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热高烧,朱伟足足耍了众媒体一大把!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大郎,该吃药了……

 如今这一网上金句,几乎成了酱酒热下,置身其中者的真实写照——热度需要持久,实力参差不齐,自然结局难料,却谁也不想成为最后一个接盘“吃苦头”的人。

今日有媒体报道,贵州醇董事长、总经理,枝江酒业董事长、总经理朱伟在其个人号上宣布:贵州醇完成对位于四川古蔺县的泸州蔺郎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蔺郎酒业)的并购,为近一个月的炒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当见到朱总那句“抱歉,不是青酒!”,估计不少媒体和行业人士恨不得把自己早前言之凿凿的文章和讲话删个干净。就在昨天,还有媒体总编亲耳从朱总口中听到“是的,青酒”并记录在案。

 同样抱歉的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一个月来,各方媒体按照朱总的“提示”按图索骥,为贵州青酒做足了头条文章,从辉煌过去,到不堪回首,再到并购后的光明未来,不吝笔墨。

如今青酒古今多少事,听来全付笑谈中。

 也难怪久经沙场的媒体纷纷中计,头顶“贵州醇”的名号,并购也应起码将贵州酱酒产区作为必选吧。尽管核心产区稀缺之风已经刮了良久,但晃点半天弄个川酱装瓶扩大产能,终归有些名不副实,挂羊头卖狗肉之嫌吗——说好的贵州醇(纯)呢?

 事实上,酱酒热持续至今,炒作概念之风已经尽显疲态。随着资本市场冷暖变化,投资意愿下降,加之本轮集体“闯关”的几家企业纷纷折戟,与目标渐行渐远。酱酒热已转入中场——从前期的争抢眼球与投资,转而争抢产能等硬资产,而这其中的操作同样需要稳健而行。

稀缺性,是酱酒热的重要特征,某种意义上将酱酒的价值推向高潮,但同时合理的供求关系,也是企业把握节奏的必要工具。除了茅台、习酒、郎酒、国台、金沙等,酱酒企业的规模普遍不大,加之生产周期偏长,品牌众多,在“有酒”与“没酒”之间,未来竞争必然空前激烈,“躺着赚钱”的童话与中小酱酒企业无关。

 产区概念,是酱酒热的另一特征。茅台酒的不可复制性,令风土成了酱香酒的要素。小小的茅台镇产能有限,目前贵州核心产区概念已经扩大到遵义甚至全省。由此也就不难理解贵州醇的作法了。

然而,业内专家表示,黔酱与川酱在口感上存在差异,爱好者也各有所好。媒体报道中,大多关注并购后,贵州醇产能叠加形成更大的规模,但日趋专业的酱酒消费者是否认可这种南橘北枳的作法呢?

也许此时妄下结论,为时尚早。

 #十余只消费主题基金密集发行#   #酱香科技#   #基金经理逆市发行食品饮料基金#   $贵州茅台(SH600519)$   $ST维维(SH600300)$   $泸州老窖(SZ000568)$