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谈谈中国中免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16回复:175喜欢:126

2021年报就不多说了,基本是明牌。大家比较在意的还是一季报,根据春节公布的数据,一二月是不用担心的,关键是三月份,受到疫情影响后,结果怎么样。

3月受海南疫情反弹、离岛免税店经历闭店、三亚机场3月客流下滑70%所致,3月营收约36.82亿元,同比约下滑50%,归母净利润约1.63亿元,同比下滑约80%。

综合一季报看,22Q1实现营收167.82亿元(-7.45%),归母净利润25.63亿元(-10.02%),扣非归母净利润25.58亿元(-9.72%),EPS1.31元。2022年1-2月公司是营收131亿元(+20%),归母净利润24亿元(+20%)。

应该说结果也是意料中的不理想。三月的拖累是明显的,而且四月也不会好。

那么,中国中免这个企业,怎么理解呢?首先看商业模式:

1,护城河在哪里?唯一免税全牌照,市占率碾压,国内基本占到92%。2020年完成工商变更,剥离了旅游业务(我不喜欢的商业模式),体现国家想做大做强中免的态度,没有来自国内的政策风险。

供应链端,依托国内强大的市场为背景,可以拿到更有优势的价格,也可以吸引更多大品牌的进入。如lv,爱马仕等已经开始合作。

渠道端,更丰富立体的渠道布局,会带来明显的流量优势。业务范围方面,口岸、机场、市内、离岛免税多管齐下。

一眼定性,属于躺赢的生意模式,且国内很难找到竞争对手。

2,成长空间。过去两年,机场免税和线上业务,受疫情的影响非常大。好在海南离岛免税业务快速增长,对冲了很多。2020年海南离岛免税业务突破320亿,2021年更是超过600亿,原计划2022年实现1000亿(当前疫情看,有难度,持续跟踪)。但长期看,免税业务是国家给予的天然具备成本优势的业务,且需求比较确定,业绩增长不愁。短期看,如果疫情恢复比较理想,机场免税业务和海南离岛业务可能会有对冲,但长期共同增长的逻辑不会变。

短期看,也有成长的点,下半年海口国际免税城、三亚海棠湾2期项目都将落地。海口国际免税城已经确认与500多个品牌合作,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亚洲最大的免税商城。

会员赋能加强精细化管理和客户粘性。2020年1000w会员,2021年达到2000w,2022年预计可以达到2600w。客户粘性和复购率,也是未来可以期待的成长点。

单客户消费上限从3万元提升到10万元提升等都属于老消息,不再赘述。

3,估值水平。目前处于近三年底部水平。考虑熊市,以及疫情影响的因素,不好说估值已经见底,但泡沫肯定也没什么。

4,风险。疫情放开后,韩国,香港免税的竞争还是激烈的。当然考虑政策要做大做强的决心,国资作为大股东的背景,我相信这些问题都可以慢慢解决好。流量上来后,跟国际一流大品牌的议价权肯定是逐步提升的。

中国对外的关系,如果出现目前俄罗斯的这种情况,可能会被断货。但如果这种事情发生,股市也没什么能好的,那是系统性的黑天鹅。担心这种事情也没用。

综合想法:商业模式非常不错,有明显规模优势和不断加深的成本优势,成长空间也很大。属于受疫情影响,有疫情反转的潜力,我听很多朋友谈旅游餐饮的复苏,从我的角度看,商业模式第一原则,中长线还是关注这样的企业更合适,毕竟那两个领域商业模式实在是太差了。


精彩讨论

石馒头2022-04-24 21:29

靠一纸文件建立的商业模式如同建立在沙丘上,有长期性可言么$中国中免(SH601888)$

钟晓渡2022-04-27 11:48

中免没有多头吹得那么好,也没有空头贬得那么差——看起来像是句废话,但确实是我的真实感想。

中免现阶段的核心在海南离岛。离岛免税是政策红利,但本质是旅游零售,而且是旅游优先于零售;这意味着其竞争要素必然是购物体验、地理卡位和商品组合三者的综合。一方面,牌照只是敲门砖,能作为引流手段去促进旅游消费的免税品,本身其实都是不太愁卖的。2020年极端情况下,品牌方面临的销售压力短暂扭曲了供需关系;但长期来看,永远是免税运营商去开拓傲娇的各大品牌,而不是后者倒贴渠道。甚至,品牌方一定要严控免税渠道的销售比例上限;这个隐形天花板,尤其在香化领域,可能比海南省的十四五规划3000亿天花板要近得多。但另一方面呢,这个隐形天花板对龙头其实是一种保护。

总的来说,免税运营商绝对不是所谓躺赢的生意,天花板其实也没有那么高,品牌方的态度、海南旅游基建和综合体验的完善程度,都在中免的掌控之外;但这家公司的竞争优势也确实不是一纸牌照赋予得那么简单,和Dufry海外竞争的经验、长期积累下来的和各大品牌合作的资源、2020年疫情爆发后迅速转型线上的高效应对,都证明了管理层的能力对得起政策的倾斜。对它公允客观的认知,应该是一家优秀的、有一些独特优势的零售商,但不应该给过多的溢价。尤其在当下,茅台22年对应的估值已经不比中免高,海外的LVMH更是明显比中免还便宜了。如果非要选,相信这并不是一道很难选的题。

jiancai2022-04-27 12:06

现在看增长,就是想亏钱了,总盘低增速,你细分想高增长,就得边际效应递减的扩张方式,打韩免,补购,都是降低利润的低层次竞争。
    用低层次竞争手段,做高品牌调性的商品销售,这里边的偏离太大了。
    线下一定是有容量限制的,香港海港城其实就是一个免税店,海港城做到300亿以后,物理空间,本身就不支撑增长,加上市场总盘见顶,就会横盘。
    线下又有极强的属地效应,还有巨大的边际效应递减,新开店,很难达到标杆项目效益,总盘增长不大,新项目也会切薄旧项目,而资本开支,却不会同比降低。
     成长这个东西,要看阶段,一旦不成长,市盈率是乘数,跌起来,太酸爽了。

大道至简1012022-04-24 20:47

比一般企业强大,比茅台差多了!

优秀公司的长期股东2022-04-24 22:26

1、海南作为经济特区,使命是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后,复制推广。海南免税如果获得成功,会不会在其他落后地区复制推广?
2、高端人群是要享受和被服务、被尊重的,北京SKP和各地万象城是他们的首选购买场地,一个品牌几个顾客一群人服务,而不是像海南一样,去,像逛超市一样。海南的高端产品,大概率成为展示品。
3、中低端免税产品面临着韩国和港澳的冲击,还面临着税率下降的冲击。
4、疫情稳定、国门打开后,国人出国旅游的意愿不会改变。国外买买买的行为无法改变。
5、购买免税商品,是出境游的附属品,只有代购人士,才愿意乐此不疲地多次往返。
$中国中免(SH601888)$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