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技术拿下2238万元订单,隐身技术首次批量应用,为何股票没有大涨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7喜欢:4

“隐身衣”再神奇,也终有现出真身的一天。

文 / 华商韬略 张凌云

百度“隐身衣”,你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百科词条——轰动世界的“隐身衣”,里面99%的内容在讲一个天才的故事:

刘若鹏。

1983年生人,旁听奥赛课都能获得化学竞赛全国一等奖、数学竞赛全国二等奖,保送上了浙江大学,后又去美国杜克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2009年在世界顶级期刊《科学》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一篇有关超材料的论文,轰动一时。

什么是超材料,通俗来讲,是一种“隐身”材料。超材料覆盖的物体,能躲过电磁波,相当于穿了一件“隐身衣”。如此科幻的存在,年仅26岁的刘若鹏把它研制出来了。

2010年,炙手可热的刘若鹏毕业后选择回国创业,他说:

“我回国最大的梦想就是完成一段科技革命,为中国科技复兴而奋斗。”

9年过去了,这场科技革命成功了吗?

且看刘若鹏个人,以51亿元的财富,位列《2018胡润80后白手起家50强》第17名,手握三家上市公司,横跨内地、香港、澳洲三地资本市场,打造出了一个被称作“光启系”的资本帝国。

刘若鹏在资本市场上如此长袖善舞,莫不是为之计深远?

毕竟,对于超材料这样的黑科技而言,要从实验室里落地实现产业化,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撑。刘博士说过:“我不希望光启是一个只生产思想的地方。”

更何况,刘博士玩的黑科技不止这一项。

飞行包、临近空间服务、智能光子通讯,听过吗?不了解没关系,你只需知道都是和“隐身衣”一样充满未来科技感的技术。

凭借着未来科技的光环加持,当时的资本市场对于刘若鹏的光启系毫无抵抗力:

2014年,光启科学借壳纸业公司英发国际登陆港交所,三个月内从每股0.08港元的新股发行价一路涨至6.38港元,涨幅将近80倍,被称为“最牛港股”。

2015年,光启系增持A股公司龙生股份的股票,刘若鹏成为实际控制人。消息一传出,龙生股份的股价从每股7.8元疯狂飙升至120元。2017年,光启技术完成借壳上市。

2017年数据显示,“光启系”资本市值逾700亿元人民币。在如此富足的资本助力下,刘博士的“科技革命”应该快要成功了吧?

2018年,刘若鹏也曾信心十足地对媒体说:

“最痛苦的时间已经过去,现在要到吃肉的时候了。”

然而事实却是,4600多项专利,鲜有实现产品量产。

今天(6月20日),光启技术发布公告称,收到了一笔2235万元的订单。此单意义重大,意味着光启新一代隐身技术首次获得了批量应用。

此外,光启技术今年还披露过三个超材料隐身产品合同。四单加起来总金额为8051万元,按半年折算,2019年光超材料产品营收这一项,就有望突破1.6亿元。要知道2018年,超材料产品营收仅为3480万元。

本应是重大利好消息,结果股价只是微涨了7%,以表敬意,还没有突破10元。

再看光启科学,也是一样。量产代表“云端号”临近空间飞行器2018年贡献了1930万港元,比上一年下降了92%,导致去年整体收入减少将近一半,净利率下滑幅度更是高达288%。

科技神话讲了10年,市场开始不买账了。

如今,光启技术市值已跌去56.04%,缩水了约250亿元;光启科学的跌幅则高达90.49%,市值蒸发了280多亿港元!

或许是刘博士还不够努力?反正投资者已经很努力了。

2017年说要钱投资建设超材料产业项目。行!投资者砸钱给募集了54亿。结果一年过去了,只使用了4241万元,项目进度0.78%。最后建了两年,没通过可行性验证,终止了。

据2018年年报,光启技术存放于募集资金监管账户的资金还有40.19亿元,用来银行理财或闲置。

手握巨款,却没有在研发上花多少。

据2018年年报,光启技术研发费用投入为7822.4万元,就这样还同比增加了205.71%,之前得有多少?光启科学在研发投入也不到2亿港元。

此外,光启技术研发人员占比为27%,本科及以上占38%,平均年薪为15.72万元。在深圳拿这样的年薪,应该是3年经验以下的新人,离职员工在知乎上的爆料也证实了这一点。

或许是研发的钱花少了,或许是其他原因,总而言之,刘博士的“隐身衣”是越来越欠缺说服力和迷惑力了,以至于他自己和公司一天天现出了真身。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全部讨论

恒卦2020-05-07 18:12

订单太少,远远低于预期。光启每年销售50亿市值才可能到100亿,甚至50亿。能到就很满足了。销售50亿靠啥。销售1亿个头盔,才几个亿。

whowei2019-07-06 16:16

至少他没有拿募投的钱乱花!证明还是在本的

圣拿破仑2019-06-20 23:50

一群平均15万年薪本科生们搞的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