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百亿市值炼成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浊雨

来源|博望财经

时隔五年后,曾经的妖股唯品会再次站上了百亿美元市值的峰顶。

唯品会曲折的股价经历也成为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的一个缩影。自2010年起,中概股曾在美国股市渡过艰难的三年,一连串的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使美国投资者丧失了对中概股的信心。2012年3月23日,美国股市寒意犹存,成立刚刚三年多的唯品会却选择在这个节点逆风上市。

据统计,2012年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由2010年的260多家减少至200多家,留下的中概股中,4成公司股价已经低于两美元。即使在IPO之前,唯品会已经先后获得了DCM资本、红杉资本、今日资本两轮融资的认可与注血。但上市当天唯品会依然开盘破发6.5美元,流血上了市。

2013年唯品会的股价随着其2012年第四季度的首次盈利出现了惊天大逆转。2014年暴涨60倍飙升至228.6美元,直到2015年4月份已经累计上涨70倍,股价一度超过百度成为最贵中概股。

事出反常必有妖,妖股一词也由此而生。果不其然唯品会经历过暴涨之后的股价在触到顶点之后就颓势尽显,到2018年年底市值一度缩水至37亿美金,不足巅峰时期的四分之一。唯品会的妖股神话也成为过去。

可谁能想到,2019年唯品会竟又摇身一变为电商行业最耀眼的股市明星,一年股价涨幅达160%,重回百亿美元身家。

五年时间,在唯品会身上发生了什么?

只能做特卖的网站

最初沈亚和洪晓波创立唯品会,主打名牌限时折扣,打的是国内高收入人群的主意。

2008年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虽然正在逐步上升,但显然多数消费者对于花成百上千元网购还是不买账的。当时唯品会每个月的成交量只有十几单,可以想象唯品会想撑到网购大环境的形成,估计早就关门了。

因此,唯品会又将目光放在了普通消费人群上,并将自身定义为“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唯品会的特卖战略就是一方面拓展大众时尚品牌的合作,以低价帮他们清理库存及过季商品,另一方面针对当季商品进行限时折扣,恰好可以为服装品牌的新季商品先行试水。

当时这个特卖战略称得上是一石二鸟之策,一来能以低价的品牌商品吸引到消费者,二来又能为品牌厂家减轻库存压力,推广品牌影响力,厂家当然乐于和唯品会合作。因此,到2009年年底,唯品会就积累了近300个品牌供应商资源。

2014年已经是唯品会股价和营收大逆转时期,唯品会借势以1.125亿美元收购了乐蜂网75%的股权,一跃成为最大股东,而这只是为了强化唯品会的化妆品类目。2015年下半年,唯品会业绩形势陡转之下,将特卖业务做到天花板之后,唯品会开始试图寻找新的机会。

早在2013年唯品会成立的金融部门成了新的发力点。从B端供应链金融业务“唯易贷”到C端消费金融业务“唯品花”。2016年,唯品会又全资收购第三方支付企业浙江贝付,获得支付牌照。财报显示,唯品会在互联网金融业务2015到2017年净收入分别为6200万元、1.15亿元、2.5亿元,但16年、17年的坏账却为4360万元、1.22亿元。

2017年中旬,唯品会先是正式宣布分拆互联网金融业务和重组物流业务,发布电商+金融+物流“三驾马车”战略;随后一次性清空3万多条微博,一改最初的专门特卖定位升级为“全球精选正品特卖”。很明显,唯品会的特卖目标又想回到最初的高收入人群身上。

同年,唯品会还涉足了生鲜社区领域,在广州开设第一家生鲜社区店“品骏生活”,还要学阿里、京东大铺线下门店,立下三年要开一万店的豪言壮语。但自2018年第八家店开业后就再无消息。

2018年年中战略会上,沈亚宣布唯品会回归特卖这一最初定位,等于间接承认了过去几年的转型失败。转了一圈之后,唯品会发现自己还是得回归老本行。

靠同行拉客的电商

回归特卖老本行之后的唯品会,首要任务就是开拓新用户和挽回过去几年被自己折腾没的老用户。因为活跃买家用户几乎是各大电商平台的营收主要推动力。

唯品会最初的特卖战略,用户人群定位非常垂直。唯品会CFO杨东皓也曾透露,唯品会超过80%是女性用户。这就意味着唯品会的用户群体存在结构单一,过度依赖等风险。而这一弊端,在唯品会业务面临天花板,电商平台竞争加剧以后,进一步显现。

回顾唯品会历年的财报,不难看出其2017年的活跃用户为5780万,相较2016年的5210万增长11%,相比较之前两年42%和51%的活跃用户增长却有着明显的降速。眼看着唯品会的年活跃用户增速就要跌破两位百分比,唯品会却找来了两位大佬援助,有一位甚至还是同行。

2017年12月,腾讯京东联合投资唯品会,分别买入7%和5.5%的股权。对于唯品会而言,一方是社交巨头,一方是电商巨头,两大巨头联姻所带来的流量效应远比那8.63亿美元的真金白银更有吸引力。

2018年3月份,唯品会旗舰店出现在京东APP首页,还在京东商城开出了超级旗舰店;而微信钱包入口上也在4月份出现了唯品会的名字。两大巨头扶持下,唯品会停滞不前的活跃用户增长率又开始转动起来。

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唯品会新增用户数还为零增长;但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已经出现了6%和13%的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018年度唯品会活跃用户数达6050万,同比增长22%。在2019年Q2财报中唯品会曾透露,2018年每个季度新增加的活跃用户中,超过1/5是来自腾讯京东

从未亏损过的互联网企业

联姻腾讯京东,回归最初的特卖定位,过去两年的种种动作都印证着唯品会活跃用户增长乏力这一现实。

但令人惊奇的是,回顾唯品会自上市以来的历年财务报表,就会发现即使唯品会处于股市的最低谷期,活跃用户出现零增长之时,这家电商平台竟然还能实现季度盈利。而且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唯品会已经保持连续28个季度实现盈利了,尤其在电商领域,上一个创下记录的只有阿里。

大家都是电商,唯品会凭什么?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唯品会早期主打的特卖模式,为其在服饰品类上挖出了很深的“护城河”,这一“护城河”具体就体现在唯品会的服饰供应链上。2009年唯品会的供货商资源是300家,这个数字到2019年已经变成6000家,十年翻了20倍。可见,唯品会对货源一端有着极强的把控能力。

其次,通过和具有相同自营电商基因的京东的财务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唯品会非常注重控制运营成本支出与收入的占比,市场、研发和行政三项费用占营收的比例始终保持在10%以下。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京东市场费用合计140亿,占营收的3.4%;唯品会市场费用合计23.8亿,占营收的3.7%。

在大风大浪之中唯品会始终稳健的盈利能力,或许才是它重站百亿美元市值的真正原因。

当然,股市风云变幻,一朝得失不足以定天下。唯品会重新回归特卖定位后,即使联姻两大巨头,但依然要面对当下流量用户争夺的巨大压力。去年下半年,唯品会斥29亿元巨资收杉杉豪赌线下实体商业,扩充线下流量渠道;又搭上快手,到短视频平台引流。

毫无疑问,今年唯品会将会更加不遗余力的争抢各大电商节点,因为再深的“护城河”和再高的控制成本能力,也要建立在用户不减的基础上。

@今日话题 $唯品会(V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