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曙光年报及一季报分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9

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分析中科曙光的财务报表了,因为海光信息已经清仓,而且在前一段时间,中科曙光涨到55元的时候,也做了少量减仓。但是作为我2022年就发掘并买入的中科曙光,这两年的发展,还是值得解读一下。

一、企业实力依然很强,并且在逐渐“变软”

在我持股中科曙光这两年中,作为中科院的下属企业,中科曙光的实力并没有下滑,依然保持着很强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AI大潮中,企业逐渐“变软”。

过去这两年,是AI大模型蓬勃发展的两年。中科曙光也积极投身到了AI大潮中,并且自身做出了适应AI大模型发展的改变。

中科曙光原来是个比较纯粹的硬件生产厂商,这两年由于不同行业都开始发展AI大模型,而不同行业的应用场景不尽相同。比如高精尖科研领域对算力精度的要求最高;而无人驾驶、智慧交通等AI主要用于处理语音、图片和视频等,单精度、半精度的计算就能满足需要。(见《年报》第13页)

为了匹配不同的应用场景,中科曙光的研发逐渐向平台层和软件层延伸,开始建立软硬一体AI生态,加速大模型落地千行百业。通过中科曙光的主动适应行业发展,目前某知名产业大模型,已经与中科曙光的智能计算产品成功适配,在智慧城市领域、时空信息领域、企业智能服务等领域实现全面运行,并且降本增效。

我认为,这种为了适配不同行业的计算生态和应用场景,逐渐打造完整的AI计算产业生态,体现了中科曙光很强的研发能力和企业实力,这也是我依然看好这家企业的未来发展的原因。

二、让我担忧的是整个行业的发展

可能很多关注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这两年看到最多的词汇,就是“人工智能”。但是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人工智能,实际上,人工智能包括三部分:算力、算法、数据。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就是人工智能。

中科曙光的主要业务,在算力领域,而大模型,就是算法。

这两年,各行各业的大模型已经越来越多,层出不穷。大模型的井喷式增长,一方面带来了对算力的强大需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价格战。前两天,我刚看到一个新闻:字节跳动推出了大模型,刚一推出就加入了价格战。

对算力来说,大模型属于需求端,而需求端的价格战,我想是会对算力的价格有影响的。这也是我清仓海光信息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并且在分析海光信息那一篇文章里说了。

所以对于中科曙光的未来发展,我的态度是:看好企业的发展潜力,但是担忧行业的现状。基于这种态度,我清仓了海光信息,并且在55元的时候,减仓了一部分中科曙光。

三、股价表现和基本面并不是完全吻合的

因为我是长期持股的投资者,所以我基本上只看宏观经济和企业的基本面,完全不看股票的盘面上的技术指标。但我在这里要说的是:股票的股价表现,和企业基本面并不是完全吻合的。

首先影响股价表现的,是市场的流动性。流动性充裕的条件下,股价表现更好。

A股市场的流动性,可能在下半年会更加充裕。随着开完三中全会,国家的发展方向得以明确,相配合的,一定是流动性的释放。

所以,即使我认为中科曙光海光信息的行业发展现状,有令人担忧的一面,但是我却看好这两只股票的未来股价表现。当然我清仓的原因,跟找到了更好的股票,也有关系。

四、要充分关注市场的生态

说到底,我们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因此要对二级市场的生态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

现在的A股,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变革时期,简单的说,就是会逐渐形成垃圾股的常态化退市机制,市场的股票总量会慢慢减少。

最近半年多,相信大家已经发现了,上市的股票越来越少,《国九条》推出后,以垃圾股为主要构成的微盘股,彻底进入熊市,将来会形成常态化退市的格局。垃圾股的退市,会进一步驱动资金进入以大盘价值股为代表的优质股票。因此在选股的时候,对市值100亿以下的小微盘股,一定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