享收益。特别是2022年,东京证券交易所还放出了一个狠招“点名羞辱”。公开表扬愿意增加股东回报的上市公司,点名批评那些回报率低的公司。这招一出,效果终于显著了。

到了2023年,东京交易所主板上大概有40%的公司响应了要求,包括索尼和日立,都给出了分红规划。跟巴菲特深谈过的五大商社就更不用说了。于是,日本股市在2023年一举成了全球表现最佳的股市之一,蓝筹股日经225指数甚至破了历史新高,冲破了它“失去的三十年”魔咒。

所以可以看出来,加强分红与推动股市上涨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持续推进,不断积累后才会爆发。

“加大分红”与“股市上涨”有何关系?

逻辑很简单:

一旦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开始分红(加大分红金额+持续稳定分红),那么,投资者对该公司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就更有信心。

特别是在宏观经济比较萧条时,投资者更追求“高确定性”的投资标的,比如银行存款。

因此,当上市公司都开始加大分红且能长期分红,就能提升投资者对未来投资收益“确定性”的预期,从而更愿意加大在股市的投资,最终推动股市上涨。

所以,鼓励上市公司分红,核心目的就是提升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

同理,红利策略类的ETF和大盘蓝筹相关ETF加大分红,也是为了提升ETF投资者的信心。

---------------- --------------

最后,我看到还有人会问:既然除息后净值下跌,那是不是可以除息日买入抄底?

根据我对上面中证红利ETF近7次分红除息后净值走势的观察,很有可能在除息后的一段时间内,ETF净值是持续走低的。

也就是说,在除息日买入,可能抄底到半山腰。。。

所以,既然核心目标是长期吃分红,那就不要过多考虑短期波段操作的事情。

当然,如果ETF的估值明显高估,或者股息率明显很低了,那也不要盲目重仓进去。

以上,是我对ETF分红的一些看法,不知道能否解答你对分红的质疑。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基金 #贵金属板块强势高开,北方铜业二连板# #新能源再度走强,宁德时代大涨# #智能驾驶震荡走高,赛力斯反弹大涨#

精彩讨论

范范爱养基04-07 13:33

这个场景很符合退休的人,没有工作的人,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指望着现金分红来支撑日常消费。

洪荒力ant04-01 22:01

今年的ETF在“分红”这一块是越来越卷了。
先有摩根$中证A50ETF指数基金(SH560350)$ 打出“季季可分红”的宣传亮点,后有工银中证A50ETF仅上市4天就开始第一次分红。
红利相关的ETF也在卷分红。$中证红利ETF(SH515080)$ 年初公告宣布从以前的半年度分红改成了按季度分红;$华泰柏瑞中证红利低波动 ETF 联接 A(F007466)$ 也从去年10月就开始了按月频次的分红。
ETF分红,短期来看,“除息”是左手倒右手,但是,由于“份额不变+填权”长期看是纯赚现金分红的。

范范爱养基04-02 09:34

我刚直接找了3只跟踪中证红利指数的指数基金,直接看数据。
近2年来(2022.4.1-2024.4.1):
① 大成中证红利指数基金(2022年以来从未分红)--净值近2年涨幅7.42%
② 招商中证红利ETF联接基金(2024年1月分红一次,股息率约2%)--净值近2月涨幅8.15%
③ 易方达中证红利ETF联接基金(2022年10月、2023年10月 各分红一次,股息率约4.17%)--净值近2年涨幅9.14%
也就是说,从客观数据来看,虽然有的基金分红除息了,但反而收获了更多资金青睐,导致填权更快,净值涨更多?

范范爱养基04-01 23:32

分红后份额不变啊(未来基金净值上涨或者再分红,都更有利),你自己卖份额就减少了啊

Jeff李氏04-01 23:17

我个人坚定地支持分红,喜欢分红;但关于基金分红和自己卖出份额,我一直有两种矛盾的思路,想不太明白;
1.我完全支持关于这个问题文中的说法;自己也有个比喻,基金好比韭菜,分红分净值就好比割韭菜,割一段韭菜还在,它还会涨。自己卖出一些份额,好比把一根韭菜连根拔起它就没了。分一部分净值,永远也分不完。自己卖份额,理论上有卖完的一天;
2.然而我又反对自己这个观点;因为基金本质上就是持有多少股票。你买10万元的基金,就本质上持有10万元的股票。至于你这10万元的基金,是设置成10万份额净值1元,还是5万份额净值2元,本质上仅仅是基金公司的一个记账方式而已,它对你这10万元间接持有了多少股票,根本没有任何影响,完全一样的。至于上面说的,基金分红以份额为基准,10万份分红多,但5万份净值留存的多。当然,按照这个观点,分净值和卖份额已经没有区别了,讨论哪个方案分红多已经没意义了;嫌份额少分红少的话你完全可以自己再卖点。。。
所以,每次看到说基金分红没意义的文章,我就会拿有意义的论据跟人杠,看到说基金分红有意义的,我又会拿着没意义的论据跟人杠,但我真不是为杠而杠,而是希望真理越辩越明,因为我也一直没想明白。。。
所以范范您怎么看我的第二种观点。。

全部讨论

我不想分红了还想手动再操作买入一次,可惜etf没有分红再投资的选项。。。。

我个人坚定地支持分红,喜欢分红;但关于基金分红和自己卖出份额,我一直有两种矛盾的思路,想不太明白;
1.我完全支持关于这个问题文中的说法;自己也有个比喻,基金好比韭菜,分红分净值就好比割韭菜,割一段韭菜还在,它还会涨。自己卖出一些份额,好比把一根韭菜连根拔起它就没了。分一部分净值,永远也分不完。自己卖份额,理论上有卖完的一天;
2.然而我又反对自己这个观点;因为基金本质上就是持有多少股票。你买10万元的基金,就本质上持有10万元的股票。至于你这10万元的基金,是设置成10万份额净值1元,还是5万份额净值2元,本质上仅仅是基金公司的一个记账方式而已,它对你这10万元间接持有了多少股票,根本没有任何影响,完全一样的。至于上面说的,基金分红以份额为基准,10万份分红多,但5万份净值留存的多。当然,按照这个观点,分净值和卖份额已经没有区别了,讨论哪个方案分红多已经没意义了;嫌份额少分红少的话你完全可以自己再卖点。。。
所以,每次看到说基金分红没意义的文章,我就会拿有意义的论据跟人杠,看到说基金分红有意义的,我又会拿着没意义的论据跟人杠,但我真不是为杠而杠,而是希望真理越辩越明,因为我也一直没想明白。。。
所以范范您怎么看我的第二种观点。。

04-01 22:01

今年的ETF在“分红”这一块是越来越卷了。
先有摩根$中证A50ETF指数基金(SH560350)$ 打出“季季可分红”的宣传亮点,后有工银中证A50ETF仅上市4天就开始第一次分红。
红利相关的ETF也在卷分红。$中证红利ETF(SH515080)$ 年初公告宣布从以前的半年度分红改成了按季度分红;$华泰柏瑞中证红利低波动 ETF 联接 A(F007466)$ 也从去年10月就开始了按月频次的分红。
ETF分红,短期来看,“除息”是左手倒右手,但是,由于“份额不变+填权”长期看是纯赚现金分红的。

昨天买了摩根a50场外基金看一看这么样季度分红不?

虽然我在缅甸从来不寄望分红,不过有得分肯定好过铁公鸡呀,支持主动分红

04-01 21:09

对于长持来说,就是定期发工资

04-02 16:09

转发学习!
说一下个人感悟,19年底第一次接触基金,赶上20年一波牛市,让我感受到即便买在阶段性的山顶也能赚钱。21年接触大饼,经历过两个月赚20倍的经历,最后加杠杆把本金+盈利全部亏光。经历过这种爆赚爆亏的感觉就是非常不稳定,如果想把投资贯穿一生,就必须要找一个稳定向上的方法。
后来经过不断的学习,看了很多雪球前辈分享的文章,又看了巴菲特致股东的一封信这本书,从22年真正入市以来,就坚定分红投资的策略,即便中间做半导体亏钱犯错,但还是及时回归到红利etf+高股息公司的投资上。这种资产稳定增长的感觉给了我很大的安全感,而且在投资过程中是自由的、快乐的、感到安全的。

04-02 10:29

范范讲得太好了。

04-01 21:08

愿股市长牛

04-01 23:43

刚开始每个季度分一次就比较平衡,再加次数就是纯噱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