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基金的通关之路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60回复:137喜欢:530

做证券基金的人,初步的梦想是财务没压力。

终极梦想则是有一家自己的基金管理公司——用自己的投资策略,做出业绩、做出规模,从而在投资的江湖上有一个相对靠前的排名。

理想是丰满美好的,但道路是漫长艰辛的,正如打游戏一样,有很多关卡,要一关接着一关打!

关卡好打吗,不好打!有些人打着打着就掉队了,有些人打着打着也没了初心,最终能到达终点的只是少数人,概率上看只是2.5/100000。

下面以自己10多年的观察和理解,聊下这行业的通关之路。


第一关:入行

入行很重要,投资这行最好的入行平台是大基金公司或大券商的研究所——其他机构大抵都没有所谓的“系统培训”

全国来说,能给初入行者提供“系统投资培训”以及“足够投研实践机会”的单位,不超过80家(大基金公司估计不超过50家,券商研究所也就那20来家)。

为什么需要“系统的投资培训”以及“足够的投研实践机会”?

因为有句话说“投资是你认知的变现”,你投资上的成败就取决于你对社会的理解。

而初入行者,最怕的是走偏,而“系统的投资框架”,会让你“全面多维”地理解投资,只有这样才能有“全面的认知”——有更多的维度去摸大象。

那为什么得有“足够的投研实践机会”呢?

是因为你需要足够的投资案例复盘和经历——在“各个维度上”对大象有更深的理解,最终你才能将“投资框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大部分人是进不了这些机构的(现在基本得清北的复合专业硕博),那怎么办?

其他名校的研究生就只能曲线救国,先去小基金、小研究所工作,然后边工作、边学习各种投研框架,及大基金的内部投研报告和投资案例。

这一关的淘汰率80%——非名校基本进不了这行。


第二关:在机构工作12-15年

商场上虽说有很多奇才,但多数是时势造就——风过了也就从哪儿起来从哪下去。

但基金这行讲究的是“策略能长期验证、多次反复盈利”,所以,前期必须要见过大量成功与失败案例,后续才能少踩雷、多盈利。

当然,这些年见过不少家境优越、干了一两年就自己开基金管理公司的,但最后的结果基本都是一言难尽,国民老公王公子就是代表。

所以这行业也是很公平的——要熬的时间和要经历的挫败,一样都少不了,前期走捷径,后期都要加倍还回来。

而为什么是12-15年以上呢?

因为这大概就是2个经济周期以及3、4个股市循环,没有这个时间,见不了太多的成功失败案例,对投资也不会有很深的理解。(国外从投资经理干到基金经理,基本需要20年以上)

很多人在这中间会离开——大概率是杠杆爆仓,比如前段时间*夏基金副总的跳楼。

如果足够幸运且坚持下来,12年的行业历练,能让你成为行业中坚——不仅有扎实的基本功,还有丰富的人脉和信息渠道,并弄明白基金管理公司的成功失败之处(这几年投资做得好的大牛,基本都是50岁以上)

这一关淘汰率50%——幸运且能坚守12年


第三关:做基金经理

公募里,只有1/10的人可以做基金经理——当然是需要组织认同你的投研能力。

私募里,基本不让下面人挂职基金经理,这是老板很忌讳的事儿。

能挂这个职位的,要么是老板自己,要么是合伙人。以大私募高毅为例,130个员工,只有8个基金经理;其他大小私募,基本上都是老板自己当。

为什么挂职基金经理很重要?

一是因为它重要,证券基金行业,基金经理才拥有最终的投资决策权,是实操人;二是因为它难拿,基金经理的资格不好拿(以后越来越难),但只有拿了这个资格,才有机会自立门户。

但做了基金经理,就一定得做出漂亮业绩,如果业绩为负,就会成为履历上永远的污点,你后面开基金管理公司,协会会卡你资格,投资人也会质疑你能力。

这一关淘汰率90%——会竞争掉90%的同侪。


第四关:年化15%的收益率

前面3关都是基础准备或硬条件——你可以入行、可以坚持12年、可以做基金经理,但并不代表你能赚钱且让投资者认同。

因为赚钱这事儿不只需要“专业和知识”,还需要“超强的心理素质”“上佳的运气”

心理素质这事儿不多说,基本上每两年你就得抗一次净值大幅下滑,能不能扛过去基本就决定了你的业绩!

运气这事儿更不用提,有些人干基金经理第一年就能做到100%的业绩,后面就一路开挂,3、5年就能干到数十亿规模——即使后面每年都不挣钱。


但有些人运气不好,前面3年每年10%,那基金经理的职业生涯基本就毁了——即使第四年能赚100%也早就下岗了。

但总的来说,3-5年年化15%是一个客观评价标准,只有这个业绩才代表你有能力替人管钱。

但能达到这个业绩标准的只有2.5%,私募大概是1.6万名基金经理,5年业绩超过15%的只有354位。

这一关淘汰率是97.5%。


第五关:设立基金管理公司

能通过上述4步的人,基本都能开基金管理公司,你的投资能力(自己账户的收益,以及基金产品的公开业绩)、资本实力(1000万身价)、专业知识及履历(基金公司各个岗位的轮岗和各种专业资格证书),都能满足协会的要求,作为实控人你拿到“证券基金牌照”不成问题。

但能不能做大规模,就是一个摆在面前的现实考量了——根据协会公布数据,2020年底百亿以上私募72家(占比0.8%),在管规模22337亿,平均每家310亿,但1亿以下6735家(占比75.61%),在管规模只有1299亿,平均每家只有1929万。

而这个行业的盈亏平衡点大概是7000万,管理费和业绩提成加起来一年大概150万(50%的管理费及25%的业绩提成要分给渠道),但公司一年的运营成本大概也得150万(5人薪酬、租金加上运营渠道成本等)。

所以,平均在管规模只有1929万的大多数基金公司,老板肯定是亏钱的。

真正能让老板赚钱,规模得5个亿以上(占比不足15%)而想快速做大规模,则必须要有业绩、营销、渠道、管理、资本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力,还得有很大的运气加持(比如你看省内老大**,起步时借助给配资做通道规模上到20多亿,壮大时又赶上了打新的好时代......)。

这一关淘汰率90%,“能做基金”和“能做大规模”是两个概念。


第六关:???

这一步该干啥,我看得不多也够不着,没有发言权,就不说了。

但想来在中国的土壤下,私募做大了也意味着跟“牢房“或跟“还给国家”不远了——毕竟,这行做大了是屁股没屎也是屎(你再看看景林蒋老板)。

所以啊,还给国家,是迟早的事,心态要摆正



最后总结语:这个行业,能通过第二关则基本生活无忧——通过率是1/10;能通过第三关则生活优渥——通过率是1/100;能通过第四关则基本财务无压力——通过率2.5/10000;能通过第五关则大富大贵——通过率2.5/100000。

每个人都得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并放对自己的位置。


 @雪球访谈   @不明真相的群众   @雪球调研团   @喝牛二的战总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