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的计算,现在是合理位置,市场并没有到2018年底的估值水位,现在离10年期史诗级的估值水位还有-15%的下跌空间,最差的情况,市场在此位置还要盘整15个月
还有前年奔私的公募大佬余海丰(奔私之前他是泰康资管的董事总经理、投资经理),
他说:
“整个市场的低点我们已经见到了。不管是港股还是A股的低点,我们都已经看到了。
港股的低点其实是今年的3月15号。
A股的低点,就是前不久前的2800多点”。
那问题来了,
如果市场真的见底了,哪些资产性价比高呢?
先说基本面,消费股和白酒股基本面好到没话说。
业绩上,未来几年,中证白酒业绩增速还能保持在20%左右。
因为猪价大跌,去年牧原、温氏、正邦、新希望等几个养猪股业绩大跌,拖累了中证消费指数。不过未来几年,丢掉的业绩会一点点的追回来。
ROE上,白酒和消费更是一如既往的高。
中证白酒的ROE是26%,中证消费的ROE是23%,都两倍于沪深300指数。
所以,中证白酒的调整一直很艰难,下去了又上来,再下去再上来,就着今年这波大跌才勉勉强强跌回到2020年9月份的水平。
估值上,中证白酒的PE百分位是70.93%,估值比成立以来70.93%的时间都高。
所以,你说白酒未来有没有可能通过业绩增长消化高估值?
完全有可能。
但也不能忘了一个事实,
2015年6月,牛市顶点的时候,茅台、五粮液的估值也就20倍左右。
2014年初,最黑暗的时候,茅台的PE是8.83倍,五粮液的PE是6.16倍。
当时看茅台、五粮液,就和现在看银行、地产一样,“三傻”!
所以,哪有YYDS,不存在的!
对于白酒,何去何从,真的取决于自己的操作风格和认知了。
你认为白酒是中国最好的商业模式,茅台、五粮液也是伟大的公司,那它们可能真的不会辜负你。
但如果你看重估值,那白酒的估值也真的不低。
医药股、科技股的信仰就没那么坚挺了,回调也比较厉害。
全指医药,已经把疫情以来的涨幅全部吐出去了。再跌7.5%,就跌到疫情时挖的那个深坑里了。
全指信息,已经比疫情时的最低点还要再低10%。
估值上,
全指信息的PE是31.24倍,离过去10年最低估值(28.86倍)一步之遥。
PE百分位也只有3.52%,估值只比2018年底历史大底的那几天高。
全指医药也一样,PE百分位只有6.25%,估值也只比2018年底历史大底的那几天高。
甚至连过去几年高景气的中证医疗也不例外,估值也只比2018年历史大底的那几天高。
不管估值,还是回调幅度,医药、科技都回调的很充分了。
业绩上,
这几个行业的ROE都一般,医药股的ROE10%+,和沪深300指数差不多。
2020、2021年,因为疫情影响,中证医疗业绩大爆发,ROE可以媲美白酒,不过疫情结束后,ROE可能还会到原来的水平,10%+。
科技股ROE就更低了,长期低于沪深300。
不过,业绩增速上,这几个行业都挺好,特别是全指信息,20%+的增速,比白酒还要高。
这就是科技、医药两大赛道的基本情况:回调已经比较充分,估值也接近过去10年的最低水平,同时业绩还在中高速增长中。
不过,医药、科技赛道也不是没有隐忧。
过去,这两个赛道都是资金追逐的对象,估值打的非常高。
这不,已经回调这么充分了,医药、科技的估值竟然还和白酒差不多。
即使回调充分,但在赛道股整体未企稳的背景下也不能排除医药股、科技股继续杀估值的可能。
再者,政策上,医药股还有“集采”、“医保控费”两大持续性利空。
科技股好一些, 科技国产替代是持续性利好。
从这个角度来说,科技股的性价比会比医药股要高那么一丢丢。
对于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这类宽基指数,可以通过股债性价比判断估值高低,也可以通过PE、PB等判断估值高低。
股债性价比上,
沪深300位于正一倍标准差上方,估值合理偏低。
中证500位于正二倍标准差上方,已经是过去10年的最低估值。
中证1000也在快速向正二倍标准差靠拢,接近过去10年的最低估值。
PE百分位上,
沪深300的PE百分位是41.33%,估值合理偏低。
中证500的PE百分位是6.43%,刚刚跌破历史最低估值,现在反弹上来,估值百分位又涨了一些。
中证1000的PE百分位是10.28%,只有2018年底历史大底的那几天估值比现在低。
估值上已经很明显了,代表中小盘股的中证500、中证1000性价比要比代表大盘股的沪深300高得多。
业绩上,
小盘股的赚钱能力没大盘股高,中证500、中证1000的ROE要比沪深300低3个百分点左右。
不过,利润增速上,小盘股增速更高。过去是这样,未来几年还是这样。
这就是宽基的好处,单只股票、单个行业变化,对整体影响都有限,运行轨迹也更稳定。
总的来说,
和过去相比,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的基本面没有太大变化。但估值上,中证500、中证1000要比沪深300性价比高一些。
这两个就不用多说了,
回撤上,两只互联网指数基金都跌了60%多,历史最大回撤。
受互联网拖累,恒生指数一举跌破30年来的长周期支撑线。
估值上,腾讯创出了2004年上市以来的历史最低估值。
不少大佬也喊出了“互联网处于估值底部,看好港股”的话,并拿出了真金白银加仓。
董承非是这么说的:
“至于互联网,从估值的角度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已经跌了这么多了。”
丘栋荣是这么说的:
“现在中国互联网的投资机会就有点接近于2003、2004年美国互联网。”
前年奔私的公募大佬余海丰是这么说的:
“对于港股和中概股我是乐观的,理由也很简单,估值跌到这个份上就不要拿放大镜去看问题了。他肯定是基本面有瑕疵的,没有瑕疵不会跌成这样,但是跌成这样的话,我觉得瑕疵就没那么重要了。”
甚至连前段时间唱空中概股的小摩(摩根大通)分析师也翻多了,上调了腾讯、阿里、美团、京东等互联网公司的评级。
高瓴、高毅、景林,三家国内顶级私募一季度则拿出了真金白银加仓中概股。
气氛都烘托得这么好了,但互联网还是起不来,其实就是在等政策的转折点。但政策转折点在哪,谁也不知道。
简单总结下,
(1)和大盘股相比,小盘股性价比更高。
(2)从回撤和估值百分位的角度看,科技 > 医药 > 白酒。但科技、医药的基本面没有白酒那么好,估值却和白酒差不多,在赛道股整体未企稳的背景下,如果继续杀跌,也不是不可能。
(3)和A股相比,这个位置的港股性价比更高。和科技、医药、白酒相比,这个位置的互联网性价比也不错。但这也是政策压力最大的地方,也是市场情绪最脆弱的地方。
(4)至于新能源,那是星辰大海,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都是能够改变时代的革命性产品。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你对新能源谈估值,有点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你对互联网谈估值,谁也不知道终点在哪里,估值和历史回撤对新能源的约束力度一般。
但新能源前进的路上必然不会一帆风顺,行业技术路线选择、公司财务、政策等等都会影响到股价。
选择这个方向,一是考验眼光,必然有大量公司跟不上节奏,然后被淘汰。即使是买新能源基金,也是考验基金经理的眼光,也有基金经理选错股票额风险。另外就是做好承担大波动的心理准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蛋卷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 #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寻找热爱基金的你#
$沪深300ETF(SH510300)$ $中证500ETF(SH510500)$ $上证50ETF(SH510050)$
现在沪深300离10年期最低估值还有-15.86%的下跌幅度,按照沪深300年增长12%来计算,刚好每月增长1%,-15%的下跌空间,需要用15个月时间的实体经济的成长来填补这个空间。如果市场一直在此位置震荡,那么,15个月之后,市场将重新回到历史绝对低估水位。这也就是现在私募经理说的:2年时间,私募市值将再创新高的计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