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妈的忍不住爆粗口,还有这种20、21年就新高的说法?!你怎么不说日本90年就新高了?欧洲2000年就新高了
$金牛主动精选(TIAA026049)$ $金牛指数精选(TIAA026047)$
这两天,各种吹海外股市的文章多了起来。
动不动就是欧洲**国的股市创历史新高。有一说一,少部分欧洲国家的股市指数确实创了新高。比如德国DAX指数过去20年走势如图。
但他们不会告诉你,代表欧洲股市整体的欧洲斯托克50指数至今还未回到20年前的高度。即使涨到现在,仍然比2000年低20%。
而A股这边的沪指只计算了上交所的上市公司,早已失真。真正能和欧洲斯托克50和标普500等西方常用指数对标的,是沪深300指数。
沪深300早在2021年就创历史新高了。这么看自然是远强于欧洲股市的。
有朋友可能就说了,至少人家德国确实新高了啊。
如果你一定要这么以偏概全,那我可来劲了哦。毕竟,德国只是欧洲的一部分,而且是工业最强的一部分,甚至没有之一。
那我也拿一个中国工业强省出来作比较就好了,比如广东。把广东省的上市公司拿出来做成一个指数。那么过去20年的走势是下图这样子的。
这不一直在创历史新高么。只不过这两年熊市跌下来一点。
如果和德国DAX指数做个对比,你会发现广东指数是远强于德国指数。
过去20年,广东指数涨了665%,而德国DAX只涨了475%。广东暴揍德国
这还没完,上述比法其实并不公平。
因为20年前正是A股的牛市,而现在是A股的熊市(或者牛初)。德国却刚好相反。
换言之,广东的20年665%收益率是建立在从牛市到熊市的基础上。估值变化对涨幅是不利的。
德国475%的收益率却是建立在从熊市到牛市的基础上。估值变化对涨幅是有利的。
很显然,除去估值的影响,广东的实际收益率应该更高,而德国应该更低。这么看的话,过去20年,广东不应该是暴揍,而是碾压德国。
顺便提一嘴。
为什么欧洲内部日常撕逼?为什么某些欧洲国家放着大一统市场不用,整天想着脱欧?为什么10多年前欧债危机时,南欧5猪理直气壮地要求德国这些国家提供大量资金援助,最终德国还同意了?
原因就在于,欧洲内部人才、资本和货物流通自由,但各国经济和工业实力差距巨大。
德国这样的经济工业强国,本质上就是持续吸收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才、资本和资源,然后利用本国强大的制造业生产出商品,最后通过贸易再大赚一笔。对于欧洲其他国家而言,这显然并不公平。
而这就是为什么德国股市的走势要远强于欧洲整体。
当然,这个问题在中国就要缓和很多。毕竟中央会调节各省财政。而且广东这样的经济强省,也会被要求对接帮扶弱势省份。
下图是全国各省市对接帮扶地图。广东和江苏等沿海发达省份承担的工作量就是最大的。
OK,最后来简单说说日本股市。
最近吹日本股市的文章,言必称「创历史新高」。但前面一定要加个定语,「33年」。
原因很简单,日本股市核心指数日经225过去50年走势如下图。该指数玩了整整33年,至今还没涨回1990年。那不得加个定语嘛
关键问题是,沪深300指数2021年就创历史新高了,然后才跌了1~2年,就被骂作垃圾。而日经225整整33年了还没创新高,结果被吹成神,各种牛逼。
你们吹可以,但能不能不要双标
有朋友就说了,那也不对啊,我看日本股市2012~2013年好像就触底了,然后连涨了10年。
你说得很对,确实如此。但这里我就要借用公知的名言了——所以代价是什么?
是日元的大规模超发和日元的大幅贬值。
过去10年,日元兑人民的汇率从7.06一路跌到5.09。跌去了28%。
虽然同期日经225从1万多点涨到了3万多点,貌似涨了200%。但扣除汇率的影响,实际投资收益率就只有100%了。
这个收益率和沪深300过去10年的刚好一致。实事求是讲,对于日本这样一个经济停滞多年的国家而言,强还是强的,但远没吹得那么强。
事实上,咱们这边也有好几只追踪日经225的指数基金。最早的几只成立于2019年6月。
这几只基金2019年6月成立时,日经225指数2万多点,现在已经3万多点。貌似很强,短短几年涨了50%。
可在此期间,日元是大幅贬值的。所以你实际去持有上述基金,收益率就仅有可怜的15%,远远做不到50%。
而同期咱们这所有的沪深300指数基金,平均和中位数收益率均达到23%。收益反而要强于日经225指数基金。
总之,投资海外市场,特别是日股,抛开汇率谈涨幅是非常流氓的一件事。
当然了,你可以不相信我,但你至少应该相信巴菲特吧。
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早就注意到这些问题了。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是借日元买日股,而不是用美元买。这样就成功避开了汇率问题。
另外,日本持续大放水,在日本借日元及其便宜,约等于空手套白狼。这是巴菲特的另一高明之处。
最后我想说,投资海外股市完全可以。咱投资就是来赚钱的,不是来做奉献的,所以哪里赚钱咱就往哪跑,一点问题都没有。去年咱们也抓住了好几波美股的低位投资机会。
A股过去20年收益并不差,只是波动很大,套住了很多投资者。这也是个事实。
但无论在哪里投资,前提从来都没变过,一切都应该是建立在理性客观的基础上。人云亦云、不加验证、目光短浅、逻辑单一,这样的思维方式,不管走到哪里,都是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