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森资产配置的启示:个人投资理念的进化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2

     


    生态型企业投资常见两种类型,一类是流量饥渴型,比如阿里巴巴,它投资的企业像被施了吸星大法,逐渐干枯萎缩;另一种类型是流量赋能型,比如腾讯小米,它们投资的企业生机勃勃,枝繁叶茂;以上说法是跟朋友的饭后调侃,可能有失偏颇。再提起这个,也是有感于高瓴张磊的成长,史文森就是那个赋能者。

     我与大师的渊源是席勒教授耶鲁的金融市场公开课,其中有详细讲到史文森的资产配置,投资组合的diversification,以及组合里资产的相关性等知识点,现在依旧铭记在心,后文会谈到如何实践。说来也巧,个人14年的二级市场经历,也只有2008年是亏损的,其它年份皆是正收益,除了运气不错,还有一部分可以归因为认知的变现,趁着这个机会来梳理下投资理念的进化。

     个人投资理念进化大约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7年到2016年,这个阶段视角主要是向外看,主要弄清楚投资的一些基本常识以及投资理念的构建。在常识方便,就是几个简单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投资是一件长期胜率非常大的事情?投资过程有那些坑不要去踩?投资的盈利来自于哪里?再白话些,就是买什么?为什么你能买?用什么价格买?再直白点,就是下面这张图,


上图算是对第一阶段投资的概括,资产配置贯穿整个投资阶段,如果把投资比做造房子,资产配置就是房子的框架。

     从上图也看得出来,我是主动投资的理念,超额收益是投资的主要目标,实际的结果就是不断上升的市值。在第一个阶段,最开始接触的是利物摩尔的投资理念,大名鼎鼎的“let profit run,cut lost short",根据当时浅显的理解,叫追涨杀跌,仅仅根据股价表现的理念如同空中楼阁,结果可想而知,在2008年割了小腿再割大腿,然后是直接割jj,哭完了继续寻找重生真经,然后学习彼特林奇、巴菲特、芒格,这个阶段主要解决图里左边的几个问题,算是第一次投资理念进化,也深深影响我的投资行为,比如我更倾向C端的企业,通过产品的体验,能够感知到企业的发展态势,利用市场的大幅下挫的机会加仓优质企业等等。如今再来看利物摩尔的那句经典,完全是不同的味道和不同的理解,比如企业发展态势好就持有,变糟糕就卖出;企业估值合理就持有,估值高企就卖出,还是一样的话,之前是割jj,现在可以一定程度帮助规避系统风险。资产配置到底如何帮助我第二次进化的?资产配置的主要价值在于构建相关性低的投资组合,然后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获取更高的收益。首先风险的概念澄清下,风险在资产配置里主要指的是波动率,这个风险在巴式投资里是不叫风险的;投资组合里不同的标的的波动率是不一样的,比如据历史统计大盘股的平均波动率是15%,小盘股是20%,长期公司债券是8%,短期国债就更小了是0.20%,大宗、贵金属、房产以及retis也不同,其次是资产波动相关性,组合标的可以负相关,也可以正相关,来个最直白的比喻,比如买了正股,还继续买入看涨股指期货,这个就是正相关,市场向上的时候收益非常惊人,但市场像下收益会比较惨;如果买了正股,再买入看跌股指期货,这个就是负相关,不管市场向上或者向下都可以平抑波动。个人在资产配置上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市场风险偏好高的时候,配置相关性高和波动率大的品种,市场风险偏好低的时候,配置相关性低和波动率小的品种;至于市场偏好的判断,主要来自经验和直觉,还有一部分来自数据的纠偏,具体案列之前的文章也有涉猎。

     投资的第二阶段是从2016年至今,这个阶段视角主要是向内看,算是第三次的进化,这个阶段主要解决在投资过程中个人状态的问题,包括身心灵;于是就是有了教练式投资,不是今天的重点,就不表了。最后上一张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市场价值变化图,不管做为受托人还是为自己的钱袋子,不要忘记使命。


#致敬资产配置大师大卫史文森#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知行合一19822021-05-09 11:41

@不明真相的群众 发个长文,体验挺糟糕的,首先是图片不能直接粘贴,要保存再上传;其次是上传封面图,尝试了几个像素都提示失败,这个过程都是对内容生产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