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解这个逻辑,千万别投资CXO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92回复:149喜欢:686

$药明康德(SH603259)$ $药明生物(02269)$ $上海斯诺波嘉源成长(P000992)$ 

直播视频链接CXO还能继续优秀吗?

雪球各位朋友们大家晚上好。那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CXO这个比较热门赛道投资的逻辑,因为时间关系,我简单跟大家从自上而下的角度,看一下整个赛道的一些逻辑。今天不涉及到具体的某一个公司,然后前半部分聊一下我对CXO行业的核心观点,后半部分和有问题球友们交流一下。

首先我们看一下CXO这个赛道,其实CXO这个词是投资圈发明出来的词,实际上它主要包括两块,一块叫CRO,另一块叫CDMO。

其中CRO又分为两大块,一块是临床前CRO,一块是临床CRO。临床前CRO其实也就是药物在研发的一开始的阶段,在实验室先做化合物的研究,比如说靶标选择,苗头化合物探索,先导化合物的优化等等,这个过程大概需要花2~4年的时间。

这一块国际上的龙头是查尔斯河,它也是整个 CRO这个产业的鼻祖,早期是从卖老鼠起家的,然后国内比较有名的龙头有药明康德康龙化成。还有药石科技,它主要是集中在分子堆砌这一块。

早期把化合物选定了以后,它会进行临床前的研究,主要是在体内和体外做动物实验,最后是临床试验的申请和批准。这块比较有名的就是昭衍新药,做临床前的安全性评价的,通俗点讲是做猴子生意的。这一块相对来说也是偏实验室阶段,主要是在实验室里对化合物的分子的安全性、毒理性做一些研究。

到临床阶段就跟临床前完全不一样了,临床阶段有123期,这一阶段所耗费的时间是比较长的,一般需要5~7年的时间。临床阶段国内的龙头,毫无疑问就是泰格医药,药明、康龙在这块也有非常强的实力,国际上昆泰是规模比较大的公司。临床阶段的投入费用是很高的,它就是进行一期、二期、三期后,把数据汇总统计好后提交上市申请,上市后还有四期,其实就是上市后的观察期,就是上市后再观察一下有没有什么副作用或者安全性的问题。

CDMO在整个过程中就比较靠后,它是帮助企业生产药物的,通俗点讲就是代工厂的意思。

CXO各个阶段所投入的资金是不一样的,我们知道一个新药,以前有个双十原则,就是10亿美金,然后10年才能研发一个药。为什么说你吃的这片药就比较便宜,因为你吃的是“第二片”,“第一片”这个药价值10亿美金,但是现在研发一款药的投入已经上升到20亿美金,还要20年的时间。

创新药公司对于新药研发过程的投入就是CRO企业的收入,所以我们再从每个阶段看一下它的价值量,就能发现哪个阶段投资资金大,对应这个阶段的市场规模就会更大,同时这个公司的天花板也就越高。

药物发现阶段和临床前其实市场规模不是很大,临床阶段是最大的,一般投入都是上亿美金的,所以这个阶段很容易产生大市值的龙头公司,包括国际上昆泰。像我们国内很多企业它的主要业务是临床实验以及后面的CDMO阶段,就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市场更大。

我们再看一下CDMO,其实它就有点像芯片产业中的代工厂,芯片设计我来,生产环节就交给台积电,其实CDMO公司就是帮这种药企或者biotech公司生产药品的代工厂。

具体来看的话又分为两种,一种叫CMO,这块有点类似 OEM,就是你提出方案,我帮你建生产线把这个药生产出来。

还有一种叫CDMO,比CMO又先进一些,就是在生产中会用到自己的一些专属工艺。像国内比较有名的药明系的合全、凯莱因等。例如凯莱英有自己所谓的黑科技,比如连续反应技术,绿色化学技术之类的。所以CDMO企业其实有点像制造业里面的ODM,就是我不光能给你生产,还能提供我自己的专利的技术,能帮你把这个药生产的又好,成本又低。

我们再说一下为什么CRO跌了这么多,我们看到基本上从2021年的年中开始,随着国内外三大医药指数同步下跌,A股的医药指数基本上下跌了30%。香港的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了53%,美国的XBI下跌66%。

整个创新药、biotech这块,陷入了一个负向循环,就是股价的下跌造成融资的下降,然后融资的下降造成股价的进一步下降,进而影响融资额的继续下降。因为市场基本逻辑就是,公司融完资肯定大部分都是要投研发的,如果融资金额减少了那么研发投入就会减少,就可能砍单,有一些管线的产品就不去外包给CRO,那 CRO企业的收入就会减少,所以就陷入了一个负向的循环。比如美国的XBI指数,从去年年中到现在也是下降了非常多,

但是从6月份开始相关指数有所企稳,企稳以后它很容易又陷入了一个正向的循环,其实每一次周期都是这样的。这也就是索罗斯说的“反身性”,如果当股价进入一个反弹期的周期,股价的上涨会带来融资的改善,公司现在市值上去了,资本市场就能多融一点钱,这样的话股价就会进一步上涨,融资继续改善,继续改善了以后公司就更有钱。

当然这种循环比较适合biotech公司,因为他们都处在早期阶段,自己没有办法造血,只能依靠资本市场给它输血,像港股18A这么多生物医药公司都是从一级市场融完资,基本上融个两三轮,有的融个四五轮,然后上市时会融比较大的一笔。

大部分这样的biotech公司持有的现金按照现在的研发强度支撑三四年是没有问题,现在市场主要担心的是你三四年以后,如果到时候资本市场对你的估值还没有改善的话,到时候再融资拿到的钱就会非常非常少。前一段3、4月份的时候,有些公司的市值已经跌的比他持有的现金还少了,这个其实既不合理,又合理。

为什么不合理?我们看一般的公司的话,如果你的市值比净资产还低的话,基本上就相当于你把这个公司清算了你也能挣钱,这是早期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

但是它为什么又合理呢?因为市场会认为你这个公司没有办法造血,而且在可预见的3~5年之内,你可能都是没有办法造血的,就是你没有成熟、稳定的产品线能给你不断的贡献利润,所以你迟早还得融资,那么如果三年之内融资环境改变不了,现金花完了,那你下一笔融资怎么办?比如说你按现在这个市值融这么多钱,你可能得稀释一半的股份出去,那这样的话这个公司就没有可投资的价值了,市场是这样认为的。所以这也就是之前一个负向循环下跌的逻辑,所以它跌的也是比较多。特别像美国的xbi指数,香港的18a的医药公司,虽然有一些企稳缓和,但实际上也是远远低于这些公司在一级市场上最后几轮融资的。

接下来我们把周期稍微放长一点,看一下从5-10年的这个维度,CRO这些公司的收入跟biotech公司的融资相关度到底高不高?我们看这张图15年到20年这5年时间里面,就全球CRO市场的融资规模是这个红线,然后我们再看一下全球投融资的波动,结论是两者相关度不太大。但是我们看到它跟什么相关度大?其实是跟MNC研发投入的相关度还是比较大的。MNC其实就是这种跨国的大型药企,比如全球前20的这些大药企,他们是有稳定的收入的,有稳定的研发投入。所以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全球CRO市场的增速,跟 biotech投融资的关联度短期来看相关性不太大,我们看到橘色的线的波动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们看到全球CRO市场整体规模,它的波动不太大,它跟 MNC研发投入的契合度比较高。

然后我们再看一下我国 CXO公司,他们海外收入的增速和全球医药投融资的情况,相关度也不太大,跟 MNC的相关度可能还更高一点。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再看一下这张图,统计了从13年到20年,全球的biotech融资转化为最后医药研发投入的占比其实并不高。这里面我们看到全球每年的医药研发投入,比如20年占60%的话是Top14的MNC药企贡献的,比如辉瑞、拜尔、罗氏、强生阿斯利康、 GSK这些公司,其中只有10%的研发投入是来自于biotech这种刚上市但是没有很成熟产品的公司,就早期的公司吧。

整个全球的医药研发投入,还是以大药企的研发费用的支出为主,占比基本上占到60%,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说全球CRO市场规模的增速跟这个MNC的研发投入增速更相关一些,与中小 biotech公司相关度更低一些,因为他们在研发投入的总量上, MNC占比会更高一些。

然后我们再看一下我们中国的CXO企业这些年的国内和国际收入,基本上是一个45度的斜线往上的,说明跟投融关联度是非常低的。

这是为什么?

因为驱动CRO景气度的核心逻辑就两点,一是研发投入,二是医药研发外包渗透率。

医药企业研发的投入,在药企这一端算研发费用,但对CRO企业来说,它是CRO企业的营业收入,这块投入的大小,再乘以它的渗透率,就是CRO整个行业的渗透率,因为我们知道有些药企它的研发投入是不外包的,像国内的恒瑞、百济都是号称永远不找CRO的公司。但是大部分的药企,多多少少其实都会跟CRO合作。所以我们要看两个因素,一个是药企的研发投入,一个就是这个渗透率。

药企的研发投入又分两块,一块是中大型药企的研发投入,一块就是小型biotech的研发投入,我们可以看一下近20年全球的大药企的销售收入跟研发投入的增长,从06年到现在,全球大药企的收入是非常稳定向上的一个趋势,它的收入直接决定它的研发投入,因为研发投入每年都是有比例的,至少是5%以上,有些甚至要到10%以上。

所以研发投入一直是在增长的,虽然中间有一些年份可能增长的不是那么多,但是拉长周期看的话是一直在增长。因为发现的靶点越来越多,我们可治愈、可干预的疾病也越来越多。随着人们的寿命延长,大家也愿意花钱去买好药,所以大药企收入相对来说非常稳健。

从小药企融资上来看,它增速可能有高有低,但是从绝对值上来说,还是一个稳步向上的过程。虽然中间有一些波动,比如遇到金融危机或者短期政策干预的原因,但是总体还是向上。那么从长期来看,只要是人类还在追求更好的生活,追求更长的寿命,医药的研发投入肯定是会一直增加的,而且这是个基本上是没有天花板的市场,除非我们都能长命百岁也不生病,那个还比较早,肯定短期之内也看不到。

然后我们看一下医药研发外包的渗透率,首先我们看到从2010年到现在,上市药企的平均研发成本是越来越高的。以前的双十(十年十亿美金),现在基本已经到双二十(二十年二十亿美金),其实20亿美金我觉得还能忍,但是过长的研发时间是最不能忍,因为新药的专利保护期一共也就20年,从申请专利到新药上市十几年过去了,上市后可能只能卖个几年,然后仿制药出现。

所以我们看到全球的研发投入的回报率是直线下降,从2010年的10%左右已经跌到了19、20年基本上2%,这样的投资回报率还不如买国内银行的理财产品高,所以这就导致了研发效率越来越低,自主研发越来越不适合。所以这些药企现在都特别特别喜欢把研发外包出去,因为研发外包成本肯定低,专业的企业干专业的事,它的效率肯定比你高。比如工商注册一个公司,你可以请中介公司代为注册,这样花不多的钱节约了时间成本,增加了效率。

从统计来数字来看,从一期临床、二期临床到三期临床, CRO可以帮你节省30%左右的时间,这个时间是很要命的,特别是创新药基本上都是第一个上市的就是吃肉,第二个上市的喝汤,第三个上市的肉和汤都没了,能稍能赚点钱就不错了。我们看到特别明显的像新冠疫苗,就早期上市的这几家基本上得到了全球所有的份额,包括像我们国内的国药和科兴的灭活,基本上把这个钱就都赚走了,之后上市的虽然也批了,但基本上也是挣不了几个钱,所以时间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是CRO这些企业它存在的价值,我能帮你省钱更能帮你省时间。

正常的流程可能需要129周,但是你要用这些CRO公司,比如泰格、药明这些企业,它可以做到98周,相当于快了将近三十周,将近快一年了。

然后从研发外包率渗透率来看,这些年一直是在增加的,渗透率从06年的18%左右,一路上升到现在的将近50%,包括从外包意愿来说,北美、欧洲包括亚洲都是非常高的。

现在很多这种Biotech医药公司,其实没有几个人,可能就是一两个科学家,然后他发现了一个靶点,通过靶点到市场上融到钱,然后把所有的研发外包给CRO公司。

CRO公司可以保证只要你有一个想法,只要你有钱,我就能帮你把这个想法变成药。比如像国外的吉利德这个公司,我们都知道它是有治疗丙肝“神药”公司,它早期就是一个典型的biotech公司,前期研发靠CRO,后期生产靠CDMO,一路就这么走过来了,然后做成了一个TOP20的大药企。包括我们境内某些融资好几个亿的公司,一共就没几个人,三四个人是核心,还有一些非核心人员。

通过上面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会越来越高,CRO的渗透率也会越来越高,当然渗透率肯定是有天花板的,现在可能到50%,那我觉得到百分之七八十应该是没什么太大问题,其实就跟现在芯片行业有点像,现在芯片产业链分的就特别细,基本上没有公司自己生产芯片了,全球除了像英特尔、三星还自己生产,像苹果高通,包括AMD、英伟达这些都是外包给了台积电这样的厂商,包括我们国内基本上外包给了中芯、华虹这些公司。所以长期来看,产业分工会越来越细。所以这块的话整体的市场是两个维度,收入会增加,研发投入、渗透率也会持续的提升。

为什么中国的CRO企业它的增长会更快呢?是因为在全球分工的这个阶段, 全球CRO行业这块蛋糕总量在逐渐变大,所以我们中国切到的份额也会一直增加。比如我们看全球的 CRO加CDMO的市场规模,基本上从2012年到2021年,不论是从药物发现还是临床前还是临床,基本上是一个1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但是我们看到中国从12年到现在,每一个环节基本上都是30%的左右的复合增速。

那么为什么增速比较高呢?我觉得是这么几点,第一就是我们的工程师红利,这个其实跟我国其他产业差不多,包括像芯片、ICT这些领域,我们的研究生毕业人数从2002年到2019年基本上翻了6倍,从不到10万人暴增到超过60万人。第二再看人力成本,我们拿Lonza跟国内的CRO平均成本做个对比,Lonza人均成本基本上是70多万人民币,国内CRO基本上是十三四万平均成本。我们以康龙化成为例,它的人均成本大概是14万左右,14万是比Lonza的72万低了5倍,但是依然比当地的平均工资高,康龙化成总部是在北京,北京的平均工资17年是10万块钱,康龙化成是14万,所以即使比国外低很多的情况下,依然比我们当地平均公司高。

然后我们通过财务报表把国内跟国际这些公司做个比较,首先从人均营收来看实际上是差不多的,甚至国外的还高一些。这就说明一个人能做的业务收入是差不多的。但是如果看人均利润这项那差距就拉开了,比如说像查尔斯河,人均利润大概是在1.5~2万美金,国内像泰格、昭衍、凯莱英这些基本上人均利润都是15万人民币左右,所以这块也是明显高于国外的,这说明我们国内工程师不但工资拿得少还能多干活,所以我们利润高。

利润高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就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资本在全球配置的时候,它总是从收益率低的地方,向收益率高的地方流动。所以当我们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的情况下,资本就会源源不断的流入,让我们这些企业去招更多的人,直到达到投资回报率平衡,才会停止这个趋势,从现在来看这个趋势依然没有停止。

我们再看CDMO这个板块,CDMO跟 CRO领域的逻辑完全不一样,因为CDMO领域主要是生产制造,所以固定资产投资比较多。比如小分子药来说就是反应釜的数量,大分子生物药来说就是发酵罐的数量。

所以CDMO就要看它固定资产的投资的回报率,我们看Lonza的固定资产回报率,基本上好一点就是25%左右。但是我们国内的龙头像凯莱因、合全,都是50%多的资产回报率,这就相差了一倍。所以当前无论是CRO还是CDMO的任何一个阶段来说,中国企业的资产回报率都是最高的,也就支撑了我们能源源不断的把全球蛋糕的份额越切越大,这是核心的逻辑。

最后总结一下我今天的核心的观点。

第一,全球医药研发投入增长的趋势是非常明确的。

第二,医药研发外包的渗透率也会不断的提升。

第三,我们中国在全球CRO的份额也会不断的提升。

问答环节:

1,国内CXO对海外业务依赖度很高,对于中美脱钩的担心怎么看?

答:确实国内这些龙头企业像药明、凯莱英最早都是从接国外订单开始的,因为早期我们国家没有什么新药研发。所以到现在为止,头部公司外资订单占比也是非常高的,像药明基本上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国际的订单。

我觉得相对于其他行业,医药脱钩的风险相对比较低。美国与中国的分歧主要在意识形态上面,分歧并不涉及民间贸易及交流。所以美国如果要制裁首先肯定是一些军事或者是中国的一些科技领域,比如说太空。就是美国人认为会威胁到其国家安全的领域,但是医药的属性相对民用,并不涉及安全领域,这个属于人道主义范畴,包括此次俄乌冲突,美国及其盟友对于俄罗斯的制裁主要在能源方面,并没有涉及医药进口,或者让欧美医药公司退出俄罗斯市场,所以我觉得这种概率还比较小。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是CXO这个领域,它本质上来说还是一个服务类、辅助类的行业,药的专利它始终牢牢的握在甲方手里面的,同时代工的自主选择权也是掌握在有专利权的欧美医药公司手里的。所以我们其实是帮它省钱,帮它提高效率,那么他如果制裁我们或者把我们行业弄死,对它们好处不大,所以我觉得除非中美关系急剧恶化才有可能涉及到医药制裁,这是我的两个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2,国内CXO在疫情下不断扩张,未来会不会有产能过剩的风险啊?

答:我觉得是有的,目前我们一线、二线的很多企业,产能扩张了好多倍,现在需求也比较旺。所以等到新冠过去以后,需求下降,那么必然会有很多产能空闲出来。所以我们在投资的时候呢一定要分清楚,它的扩产是否有底层的逻辑。比如国内的龙头药明康德,它叫follow the molecule策略,从早期化合物阶段、临床、上市,到最后药物的生产都由我来做,那么这种企业的产能扩张,它会有很强的预见性,就是说前期大概有多少分子能够进入到这个阶段,后年我需要多少产能,按照预期扩产能。

还有一类的公司它是从CMO企业拓展过来的,一开始是给大药厂做中间体的,后来合作的还不错,把药物生产的业务也承接过来,所以 CDMO企业的前身其实有两种,一种叫从M到D,一种叫从D到M,从D到M就是有CRO基础的这些企业,就是我有很强的研发能力,我帮助你把分子搞出来了,然后我给你配套产能,将药物的生产也承接过来。另外有一些企业它从M到D,就是原先生产化工原料,当有一定实力后就把相关产业链往前推进,这类CRO企业他没有前期很强的研发、引流的能力,它的不确定性就会很高,比如说最近的辉瑞的小分子药,它的销量不及预期,就会产生砍单现象。这时你的产能就空出来,就要去市场再去找新的厂家。

3,CXO明年抛开新冠订单的话增速大概有多少?

答:通过年报或者投资者交流会我们了解到,这些龙头企业包括药明、泰格,康龙,除去新冠订单这部分的收入,基本上也能维持近三年30%左右的增速,因为很多在手订单项目,已经走到临床二期或者三期的阶段了,基本上药物能否过审就已经很清楚了,至少五成是能通过的,多则会有七八成。CDMO这块的收入会更高,因为药物一旦到商业化这个阶段的话,市场是很大的,药明和企业签订了分成合同,有些分成能达到10%,这些都是几亿美元的收入。其实你也可以看一下这些企业的在手订单的情况,药明、泰格都会在年报披露在手订单,这些在手订单基本上会在两三年之内做完,并确认收入。所以这些在手订单保证了企业今后两三年内收入,同时每年还会有新的订单。

4,一体化好还是细分好?

答:从目前行业发展趋势上来看,不论你在产业链中的哪个位置,大多数公司都在往行业一体化方向发展。

在CXO这个领域,如果你不具备端到端的能力,是很难抢到客户的。这是因为在不同公司系统中数据切换的成本相对较高。比如我是药企,我凭什么把研发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交给不同的公司,而不选择一体化的公司。难道是省钱吗,我刚才也讲了药物研发这个阶段,钱绝对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时间。因为时间就是钱,节省时间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要远比你报价给我便宜个20-30%来的巨大的多,就我刚才举的例子,同样类型的药你第一个上市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要比之后上市高很多。

所以我认为长期来看的话,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试图往一体化方向发展,当然除了泰格,泰格在国内临床起家,然后一直在临床阶段,他现在是横向发展,不是纵向发展。泰格他是想做全球临床的老大,他现在去各地找收购标的,比如东南亚,南美、韩国,泰格医药之前收购方达医药,从目前来看收购标跟头部这些企业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所以一体化企业的竞争能力还是非常强的,抢单的能力强,同时不容易丢失客户。

5,泰格、药明、康龙这几个企业最看好哪家?

答:我觉得这几家都是非常优秀的CRO企业。药明应该是国内CRO领域的创始企业,在每个细分领域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即使在临床领域,跟泰格的差距也没有那么大。然后康龙有小药明之称,它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布局,但都比药明要差一些,算是低配版的药明。泰格是临床领域做得很好,包括他对人员的激励。每个公司的逻辑不一样,所以大家要分开来看,长期来看的话,我觉得都是很好的企业。

6,未来产业可能转移到印度和越南吗?

答:这是个好问题, CRO、CDMO领域,10年以前,印度做的也比较多。当时欧美的药厂其实一开始是想培养印度的,而且印度英语基础比较好,跟欧美交流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后来发现还是中国的企业更有优势,因为印度多数是低层次的人才,干普通的、基础性的工作还行,但是CRO这领域,医学院校或者是生物类的人才,印度还是少。中国的四大天坑专业,生物专业排第一,以前我上学的时候,生物医药专业的考分都是最高的。大量的人才毕业后, CRO企业把这些人都给拢在一块。所以我觉得印度、越南如果想超过中国,简单的靠人力的堆砌,在 CRO这个领域是不太可能的,除非他们的教育水平、教育质量所培养的研究生数量达到中国的量级,或者是增长率特别快的情况下,我觉得才有可能。我们的研究生的数量从2002年那会才10万出头,现在都已经60多万了。增长了6倍。

7,怎么看药石?

答:我觉得药石在它所在的细分领域确实是有自己特点的,而且药石也想学药明,目前药石所处的是CRO早期阶段,所以它能挣到的钱是比较少的,一个项目可能也就几百万美金的这种体量,越往后它才会挣得越来越多。

中国这些企业发展到现在,严格意义上已经不能叫CRO企业了,应该叫CXO,为什么?因为CRO在临床实验阶段就完了,这个阶段就是研发费用。到了CDMO就是生产了,这就涉及到了商业化,这个阶段规模效应就出来了,比如这药能卖10个亿,我能分成10%,就相当于1亿,这比前几个阶段多好几个数量级了。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有天花板以后,资本市场肯定就推着你向天花板高的地方走,所以现在药石也在试图向CDMO领域进发,

好的,今天差不多有一个小时了,这次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今日话题 @雪球路演 @巴菲特读书会 @雪球调研团 #雪球研报全方位看透股票价值# 

精彩讨论

强哥1212022-07-26 22:10

整体描述完整,但对这行的风险没说清:1.这几年单是CXO上市公司就冒出一堆,而且个个赚钱,说明行业门槛并不高,大量资本进入,必然很快出现产能过剩,2.由于入境隔离,甲方现在检查困难,严重拖延研发进度,海外订单将不得不大量转移到海外执行(药明系己宣布新加坡投140亿建产能),这将导致CXO毛利率大幅降低。3,新药研发即使进入二、三期,上市成功率依然是很低的。

高血压的小怪2022-07-26 14:48

另外,我在CRO行业,客户确实通常不会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会拆给多家做,数据和信息不放在一家。好多项目都是几家CRO一起做,各种交叉合作

wade9662022-07-25 22:29

谢谢大股东分享

全部讨论

乐布朗2022-09-23 08:30

又臭又长

老刘价投2022-09-23 08:06

逻辑清晰

海鮮2022-09-23 04:35

$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 其中一个主要业务CXO又多点了解

思雅6da2022-09-22 23:34

值得学习

康波戴维斯2022-09-22 22:29

这样的好文章不可多得!这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对CXO介绍最全面最专业的,建议大家收藏!$凯莱英(SZ002821)$ $康龙化成(SZ300759)$ $昭衍新药(SH603127)$

康波戴维斯2022-09-22 22:25

很好的文章,对CXO介绍非常全面,谢谢!$药明生物(02269)$ $药明康德(SH603259)$ $泰格医药(SZ300347)$

我们都是传奇2022-09-10 11:47

行业壁磊高吗,药明有什么优势

wade9662022-09-04 13:37

目前是浮亏十几个点

wade9662022-08-30 11:59

不能看见吗?

shi20132022-08-24 00:52

解释的简单、清晰、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