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了百万学费后我对基金投资的几点反思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1回复:184喜欢:120

#2021年基金投资总结#这是一篇我2021年交了百万学费得到的一点反思,没有什么条理,想到哪就写到哪儿,以后常拿出来看看,以让自己的投资思想得到进化。

1、对风险的敬畏不够,一直坚持高仓位运行,潜意识认为市场会一直上涨而忽略了中短期风险。2021年2月初收益达到高峰时没有重视机构对2021年收益预期大概率不高的预判而合理降仓,还在4月份继续追加仓位。特别是没有意识到以白酒为代表的机构抱团股,当机构抱团瓦解时净值会大幅回撤,以后牢记,当市场上有无数声音充分预警时应该止盈或降低相应仓位。

2、资产配置理念不强,持有的债券仓位过低,以后要坚持70:30(极限低估情况下最大75:25)策略,一年做一次再平衡。

3、不能耐心地持有现金资产,手上有钱就想及时投出去,没有做到耐心等待机会。以后持有大笔现金时应提前做好规划,比如把资金分为10份,按E大时间、空间至少占其一的方法把握投入机会。

4、一味死拿,对基金的投后管理跟踪不够,没有做到一用二备。九雾组合、螺丝钉主动基金组合表现长时间低于市场,没有及时调仓换基。

5、缺乏合适的止盈策略,周期行业运行到较高点时应该及时止盈,如资源行业,应该运用分批止盈或最大回撤止盈法(2021年9月10日达到最大收益122%止盈了部分,回撤10%时就应该全部止盈)。

6、没有严格执行合理的止盈调仓方案,对2020年中已经进入高估值区间的深证基本面60、深证基本面120、消费50、中证养老、香港中小等没有按策略分批止盈,2021年收益大部分或全部丧失,应该按策略分批止盈,资金再择时分批次调仓到低估值的版块。

7、买入私募前的研究不够,2021年4月买入大禾,简单地以历史最大回撤20%来判断买点,大禾的重仓股是2020年已经上涨很多的抱团股茅台和中概股腾讯,买入后却继续受到估值杀和政策杀,导致持仓短期下跌20%以上。

8、不应买入未经历牛熊考验的年轻基金经理的私募产品,只看重了希瓦辉耀基金经理汤蒙近一年的短期高收益,却不知这只是他的运气而不是真实实力,没想到他稚嫩得面对回撤连坚持下去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没有。我犯了以过往短期业绩来预期未来收益的错误,买入时只想到我需要持有一只趋势交易型的私募基金,却选择失误所托非人。

9、对以组合方式买入一揽子基金的研究不够,过度信任大V组合,重仓持有几年的螺丝钉指数基金组合和绿巨人组合都是表现最差的组合,现在认识到机构的研究能力、调仓管理能力是远远比个人大V强的,以后逐步把持有的组合基金调仓到机构投顾组合中。

10、雪球是一个充斥着无数真知灼见却也满地噪音的地方,必须要有充分的理论知识和投资经验才能避开噪音求得真知。对优秀的投资大V的话也应一分为二地看,比如林佳说的“买私募不需要择时”一定是就他的个人语境而言,如果我们照此操作,买在2021年2月的私募很多年内都亏损了30%-40%,持仓体验可以说是极其糟糕。

找一条长长的坡,裹上厚厚的雪。投资,我一直在路上!

 @银行螺丝钉   @望京博格   @linjia510   @私募观察家   @府库   @中欧全明星   @易方达投顾   @梁宏   @我要稳稳的幸福   @青瑟只鸟   @郡主私募研究   @雪球   @懒人养基   @司南投顾  

全部讨论

santicos2021-12-18 23:05

我的概念里,强调消费的=忠于抱团的=没景气度切换和节奏敏感度的,我自己觉得,未来理财人群越大,投入越多,抱团的过山车节奏越快,再加上,90岁的老头都能上来点评一通各种白马消费,就很烦

影子Midea2021-12-18 22:57

为什么抗拒做消费的?

霸都首富2021-12-18 22:55

现在的股评也不少

像海2021-12-18 22:54

前一段时间有人发了一张表,张坤排两百多名

可疑情况2021-12-18 22:53

选基金比选股难,不懂为什么大部分投资人股票都没买明白,就敢100W没有做够研究,请好帮手所前提下买了基金。。。

墨香说股养心2021-12-18 22:51

写了一箩筐,我没有看出本质的原因,上面你写的问题,也许真的都是问题,但是你觉察到了又有什么用,你一个都回避不了,要想找到一个有趣的灵魂伴侣,首先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灵魂

可疑情况2021-12-18 22:49

投资三要素 长期持有 资产配置 相信专业 
1.以今年一年的时间来看,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您购买的时候就应该有了解,产品特性,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下,预期会有什么样的投资结果。是一笔预计多长时间的投资。中间预计会承受怎样的波动。具体产品表现要看业绩归因,和您当初对产品的预判和实际产品投资是否一致,如果管理人的言行是一致的。那就是产品特性的市场匹配的问题)
2.资产配置不单单只是股票和债券,大类就能分出7-8种,细分金融类型和策略更多。所以不单单只是股和债,各类金融资产都有其工具性。都应该为投资人所用。每资产的金融特性都值得了解。然后根据自身需求去匹配。存在即合理。只有合适,没有好坏。金融只是工具。
3.投资人直接找管理人这事儿吧,本身就挺不专业的。市场上管理人三万多家。产品也有几万只。选基金会比选股票容易吗?是不是也可以听听专业基金研究机构的观点呢?

价值挖掘鸡20212021-12-18 22:45

没事 毕竟有底子

CS19762021-12-18 22:40

是的,回撤很小

知常公子2021-12-18 22:39

远离私募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